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12 篇文章


Photo by Mohamed_hassan on Pixabay
作者:唐公子,高管教練,首席財務官,轉型燈塔。ENTP與INTJ間橫跳,影片號《唐公子》主理人。本文來自:唐公子派(ID:RideOnMyWays)。

恐懼
紀伯倫
01
阿佳的選擇
幾個月前,朋友阿佳約我喝咖啡。她剛辭掉高薪工作,準備去創業。
我愣了一下,問:“你確定嗎?這可是你幹了十年的行業。”阿佳笑了笑說:“確實很怕,怕敗光積蓄,怕沒有回頭路。但我更怕一件事——到最後,我連試都沒試過。”
她說這句話時,陽光透過咖啡館的玻璃灑在她臉上。她的表情沒有輕鬆,甚至有點疲憊,但那種疲憊裡藏著某種力量——一種終於選擇正視內心聲音的力量。
那一刻,我意識到,她的勇氣不是因為沒有恐懼,而是因為她選擇與恐懼共存,甚至穿越它。
02
恐懼的本質是什麼?
恐懼是生命中最普遍的情緒之一,但它的本質是什麼呢?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站在高空的跳臺邊緣,腳下是深藍的水面。你從來沒有跳過,但所有人都在鼓勵你。旁邊還有救生員和教練。
此刻的恐懼,可能是因為怕水,也可能是因為你無法確定自己會不會安全落下。
這就是恐懼的本質——它受記憶或經驗的影響,源於心理投射、對未知的想象,對失控的抗拒。有時候,它是一種保護機制;有時候,它卻成了前進路上的障礙。
從科學的角度看,恐懼是由大腦中的杏仁核啟用的。它在遠古時代幫助人類避開真正的危險,比如猛獸或天災。
然而在現代社會,猛獸不在了,危險也變得模糊,恐懼更多時候成了我們對未知的想象,讓我們止步不前。恐懼也不再是關於生存,更多是關於心靈的安全感:害怕失敗、被拒絕、孤獨,甚至害怕自己不夠好。
卡爾·榮格曾說:“你抗拒的事物將會持續存在。”恐懼不是要被戰勝的敵人,而是一位無法逃避的同伴,它希望你去傾聽、去面對,而不是迴避。

▲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
03
恐懼,是生命最大的幻覺
恐懼有三個最常見的幻覺:
1. 恐懼誇大了風險
大腦傾向於放大最壞的可能性。我們害怕換工作,擔心一旦失敗就會一無所有;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害怕被人嘲笑。
但科學研究表明,這些擔憂中的大部分都不會成真。我們在腦海中構建的“災難性場景”,往往是完全不現實的。
2. 恐懼放大控制感的喪失
恐懼讓我們對“失去控制”產生過度擔憂。然而,控制本身就是一種幻覺。就像河流無法控制海洋,我們也無法掌控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
成長的本質,就是學會接受不可控的部分,讓未知帶領我們走向新的方向。
3. 恐懼阻礙行動,但迴避更可怕
心理學中的暴露療法表明,直面恐懼而非迴避它,是減輕其影響的最佳方法。
當我們不斷迴避恐懼時,它在我們心中的力量只會變得更強。而每一次面對恐懼,都會讓我們意識到,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04
穿越恐懼的力量:反脆弱與彈性
那麼,如何才能穿越恐懼?
我們通常認為,面對恐懼需要“硬碰硬”的勇氣,但事實恰恰相反。真正能讓我們走出恐懼的,是一種柔軟的力量——韌性。
韌性不是剛性,而是彈性。它允許失敗,也允許我們跌倒後重新站起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能夠從恐懼中恢復的人,往往具備三個特點:
-
允許犯錯:他們不苛求完美,而是擁抱自己的不確定性。
-
靈活應變:他們能夠調整目標,接受變化,而不是試圖控制一切。 -
擁抱未知:他們相信,恐懼並不是終點,而是通向更大可能性的起點。
納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指出:“脆弱的系統因變化而崩潰,而反脆弱的系統因變化而強大。”
人生也一樣,過度追求控制只會讓我們更加脆弱。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接受不可控,並在變化中找到平衡。

▲Photo by alanajordan on Pixabay
05
與恐懼共舞
恐懼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河流在入海前的顫抖,是高空跳臺邊緣的猶豫,是阿佳在岔路口的掙扎。
但恐懼的出現,恰恰意味著你正在靠近某個重要的選擇。而穿越它的方法,不是否認恐懼的存在,而是問自己:
– 我害怕的究竟是什麼?
– 如果沒有恐懼,我會選擇什麼?
– 這個選擇是否值得我去面對這份恐懼?
恐懼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界限,但選擇能讓我們突破界限。
所以,當你再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要問“我會不會失敗”,而要問:這份恐懼背後,是怎樣的渴望在呼喚我?
因為,就像紀伯倫寫的,河流從未消失,它終將成為海洋。
06
穿越恐懼的行動指南
理解恐懼只是第一步,關鍵是如何穿越它。
面對恐懼,我們常有兩種選擇:要麼戰,要麼逃。但穿越恐懼,往往需要更智慧、更科學的方法。
以下是三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你與恐懼共舞:
1.拆解恐懼:從未知到已知,讓潛意識顯現為意識
1.1 將恐懼寫下來
研究表明,給恐懼準確命名可以顯著減少它對我們的影響。書寫能幫助大腦從情緒化狀態迴歸理性。這也是一種將潛意識情緒顯現為意識的過程。
方法:每當感到恐懼,試著寫下:“我害怕……”
1.2 與恐懼對話:重新定義風險
比如,你害怕跳槽失敗,那“失敗”會帶來什麼?可能是暫時的經濟壓力,而並非一無所有。也可能是面子問題,暫時的丟臉會否如此重要。
深入挖掘,問自己:
學會把風險視為成長的契機。納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指出,系統只有在不確定中才能真正變強。與其迴避恐懼,不如將它視為訓練韌性的機會。
2. 逐步暴露:讓恐懼變成熟悉的朋友
恐懼的力量來自迴避。迴避只會讓我們對恐懼的印象更深刻,暴露療法是心理學中一種有效的應對方法。它的核心是透過逐步接觸恐懼物件,讓大腦“習慣”恐懼。
方法:
列一個清單,寫下讓你害怕的事情,從最輕微到最強烈。每天從清單中選擇一個小目標,逐步接近它。比如,如果你害怕公開發言,可以從練習在朋友面前講話開始,逐漸升級到更大的場合。
大多數恐懼源於對未知的誇大。一旦把恐懼拆解成具體的內容,你會發現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隨著每一次行動,大腦會重新校準它對威脅的認知,讓你逐漸掌握控制權。

▲ Photo by mskathrynne on Pixabay
3. 為自己留出“彈性空間”,建立安全錨點
面對恐懼時,大腦會放大“孤立無援”的感覺。研究顯示,安全感是穿越恐懼的重要基礎。透過建立心理上的“安全錨點”,可以減輕恐懼的力量。
方法:
– 支援網路:在關鍵時刻,告訴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你的感受,尋求支援。
– 心理錨點:設定一個“心靈避風港”——比如深呼吸、想象一個讓你感到安全的場景,或者回想過去一次成功面對恐懼的經驗。
附:還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來深度思考,幫助自己直面恐懼⬇️
“我害怕的,是實際的失敗,還是失敗背後我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我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恐懼背後,我的渴望和期待是什麼?”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我從未嘗試,是否能真正面對自己的遺憾?”
“當我選擇不改變時,我放棄了哪些可能性?”
“假如成功和失敗都不是終點,而只是我生命這趟旅程的一部分,我會如何看待這段旅程?”
這些問題的答案未必會立刻顯現,但它們會迫使我們深入思考:恐懼真的在保護我們嗎,還是它正在偷走那些本可以點燃生命的可能性?恐懼會不會不是真的在攔住我們,它只是邀請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07
恐懼是生命的邀約,迎接生命的遼闊
恐懼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它鎖住,止步不前。
阿佳最終還是邁出了第一步,她的創業並非一帆風順,但她在一次聚會上告訴我:“至少現在,我不會再害怕去試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站在人生的跳臺邊上,看著那片未知的海洋。
恐懼不是要讓你退縮,而是要讓你成長。“你會選擇回頭,還是成為海洋?”
下一次,當恐懼向你襲來,不妨停下來再問問自己:
– 我害怕的是真實存在的危險,還是隻是我對未知的投射?
人生從來不是關於沒有恐懼,而是關於如何面對恐懼。真正危險的,不是邁出第一步,而是永遠停留在原地。
失敗只是一種經歷,放棄才是終極的失敗。
共勉!
– END –
推薦閱讀

華章:我深層次的恐懼

在內卷夾縫中生存

個人口述:哺乳期三個月透過法考,我是怎麼做到的……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