一片面膜40元,陝西女富豪年賺20億

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天下WEEKLY
作者 | 林木
推薦人 | JIANG
一片面膜能賣40元,鉅子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生意像“印鈔機”般賺錢,去年營收55億元,淨利潤高達20億元,是華熙生物的12倍,毛利率在國貨美妝行業一騎絕塵,一直穩定在80%以上。而與賺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研發投入遠低於同行。
圖源:pexels
因為陷入“EGF(表皮生長因子)羅生門”,可復美近期被推上風口浪尖。
不久前,有消費者反映可復美產品“違規新增EGF”。隨後可復美母公司鉅子生物予以否認,稱“旗下所有產品均未新增”。伴隨著輿論發酵,社媒平臺上,看客們吵得沸沸揚揚,力挺聲、質疑聲四起,也讓“可復美”這個名字被更多人知曉。
做過醫美或者皮膚敏感的消費者,大多對“可復美”三個字不陌生。這個主打皮膚修復的品牌,早年間主要深耕院線渠道,之後乘上直播電商風口,進入更多人視野,撬開更多錢包。過去6年,其母公司鉅子生物營收從9.57億元漲至55.39億元,翻了5倍多。
2024年,鉅子生物一舉超越珀萊雅,成為市值最高的國貨美妝公司,此後一直保持至今。公司創始人,現年59歲的陝西人範代娣,也因此登頂國貨美妝首富。
愛美的女生,這些年託舉過不少美妝公司。當下風頭最盛的可復美和鉅子生物,到底是何來頭?為什麼能撬開這麼多錢包?透過公司披露的2024年財報,或許能一窺究竟。
Part 1
 淨利潤是華熙生物的12倍 
90後白領王檬第一次聽說“可復美”,是2023年因為皮膚紅腫乾燥,到醫院皮膚科就診時,醫生推薦她在家備點可復美面膜,應急的時候敷一片。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王檬去藥店瞅了眼,買了一盒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敷料”,用下來效果還不錯,臉上的痘痘、閉口少了。自此之後,王檬成了可復美的擁躉,“除了醫用敷料,還買過次拋精華、乳液,都是主打重組膠原蛋白”。
95後女生馮琳第一次知道“可復美”,是被皮膚敏感的姐姐種草的。2024年,馮琳姐姐臉部過敏,醫生給開了膠原蛋白敷料,名字叫可復美。用過後感覺不錯,姐姐把可復美推薦給了馮琳。
“可復美主打敏感修復維穩,感覺跟之前的薇諾娜很像。”馮琳告訴《財經天下》,她不屬於敏感肌,但也會在家裡備些可復美的產品,比如次拋精華。
社媒平臺上,和王檬、馮琳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大家接觸到可復美這個品牌,不少是透過皮膚科醫生,或者被身邊的親戚朋友種草。願意下單的原因也大多類似,要麼是“相信醫生的背書”,要麼是“用起來效果不錯”。
其中,醫療機構是可復美建立專業形象的重要途徑。
“我們實施了‘醫療機構+大眾消費者’的雙軌銷售策略。”公開資料裡,鉅子生物寫道。其中,醫療機構主要以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美容機構為主。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旗下產品共進入約1700家公立醫院、約3000傢俬立醫院和診所,以及將近650個連鎖藥房品牌。
“可復美和鉅子生物,最開始佈局的是院線渠道,有了專業背書之後,從to B轉向to C就比較順暢。”有從業者告訴《財經天下》,其之所以能在院線渠道深耕,主要因為公司最早做的敷料產品,屬於醫療器械,“和其他醫療器械產品採買一個道理,利潤點足夠高、產品有效,就容易被採購”。
而產品之所以有效,則離不開“重組膠原蛋白”這個概念。
“膠原蛋白是人體原本就有的,有修復、抗衰的效果。
從應用場景上看,重組膠原蛋白主要用於術後修復、屏障修復、抗衰。”從業者馮兮向《財經天下》表示,在鉅子生物的產品矩陣裡,可復美主要定位修復,另一個主力品牌可麗金,定位的是抗衰。
近些年,重組膠原蛋白的風越刮越猛,這與輕醫美盛行不無關係。“通常情況下,做完醫美專案要用重組膠蛋白敷料。比如打完水光針皮膚上會有小傷口,敷料能幫助癒合,更安全。”醫美愛好者佟雪告訴《財經天下》。此外,無論是天生,還是季節更替、過度護膚導致的皮膚敏感,都需要應急的修復類產品。
鉅子生物的業績也乘勢起飛。其中,尤以可復美的貢獻最大。2019年至2024年,可復美的營收從2.90億元增長至45.4億元,翻了15倍多。在此推動下,鉅子生物的營收從9.57億元增至2024年的55.39億元,翻了5倍多。
剛剛過去的2024年,從同行已披露的財報資料來看,業績表現參差不齊。比如華熙生物營收同比下降11.61%至53.71億元,愛美客營收同比增長5.45%至30.26億元。而鉅子生物營收連續五年保持雙位數增長,2024年同比大增57.17%。
在賺錢能力方面,鉅子生物2024年淨利潤同比大漲42.06%至20.62億元,與華熙生物淨利潤驟降71.1%形成了鮮明對比。其營收體量與華熙生物相差無幾,但一年所賺的錢是後者的12.27倍。
Part 2
 一片面膜能賣40元 
鉅子生物一年賣55億元淨賺20億元背後,除了乘上風口,和產品“賣得貴”息息相關。
王檬當時買的時候,就被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敷料”的售價驚呆了,一盒5片裝賣198元,一片將近40元,真是貴。但想著“畢竟是醫生推薦的”,她還是咬咬牙買了。
▲圖源/財經天下
從鉅子生物的財報資料來看,2019年至2024年,其毛利率一直穩定在80%以上,2024年該資料為82.1%,在國貨美妝行業屬於一騎絕塵的存在。作為對比,華熙生物2024年的毛利率為74.07%。
在和《財經天下》交流的過程中,多位消費者提到可復美的第一反應,同樣是“賣得太貴了”。
比如同樣是敷料,阿里健康賣的其他品牌,一片5元多,可復美一片接近40元。都是械字號,價格差距這麼大,說明‘械’字本身並不決定價格。”佟雪向《財經天下》表示。
為了儘可能買到相對便宜的可復美,大家有的蹲守618、雙11兩個節點囤貨,能便宜一點是一點;有人盯緊家附近的線下藥房,有類似“2盒八折,5盒六五折”一類的活動時趕緊下單,還能刷醫保;也有人四處尋覓可復美經銷商,試圖買到更便宜的產品。
鉅子生物的產品,為什麼賣得貴?
美妝行業從業者萬鵬告訴《財經天下》,首先因為鉅子生物有技術壁壘。“對比看玻尿酸領域,華熙生物主要是把價格打了下來,但在重組膠原蛋白領域,鉅子生物算是‘從0到1’的開拓者,掌握了核心技術,有充分的市場議價權。”
再往前追溯,鉅子生物手握專利,又和創始人範代娣的學術背景息息相關。
1994年,28歲的範代娣博士畢業,回到母校西北大學,從事生物醫藥類研發工作。2000年,範代娣和團隊突破技術瓶頸,研發出重組膠原蛋白。同年,範代娣和丈夫嚴建亞一起,在西安創辦了鉅子生物。
公司在官網“集團介紹”一欄寫道,鉅子生物是全球首家實現量產重組膠原蛋白護膚產品的企業,手握行業首個重組膠原蛋白髮明專利授權,已授權及申請中專利達167項。
“在重組膠原蛋白之前,像是玻色因、煙醯胺、胜肽,很多成分都是國外品牌力推的。鉅子生物相當於在重組膠原蛋白這個領域撕開了一個口子。對於投資方和其他品牌來說,終於不用再在紅海里廝殺,有新的東西可以玩了。”萬鵬向《財經天下》坦言。
此外,鉅子生物定價相對較高,還和公司本身“結構相對封閉”有關。
萬鵬告訴《財經天下》,業內同行曾經就鉅子生物有過交流,大家普遍認為,鉅子生物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公司,“既不對外釋放原料,也沒有對任何機構、品牌進行原料和技術的輸出”。這意味著,鉅子生物一直把定價權和話語權捏在自己手裡。作為對比,華熙生物本身是玻尿酸的原料商,同時自己做品牌,存在“相互博弈”的問題。
看起來,鉅子生物構築起了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但在銷售終端,近年來一些亂價情況,也在撕開一道口子。
“拿的都是品牌授權,收到貨之後一樣的驗貨方式,同一批生產的貨,發給不同的渠道就是不同的價格。”有美妝供應鏈從業者向《財經天下》坦言,過去,鉅子生物的銷售渠道是相對區隔的,比如院線只賣“械”字號產品,線下經銷商只賣“妝”字號產品。但近些年,受利益驅動,不同渠道之間的亂價情況開始出現。
對於鉅子生物而言,接下來除了告訴消費者“為什麼賣得貴”,或許還得花時間解釋,“為什麼同樣的產品,官方賣198元,但有些渠道88元就能買到”。
Part 3
 研發投入遠低於同行 
近些年在國貨美妝圈,前前後後刮過不少風潮。重組膠原蛋白之前,最火的概念莫過於玻尿酸,還因此成就了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等玩家。
如今,玻尿酸概念有些式微,加之各家自身的經營、路線選擇問題,“三巨頭”的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此時,重組膠原蛋白概念順勢接棒,成為消費和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除了概念風口,在鉅子生物身上,還能看到一些在‘摸著華熙生物過河’的模樣。”萬鵬告訴《財經天下》,華熙生物失速,除了內部管理問題,還存在“原料生意和品牌生意互搏”“品牌線拉得太長,互相爭奪資源”兩大問題。
鉅子生物像是汲取了足夠的教訓。一方面,公司只做品牌;另一方面,旗下的兩大主力——可復美和可麗金,定位相互區隔,前者主做修復,後者聚焦抗衰,避免相互搶客群和資源。
但擺在鉅子生物面前的,也並非坦途。
首先便是美妝企業普遍存在的銷售費用高企、侵蝕利潤的問題。過去6年,鉅子生物的淨利率逐年下滑,從2019年的60.1%下滑至2024年37.22%。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增加了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平臺的線上銷售及營銷活動支出。
2019年至2024年,鉅子生物的銷售及經銷開支迅速攀升。近5年,該項支出的數值分別為1.58億元、3.46億元、7.06億元、11.64億元和20.0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8.09%、118.99%、104.05%、64.87%和72.51%,均大幅高於公司同期營收的同比增速。
砸鉅額銷售費用,換回品牌聲量和業績提升,是近些年國貨美妝圈的慣常操作,尤其在電商直播帶貨興起之後。鉅子生物同樣如此。
2019年之後,鉅子生物迅速出圈,不僅業績起飛,還引發資本關注。2021年雙11當天,可復美僅用13分鐘,就突破1億元成交額。同年,資本瘋狂湧入,鉅子生物拿到了成立21年來的首筆融資。
嚐到甜頭之後,鉅子生物在銷售端猛砸錢,似乎成了常態。有消費者就感慨,2024年,感覺小紅書上鋪天蓋地都是可復美專場。《財經天下》在小紅書上輸入可復美髮現,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廣告。
▲圖源/小紅書
與在銷售上狂砸錢不同的是,近些年,鉅子生物用於研發的支出並不算高。最近5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0.13億元、0.25億元、0.44億元、0.75億元和1.06億元,佔同期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12%、1.61%、1.9%、2.1%和1.9%,低於大部分國內同行。
作為對比,愛美客2024年在研發上投入了3.04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10.05%;華熙生物營收則在研發上花了4.6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8.68%。
雖說,研發投入高低並不和品牌本身的護城河深淺成正比,但近些年隨著各路品牌紛紛發力,進入重組膠原蛋白賽道,也有不少聲音擔心,隨著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鉅子生物的地位會被動搖。
針對銷售費用侵蝕利潤、研發費用率相對較低,公司自身護城河和行業競爭問題,《財經天下》透過多方途徑向鉅子生物提出問題,截至發稿前,公司並未回覆。
不差錢的鉅子生物,還在向資本市場要錢。4月17日,鉅子生物發公告稱,將按照每股66.65港元的價格,募資23.33億港元。算上去年的16.3億港元,公司兩次融資總金額接近40億港元。而截至2024年底,公司賬上趴著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40.3億元。(文中王檬、馮琳、佟雪、馮兮、萬鵬為化名)
注:本文圖片來自原文、網路等。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
— END —
首席訪談
近期熱門影片推薦
 cheif interview 
對影片名片感興趣
識別二維碼
專業顧問為您量身定製
首席
往期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