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V姐。
本篇是我們社群的付費課程,今天分享出來,你看完一定會收藏,你的人生一定用得上。
之前我們多次聊過,打天下,走上人生巔峰要靠硬實力。
但問題是,大部分普通人,尤其在年輕時,他沒有硬實力。
技術天才是那極少數的紫微星,大部分人學歷普通,智力普通,家境普通,長相普通,能力。。。不好說,得看機緣。
那麼在一個普通人一無所有,從0到1攢家底的時候,到底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呢?
說服能力。
你沒看錯,一切生意起步的核心都是說服。
因為當你有錢有權有貌有才時,這些都能幫你撬動他人,但是你什麼都沒有時,可依靠的最大槓槓就是洞悉人性,曉以利害。
想不明白的,把劉邦大漢創業史看上3遍,就算搞懂了白手起家的第一性原理。
記得世人皆可說服,只是代價不同。
一、說服的本質
不管你承認與否,一切生意起步的核心,說穿了,都是說服工作。
你需要說服員工努力工作;
需要說服合夥人有共同願景;
需要說服投資人相信你畫的大餅;
需要說服消費者掏錢給你;
你打工需要說服面試官相信你很優秀;
要升職加薪需要說服老闆你還能創造更大價值。
如果你把親密關係也看成合夥開公司,之所以夫妻老是吵架,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是一方長期給另一方洗腦,並且洗得非常成功。
極端情況下,外人看起來很荒謬的關係,也能維持得非常好。
這裡就引出了說服的本質:
調整對方預期,改變對方意圖,最終達成合作。
合作的基礎是什麼?
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有利可圖。
當然實際上,有可能確實雙方共贏,也有可能一方得利。
到這裡,大家很容易想到無良商家瞎忽悠,銷售滿嘴跑火車。
商業裡,也是要講基本道德的,這個道德標準,不在於你有沒有用技巧在說服工作裡,而在於你的交付產品是不是滿足對方需求。
也就是你忽悠了客戶,但是最終客戶買的東西是滿意的,那麼符合商業道德。
同理,你的產品是好的,你在銷售群裡用託來幫助賣貨,完全沒有問題。
你的內容是好的,標題驚悚,沒有問題。
你明明沒有某產品,先把訂單接下來,再去攢資源搞定它,只要搞定,就沒有問題。
對於小生意起步來講,完全不涉及說服或者忽悠技巧,幾乎不可能存活下來,活下來,再說別的。
這是庸人跟成事之人的第一個思維分水嶺。
同理,對於打工人來說,說服能力猶如一根槓桿,無論to老闆,to同事,to客戶還是to韭菜,加了槓桿事半功倍。
二、人能夠被說服的原因
要知道怎麼說服別人,首先要明白,人能夠被說服的原因。
人能被說服,不是因為說服之人會講道理,擁有理性之光。
恰恰相反,人能夠被說服,就是因為是人,就存在不理性的空間。
是人,就有他的希望和恐懼。
希望和恐懼,是非理性的部分。
說服這個工作,如果想對自己有利,就需要利用別人不理性的希望和恐懼來達成。
比如說,輔導機構賣課,一方面掛出高分考生,給你希望;一方面,宣傳落榜年輕人謀生艱難,激發你的恐懼。
醫美診所一方面宣傳美貌改變人生,給你希望;一方面,轉頭就大量投放黃臉婆老公出軌的文章,激發你的恐懼。
成熟的老闆找員工談話,一方面許諾升職加薪,給你希望;一方面關心家庭,讓你充分意識到房貸車貸養娃,責任重大,唯恐失業,激發你的恐懼。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說服的核心,是找到對方的希望和恐懼,然後讓希望更有希望,讓恐懼更恐懼。
可能有朋友說,我口才特別差,我說服不了別人,我就是那個經常被說服的人。
說服這件事,跟口才無關,跟腦力有關。
當你要說服別人,但是總是失敗時,常見的有以下2個原因:
1、潛意識懶惰,邏輯搞錯
這個邏輯,是指說服的邏輯。我們前面講了,要圍繞對方的希望和恐懼來進行,如果打偏,就沒法達成合作。
比如,我以前在流利說銷售成人英語課程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全職寶媽,她告訴我說因為時間多,想學學英語。
於是我從常規的,提升自己和教孩子兩個角度去說服,並沒有成功。
從搞活動,課程價效比的角度,也沒有成功。
幾輪聊天之後,人家就不理我了。
第二天,我再回看聊天記錄時,發現這個寶媽在聊天過程中,一直有提到老公,老公工作忙,老公事業做的不錯,老公很支援她學習等等。
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寶媽想要學習的底層動力,在她老公身上。
她當下的希望,是老公能夠欣賞她;
她沒有說出口的恐懼,是跟伴侶越差越多。
所以重啟談話的口子,就是問他老公做什麼行業,需要用到英語嗎?
她自然回覆了,關於她老公的一切,她都很願意聊。
接下來,我圍繞她的希望,說服她學好英語,後面孩子大了,就去老公公司工作,在工作上幫助他;我激發她的恐懼就一句話,你老公公司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是英語很好的呀。(這裡要注意分寸,如果說公司女員工,年輕姑娘英語好可能是一種冒犯,點到為止即可,客戶會自行腦補她內心的投射)
最後,她當然是買了。
這個案例,前期就是典型的抓不住對方的希望和恐懼。
很多時候,當你們關係不夠親密時,對方是不會直接袒露真實想法的。
因此好的銷售,不是一輪又一輪的硬磨,是要儘量讓自己穿透人性,看到客戶出現在你面前的真實原因。
2、閱歷有限,缺乏使用者思維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認知經驗有限,常見的就是沒辦法站在對方角度,體會對方的希望和恐懼。
比如我一個社群朋友來諮詢,他有一個下屬,按照公司規定的績效可以調薪,但是連續2次報上去之後呢,大老闆就是不批。這個朋友跟我商量,怎麼去幫他爭取一下。
這位朋友是做技術出身,本人並非十分擅長處理大公司的複雜關係,他一開始就是覺得跟老闆去圍繞【公司績效規定】來討論,應該給這個下屬加薪呀。
這個就屬於沒有站在對方角度考慮了。
公司規定是什麼?
是方便老闆管理員工的,是老闆刺激生產力的武器,不是讓你拿來打老闆的槍。
一切解釋權在老闆。
至於說要不要搞明白老闆為啥不想給他加薪?
我認為沒必要。問了也不會告訴你,況且就不該問。
老闆不喜歡他不需要理由,有可能他工作方式不合胃口,有可能某次打籃球蓋了老闆帽,有可能他吃東西吧唧嘴,有可能他長得醜。
anyway,這個理由不重要。
你要說服老闆,就要圍繞老闆的希望和恐懼。
他的希望是什麼?
公司越來越好,對應員工非常給力。
他的恐懼是什麼?
公司原來越爛,對應公司軍心渙散。
所以我給這位朋友的建議是,不談公司規定:
1、給出希望:告訴老闆此人很牛逼,非常厲害,解決不少技術問題,在團隊裡不可或缺,搞定不少客戶難題,此處準備案例,對應量化價值。
2、渲染恐懼:我不為別的,主要團隊都看著吶,這人不加薪,後面隊伍不好帶啊,最近手頭好幾個大客戶都在攻堅階段了,不能傷了大家士氣。
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不行,放棄為此人爭取。(這裡是職場另外一條規則,對上管理優先順序永遠高於對下管理)
這裡除了要站在決策者的希望和恐懼考慮問題,還利用了一個說服者的優勢,就是資訊不對稱。
老闆不知道這個下屬到底牛逼不牛逼,能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你說牛逼就牛逼咯。
這個在說服場景裡也非常有用,將有利於自己的資訊和對方的希望恐懼結合起來,去達到說服的目的。
另外提醒一個點對點說服的忌諱:利用道德碾壓。
比如一開始這位朋友本能的反應,是去battle公司規定。
這就是道德碾壓,你不按照規定,就是不講道德。
道德不是做事的驅動力,它本質是上對下的一種控制工具。
下對上,道德碾壓必須配備輿論武器,但是這個就不是點對點了,有其他的方法論,我們這裡不討論。
點對點的情況下,高位者,完全可以對低位者心中的道德不以為然,且有各種邏輯自洽的解釋,低位者常常是沒有辦法的。
抓住對方的希望和恐懼,才是說服的基礎,因為這兩樣,是促成一個人做出決策的基本情緒。
三、怎麼去捕捉對方的希望和恐懼
在搞錢的路上,怎麼去捕捉關鍵人物的希望和恐懼?
如果你能看出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現在你看不出來,要麼對方不想讓你看出來,要麼你們還不夠熟。
所以直接上去問,你的夢想是什麼肯定是不行的。
一方面人家不一定說實話,一方面,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這裡V姐推薦一種略微政治不正確的方法,就是貼標籤。
這個方法,說白了,現在的人工智慧都在用。
他們靠什麼給你推送資訊呢?
靠貼標籤。
你喜歡刷美女,老色批標籤貼上。
你喜歡收藏學習資料,奮鬥逼標籤貼上。
你老是看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這種東西,基層男/女標籤貼上。
就是這麼簡單粗暴,有時候又準確得嚇人。
這裡我們平時對待客戶,同事,下屬,潛在合作伙伴,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常用分類,去適當貼標籤:
-
學歷+家境+職業經歷 -
對方周圍同齡同性的生活狀況
第一個,學歷+家境。
這兩樣一定要放在一起看,尤其對於年輕人。
年輕人大部分時間在讀書,求學生涯是除了家庭外,塑造他們個性的最大外力,因此學生群體的希望和恐懼有一定的共性。
比如不用面對真實的社會競爭,講話口嗨做事衝動不用揹負責任;
對未來有美好的想象,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幹啥;
熱血,充滿鬥志,同時對社會陰暗面嫉惡如仇。
大家仔細看,以上特質,使得學生往往成為最容易操控的群體,還不自知。
當然,同一個大學的學生多了去了,打完球請全隊喝酒的和總是自帶白開水的,希望和恐懼迥然不同。(這跟未來成就無直接關係,只是不同)
同樣家境的年輕人,清華的和職業學校的,希望和恐懼也不同。
比如根據我這些年帶過上百個大學生的感受來說,學校好+家境普通,這個標籤下的學生,是最佳基層員工。
甚至家境越差,員工表現更容易出色,尤其是帶銷售屬性的崗位。
原因很簡單,這個群體最需要錢,他們這方面的希望恐懼非常容易被激發。
同時他們一貫在學業上出色,智力線上,有好勝心,有責任心。
我篩選這個標籤的人非常簡單:
面試會問他們用什麼手機,什麼電腦,但凡用蘋果的,都不要。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說,這個是不是不合理?太武斷了吧?
確實,肯定會有其實很出色,但是因為用蘋果被篩掉的。
但是標籤理論,本身就是放在群體身上,快速增加識人機率的。
效率和準確性,我們有時候需要一個平衡點。
當然,如果一個崗位,我不需要很有衝勁能吃苦,只要穩定靠譜就行,那麼用蘋果的當然ok,家境中等及以上的本地人才是最優選,因為這個群體的標籤是追求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
再看職業經歷。
這個標籤,可以幫助大家熟悉一個人做決策的思路。
最常見的一個共識,就是人往往都覺得自己做的那part是最重要的。
做銷售出身的,覺得銷售技巧最重要。
做產品出身的,覺得產品為王。
做營銷出身的,覺得自己才是握住現金流的靈魂人物。
做傳統行業的,天然重視渠道,經銷商的優先順序是優於客戶的。
做網際網路出身的,流量就是命根子,誰粉絲多,誰在他心裡最牛逼。
你要接近一個金牌銷售套近乎,你要幹嘛?
你千萬不要請他去KTV,相反,你請他喝茶。要喝好茶,有格調,有品味,一看就想拍照發朋友圈的那種地方。
為啥呢?
金牌銷售,尤其偏高階一些的產品,不是賣技巧,是賣人設的。
真誠是最好的套路。
喝茶這種樹立修身養性人設的事情,金牌銷售最喜歡。
彷彿你看到並認可了他能說會道見風使舵背後,一顆拙誠的心。
這就是根據職業,來給成年人貼標籤。
最後再來看最後一個標籤,對方周圍,同齡同性的生活狀況。
也就是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但是我們額外加了同性這個因素。
其實很簡單,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壓力,都是男性對標男性,女性對標女性的。
一個月薪2萬的女性,不大會因為周圍男性買房而感到亞歷山大,但是小姐妹又買包了,又去做醫美了,找了有錢男友,她會產生攀比的心思。
一個月薪5000的男士,不大會因為小紅開上老公買的車而焦慮,但是會因為同樣月薪5000的兄弟,股票賺了20萬而不爽。
所以你如果觀察一個人,想知道他真實的希望和恐懼,不妨看看他交往的圈層,同齡同性的生活狀況是什麼樣的。
一般都能推斷出TA想要什麼,害怕什麼。
四、怎麼去促成合作
我們瞭解一個人,說服一個人,最後都是為了促成合作。
如果是你主動想要促成合作,一般來說分兩步走:
1、讓自己顯得牛逼;
2、讓對方少承擔風險。
首先看第一條。
在充分透過標籤和真實接觸大致瞭解一個人後,我們大致瞭解了一個人想要什麼,焦慮什麼。這個時候,為了讓你能夠成功激發對方的希望和恐懼,你需要讓自己顯得牛逼。
很多時候,人微言輕,話怎麼說,遠遠沒有話是誰說的重要。
同樣一個觀點,你說,一堆人陰陽怪氣。
行業大佬說,同樣一堆人,拍著大腿說我也這麼想的。
這裡很多人容易犯的問題是,忽視合作物件的牛逼觀,沒有意識到自以為牛逼的事情,在對方眼裡很扯淡。
比如啊,一個網紅,粉絲百萬,跑到一個科研型人才面前嘚瑟漲粉速度,人家就不鳥你,因為大家牛逼觀不同;
再來,一個履歷漂亮的投行的精英人士,在一個做生意賣貨的老闆面前,嘚瑟自己經手的上市招股案例,併購案例,對方也無感。因為賣貨的老闆只在意自己做的生意規模和增長速度。打工打得再精英,對方也不認可你這種牛逼觀。
所以,讓自己顯得牛逼的前提,是定位好對方的牛逼觀,然後結合希望和恐懼去促成合作。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啊,我3年前在北京,有一次去專門擅長做抖音的MCN公司學習,那公司的CEO本人非常會做短影片,也打造了不少網紅。
上課的老師在短影片賽道都很牛逼,底下坐了一屋子培訓行業的從業人員,想要透過短影片直播來變現。
最後有一個環節,就是大家發一個自己的短影片給講師來點評,並且自己簡單介紹一下情況。
我基本不會拍短影片,也沒有把精力all in,所以作品很爛。在座的都拍得比我好,他們介紹作品也很流暢,但是最後那個MCN老闆單獨又找到我,說想要簽約我做女主播。
那我幹了什麼呢?
上來,短影片沒有播放之前,我丟擲一句話:
“老師你好,短影片我不太懂,但是我們一開始做直播,直接一場變現了50萬,我首場連麥幫別人賣課也能做到30萬。所以個人非常看好直播賽道,關於後面影片的定位,還想請教一下。”
這裡面的核心資訊,是直播變現50萬。
這個就直接抓住了MCN機構最大的希望,他們要找的,不是短影片高手,而是變現高手。
短影片是手段,變現是目的。
所以與其展示短影片的牛逼,不如直接展示變現牛逼。
後面無論你影片啥樣,都無所謂,這個不重要。
這個就是快速抓住對方牛逼觀來溝通的好處。
這是第一個點,就是要促成合作,要讓自己在對方眼裡牛逼,你展示的強項要是對方認可的。
人天然慕強,對於強者,很多方面都會寬容很多。
第二個點,就是如果你很想合作,一開始不要讓對方承擔太多風險。
這塊典型案例就是微商。
為啥早年微商可以那麼快席捲全國,規模快速擴大,微商品牌賺得盆滿缽滿?
核心就是他們早期多一鍵代發,下游的微商們,不需要囤貨,不需要承擔任何經濟風險。做到後面你覺得有錢賺,再來投錢囤貨。
說到底,最大基數的人群,他們恐懼的風險,還是錢方面的風險。
至於說面子啊,逼格啊,這些都是少數人才關心的問題。
真正有群眾基礎賣得好的產品,你說老闆有魅力,產品硬核,營銷牛逼這都沒錯,但核心一定是差不多效能時,它最便宜。
因此搞定了經濟顧慮,基本上可以圈住最多的合作伙伴。
很多時候,初次合作,對方未必在意說能賺多少錢,對方更擔心的是,這波虧不虧,這事行不行,能不能成,有沒有希望。
所以我們儘量多做一點工作,打消對方顧慮,設計的方案,核心在於讓對方覺得沒有什麼風險,那麼生意人嘛,和氣生財,多條路沒壞處,總歸是願意試一試的。
因此對於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經濟利益的風險,在一開始要降到很低,也就是削弱恐懼是核心。
慢慢後面,對方認可你的牛逼,你們一起想搞點大事,風險共擔這些,都可以再商量。
這裡額外說明一下,如果是對待客戶,或者消費者,要促成交易,拔高希望是策略的核心。
此時達成交易的核心點,不光是經濟利益,是情感利益。
也就是說,消費是需要滿足夢想,帶來情緒價值的,尤其長期賺錢的企業,純靠製造焦慮,很難持續賺到大錢。因為焦慮這個東西,時間長了,心智軟弱的人扛不住,這個太挑戰人性本能。
人群面對焦慮,本能的策略是逃避,遠離讓我焦慮的人,而不是讓自己勤快起來。
所以宗教是最好的生意模式,只不過這是個牌照生意。
大品牌的宣傳一定是搞希望這頭的。
比如化妝品廣告,都是宣傳你用之後,跟明星一樣美,彷彿可以擁有她那樣的人生。
不會有化妝品廣告說,你不買,老公就出軌了。
長期過度渲染焦慮,是非常傷害品牌形象的一件事。
因此面對消費者或者客戶,拔高希望是核心,恐懼更多是臨門一腳打輔助。
我在帶新人的時候,會強調新手只用希望,恐懼不要用,用不好會翻車。
以上就是我們說促成合作要注意的兩點:讓自己顯得牛逼,以及降低對方風險。
今天呢,跟大家聊一聊關於說服的方法論。
如果人生要選出3個最重要的技能,這個應該算一個。
這種硬核又帶有家學色彩的技能,很少有人會手把手教你。
很多時候,教了,遇到具體情況又懵了。
我們社群做了4年多,主要就是解決很多點對點的具體問題。
但是社群價格畢竟高,這幾年一直有朋友希望我開知識星球,之前因為沒時間所以作罷。
今年我感覺自己能騰出手來做這件事了,在此也鄭重跟大家推出V姐的知識星球。
價格幾百塊,貴不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一定物超所值是我對大家的承諾。
投資邏輯,資產配置,婚戀擇偶,育兒思路,人情世故,職場打怪,社會隱學。
當你真的遇到問題時,會發現擁有一個智力後盾有多重要。
讓我們一邊向上,一邊避坑。
星球新開張,給大家申請一張100元的優惠券,歡迎掃碼加入。

星球不討論個股,不給程式碼,不回答股票的買賣問題,請知悉。
因為運營星球需要耗費很大精力,服務的人數有限,所以每增加100人,星球會漲價100元,提前告知,也感謝大家的理解。
期待與你在更加安全的地方,分享那些學校不講的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