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的中文老師真多,上週有天我隨手寫下一段話,立即有人來糾正我,說是其中的“恐懼”應該換成“恐慌”才對:
“一個兜裡揣著恐懼,一個兜裡揣著希望,就那麼在路上來來回回晃盪,還以為自己正邁向前方。一條腿想要靠近,一條腿想要逃亡,就那麼對著人群忽遠忽近患得患失,內心裡其實全都是慌張。”
恐懼和希望是硬幣兩面,我還以為很多人早已經接受了這個觀點。比如說你向一家心儀已久的公司投遞簡歷,轉天電話來了,約你去面試。在接到電話通知的那一瞬間,強烈的希望就立即升起,人開始希望面試順利,入職順利,工作順利,升職順利……然而就在下一瞬間,一想到面試這件事,劇烈的恐懼隨即升起,擔心堵車,擔心口吃,擔心面試官和自己沒眼緣,擔心面試題回答不出來……對於面試失敗的恐懼控制了全身心。
表白如此,跳槽如此,等待孩子出生同樣如此,希望交織著恐懼在心頭反覆洶湧,心就像是個煎餅在兩面反覆煎熬。只要你心中生起了一種希望,那麼就一定有一種對應的恐懼在等待著你,每個人無論人生閱歷深淺,都應該親身體驗過這種感覺。恐懼的強調害怕,畏怖,恐慌強調不知所措,兩者不是一回事。
恐懼的原因是不滿足,不滿意。生活中存在一種人,他們需要不斷購物,無法停下手來。因為貨品入手的一瞬間,那種擁有的感覺會讓他們感到滿足。不過只有一小會兒,很快這種感覺就會消失,那麼他們就需要再下一單。如此不斷迴圈,消耗大量的金錢,每天不是在購買就是在退貨,就是為了那幾分鐘的滿足感。
生活中還存在一種人,太陽才落山他們在家裡就坐不住,需要出門去約朋友,一群人熱熱鬧鬧吃飯喝酒聊天,他才會覺得心不再被空虛吞噬。必須讓自己置身於人群之中,必須讓自己和他人連線起來,這讓他們感覺安心,感覺滿足。然而酒終人散,夜色闌珊時空虛就再次襲來,讓他們拖著朋友繼續去燒烤再喝上幾杯。他們不愛酒,也不愛美食,甚至不愛人,他們只是需要人陪伴。
你和他們說量入為出,說克服物慾,說學習獨處,說享受孤獨,全無任何用處。因為不滿足,不滿意的感覺如此強烈,會驅使他們不斷追尋,這些老生常談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用處。之所以全無用處,這是由於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
他們在不斷找尋,找尋滿足,找尋滿意,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內心深處相信一定存在著某種圓滿的狀態,內心滿足充盈,歡樂平和,沒有心潮起伏,念頭紛飛—這一點是對的。
我想,每一個人的人生之中都曾經經歷過最少一次這樣的時刻:翻湧不停的心突然變成了風平浪靜的海,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但是所有這一切感知都不會在內心引發任何波瀾,人只是安安靜靜看著周遭的一切。想法和情緒像是雪花失去了風,紛紛下墜,你無喜無悲無憂無懼,只是在看雪。
在這種時刻裡,人會感覺到平靜中的幸福,會感覺一切都剛剛好,自己不需要再新增什麼,也不需要再去除什麼。於是,滿足的感覺會由此產生,既不產生希望,也就不產生恐懼,這一刻一切剛好。過了一會兒,一旦產生“如果可以像這樣繼續下去該多好啊”,希望一旦產生,恐懼隨之生成,於是人就從這種狀態裡掉落出來,大海上風浪再起,思緒的小船被狂風拖曳著狂奔而去。
所以,或明或暗,或有意識或無意識,人都想要回到這種狀態,重溫這種感受。人會感覺不到不滿意,不滿足,不幸福,那就說明他一定多少感知過真正的滿意,真正的滿足,和真正的幸福。只是他不幸失去這一切,所以他才會不斷找尋。那麼,為什麼看起來找尋行動收效甚微?因為方向錯誤,向外找尋不會有任何結果。
圓滿或者完滿這個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不依外部條件而獨立存在就是圓滿,也可以稱之為自具圓滿。一種幸福的感覺,如果它取決於快遞員幾點來敲門,或者電話邀約朋友時對方是否應承,它就不可能是圓滿的,因為它需要外部因素來決定。那些戀愛的人不就是這樣嗎?“對方要答應我的表白,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然而,對方一旦應承,隨後各種雞毛蒜皮的煩惱就來了,所謂的“最幸福”跑去了哪裡?
對方接受了表白,這是不是一種幸福?當然是。那麼,為什麼它那麼容易變味變質?因為它是所謂有條件的幸福,必須依據很多條件,很多外物才能成立。而真正圓滿的幸福是無條件的幸福,因為是無條件,它自己就能夠存在,因此才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有條件的幸福所有人都很熟悉,它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佔有,或者擁有,無論是佔有物品還是人,人就會感覺到短暫的幸福;二是連線人群,從人群中不斷獲得反饋,獲得肯定,人因為感覺到自己存在而感到短暫的幸福。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需要向外找尋,都是需要依賴自身之外的外物外人。於是,希望和恐懼就會不斷生起又滅去,幸福和滿足的感覺也總是轉瞬即逝。
如果是向內找尋呢?你知道存在那種完滿無缺的狀態,你曾經到過那裡,短暫駐足或者驚鴻一瞥。當時你需要什麼嗎?你需要一筆錢,一間大宅,一位情人,還是一條沙發?沒有,你什麼都不需要,那一刻到來時你可能在走路,你可能在眺望風景,你可能只是放下電話的那一瞬間,它不知道從哪裡跳出來,你只覺得一切都突然平復,一切都突然安靜,你用一種從未有過的眼光看見遠處樹上的每一片葉片都在日光下閃閃發光,整個宇宙都是它們舞動的背景和聲。你不會想要擁有一片樹葉,因為你自己就是。你也不會想特別地和某些人連線在一起,因為你已經和世界的每一顆塵埃緊緊相連。
向內找尋無條件的幸福很困難嗎?是很困難。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向外找尋,去擁有,去連線。想要放下攫取的心,放下連線的渴望,把所有觸手都收回來,這需要許多練習。最重要的是,你得相信在自己的內心裡,存在著找到無條件幸福的可能,存在著圓滿無缺的滿足和快樂,它們超越了希望和恐懼的小遊戲,可以獲得終極的平靜和喜悅。這的確很難,不過你連出生都不怕,你連打工都不怕,還怕這點困難嗎?
標題:《小舟從此去》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2
Prompt:Cinematic shot of drama movie, a dedicated chinese swordman, on a rocking boat in a stormy sea, early morning with gray, overcast lighting, side angle, cool and stormy color palette, detailed composition, directed by Kathryn Bigelow, –ar 16:9 –V5.2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綻放》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2
南派三叔專區

π,又畫了一張地宮,強調了它漏水。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
關鍵詞
對方
只是
內心
感覺到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