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和老友們相聚,大家多少都感覺到過去這一年都有點累,大環境的變化讓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感,有很多事,都不是憑藉著聰明理性就能夠超越的。時常不知所措,力不從心,到頭來,那些難捱的時刻,居然都是憑著愛給予的力量扛過去的。
沒錯,雖然很老套,我也得說,愛就是我們碳基生物的力量。
這種愛,有對自己的照拂,也有來自家人朋友的體諒,出處不一,但都會在某些時刻,帶來確定的安慰。

那天和黃小姐做直播,等化妝時,看著鏡子裡略顯疲態的自己,想到堆積如山的事務,加上急景凋年裡難免的茫然,心情灰濛濛的。黃小姐坐在旁邊,忽然說了一句:“沒事的,不用急。”
我不知道她是怎麼體察到我的心情,其實像這樣的安慰,她過去也經常對我說,但彼時忙於衝鋒陷陣的我,只當一句泛泛的安慰,在意念中接收一下,立即又盤算著馬上要幹什麼去了。
這一次,在亂糟糟的化妝間裡,她這輕輕的一句話像一個擁抱,給了我很明顯的包裹感,我的心安穩下來,感受到有滲透性的溫暖。
我真高興,她在那一刻這麼對我說。讓我知道,她在那裡。

愛是有用的。
這麼說是因為我年輕時有一種虛妄的傲慢,認為愛是個好東西,能夠錦上添花,昇華人生,但是,它不太“有用”。它既不是方法,也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還有點渺茫,如花非花霧非霧,稍縱即逝,難以把握。
讀《三體》時看到“程心”這個人物,我單方面將大劉引為知己。你看程心這個人,滿嘴都是愛,也確實不缺愛,但一點用處都沒有啊。她嬌弱,易碎,同理心太強,無法直麵人生,卻被委派直面最為現實的生存問題,最後搞砸了全世界,毀滅了太陽系。
“聖母”因此成了一個諷刺,我想這也是大劉不方便言說的本意。但在當下,我想起程心,開始懷疑自己誤解了大劉的用心。人類這樣的碳基生物,並不總是無所不能,雖然我們孜孜以求,不斷發展,但突然冒出個三體人,技術上就將我們完全秒殺。
相較於簡單粗暴的三體人,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超能力,“愛”。
它是真正的諾亞方舟,在身強力壯順風順水時,它好像不能幫你做什麼,但環境改變,你開始感覺到自身弱小,孤立無援,愛能瞬間撐開羽翼,讓你內心堅定手心溫暖,它是獨屬於人類的技術爆炸。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我和好友楊楊說起這些,她很熱切地呼應,說這也是她這一年最為強烈的感受。
2024年開頭楊楊就不太順。年初她父親腦梗癱瘓在床,17歲的女兒青春期又高考在即,起初她奔走於她的“老”和“小”之間,風塵僕僕,內心慘淡,不知道能不能活著走出這一年。但歲末時候她說她還好,她的“還好”是因為在這樣低氣壓的處境中,她撞到愛的氣囊。
這個氣囊是母親給她的。曾經楊楊一直和母親不太對付,她母親一輩子爭氣要強,對她這個女兒,也是苛責多過鼓勵,看她眼光常常是審視的。楊楊感覺自己更像母親一個不太成功的作品,感覺不到愛。表姐跟她說,其實你媽媽是愛你的。她在心裡冷笑一聲:“啊哈,可是愛在哪裡呢?”
等到楊楊能夠離開母親,開始刻意地不和母親聯絡。有時會很孤單,她安慰自己,人和人是講緣分的,和母親的緣分就這麼多,不被愛也能好好長大。
父親的病倒,讓她無法避免地和母親有了更多接觸。從發現父親發病時的恐慌,到治療時在醫院裡陪床,後期給父親餵飯喂藥洗澡穿衣……都要她和母親共同承擔。
她開始發現母親身上那些被忽視或者說被掩藏的品質,果斷,堅定,承壓能力強……同時也發現母親對她的信任與依賴,但這並不會讓她有壓力,因為母親同時也表現出,願意接受她的一切。

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母親總是叫她去休息,她亦然。有時候她是留下照顧父親的那個,辛苦歸辛苦,她更惦記的,是被她推走的母親,會不會因牽掛著她而難以入眠?她進一步想到,母親照顧父親時,大概也會像她牽掛母親這樣牽掛她吧?心酸的同時,她竟有些開心,好像有一樣她以為已經丟失的東西,被找回來了。
她和母親再不是話不投機,她們像戰友,也像姐妹,在最艱難的時候,一起回憶父親曾經的好,互相打氣。她們就靠著這樣的愛,捱過最艱難的時光,如今父親的狀況有所好轉,那段磨難中的相互體諒,幫她們確定了愛在那裡。
你看,愛不是天然就存在於那裡的,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夠帶來確定感。

母女之間的愛,有時候也是靠女性那種共同的懂得實現的。曾經蘇青給張愛玲寫約稿信:“叨在同性”,張愛玲看了笑起來,覺得蘇青是有意搞笑,但我現在想起來,覺得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近處的女性可以互相懂得,乃至關懷,有時候,不在一個時間層面上的女性,也能憑藉著這種懂得和關懷,實現愛的流動。
最近在讀一本講明代清初才女的書《閨塾師》,其中講到三個女子的故事,黃山女子陳同著迷《牡丹亭》,時常在書頁間寫下批註。後來她生了病,母親認為閱讀耗神,把她的書都付之一炬。她的乳母救回了《牡丹亭》第一卷,在她去世之後,乳母將這本書連同一雙陳同親手做的鞋,賣給了她的未婚夫吳山。
吳山很喜歡陳同留在《牡丹亭》頁邊的“亦痴亦黠,亦玄亦禪”的文字,為第二卷的消失感到惋惜,但也僅僅止於此,他還能做什麼呢。
後來他迎娶了另一位才女談則,談則讀到陳同的評註,大為傾心,不能釋手。有人試著讓她背誦,竟不差一字。她模仿陳同的手筆補評下卷,“其杪芒微會,若出一手,弗辨誰同誰則。”
在談則的接力下,有了一部完整版的《牡丹亭》批註。這部書流傳出去,整個杭州的文學圈都為之矚目。然而婚後的第三年,談則也去世了,吳山是在十多年後再次結婚,新娘為古蕩女子錢宜。
錢宜閱讀《牡丹亭》上這些錦心繡口的評註,“夜分燈炧,嘗欹枕把讀”,她忽然就不快樂起來,她對丈夫說,若是這些文字不能夠得以發表流傳:“夜臺有知,得無秋水燕泥之感。”她表示願賣金釧作為出版經費。
這本書終於印了出來,她寫了這麼一段話:“因向花前酹酒,呼陳姊、談姊魂魄,亦能識梅邊錢某,同是斷腸人否也?”
三個美麗靈魂的契合是如此動人,但最打動我的,還是這三個女子,由愛引發的行動力,讓無數女性感覺到:“你就在那裡。”

《牡丹亭》不是才子佳人戲,杜麗娘想要的,是那個年代女性所沒有的自由。“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她愛上夢中之人,其實是自己的想象,是她對於自由生命的熱情。這熱情讓她無法活下去,死前她攬鏡自照,畫下了自己的肖像。
這種種行為背後,就是對自我的感知和打量,也是一代代女性為這故事魂牽夢縈的緣故。明代才女馮小青曾經寫道:“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只是在那個年代,女性這種心緒被看得無足重輕,據說馮小青也曾為《牡丹亭》寫下評跋,最終湮滅不見。
而這次不同了,陳同起頭,談則延續,錢宜助力,三位女子偶然的緣分,讓她們形成這種動人的聯結,愛轉化為行動,讓那些珍貴如珠璣的女性文字流傳下來,讓我們看到前世的姐妹,這是女性共同的精神財富。它能突破血緣關係,在更為廣大的人類間傳遞。
愛是能夠給我們帶來確定感的“有用”之物,創造出各種能量,從瞬間的溫暖,到縈繞心間的懂得,乃至跨越時空的文化傳遞。

我對“愛”有這種改觀,可能因為在過去,我把愛視為一種單方面的情緒。而現在在我心中,更長遠的愛應該是一種“聯結”。
如稻盛和夫所言,在這個自然界裡,在這個宇宙中,流淌著“愛”這種慈悲心,即流淌著關懷的意識。
它一定是有表達的,但表達並非單方面的自我感動,而是讓對方能感知到的同時,也讓自己舒適。簡單地說,就是你要去做,要讓愛流動起來,讓這個愛被世界感知到。具體到我們的日常,就是要讓對方確定地感知,愛就在那裡。

人與人之間產生溫暖的互動,讓愛在一瞬間成為纏繞的繩結、連動的紐帶、或是一把扣住彼此的鎖,愛讓當下充滿欣喜。
最近看了一個令我觸動頗深的愛的演繹,一則很感人的小短片,Tiffany與新晉代言人唐嫣攜手帶來的新春微電影“愛,無所不在”。

它開頭就提出了一個疑問:“如何確定愛在那裡?”
這是關於“愛”最核心的問題,我開始會覺得愛的縹緲,不就是因為我所以為的愛,是那種不能確定的愛嗎?愛不是心裡有就行,我們需要透過某種方式確定下來。
故事線是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一起長大的姐妹,幼年時相擁而眠,會為對方戴上美麗的珠子手串,那時,愛是那麼確定的一件事。

但在時間中各自有了消磨,無法再像幼時那樣心無芥蒂,距離漸漸產生。
甚至你擰開門把手的那一刻,心中都會猶豫:她,還是愛著我的那個人嗎?

某種無力感會讓人任由這種隔閡延續下去,但她們的關係並不是,她們會想要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那一句“嗨,又是我,我好想你。”一定常常在她們的對話之中,無論發生什麼,愛,是解開心結的勇氣。

“愛是不想有距離,愛是放手,但也會留下心扉敞開,這樣我們便總是能和等候著我們的人重聚。”
我喜歡片中那些溫暖的場景,家常菜,貼心話,一茶一飲以及送對方心儀的禮物,這些都能讓愛確定下來。

愛的表達需要真誠,也需要合適,對於如我這樣對親近之人隨口說想念說愛多少有點心理負擔的人,有時候一份合適的禮物,才是讓自己也讓接收愛意的人更舒適自在的表達。
再加上有時漫長的時間與遙遠的距離會模糊真實的愛的溫度與分量,讓愛變得沒有那麼直觀,一件可觀可感的特別之物,就放在貼近脈搏與心跳的位置,愛會在滋養中變得更佳清晰。

以我自己的習慣,這樣一件愛的禮物,是能夠一直帶來陪伴的日常珠寶自然更好,特別是臨近春節,想起要感激的人很多,迫不及待想要擁抱的人也很多,有趣的珠寶會帶來濃重的“珍視”感,讓愛的濃度更高,也為當下的美好添上閃光。
很碰巧的,今年春節我還真遇到了能夠將這樣美好的寓意傳達出來的有趣珠寶,來自Tiffany,在國人心中一年到頭最隆重的值得珍視的時刻,Tiffany讓愛的聯結與祝福變得更加豐富生動起來。

前陣子和我的母親大人逛街購置新年新衣,試來試去總感覺衣服脖子位置少了點什麼,看到Tiffany Lock系列新春特別款紅寶石項鍊,感覺一下子就對了。
這條項鍊的靈感之源是Tiffany古董珍藏庫中的掛鎖,寓意著愛的永恆守護。而在中國的新年新氣象,能夠帶來好運氣與好心情的“紅運鎖”,意頭又無比美好。原來“鎖”的美好寓意在東西方都有共通。

我記得曾經自己還是個過分活潑讓人擔心的屁孩,家裡長輩就送過我一把“掛鎖”,希望你自由長大,又想隨時守護不要受傷。
如今我也少病無災地長大,有能力去回饋曾經守護自己的人,我把它送給了媽媽,盈盈閃光的紅寶石與溫暖的玫瑰金色相扣,希望能夠“鎖”住她的健康和快樂,長長久久的每一年都一起度過。

農曆蛇年,還值得擁有的是Tiffany特別版的Elsa Peretti®系列Snake手鐲,都知道我有多愛Elsa 女士,Tiffany 的Elsa Peretti®系列總有一種不落凡俗的空靈,全新的Snake手鐲與戒指,實物上身會比圖片看起來更美,靈氣更足!
纖細蜿蜒的曲線纏繞在手腕和指尖,與身體自然的線條呼應,末端的三枚鑽石輕盈收尾,我甚至覺得它有一種中國書法般的流暢與靈巧,果然美物的靈氣都是共通的。

還有Jean Schlumberger by Tiffany 系列的十六石戒指也特別有意思,金屬交織的紋理,一下子讓我想起衣物縫補時交織的絲線,家人總會第一時間細心注意到那些容易被我糊弄與忽視的細節。
很巧合的是,十六石的靈感同樣也來自Jean Schlumberger的家族紡織傳統,藏著一份關於家的愛意,而串聯在“X”形金屬紋理間十六顆圓形明亮式切割的鑽石,將那些細枝末節裡的關心織成一種永恆。

Tiffany的經典珠寶系列放在在新歲之際,也特別合適化作一句句誠心贊禮,HardWear系列讚頌新年的成長,從蛻去舊的殼,走向新生活;而繩結造型的Tiffany Knot系列,柔軟纏繞,卻凝結有力,像是被溫柔的年月祝福。

這些元素既是新年的祝福,也是愛的具象化呈現,更是值得我們一直去珍惜與學習的東西。在蛇年新春之際,你會把哪一種祝福,獻給歲歲年年讓你歸心似箭的人呢?
推薦:Miss L&H出品||你們等的,超有“過節的喜悅”的冬日限定福袋! 上文:扯白 || 文藝女神金敏喜懷孕,她和洪尚秀可比當年鞏俐張藝謀勇啊……
作者:藍小姐
責任編輯:阿碗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