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漲價,一件難求!有人發朋友圈求購,經銷商:不要糾結一、兩分錢差價,儘快鎖單!

“求購求購求購,求購大量182電池片,有貨源及資源的老闆,來聯絡。”
“求購150萬片電池片。”
近期,光伏行業出現了久違的熱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滁州一光伏元件工廠相關負責人夏某近日來在朋友圈連發“英雄帖”,大量求購182尺寸電池片。
電池片一件難求,元件供貨緊俏。光伏進入“缺貨期”,成了近期行業的“反常”現象。
“現在就不要糾結一分錢兩分錢差價了,抓緊鎖單才是王道。”銷售隆基、晶澳、晶科等元件的經銷商王洋(化名)勸客戶抓緊下單搶現貨。
記者瞭解到,由於4月30日、5月31日兩大光伏新政實施節點將至,光伏行業出現搶裝潮,整個產業鏈出現供貨緊張的情況,下游部分經銷商僅有少量庫存元件,大尺寸元件多數已經缺貨,需要提前預定鎖單。而由於期貨價格面臨工廠違約風險,當務之急是搶現貨。

有業內人士預計元件

可能突破0.9元/W

搶貨搶的是時間。
今年1月,分散式光伏的兩項“新政”——《分散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和《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簡稱136號文)釋出。
按照管理辦法,專案在4月30日及以前完成併網,並低於20MW的光伏電站,依然可以全額上網。4月30日之後併網的專案,則只能選擇自發自用或部分上網模式,無法再進行全額上網銷售。
136號文規定,從2025年5月31日起,所有新增分散式光伏專案必須透過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消納。這意味著5月31日為增量專案全面入市的節點。
兩大政策將對分散式光伏產生直接影響。光伏電站的盈利模式主要透過發電收入、政策補貼、碳交易和資產增值等方式實現。由於面對併網後取消補貼,同時市場化交易價格的不確定性和電網消納問題,一些企業抓緊在節點前加速併網,以確保預期收益。
據SMM光伏視界3月20日發文,元件市場報價,集中式專案的N型182mm主流成交價0.704元~0.722元/W,上調0.01元/W,N型210mm主流成交價0.719元~0.737元/W,上調0.005元/W。Topcon分散式元件價格0.764元~0.780元/W。
產量上,3月整體排產環比上升35%,訂單交付增多。分散式搶裝訂單較多,短期內元件廠家多數反饋仍維持去庫存態勢,近期多在積極接單。諮詢機構InfoLink稱,受到國內政策影響,視窗期出現搶裝,尤其是分佈市場拉貨力度上升,3—4月訂單出現明顯回升。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瞭解,元件出貨價格有的達到0.8元/W。
3月20日,天合光能(688599.SH,股價17.8元,市值387.93億元)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主要是分散式(光伏)上調了0.05元~0.06元/W,有部分地區到了0.8(元/W)。”不過,究竟是哪些地區,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
3月21日,隆基綠能(601012.SH,股價17.06元,市值1292.82億元)相關人士則向記者稱:“現在各家一般都在(每瓦)0.85元以上了。”
記者以訂貨為由向王洋詢問在手現貨元件價格,他稱,目前640W尺寸(2382×1134×30)的元件報價在0.83元/W,加上物流費用,每瓦大約0.85元到0.86元。
上述滁州光伏元件工廠相關負責人夏某近日向記者表示,因為新政要搶裝,現在對電池片需求量很大,元件的價格也略有增長。
那麼,元件價格還會再漲嗎?天合光能與隆基綠能相關人士並未予以回答。
王洋則表示:“我向你保證,現在的價格肯定會上漲,突破0.9元/W。頂峰將在0.95元左右。後續要看情況。

經銷商:儘早鎖現貨

能否保交付才是主要問題

“價格已經不是主要問題,能否保交付才是現在階段的主要問題,不是現貨真的不敢接單。”王洋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訂貨為由向其詢問在手現貨元件情況,他稱:“我明確告訴你,大部分型號無法按時交貨。”其表示,在倉現貨元件僅有1萬多件。
大功率的元件缺貨,下游則需要向元件廠商預定貨物,工廠能否按期履約?“我承認我們有賭的成分,我們在賭XX(某龍頭元件工廠)能夠履約。”王洋說。
王洋稱,如果以期貨的形式鎖定價格,也容易被單方面毀約。大廠掌握了價格話語權,即便籤過合同,廠商也可能單方面漲價,這個時候要麼接受漲價,要麼退款。而退款週期長達數月,一些客戶難以接受,只好被動接受漲價。
“廠家都敢與經銷商違約,那麼經銷商就不敢與客戶違約?”王洋稱一家龍頭元件廠商這樣對他發問。
王洋在朋友圈這樣寫道:“不要糾結一分錢兩分錢差價了,儘快鎖單才是王道。”
記者還從一位戶用經銷商處瞭解到,某龍頭光伏廠商在沒有通知他的情況下就對戶用光伏進行了調價。
值得注意的是,缺貨引發的行業亂象也開始湧現。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一些小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差的電池片也流入了市場,甚至非正規渠道的“貼牌”元件也流入市場。愛旭股份、天合光能釋出相關公告,提醒非授權渠道產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疊加多晶矽減產

全產業鏈成本都在漲

並不是只有元件、電池片在漲價。
一位光伏行業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上游的產業鏈,矽料、矽片、膠膜、玻璃都在漲價。
龍頭企業的自律行動,源頭的多晶矽減產,也是形成這波漲價潮的一個重要因素。
2024年12月下旬,通威股份(600438.SH,股價20.79元,市值935.96億元)和大全能源(688303.SH,股價20.61元,市值442.13億元)宣佈對部分高純晶矽專案技改檢修,並有序減產。
通威股份表示,公司下屬企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祥股份)高純晶矽產能超過90萬噸,將逐步安排下屬4家高純晶矽生產企業進行技改及檢修工作,階段性有序減產控產。此次減產計劃將對公司總體生產經營及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大全能源宣佈,將逐步啟動對新疆及內蒙古生產基地高純多晶矽產線的階段性檢修工作,對部分產線進行有序減產控產。
協鑫科技也稱,公司將同期進入減產檢修工作。據披露,協鑫科技產能為50萬噸。
據工信部發布的資訊,2024年,多晶矽環節,全國產量超過182萬噸,同比增長23.6%。上述3家多晶矽龍頭合計產能達到160萬噸。其減產行動對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3月20日,信達期貨發文指出,多晶矽2月份減產後產量為9萬噸左右,在光伏供給側改革預期下,多晶矽持續減產,對價格起到較強支撐。
光伏封裝膠膜企業山西祥邦科技有限公司為晶科能源(688223.SH,股價6.94元,市值694.36億元)光伏元件的產業鏈上游企業,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第一季度訂單飽和,部分訂單已排至第二季度末。

專家:搶裝需求只是時序調整

全年裝機總量無顯著增加

記者注意到,也有人在擔心,“430”“531”實際上透支了下半年的裝機需求。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搶裝對全年裝機量的增益並不多。
3月21日,SEMI中國光伏標準委員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能源電價市場化政策推出,既是基於中國光伏製造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光伏發電具備與煤電油等傳統化石能源主力同臺競技的能力,也是對新能源產業投資過熱的調整。
“‘新老劃斷’只是考慮政策調整節奏緩衝,因此給專案搶裝帶來的需求只是時序調整,全年總量並沒有顯著增加。”
他稱,光伏製造業可以利用短期供需反轉價格回升到合理價值,但要走出困境仍然需要維護行業自律限產,不低價搶單,不盲目追求市佔率。龍頭企業要帶頭自律,以實際行動“反內卷”。
“要壓縮開支,減少虧損,保現金流為第一要務。”呂錦標說。
關於漲價的預期,也有光伏大佬公開談論過。隆基綠能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曾表達了對漲價一事的看法,認為搶裝對產業的影響十分有限。
李振國認為,近期產業鏈價格回升,是在供需失衡、失血狀態下的簡單修復。疊加政策變化,未來兩三個月可能有搶裝的影響。但搶裝實際上對產業的影響十分有限。行業中短期的這次整合,可能比較靠前的企業無法經營退出後,才有可能結束。
“價格出現短期的(反彈)情況,但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整體好了,我沒有這麼樂觀。”李振國說。
記者|張寶蓮
編輯|程鵬 陳俊傑 杜波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