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將來怎麼樣,並不取決於孩子有多優秀或多勤奮,而是取決於父母能否給孩子“再來一次”的底氣…

有粉絲朋友留言問我:“作為父母,究竟該為孩子的未來做些什麼準備?”
這讓我想起了家長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總以為孩子將來能走多遠,全靠他現在有多聰明、多努力。可真相是:決定一個人走得更穩、更遠的,不是他從沒跌倒過,而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不能從父母那裡汲取力量,有勇氣拍掉身上的塵土,重新站起來。
當孩子跌倒時,你有沒有耐心地蹲下來,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說一句:“沒關係,我們再試一次。”這比任何獎狀和分數都更珍貴。
01
你越怕輸
孩子越輸不起
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想讓他少走點彎路。
於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會替孩子做好規劃,幫他避開成長路上所有可能的坑,可現實總是事與願違:你越害怕讓孩子走彎路,他反而越難承受生活裡的風雨。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幾乎沒掉出過年級前十。
朋友夫妻倆也沒有強烈要求他必須次次拿第一,但是有一次,那個孩子的數學考砸了,只拿了班級第八名。
他回到家一句話也不說,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了一下午。朋友去安慰他,他卻反覆自我懷疑:“我怎麼這麼笨?是不是以後再也考不好了?”
晚上朋友打電話跟我吐槽:“我真的是沒想到,我兒子平時看著大咧咧的,竟然還是個玻璃心,一次沒考好久哭成這樣了。”
其實,我覺得不是現在的孩子玻璃心,而是我們把對“輸”的恐懼傳遞給了孩子。
你們想想,如果我們總把“不能失敗”當口號,孩子肯定會不自覺地把每次失敗看成天塌下來的大事,所以他一次沒考好,可不就有“天塌了”的感覺。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偶爾跌倒,這樣他才能真正學會堅強,也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更穩。
02
真正的勇氣
是敢讓孩子“再失敗一次”
多少父母都覺得,愛就是幫孩子把所有風險擋在門外,愛就是把孩子保護得滴水不漏。
其實,最深沉的愛是“放手”,雖然孩子可能會因此跌倒,那也要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風雨。
我兒子一直喜歡踢足球,一年級的時候他鼓起勇氣報名參加學校的足球隊選拔賽。結果因為經驗不足,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這之後兒子一直悶悶不樂,一句話也不肯說,我看著既著急又心疼,我老婆一度還想勸他以後別報足球,再換個運動專案。
但最後我選擇坐下來陪他,告訴他:“失敗沒什麼大不了,你已經很努力了。如果你喜歡,爸爸陪你一起練。”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每天下班有時間就帶他去附近公園的足球場練傳球、射門。有時候,我們倆累得滿頭大汗,卻都笑得很開心。
第二年,學校校隊又開始選拔了,這次,兒子還是有點小緊張,但他明顯比上次自信和專注。
他最後進校隊沒當上主力當了替補,他卻主動跑過來說:“爸爸,我覺得自己比去年踢得好多了,我會繼續努力。”
那一刻,我看到孩子的眼睛裡閃爍的不是汗水,而是成長的光芒。
現在回頭看這件事,如果當初我選擇讓步、退縮,也許兒子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我想,是我允許“再失敗一次”的想法,讓孩子學會了面對挫折、享受挑戰,也收穫了屬於他的成功果實。
03
聰明的父母
都在做孩子的“失敗合夥人”
這讓我想起了鄰居和我說過的他教育孩子的方法。
鄰居家的女兒成績一般,但酷愛畫畫,去年,她滿懷期待參加了學校裡的美術比賽,結果她的作品卻連入圍都沒進,
當晚女孩悶悶不樂地回到家,我們都以為鄰居會安慰幾句,卻沒想到金句直接拿出紙筆,說:“要不今晚咱倆一起畫一幅新的?”
就這樣,父女倆一起圍坐在學習桌上,一邊聊天一邊塗鴉。沒有批評、沒有說教,只是用陪伴和行動溫柔包裹住孩子受傷的小情緒。
結果沒過多久,女孩的情緒由陰轉晴,還主動跟鄰居討論哪裡可以改進。
鄰居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孩子,但我想讓她知道,無論結果怎麼樣,我都會陪著她一起面對。”
這句話讓瞬間驚醒,孩子遇到困苦的時候,比起勸解他,更重要的是無條件的陪伴和支援,讓他知道: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承受;爸爸媽媽願意牽著你的手,陪你走出低谷,再次迎接希望。
我想,如果我們願意給孩子多一點理解和耐心,允許他跌倒、迷茫、甚至暫時落後於人,他身上的潛力終究會破土而出。
或許,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那個曾經讓你擔心落後的孩子,正在某個角落閃閃發光。
畢竟,人生這場馬拉松,真正的贏家,從來都是摔得遍體鱗傷,卻依然能笑著爬起來的人。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