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一大省,為何一直招“黑”?

◎文 | 江禾   ◎編輯 | 小木

過去幾年,頂著“騰籠換鳥”、新舊動能轉換任務,山東經濟發展並不容易。

比如,山東傳統優勢的石化、鋼鐵產業,需要按照“關小建大”的產能置換方式發展,大專案上馬的背後,是一批小產能專案的退出。
但與此同時,山東經濟仍保持了十足的韌性,為全國穩大盤做出了積極貢獻。
2020年-2024年五年間,山東省GDP增幅達到35.4%,在經濟四強省份中僅次於浙江(39.3%),高於江蘇(33.3%)、廣東(27.4%)。

要知道,在去年五經普GDP修訂中,浙江2023年GDP核增了3000多億,比山東的2100多億高不少。(參閱中國GDP十強省,又變了》)
當然,相比於四經普的被核減1萬億,山東這次表示很知足。‍‍‍‍

經濟增速之外,山東在全國的形象也得到大大地提升。
比如疫情期間山東的各種硬核馳援,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彰顯山東厚重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再如淄博燒烤火爆的夏天,淄博全市倡議“讓利於客、讓路於客、讓景於客”,山東人的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再次被具象化。
事實上,山東之所以能一次次在關鍵時刻頂上來,很大程度是因為山東本身為農業大省、鋼鐵化工等原材料大省。
在全國經濟版圖中,山東一直擔當著“壓艙石”角色。
而且,也正是受限於這一產業特點,山東產業轉型步子一直緩慢,創新創業土壤並不肥沃。
頗為弔詭的是,這也成為很多人吐槽山東創新活力不足、產業落後的根源。
眼下,隨著杭州“六小龍”橫空出世和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等前沿產業興起,山東再次成為了吐槽焦點。
有人cue山東酒桌文化、座次文化;有人吐槽山東的考公熱……
其實,這些一看就是信手拈來的網際網路段子,更多是無意識的調侃,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與其糾結於這些吐槽與調侃,山東更應該直面自身存在的人才流失、新興產業缺乏競爭力、營商環境和社會治理等問題,不如趁機來一場徹底的自黑加自省的大變革。
1
我們先來為山東這幾年遭受的吐槽辯解幾句。
很多吐槽的問題,即使是最為發達的江蘇、浙江等區域也都存在。
比如,酒桌和座次文化在全中國都是特色,單從白酒消費規模來看,山東還不及河南和江蘇。
資料顯示,河南白酒消費規模已接近700億元,是白酒消費第一大省、白酒人均消費量最高省份;江蘇、山東白酒消費規模分別為625億元、600億元。
再如,考公熱早已是全國現象,就算是民營經濟發達、創業氛圍濃厚的江浙也不遑多讓。
據青記此前梳理山東、江蘇、浙江三省2019年-2023年省考資料,江蘇考公熱最突出。

從崗位平均競爭比例和最熱職位競爭比例來看,浙江遠比山東要競爭激烈。
這裡會有很多人抬槓,江浙的報考人數中也會有很多山東人。
關鍵是就是事實如此,公平競爭下,不正說明山東人更優秀嗎?‍‍‍‍‍
而且,浙江年輕人嚮往體制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2021年10月,杭州本土自媒體鐵頭功社在《浙江的年輕人 越來越嚮往體制內》一文中曾經詳細論述過這一現象,除了考公熱,浙江還有編制熱:
當年浙江師範大學提前錄取的考生,最高分達到了661分。這個分數,能夠排進全省前4000名,高於大多數985大學。
創造了浙師範分數記錄的人,正是來自指定委託培養地區的定向生。畢業後,這個學生就能在寧波慈谿,擁有教師編制。
浙江不只是年輕人嚮往體制內,就連“創一代”也更傾向於讓子女進入體制內而非接班。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甚至有溫州老闆說:
只要讓我的孩子去體制上班,即使不發工資都沒關係。
此外,山東之所以屢屢被黑,除了無心之舉的吐槽,的確有外地媒體的推波助瀾。
比如,2020年的苟晶案,最終經過調查的事實與苟晶反映的“兩次被頂替上大學的情況”有所出入,但對山東的形象損害已經造成。
2
辯解完,我們來直面山東自己的問題,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山東的問題在於,的的確確因為部分幹部的不專業(可能不是少數),包括對社會治理的不專業、新興產業培育的不專業、企業和人才服務的不專業等等,由此導致山東社會治理矛盾突出、人才流失和新興產業競爭力不足等客觀事實問題。
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為例,廣東、江蘇相關產業規模已突破4.6萬億、2.37萬億,浙江產業規模也達到萬億級,而山東產業規模只有5700多億。(參閱《中國GDP十強省,又變了》)
再從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主導產業看,各省2023年規上工業營收TO5產業中,廣東、江蘇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主導地位已十分突出;也同樣只有山東TOP5產業全部為傳統產業,沒有新興產業。

還是要說,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山東特有的產業結構厚重等客觀因素。
在具體新興產業培育如相關專案、人才的引進中,山東服務產業的能力、幹部隊伍的專業性與廣東、江蘇、浙江的差距也不是一點半點,這也是事實。
比如,山東何時真正從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出發、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而不是三天兩頭往企業跑,搞各種排程和座談會。
目前看,民營企業座談會後,浙江、深圳、上海等省市已紛紛打出最佳化營商環境“組合拳”,讓企業輕裝上陣。(參閱《最高層級座談會,誰晉級,誰缺席了》)
其中,浙江於2月20日出臺《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綜合查一次”,即市縣政府加強統籌協調,整合檢查物件相同、內容相關、時長相近的計劃和任務方案,組織實施“綜合查一次”。
深圳正在修改已實施14年的《深圳經濟特區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併發布《深圳經濟特區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將規範涉企行政監督檢查行為列入其中。
同時,深圳還最佳化法治環境,壓縮智慧財產權相關案件的審理時間,守護科創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推動科創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其實,包括青島在內,山東早在去年就已經在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進一步規範各級、各部門行政執法行為,切實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2025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建立“綜合查一次”場景清單。
但為企業提供更精細化、更專業的服務,比如透過企業畫像資料精準推送確保企業應享盡享等層面,還有更大提升空間。
青記曾提到,很多企業都曾向青記反應,諸如民營經濟局等部門動輒去企業座談調研、打電話排程,卻對企業反映的問題不解決、不反饋,可能職能部門也是好心,但最終帶給市場主體的就是不好的印象,發改科技工信民營等跟產業密切相關的部門,更應該帶頭尊重企業和人才,為企業和人才做好服務。
3
最後再來說說山東的輿情應對,其實輿情應對永遠是最後一環。
很簡單的道理,等到形成輿情,已經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這時候很可能駱駝已經死了。
與其懷著“輿情恐懼、輿情潔癖”的心態去辯解、自證清白,不如主動正視問題、做出改變。
就連浙江,去年也遇到了稅收倒查的輿情。
對山東來說,一個可參考的例子是《問政山東》欄目。
自2019年《問政山東》欄目推出以來,山東自曝短板,主動曝光了在營商環境、專案落地、百姓民生等方面問題,卻很少有其他媒體藉機炒作形成輿情事件。
相反的是,山東不願意直接面對或者沒有及時回應的問題,比如合村並居、頂替入學等,經過外地媒體的報道後引發了輿論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質疑。
當新一輪產業變革到之時,山東更應該主動曝光、主動反思在服務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和吸引年輕人等方面的不足。
更進一步說,山東不如主動來一場徹底的自黑,在被人吐槽之前先主動把自己放到陽光下任由其審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
這裡面有幾點很重要。
首先就是如何與企業、與老百姓打交道的問題,尤其是身處一線的幹部,如何提升服務能力和應對能力?
其次是對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的頂層設計,山東在發展理念上的落後可能不是一星半點。‍‍‍‍‍‍‍‍‍‍‍‍‍‍‍‍‍‍‍‍‍‍‍‍‍
比如,根據去年公佈的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競賽勝出名單,山東只有3個產業叢集在本輪競賽中勝出,目前共有6個叢集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落後於江蘇、廣東、浙江,與河北一樣。
其根本在於,山東此前在產業叢集培育上不注重區域融合、同質化競爭無序競爭嚴重的問題成了一大短板。

再比如,對濟青雙核發展定位的問題,

山東如何發揮龍頭城市引領作用?

這幾年,從重磅押寶“強省會”濟南,到又提出“強龍頭”青島,山東對青島和濟南定位、支援政策搖擺不定,缺乏培育超級大城市的有力對策。
對比之下,作為同樣擁有兩個副省級城市的省份,廣東和浙江在支援雙核城市發展上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是真材實料的支援。‍‍‍
比如,2024年龍年春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東將新春第一會放到了深圳舉行。
浙江去年4月1日、4月11日接連在杭州、寧波召開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杭州、寧波高質量發展。
浙江當地媒體總結,省委常委會會議,不在省會城市開,這事有多不尋常?答案可能是:20年一遇。

這些動作無不說明廣東、浙江等經濟大省對區域融合發展的重視。

在蛇年山東新春第一會上,“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被列入了今年10項重點改革之一,要求建立協同聯動“共推”機制、科創資源“共享”機制、產業體系“共建”機制、基礎設施“共聯”機制。
這說明,山東也在不斷轉變發展思路。‍‍‍‍‍‍‍‍‍‍‍‍‍‍‍‍‍‍‍‍‍‍‍‍‍‍‍‍‍‍‍‍‍‍‍‍‍‍‍‍‍‍‍‍‍‍‍‍‍‍‍‍‍‍
但這種發展理念,同時還需要在落地層面加大力度。
比如,相比於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在教育醫療等民生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來自省會的幫助和支援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廣東對深圳的支援為例,2021年7月,廣東省政府釋出《關於支援實施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援深圳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
在補齊醫療衛生服務短板的同時,廣東省對深圳的教育資源也十分重視。2020年12月24日,深圳市教育局與直屬廣東省教育廳的廣東實驗中學簽約,雙方合作創辦十二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原深圳市第十七高中)。
此前,山東也已經出臺多項政策,明確提出在教育和醫療等方面加大對西海岸新區這個山東唯一的國家級新區的支援力度。
在2021年6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釋出的《關於支援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將“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西海岸新區均衡佈局,引導省、市屬基礎教育名校在西海岸新區設立分校”“爭取省級綜合性和專科醫療機構入駐西海岸新區”列入具體實施舉措。
顯然,這些檔案落到實處還需多方努力。‍‍‍‍‍‍‍‍‍‍‍
只有真正正視這些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山東的腰桿才能挺得更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相關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