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否從事金融行業,應該都多少聽過 “JP Morgan”摩根大通的名字,這家有兩個多世紀曆史,被稱為美國曆史上最有聲望的金融公司,據說是每個金融人的夢想之地。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摩根先生富可敵國,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稀有寶石,著名的摩根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給摩根石起名的正是當時在Tiffany任職的首席寶石學家喬治·坤斯博士,至於以摩根先生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當時最有名的彩色寶石收藏家,而且是Tiffany忠實顧客,一直從坤斯博士手裡購買彩色寶石。
去世後他收藏的一部分寶石被Tiffany買走拿去了1889年巴黎世博會展出,另一部分則存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可見他的收藏多有價值。
但其實買了超過1000件稀有寶石的摩根先生還不是家族裡最愛Tiffany的一位,要說完全把Tiffany當成自己一種生活方式的還是他的表嫂——瑪麗·簡·摩根。
J.P摩根表哥是鍍金時代的鐵路和航運巨頭,名下擁有3條鐵路,還擁有船廠和鐵廠。
第一任夫人在結婚33年後因病去世,次年他便在孩子們讀書的學校裡認識了正在教書的瑪麗·簡·摩根。摩根太太出身也不錯,父親是東印度商人,外祖父是老家當地最大的馬車製造商。
兩人婚後27年時,摩根先生因病去世。
包括地產、股票、公司在內留下一筆巨大的遺產給妻子和孩子們。其中摩根夫人拿到了最大的一部分,而且當時孩子們都已成家且在爸爸的幫助下皆有了自己的企業,所以經濟上也完全不需要摩根太太提供幫助。
▲查理斯·摩根先生
於是摩根夫人就拿著丈夫留下的遺產開始了自己的藝術收藏生涯。
她收藏的藝術品多到什麼地步?當時的媒體這樣記載:“已故摩根夫人的房子裡到處都是秘密的壁櫥和抽屜,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
▲當時報紙對夫婦倆的報道。
在她去世後,美國藝術畫廊舉辦了她遺物的拍賣會,賣了12天;後來又舉辦了她亞洲藝術品的特別拍賣會,又賣了2天;繪畫作品專場再賣了3天。
賣掉的東西折算下來相當於現在的4000萬美元,當時拍賣行還特別強調因為拍品太多,很多東西都沒能拍到它應有的價格。
誇張的是,被拍賣的這些還只是她收藏品的一小部分,她還有大量收藏品被陳列在她位於紐約的家中,估價約為現在的11億多美元。
▲摩根太太的Tiffany茶具套組。
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被珍藏在美國的各大博物館以及一些私人藏家手裡。是位真實的被寫進美國收藏史的大佬級人物。
▲Tiffany為摩根太太定製的作品上都會有以她名字首字母組成的標識。
前面就有提到她是Tiffany的忠實粉絲。單是第一次拍賣會上拍賣的Tiffany藏品就多達154件,其中涵蓋珠寶作品和大量生活方式物件。
▲她愛Tiffany真的是愛到誇張的地步,有報道稱因為買得太多,她臨去世還倒欠了Tiffany九萬多美元的貨款沒結清,最後是直接拿遺產抵扣了。圖為當時拍賣會上拍出的第712號拍品,Tiffany銀製托盤。以摩根夫人最愛的菊花元素做點綴,還刻了她名字的縮寫,當年以365美元成交。
其實摩根夫人的這些Tiffany嚴格來說並不是她的藝術收藏來的,基本都是她的私人物品,都是她平常會穿戴或者在家中會使用的東西。但是因為這些物件都極具藝術價值,所以拍賣行全數當做藝術品來拍賣。
▲當時《紐約時報》的報道更稱讚那都是博物館藝術品級別。圖為當時拍賣的一尊Tiffany銀製花瓶,摩根太太在1878年巴黎世博會上買下,當時她還一起購買了日式糖水套裝等多件Tiffany作品。
如果看到這裡你想問:生活用品可以藝術到什麼程度?那我們可以來看看摩根太太擁有的一些Tiffany作品。這些還只是能查閱到圖片資料的部分。
這對燭臺目前收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購於摩根夫人去世的前一年。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在收藏界的地位不需多說,大都會博物館這樣介紹這對6英尺高的巨型燭臺:十九世紀美國銀器中最具雄心和精湛技藝的典範。
2019年差不多以25萬人民幣成交的Tiffany茶葉罐。拍賣行的銀器專家表示這尊茶葉罐厲害之處就在利用金屬做出了木紋的效果,可見Tiffany工藝之卓越。
鍍金銀盤套組和碗套組,出自1850年代在Tiffany雕刻部門任職的Eugene J. Soligny之手,他的作品也被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當時的拍賣紀錄寫說這就是摩根太太平時吃飯用的餐具。
除此之外她的Tiffany還有很多,什麼咖啡杯、茶具、中式小茶杯等等,可以說她的內外生活都被Tiffany環繞。
而這位摩根夫人並非鍍金時代唯一這麼沉迷於Tiffany的All Tiffany Lady。
▲Tiffany鍍金時代的一些作品。
比如當時同樣是鐵路大亨的喬治·傑伊·古爾德的妻子也是一位All Tiffany Lady。不僅丈夫會送她各式的Tiffany珠寶,她的日常也是不能沒有Tiffany。
▲古爾德是鍍金時代著名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當時最富有的人之一,家裡從事鐵路開發事業。父親去世後給古爾德留下1500萬美元遺產和兩條鐵路。他的妻子是當時的一名舞臺劇演員。圖為古爾德夫人和她的Tiffany玻璃檯燈。
不僅自己會用,她也喜歡和朋友們分享Tiffany的作品。她舉辦高爾夫球賽,就特地定製了一個Tiffany銀製啤酒杯當獎品,還親手贈予獲獎者。
大名鼎鼎的媒體帝國——赫斯特集團創始人的太太也是一名All Tiffany Lady。赫斯特太太精通法語、會彈鋼琴,算是個文藝少女。在嫁入赫斯特家族後一直從事慈善事業。
▲赫斯特老爺子從礦業起家,但之後兒子的事業更被大眾熟知。我們熟悉的時尚雜誌《時尚COSMO》、《時尚芭莎》都隸屬於他們集團。
她和其他All Tiffany Lady不同的一點是,她不僅收藏、使用Tiffany的作品,她還有自己的奇思妙想。1889年她在巴黎世博會買下這尊在那屆世博會獲得最高榮譽的Tiffany琺琅蘭花花瓶。
但她覺得這尊花瓶更適合做檯燈,於是又向Tiffany訂購了燈罩,並把花瓶改成了華麗的檯燈。
赫斯特太太去世後,兒子繼承了她的遺產。現在這尊巨大的花瓶檯燈被擺放在美國加州赫氏古堡的遊客中心裡,供遊客參觀。有種在向全世界炫耀“看看我媽媽的好品位”的感覺。
對於當時的名流人士,Tiffany並不單純是一家珠寶公司,更是一種精神圖騰的化身,代表的不僅是華麗,上流,更是“Everyday Luxury”的理想生活願景。
一方面,華美的珠寶帶來閃閃發光的夢幻體驗;同時,在Tiffany也可以找到一種可以落地的實用的生活。
Tiffany用188年的時光編織了一張關於生活美學的夢境。對於以摩根夫人為代表的All Tiffany Lady來說,她們的那些藏品彷彿就是開啟理想生活願景的那枚鑰匙。
我們有沒有機會體驗一番All Tiffany的美好理想生活?
或許我們今生都無法像摩根夫人一樣擁有無盡的財富,並用這些財富去堆疊出自己的理想生活。但我們依舊有機會走進Tiffany編織的美夢中。
如何實現?現在,咱們就前往Tiffany在成都太古里煥新後的旗艦店。
Tiffany用三層樓的空間打造了這樣一個具有文化、藝術與歷史氛圍的夢境。這裡簡直是一座關於Tiffany品牌的“博物館”,甚至毫不誇張地說更像是一棟“藝術館”!
未步入其中就驚歎於Tiffany美輪美奐的煥新櫥窗。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對讓奧黛麗·赫本流連忘返的Tiffany櫥窗有所耳聞。
自1955年櫥窗設計師Gene Moore加入Tiffany,Tiffany的櫥窗便成為了華美珠寶的絕佳舞臺。尤其是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Tiffany全球旗艦店每年都會邀請藝術家在聖誕之際合作絕美的櫥窗設計,如今已經成為城市地標。
Tiffany的櫥窗不僅僅代表了品牌美學,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每扇窗戶都是一個邀請,讓你相信生活是有夢想的”。Tiffany也把可觸碰的真實夢境呈現在煥新後的成都太古里旗艦店:從自然到海洋,從紐約到成都,用7個櫥窗演繹了7個故事。
美輪美奐的海底世界, “改變了20世紀時尚史”的Tiffany傳奇珠寶設計師讓·史隆伯傑創作的錦鯉胸針暢遊在其中。
▲1956年讓·史隆伯傑正式出任Tiffany品牌設計師,他突破了當時流行的“優雅白鑽”單一的珠寶風格,從更加多元的視角出發,用豐富的寶石捕捉生命的靈氣,受到包括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傳奇時裝編輯弗裡蘭等眾多名流追捧。紐約佳士得稱他為“高階珠寶世界的開拓者”、“每個珠寶收藏家的藏品裡都必須有他的名字”。
不僅以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為靈感的櫥窗設計,還結合了成都的本土化元素。描繪了成都人民公園的竹林綠景,讓·史隆伯傑創作的Tiffany標誌性的石上鳥棲息在竹林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除了珠寶,Tiffany代表的生活方式也在櫥窗設計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20世紀初,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珠寶界,Tiffany聘請了Clara Driscoll在公司擔任重要設計職位,隨後便有了她領導的“女性玻璃切割部門”。以Driscoll為首的Tiffany Girls發揮了她們獨特的女性創造力。1898年她為Tiffany設計了“蝴蝶檯燈”便是這個櫥窗的設計靈感。
▲Clara Driscoll推動了女性在珠寶行業的地位。當時只有單身女性可以獲得工作,Clara Driscoll曾兩次因訂婚從Tiffany離職,第一次訂婚後丈夫早逝,她又回到Tiffany工作;第二次未婚夫神秘失蹤,她又再次回到了Tiffany。當時還有男性工會試圖驅逐她所帶領的35名女性組成的部門,但最後以失敗告終。因為其才華出眾,Tiffany甚至給到了她和男性同工同酬的待遇。
提到Tiffany大家會率先想到珠寶和銀器,其實玻璃製品也是Tiffany的老本行,1885年便成立了玻璃裝飾公司,以古羅馬的玻璃技法為靈感,不斷創新技術打造燈具、窗戶等各種玻璃製品。
▲3號櫥窗的設計靈感便是來自Tiffany工作室於1915年為哈貝爾莊園設計的鐵線蓮天窗。五瓣鐵線蓮“傑克曼二世”, 這一品種於 1862 年引入西方。鐵線蓮,素有“藤蔓皇后”的美稱,在東西方文化中均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在東方, 它代表道德之美;在西方,則寓意著喜悅與智慧。櫥窗內, 鐵線蓮再度盛放出鮮妍明麗的花瓣,展現了蒂芙尼將玻璃材質化為花朵般絢爛傑作的悠久技藝。
▲5號櫥窗以Tiffany工作室經典的黃玫瑰落地燈為靈感。Tiffany的彩繪玻璃檯燈在當時被稱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品。最為大家熟知的Tiffany落地燈愛好者就是蘋果手機的創始人喬布斯,早年間他的家中只有一盞Tiffany落地燈:“除了Tiffany彩繪玻璃落地燈,我找不到任何其他符合我標準的設計。
欣賞完櫥窗,我們步入店內。
一層的古董珍藏展更是將Tiffany歷史上的精彩絕倫的傳世珍寶們一一呈現我們眼前。
從新裝飾藝術到古埃及靈感、宮廷花環,它們代表著Tiffany引領時代的設計風格;從白鑽到彩寶、珍珠,它們也象徵著Tiffany不朽的璀璨傳奇。
為了這次成都太古里旗艦店的煥新,Tiffany特地從其古董珍藏庫中甄選出了38件藏品,每一件都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比如著名童星秀蘭·鄧波兒珍藏的雙夾式胸針:
▲這枚雙夾式胸針是一件可轉換式珠寶。當雙夾組合在一起時形成一枚引人注目的胸針;分開時可拆分單獨佩戴於翻領、鞋履、腰帶、髮間或晚宴包的邊緣處。這種多功能的設計賦予了女性無盡的搭配可能。
拿破崙三世的妻子,法蘭西皇后歐仁妮的珍珠祖母綠鑽石胸針。
▲它最初是為克里諾林裙(流行於1850年代-1860年代的裙子,其設計特點是突出女性纖細的腰身)設計的一條華麗腰帶的一部分。1864年,這條腰帶由法國著名珠寶商Bapst Frères為歐仁妮皇后定製,所用寶石皆源自法國皇室珍藏中的稀世瑰寶。
還有一條Tiffany的標誌性花環風格的項鍊,來自於普撒·荷馬·韋德二世的收藏。是當年他送給太太的禮物。
普撒·荷馬·韋德二世是個富三代,爺爺是19世紀著名的實業家,西聯電報的創始人。美國俄亥俄州有一條“百萬富翁街”的車道就是因為那一排都是他家豪宅。
韋德二世鍾愛收藏和鑑賞。美國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就是他祖父所建,韋德二世一直向博物館捐贈資金,並捐贈了超過3000件藏品。
他也是Tiffany的忠實客戶,為紀念祖父建造的韋德教堂還特地請了Tiffany打造彩色玻璃窗。他和前面提到過的Tiffany首席寶石學家坤斯博士有著深厚的友誼,從博士那收藏了不少寶石,現存於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韋德寶石與珍寶館中。
1969年Tiffany廣告中的“史隆伯傑夢想之翼”:
他為菲奧娜·蒂森-博內米薩男爵夫人精心設計的“羽毛”項鍊。
▲這位男爵夫人是20世紀50年代備受矚目的國際超模,在那個年代就能每天賺2000英鎊。她鍾愛Tiffany,擁有史隆伯傑設計的多件珠寶作品,更在1962 年 3 月的《Vogue》雜誌中,她的男友,著名攝影師亨利·克拉克(Henry Clarke) 為其捕捉到她佩戴“羽毛”項鍊的珍貴影像。
慈善家卡羅爾·佩特里珍藏的樹籬與花卉造型項鍊:
▲卡羅爾·佩特也是模特出身,丈夫是著名零售公司 Petrie Stores的老闆,他名下我們最熟悉的產業應該是在各大商場都能見到的玩具反斗城。卡羅爾·佩特非常鍾愛讓·史隆伯傑的作品,擁有多件讓·史隆伯傑打造的項鍊、手鐲、戒指等珠寶。
成都太古里Tiffany旗艦店一樓古董展的珠寶實在太多,篇幅有限,無法一一介紹。
每一件珠寶都是Tiffany的傑作,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或許與具體的人、一些關於家人愛人的美好記憶相關,或許與某一個時期的文化藝術浪潮有關,或許與當下女性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契合,從這些珠寶作品中,我們完全可以直觀感受到黃金年代的時代氣息。
那些曾經的Tiffany收藏家們會用怎樣的珠寶編織自己閃閃發光的生活,全都呈現在我們眼前。
已經講了那麼多,但這些還不是這棟旗艦店的全部。
拾級而上,我們來到二樓。在讓·史隆伯傑20世紀50年代設計為靈感的磨砂玻璃金字塔展櫃中也陳列著Tiffany瑰麗非凡的高階珠寶作品。
沿著這個展櫃往裡是VIP房間。這個區域更像藝術館一角,色調溫暖柔和,展出的都是石上鳥的珍珠作品。
就像在接受了美的震撼之後小小的停頓一下,慢慢放鬆眼睛與心靈。
Tiffany的製表歷史可以追溯到1847年,是美國最早與瑞士製表業合作的品牌之一。這層樓還設有品牌目前中國唯一的時計沙龍,以致敬蒂芙尼悠久深厚的製表傳統。
全新的中國限定款Tiffany Airways機械時鐘在這裡就可以欣賞到。當然,你也可以擁有它。
我們還在店內不同的空間體驗到藝術悄無聲息融入日常的感覺,不論你鍾愛Tiffany的珠寶還是喜歡Tiffany的生活藝術,都可以找到你喜歡的區域。
三樓的生活方式與貴賓休息區有居家、嬰童精品,還有皮具配飾。可以在這一層喝杯咖啡,體驗一把成為鍍金時代“All Tiffany Lady”摩根夫人的感覺。
我在這層種草了Tiffany全新的讓·史隆伯傑系列Ribbons手袋。
包包的鎖釦致敬了傳奇設計師讓·史隆伯傑1957年創作的緞帶粉盒。
當代社會我們不太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到大件華麗的珠寶,但這款包包相當於把一件華麗的定製珠寶日常化,它可以陪伴我們出入各種場合,盡顯優雅。
有小號和中號兩種尺寸選擇,不僅有多款顏色和皮質,最讓我心動的是它的鎖釦設計選擇也很多:有雙色、琺琅、鍍金以及可拆卸的 18K 金鑲鑽版本,不管你是什麼風格都能找到適合的。
陳列了很多Tiffany為小朋友設計的作品:瓷器、存錢罐、玩偶,還有銀製的梳子、湯匙,帶給人非常溫馨的感覺,這個區域的沙發還特地選了巴西設計師雙人組Campana Brothers的熊貓沙發,既有童趣,又很有成都當地特色。
成都太古里煥新後的旗艦店不僅是一座關於Tiffany的博物館,更是一棟藝術館,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眾多藝術大師的作品。
這棟三層的旗艦店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藝術品。無數三稜柱形的玻璃串聯出了一棟如鑽石般閃爍的建築,這棟“鑽石大樓”出自建築設計師Hugh Dutton之手。
隨著光線的改變,靜態的建築彷彿被賦予了生命,呈現出璀璨耀眼的動態之美。他如鑽石一般,白天是晶瑩剔透的,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更多絢爛奪目。
▲Hugh Dutton是英國著名的建築大師,一直致力於玻璃建築結構的研究。大阪海事博物館的玻璃穹頂、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玻璃幕牆、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玻璃屋頂”翻新後的巴黎海軍酒店都是出自他手。
Hugh Dutton還用88枚不同形狀的“鑽石”為成都旗艦店打造了貫穿三層空間的鑽石吊燈。像是一把鑽石從樓頂灑下,從三樓俯瞰宛如浩瀚星辰墜入到Tiffany藍的世界裡,如夢似幻。
▲一樓的藍色牆壁由藝術家Nancy Lorenz手繪創作;手工壓印皮革護牆板由創立於1960年的巴黎Atelier Meriguet定製;樓梯旁是由紐約裝飾藝術團隊Fresco手工繪製的漆面與樹脂牆板。每一處的細節設計都如同Tiffany珠寶作品一般,盡顯工藝之精湛。
店內無處不存在對中國文化的融入。藝術家Palat以紐約中央車站為靈感為Tiffany創作了一樓的星圖天花板。特地在其中加入了鳳凰的圖騰。
▲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圖騰之一,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大量鳳凰的形象。
步入店內,很難不被這大型的枝形吊燈吸引走目光。
成都的武侯祠、塔子山公園都種植著玉蘭花。玉蘭自古以來便是“花中君子”,不少詩人都為它吟詩:“含鋒新吐嫩紅芽,勢欲書空映早霞。應是玉皇曾擲筆,落來地上長成花。”歐陽炯把玉蘭花苞比作毛筆,綻放時彷彿那漫天的朝霞彷彿都是它描繪出來的。
這頂吊燈的靈感便是來源於玉蘭花。它出自藝術家Andreea Braescu之手,她將成都的印象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
▲出身藝術世家的羅馬尼亞視覺藝術家Andreea Braescu以製作陶瓷花卉吊燈而著名。她的作品被紐約、巴黎多家高檔酒店陳列,她還為阿布扎比王室製作過吊燈。她單件的吊燈作品至少要用到1000多片陶瓷葉子,工期也至少需要三個月。
玉蘭花的形象我們在二樓的空間也能看到。
牆壁上鑲嵌著藝術家 Miriam Ellner設計的玉蘭花圖案定製玻璃板,還有由紐約 Fresco 工作室創作的手繪玉蘭花絲綢帷幔。
▲Miriam Ellner是紐約專門製作鍍金玻璃的藝術家,其作品被稱為“移動的畫作”。由於玻璃的深度以及金色和顏色的層次,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在二層的高階珠寶區我們還能看到Nancy Lorenz定製的漆面和鍍金屏風。如同一幅水墨畫作,有著東方意境之美。
這位來自紐約藝術家最標誌的就是將東方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如同Tiffany的藝術創作一般多元。
▲Miriam Ellner的作品介於雕塑和傳統繪畫之間,她喜歡東方文化,痴迷亞洲工藝品。珍珠貝母、金箔和銀箔、漆器都是她常在自己藝術作品中用到的元素。
除了一些本土化的裝飾呈現,店鋪的二樓還有很多藝術家的畫作。
▲義大利畫家Michelangelo Pistoletto創作的《Color and Light》。被譽為義大利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2003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被授予金獅獎終身成就獎。他從1962年開始在鏡子上做畫。利用鏡子反光特性,讓觀眾可以和他們面前的畫作之間建立對話。
▲貴賓休息室裡還有一幅巴西藝術家Vik Muniz的作品。這位藝術家最拿手的就是以創新材料演繹名家作品,他大膽、自由、勇於革新的精神也與Tiffany不謀而合。他也多次與Tiffany合作,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和巴西聖保羅旗艦店內也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最令我震撼的畫作是位於三樓的生活方式區域的《Tiffany Cute》。由英國藝術家Damien Hirst打造,這不是一幅簡單的畫作,而是一幅動物標本作品。
蝴蝶標本在Tiffany Blue之上暢遊。雖然生命短暫,但以標本能將蝴蝶永恆定格在最美的瞬間。正如Tiffany呈現的作品,那是一個真實的、是永恆的夢境。
比起稱呼它為“Tiffany旗艦店”,在我心中這裡更像是具體地呈現了一種被Tiffany環繞的理想生活。
在店裡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家的溫馨。整家店都以標誌性的Tiffany Blue配以暖黃色為主色調,沒有冰冷感或疏離感,而是讓人倍感溫馨舒適。
尤其是三層空間的私享餐廳,Tiffany把成都人民公園的生機盎然以室內裝飾的形式呈現。美酒佳餚搭配著竹韻綠影,Tiffany確實掌握到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精髓,那種安逸、鬆弛、巴適。
電影《蒂芙尼的早餐中》中有句臺詞:“每當我心緒不寧時,我便乘計程車到蒂芙尼去,這是唯一有效的辦法,它能令我即時心安下來,它是那麼寧靜和高貴,那兒不會發生什麼不幸的事。”
這樣讓人獲得內心平靜的地方不僅僅只是在紐約,如今,也出現在成都太古里。
希望你也能在這裡收穫美好,以及屬於你自己的Tiffany。
本文包含廣告
作者:藍小姐
責任編輯:阿碗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