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增加202萬人!民富第一省,贏麻了

作者:餘飛
來源:城市財經
01
四年增加202萬人
近日,浙江省公佈了2024年統計公報,披露了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
浙江省統計局資料:
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為6670萬人,與2023年末常住人口6627萬人相比,增加43萬人。
由於目前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只有浙江、江西、廣西、貴州、甘肅、青海六個省級行政單位公佈了常住人口數量,無法進行全面對比。
不過,43萬人口增量,目前位居已經公佈的省市自治區增量榜首位,而且是目前6個公佈資料的省自治區中,唯一人口增量為正的省份。
本號預測,待各省市公佈資料後,浙江這一增量應該也會是全國第一。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省自治區統計局
畢竟,自2021年取代廣東成為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省後,浙江就沒有挪過位次。
2021年浙江常住人口增加72萬人,全國第一。2022年增加37萬人,全國第一。2023年增加50萬人,全國第一。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後的四年(2021年至2024年)間,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了202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2024年,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增量能否繼續蟬聯全國第一,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廣東。
廣東目前只有深圳公佈人口資料,去年增加了19.94萬人,幾乎是杭州去年人口增量的兩倍。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即便2024年浙江常住人口增量不是第一而是第二,也很強悍。
更強悍的是,在全國人口三連降的背景下,浙江省自2021年至今所轄的11個城市,沒有一個城市的人口出現減少。
在這一點上,杭州的確很優秀。
和大多數中部省會城市,中部很多省會的人口增量,主要是透過強省會虹吸其他兄弟城市的人口,比如武漢、成都、長沙、鄭州、南昌等城市,而杭州則完全不一樣,吸引的是外省人口。
11個城市人口均增長,也意味著這些城市都在吸引外省人口。
02
浙江為何如此強悍
浙江之所以強悍,在於其強悍的民營經濟與藏富於民的發展模式。
浙江富甲天下,古有“錢塘自古繁華”,今有浙江省被欽定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共同富裕示範區。
浙江最典型的特點,一個是民營經濟,一個是產業更新,一個是藏富於民。
第一,民營經濟強悍。
民營經濟與人口的關係很簡單。
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業機會多,人口就會流向哪兒。
而民營經濟是支撐中國民眾就業的大盤。資料顯示,民營經濟不僅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業。
因此,一個地方人口競爭力強弱與民營經濟強弱線性相關。
浙江省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
2024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4%。
年末在冊經營主體109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9%,其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有351萬戶和710萬戶,分別增長5.4%和6.1%。
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5.5萬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2.7%;
全年實現增加值16258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的72.4%;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0.6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9.4%。
民營企業進出口42557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的80.8%;增長8.3%,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長6.7個百分點。
此外,全國工商聯公佈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浙江108家,位居全國第一,且是全國唯一一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突破100家的省級行政單位,同時也是增量最猛的省。
其後是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河南。
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數量,也是位居全國第一。
同樣也是唯一一家數量突破100的省,浙江的數量是廣東的兩倍多。
數量位居前十的省,還有江蘇、山東、廣東、河北、福建、河南、安徽、山西、湖北。
其省會杭州的民營經濟活力,在全國重點城市中,同樣位居頭部。
前不久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邀請的企業家當中,媒體報道稱,深圳、北京、杭州各有4家企業與會,上海、廣州、成都、蘇州、武漢、煙臺、合肥、西安等萬億城市有1到2家。
足可見在民營經濟地位上,杭州的分量有多重。
從資料來看,杭州坐擁的民營企業500強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有36家,比深圳還多。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第二,產業更新。
在民營經濟強悍的基礎上,浙江的產業更新,也是其能夠吸引年輕人前來就業的關鍵。
浙江省以 “數字經濟+先進製造+商貿服務” 為核心,形成“4+3”產業矩陣,即四大傳統優勢產業與三大新興戰略產業,2024年佔全省GDP比重達82%,具體如下: 
1. 傳統優勢產業
紡織服裝:全國最大紡織產業叢集,涵蓋化纖、面料、成衣全鏈條,2024年產值1.8萬億元,佔全國32%(紹興柯橋、嘉興桐鄉為核心)。 
機電製造:低壓電器(溫州樂清佔全國65%市場份額)、五金工具(永康五金城年交易額1500億元)、汽車零部件(寧波均勝電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 
化工新材料:寧波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年煉油能力8000萬噸,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杭州灣高效能材料叢集(萬華化學、榮盛石化等龍頭企業)。 
商貿物流:義烏小商品城(年交易額7500億元)、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2024年進出口額1.5萬億元,全國佔比28%)。
2. 新興戰略產業
數字經濟:杭州“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2024年核心產業增加值7600億元,佔GDP比重32%),全省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11060億元,阿里雲、海康威視等領軍全球。 
新能源與智慧裝備:光伏(正泰新能源全球前五)、動力電池(湖州天能集團)、工業機器人(寧波慈星股份)。 
生命健康:杭州生物醫藥谷(泰格醫藥、貝達藥業)、台州原料藥基地(佔全國20%出口量)。
第三,浙江富甲天下。
錢塘自古繁華,如今更繁華。
如果說江蘇省十三個城市個頂個的能打,GDP最差的連雲港如果參與廣東省各城市排名,都能排到第六席位,僅次於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
那麼浙江省下轄的11個城市則個頂個的富裕。
從全省整體來看,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67013元,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北京,且大幅高於排名第四的江蘇。
具體到城市方面,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10強城市,浙江獨佔三個(杭州、寧波、紹興),前20城市,浙江獨佔9個。浙江下轄的11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低的麗水,也位居全國第42位,高於大連、瀋陽。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富裕如斯,誰敢跟浙江人比富?
人口跟隨財富流動而流動,哪裡有錢賺,哪裡能賺到錢,人口就會流向哪裡,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這就是浙江人口競爭力強悍的根本邏輯。
除了以上外,浙江的搶人策略,也是關鍵力量之一。
03
浙江,瘋狂搶人
去年5月份,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務中心釋出了《杭州市應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指南》,其中提到:
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畢業時間在2021年10月14日(含)之前的博士,補貼標準仍為5萬元。
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等西部區、縣(市)工作滿3年後,再給予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其中按原標準(5萬)申領補貼的博士,仍按原標準執行。
這份《指南》和之前相比改變之處在於:
符合條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申領3萬元生活補貼。申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在2017年1月1日及以後入學,2021年7月5日及以後畢業。
這不是什麼購房補貼,而是生活補貼,只要符合要求,都能申請。
補貼的學歷包括本科、碩士和博士。
相比於其他城市的搶人,杭州明顯更加高階,杭州盯上的不是所有人口,而是本科以上學歷人才。
此外,溫州市啟動“春風行動”招聘會,聯動400家企業提供超3萬個崗位;針對重點企業定製專場招聘,並跨省赴勞動力密集地區對接用工需求‌。
‌金華市組織企業赴四川、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開展招聘,提供VR全景展示工作環境;在軌道交通站點、列車等場景開展招聘活動,擴大覆蓋範圍‌。
杭州瘋狂搶人背後,除了自身新興產業有強烈的人才需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杭州自我覺醒,正在補齊製造業短板。
在大家的認知中,杭州的優勢在金融、數字經濟。
杭州的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6.96萬億,遠高於武漢,也高出成都不少,在全國排名中,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
此外,杭州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305億元,僅次於京滬深。
來源:杭州統計局
對於杭州的製造業,大家都比較陌生。
杭州官方也早已知曉這一點,2022年,杭州啟動打造智慧物聯、生物醫藥、高階裝備、新材料和綠色低碳五大產業生態圈,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加快鑄就實體經濟的“鐵柱鋼樑”。
杭州的目標是:
力爭到2025年,智慧物聯、高階裝備產業生態圈規模超萬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規模超五千億,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圈規模超三千億,推動形成以萬億級產業為引領、千億級產業為骨幹、未來產業為先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今年1月份杭州日報釋出的文章《進階之路—— 迭代發展,杭州產業提質攀高》提到:
如今,杭州已經不再討論要不要發展製造業的問題,而是聚焦於如何發展製造業的問題。杭州要發展的製造業,肯定不是依賴土地要素的攤大餅式製造業。杭州要走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然是創新驅動下的數實融合發展道路,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要抓住“人工智慧+”的發展機遇,拓展一批可商業化的應用場景,集聚一批優質的創新和產業資源,率先佈局若干市場潛力巨大、天花板很高的新領域新賽道。
杭州的意思很明確,杭州要發展的工業,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以科創為靈魂的新興工業,比如智慧物聯、生物醫藥、高階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
而要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就離不開人才。這是杭州砸錢搶奪高學歷人才的底層邏輯。
經過這一番操作,杭州所取得的成績非常不錯。
首先,在人口增量方面,杭州在全國人口三連降的背景下,2021年增加了23.9萬,增量位居全國第三。2022年增加了17.2萬人,增量位居全國第二。2023年增加了14.6萬人,增量位居全國第四。
2023年增加了10.2萬人。
其次,在工業實力方面,力壓武漢、成都。
在之前對比成都、武漢、杭州各自優勢的時候,我強調過,在印象中,工業是武漢的優勢。
但資料告訴我們,經過這兩年的努力追趕,杭州工業實力已經崛起。
比如以規模以上營業收入來看,武漢只有2022年的資料,為15633.36億元。而杭州2022年這一數值為21288.42億元,2023年增長至21986.68億元。成都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收為17780.9億元。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從41工業大類千億產業角度來看,武漢同樣沒有了優勢。
根據武漢公佈的2023年統計年鑑來看,武漢2022年擁有4個千億產業,而杭州、成都均公佈了2024年統計年鑑,兩座城市2023年也各自擁有4個千億產業。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武漢市2023年統計年鑑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杭州市2024年統計年鑑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成都市2024年統計年鑑
無怪乎網友們在拿廣州對比杭州時說,如今的杭州,越來越像一線城市,而廣州則越來越像二線城市。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