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穩定的窮,就要擁有吃息思維

低利率時代,普通人面臨最大的命題就是收入增速下降,未來預期收縮。在已經有一些財富積累的情況下,持有資產吃息,是一個非常值得鼓勵的資產保值方式。
保險資金正在頻繁舉牌銀行、高速公路等穩定生息的資產,面對未來很可能出現的長期低息時代,“吃息”的思維應該慢慢養成。
吃息是一種思維,不在於擇時去買某種資產,在這種思維下,自然能在各類資產中選擇價效比更高的資產。
生息資產在家庭資產配置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很多家庭的財富穩定基石。
生息資產可以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場景需要固定現金流支出,比如退休後的養老生活,在除了退休金外每年還有利息收入,可以極大提升幸福感。比如未來孩子的教育金,有一筆穩定的生息資產,也可以覆蓋孩子每年學費。
適合普通人的幾種常見生息資產包括這些:
適合普通人的幾種常見生息資產包括這些:
1、股票➡股息:股票的分紅,可透過【高息股】或【紅利類ETF】獲得,目前很多基金設有【月月可分紅】條款;
2、債券➡債息:債券的票息,可透過【債券型基金】和【國債】獲得;
3、REITs➡分紅:REITs在場內交易(需開證券公司賬戶),旨在獲得專案運作產生的現金流;
4、保險➡分紅:可透過【年金險】或【增額壽】等險種獲得;
5、現金➡現金收益:可透過【貨幣基金】或者【存款】【大額存單】獲得;
6、其他:比如【房屋租金】、【美元貨幣基金】,以及【帶有定期支付條款的金融產品】,等等
說到保險,越來越被有認知的人認可。
股票虧錢,曾經買的儲蓄險在穩健增值。
基金虧錢,曾經買的儲蓄險複利高達4.025%
房子貶值,曾經買的儲蓄險賬戶裡的錢多出來幾十萬
被人誤解的保險,終於輪到了翻牌的機會。保險儲蓄險的香,錢是最聰明的,那裡可以避險,就往那裡跑。是時候重新認識保險儲蓄險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吃息的快返年金資產,以30歲女性為例,每年存10萬,存5年,本金一共50萬,交完錢就開始領取錢,第五年開始每年領取12596元,一直領取到105歲,可以視為活到老領取到老,重要的是本金50萬沒變化,一直在你隨時可以退保取出來結束合同的賬戶裡。簡而言之,一句話,本機不動一直吃利息。時間越久,單利越高。
按照這個方法一直領取,第十年的時候單利2.05%,20年的時候單利2.58%,30年40年50年的時候單利分別為2.86%、3.07%、3.23%,70年的時候客戶女士100歲,單利3.49%。。。是不是挺可觀的?
普通人有什麼樣的投資能力可以本金不動,每年還有利息可拿的?
聽聞各種社會上鐮刀收割身邊朋友、親人、同事、同學的故事,成年人借出去的錢大機率99%要不回來,被人騙的案子太多了,被熟悉的人傷過後才知道不能借錢給任何人。也不可以輕易交給所謂的財富管理機構。
保險公司是國家信用背書,可以視為國家的親兒子,關係到老百姓民生的最後一道防線,除了國債、銀行50萬以記憶體款、和保險公司的儲蓄險,沒有任何金融產品是安全剛性兌付的。
  1. 如果你手裡有一些資金,想更合理化進行資產配置,歡迎找我聊一聊。
  2. 如果你想職業轉型,也可以找我聊聊。
    過往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