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梳樓
這幾天,一則“任正非親赴成都封樓抓人”的訊息引爆網路。
網傳訊息稱,華為成都研究所凌晨突遭封樓,工牌失效、系統失靈,部分員工“人間蒸發”。
一張影片截圖顯示,華為招聘黑產涉案數千萬,任正非震怒,近千人遭清洗。這究竟是謠傳還是確有其事?
昨天華為內部一份處理檔案還原了事情真相。內外勾結招聘造假為真,任正非親赴成都封樓抓人為假;處理100多名涉案員工為真,近千人遭清洗為假。
根據華為內部通報及多名員工證實,此次反腐行動波及6大部門,共處理72名正式員工和19名OD人員,涉及替考作弊、洩題牟利、倒賣公司資訊等多種違規行為。
股票期權強制收回,N+1 補償全取消。資料儲存部門超60%員工被清退,幾乎推倒重來。不僅涉及面廣,而且層級也不低。就連資料儲存產品線總裁,也被凍結晉升資格半年。

在華為內部成都研究院一直是問題重災區。據說此前就有員工因偷賣公司硬碟和記憶體條獲利2000多萬元。沒想到這次竟然向員工招聘下手,形成了一條讓人觸目驚心的黑色產業鏈。
所以任老爺子震怒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沒有親赴成都封樓抓人,但指派孟晚舟親自到成都調查此事,足以證明問題的嚴重性。而此次內部處理範圍之廣力度之大,也彰顯了華為鐵腕反腐的決心。
先說說這起招聘舞弊事件。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人透過網路舉報,部分華為HR和內部員工,與外部培訓機構、IT社群博主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個替考產業鏈,公然開價2萬就能“付費上崗”。
招聘範圍主要是OD外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勞務派遣。但因為華為採取的是同工同酬機制,表現優秀的一樣可以轉為正式員工,所以就成為招聘市場中的“熱門崗位”。這就為招聘黑產提供了黃金溫床。
只要付費就能入職,從簡歷初篩,到機考面試,中介機構一條龍服務。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有中介機構甚至提出,除了2萬的“包入職”費用外,入職後還要交“月供”,每月工資提30%,提滿1年為止。

因為這些OD員工主要配合前後端開發、軟體測試、演算法、大資料等研發崗,所以也是華為科技創新的基石。而當OD 招聘淪為 “生意”,能力就被拒之門外。這也是任老爺子之所以震怒的原因。
華為家大業大,僅正式員工就有20多萬人。這些年規模擴張迅速,所以出現一些權力尋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事實上不僅是華為,很多大廠在高速發展中都滋生出內部腐敗,這也是民營企業遇到的共性問題。
比如今年1月字節跳動公佈的反腐年報中,2024年就有103 人因違法違規被辭退,11 人被公安立案。騰訊在過去一年也處理了100多起內部違規案件,20多人被移送到公安機關。網易、小米也發生多起內部舞弊貪腐案。
但此前我國一直實行的是不同所有制下的刑法雙軌制。有的腐敗行為放在國企是犯罪,放在民企就變成家事了。這也直接推動了《刑法》的修正案,並於去年3月1日起施行,實現了司法層面的公私並軌和同等打擊。
但與騰訊、位元組發現違法問題直接移送司法機關不同,華為雖然處罰極為嚴厲,但更多還是停留在內部處理層面,並沒有追究刑事責任。對此也有人質疑這是“家法”邏輯,更像是護短和考慮企業聲譽。
不過我認為華為作為代表中國科技突圍的重要力量,可能考慮更多是司法成本高、週期長,影響公眾對企業形象的評價。而內部處理可快速止損,避免風險外溢。
有人說民營企業不能借鑑政府和國企成立專門的紀委、審計部門嗎?我要說的是,這些年落馬的官員前腐後繼觸目驚心,是因為我們監督監管力度不夠嗎?
當然不是。而是這種以權謀利、循私舞弊的風氣已經深入骨髓,非一時一世可以改變。腐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行行有弊,弊弊有私”啊。
當貪私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滲透到行行業業,不分體制內外。當體制內腐敗都生生不息時,民營企業又怎麼可能會是一方淨土?
這才是這起事件讓人深思的地方。現代企業不該僅僅是利潤的跑馬場,也應該是公平與效率的試金石,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外賊易擋,家賊難防。中國民營經濟的做大做強,繞不過擴張與反腐的雙重課題。正如任正非所說,最大的敵人來自內部。
雖然此次華為沒有“封樓抓人”,卻撕開了民營企業內部反腐的大幕。但比“運動式反腐”更重要的,是“制度性防腐”。
希望華為不僅可以在產品上遙遙領先,也能在內部反腐機制探索上,帶領國內民營企業來一場“制度突圍”。
畢竟,最好的體制,最強大的技術,也擋不住腐敗的侵蝕滲透。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