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特朗普對“一帶一路”的衝擊

2月17日,《南華早報》發表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創始院長劉寧榮教授觀點文章,以下為文章全文。
面對美國遏制中國影響力的企圖,北京方面有必要調整策略,儘可能降低其對相關倡議的干擾。
巴拿馬最近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凸顯了中國在維持這一雄心勃勃的全球基礎設施專案勢頭時所面臨的現實阻礙。儘管在特朗普政府的持續施壓下,巴拿馬的退出早在意料之中,但這一決定引發了人們對拉丁美洲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的擔憂。
自2013年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的全球貿易網路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與強化。商務部資料顯示,到2024年,中國與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攀升至22.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萬億美元),相較於上一年的19.47萬億元人民幣,實現了顯著增長。
“一帶一路” 倡議的範疇遠不止於貿易領域,涵蓋了多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投資專案,包括鐵路、公路和港口建設,以及綠色能源投資。這一倡議是單一國家開展的最具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之一。
在對30多個 “一帶一路” 參與國進行實地考察訪問後,我看到了該倡議的實質性影響。例如,在克羅埃西亞,佩列沙茨大橋的建成,繞過了將杜布羅夫尼克與克羅埃西亞其他地區分隔開的波斯尼亞領土;黑山的一條高速公路,將欠發達的北部地區與首都波德戈裡察連線起來;以及連線肯亞蒙巴薩與內羅畢的鐵路,這些分佈於不同地區的專案展示了“一帶一路”投資對各地區的變革性影響。
面對特朗普政府激進策略引發的全球格局變化,中國必須調整並制定新的戰略方針,以應對該倡議所面臨的挑戰。
首先,中國應考慮將其戰略轉向建立以專案為導向的協議框架,而不是僅僅依賴“一帶一路”框架內寬泛的國家層面的合作備忘錄。
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以及30多個國際組織達成了超200項 “一帶一路” 合作協議。然而,構建以專案合作為核心的精準合作可以增強參與國應對外部壓力的韌性,從而使各國更有效地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中國基礎設施專案的積極效應在全球多地顯現。根據倫敦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40年,該倡議預計將推動全球GDP每年增加7.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收益來自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全球貿易更加順暢。
最近,我與我的高管學生們訪問喬治亞時,一個備受熱議的話題是中國即將在黑海沿岸城市阿納克里亞開展的新深水港建設專案。這將有助於開闢一條從中國到歐洲的“中間走廊”,減少對俄羅斯運輸路線的依賴。
我們前往馬斯特里克的旅程中,一家中國承包商正攜手其他國際公司建造亞美尼亞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這凸顯出中國在助力亞美尼亞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程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遇到了一位來自北京的高管及其團隊,他們已在這片曾飽受戰火摧殘的區工作了三年多,為專案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當下風雲變幻的全球格局中,只有儘量減少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影響力所帶來的干擾,才能維繫並強化全球基礎設施倡議的發展勢頭。
其次,鼓勵更多中國私營實體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 “一帶一路” 倡議,並與西方企業合作,可以化解外界對中國政府主導該倡議的擔憂的同時,促進 “一帶一路 ”倡議的多元化發展。
過去12年中,中國國有企業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基礎設施專案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邀請更多私營企業投身其中,可以為“一帶一路”計劃注入寶貴的專業知識與豐富資源,尤其是在當下,眾多私營企業正積極尋求國際擴張契機。
雖然中國國有企業主導了喬治亞未來的阿納克利亞港、秘魯的錢凱港、斯里蘭卡的漢班託塔港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等重大專案,但私營企業的參與可以為專案執行帶來創新、效率、靈活性和多樣化的視角。儘管私營企業可能不會像國有企業那樣主導大規模基礎設施專案,但它們的參與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益。
將 “一帶一路” 倡議打造成中立且包容的全球合作平臺,可以幫助中國應對外部壓力。中外企業之間的合作,如馬斯特里克太陽能發電廠和迪拜附近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等專案,凸顯了跨境合作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可持續能源倡議中的重要性。
第三,強調中國對當地社群經濟和社會福祉的貢獻至關重要。參與“一帶一路”專案的中國人員應積極確保專案為當地人口帶來切實的利益,例如創造就業機會和向東道國傳授技能。應大力宣傳這些積極成果,以此提升該倡議在當地的聲譽,並贏得當地社群的支援。
例如,在訪問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時,我們察覺到其具有諸多類似中國城市景觀的特色,這些建築清晰展現出中國承包公司的深度參與。然而,在與亞的斯亞貝巴大學教授深入交流後得知,當地民眾對於中國在這些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認知程度有限。
為了展示中國參與對當地經濟和社群福祉的積極影響,中國公司和個人應積極與當地工人的互動交流,並積極投身各類社群活動。
透過促進文化和教育交流,中國可以增進善意並抵禦任何普遍的負面敘事。中國工人與當地社群之間實現高效且良好的溝通至關重要,而英語則是建立聯絡和促進全球範圍內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更多劉教授精彩觀點
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課程資料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