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話|大批高學歷港人躺平求公屋!驚動港府!

近年來,公屋(類似於內地的廉租房)申請高學歷及年輕化的情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2023年公屋輪候名單上,有超過40%屬“非長者一人申請”。平均年齡36歲,年齡中位數32歲。其中四成以上擁有專上(香港中學教育之後的教育階段)
、大專或以上學歷。


與此同時,房委會資料顯示,30歲以下具大專或以上學歷申請者比率,過去10年由33%激增至52%
(圖:星島頭條
光看申請年齡似乎不覺得有什麼,但是現在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獲派公屋的平均年齡為57歲,最年輕獲安置申請者的年齡,則介乎47歲52歲之間。
有人說現在香港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躺平”,但申請公屋卻“卷”起來了。
這一現象背後,實則藏著不少令人深感噓唏與心酸的原因。
萬般無奈
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價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有關資料顯示,香港已經連續14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
並且今年的負擔比例相比2023年還有所下降,2023年需要不吃不喝18.8年才能付清房價,2024年則只用不吃不喝16.7年就能付清房價了。(苦笑)
(圖:香港01
對於香港普通年輕人來說,光靠自己努力買房,屬實是有心無力的困難模式。
不少網友也會用《反貪風暴4》中張繼聰的經典臺詞進行自我調侃:
“坐牢,才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圖:網路
不過電影臺詞多少還是誇張了。年輕人雖然覺得買房無望,但是申請公屋卻是指日可待。於是把目標投向了香港公屋。
雖說公屋價格很“香”,但畢竟資源有限,加上申請的人越來越多(2023年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宗數是20年前的2.5倍),公屋輪候時間也由此變得很長。
光是一般申請者平均都要等上5-6年
(圖:香港文匯報
實際上,不少人會等上10年甚至更久
(圖:香港文匯報
正是因為輪候時間太長,所以不少人就早早地開始申請,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上樓”。
(圖:星島頭條
而申請公屋之所以會被稱為“躺平”,和申請公屋的限制條件有關。
畢竟公屋是給低收入的香港人提供保障的,所以在收入和資產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以1人申請者為例,目前每月收入上限為1.294萬港幣,資產淨值限額28.6萬港幣。
(圖:房屋署
要知道香港2024年第1季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是2萬港幣,所以公屋申請者的收入限制是實打實的“低收入”。
(圖:雅虎新聞
為了符合申請條件,不少港人可謂是奇招盡出。
一名46歲港男為了排上一人公屋,18年來都只找零散的短工和兼職。
(圖:香港經濟日報
在經濟上也非常拮据,只能住劏房,每月幾乎都是月光。
就連他自己都感慨浪費了大把青春。
為了符合條件,年輕人辭職找低薪工作的更是不佔少數。
(圖:無線新聞
有人曾糾結選錢還是選屋。
(圖:無線新聞
也有人表示為了申請到公屋,其他東西都可以放棄。
(圖:晴報
甚至還有人聽聞老闆要加薪還會非常惶恐,主動要求保持原工資或者轉為兼職。
除了想方設法地減少個人收入,還有人打算透過生孩子來變相提高入息限額。
(圖:香港經濟日報
以及許多高時薪的餐廳招不到人,但是透過中介馬上就能有人到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金日結沒有銀行流水,一些輪候公屋的人可以藉此躲避政府的審查。
(圖:香港經濟日報
話又說回來,港府對於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人申請公屋這件事是怎麼看的呢?
各方表態!
7月11日,在一個關於房地產的論壇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希望年輕人不要有錯誤觀念,不要(為了申請公屋)扭曲自己數十年的人生
(圖:星島頭條
而早前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在接受訪問時也呼籲年輕人不要為了上公屋而“減薪躺平”,希望年輕人能趁年輕時多賺點錢,直言“做業主也是一種人生成就”
(圖:有線新聞
不過此舉也迅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有人反駁,申請公屋沒有限制年齡,那年輕人這麼做完全沒有問題。
(圖:Facebook
也有人贊同,覺得年輕人應該努力而不是躺平,想得更長遠一些。
(圖:Facebook
還有人覺得現實情況真的很複雜,希望能有解決方案。
(圖:Facebook
對此,港府自然也是有關注的。
簡約公屋和過渡性公屋就不用說了,目前港府也已經在建了,今年6月底時就開始接受首批申請。
(圖:香港電臺
相關人員對於目前公屋申請年輕化的情況也提出過一些建議。
有立法議員表示,應該關注到那些收入不高不低,夾在中間的“夾心階層”。因為目前大量資源嚴重向公屋傾向,“夾心階層”的住房選擇少,也只能為了公屋而被迫“躺平”。
提議興建適合“夾心階層”的房屋,也能讓年輕人往上走。
(圖:點新聞
還有人表示目前不少年輕人其實都有置業的希望,建議政府將資助出售房屋(香港政府、公營機構或非牟利機構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後售予市民的公共房屋單位,在發售前後設有入息、資產及轉讓限制)比例調高,並且提高單身人士的配額。
(圖:點新聞
總之,社會各界正在積極探索,力求從根本上解決申請公屋年輕化這一問題。
最後,可以來聊聊大家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和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