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盲足、拳手與女性蛻變,成為時代註腳

5月24日,SmallRig斯莫格公益影像創投會迎來重要時刻。經過嚴格篩選,124份有效提案中的十部優秀作品成功脫穎而出,在位於華僑城文化創意園區的mindpark創意公園展開了現場路演活動。在由投資人、網際網路平臺、營銷、播出方組成的決策人團隊面前,十組提案人進行了精彩的專案闡述。
這十部入圍作品雖然作為樣本的代表性有限,但也輻射了多維的社會議題光譜——生態保護、特殊行業、基層景觀、民俗文化、女性主義、殘障融合……在緊湊的創投環節中,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完整呈現與評估專案價值,成為提案人和決策人共同面臨的挑戰。
一、公益影像:創作與傳播的二元命題
本次公益影像創投會面向紀錄、劇情、實驗等多元影像型別開放徵集,在最終入圍的十部提案中,紀實類作品展現出強勁優勢。決策人程十卉(CNEX內容總監暨合夥人)在評審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獨立創作者往往花費五六年甚至十年時間跟拍,卻常過度聚焦在自己的創作上。”她指出,完整的流程應該同時包含如何創作和如何傳播,而很多導演未必能在初始階段就想得這麼全面。

決策人程十卉

尋找製片人成為今天創投會上提案人們的共性訴求,程十卉分析道,“這反映了作者型導演在創作初期的典型困境,被創作本心驅動的同時,往往缺乏對製作流程、市場融資,特別是傳播策略的系統考量。"她強調,一部耗費巨大心血的公益影像作品,如何觸達更多觀眾、實現社會影響力的轉化,是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命題。
在程十卉看來,公益影像的媒體屬性與作者性並非對立關係。她認為,創作者應該從多元埠思考作品的意義,“當我們談論作品的歷史文獻價值與美學價值時,如果也要重視社會價值,就必須認真考慮故事的傳播路徑,即最後這個故事如何觸達更多人。但當前對於傳播環節談得少,方法也少。”

決策人程十卉

談及公益影像的核心理念,程十卉以“影響力傳播”一詞進行解讀,正對應此次影展對於“公益影像”的英文翻譯——social impact image。她也援引"investing for good"(影響力投資)概念進行輔佐闡釋,以當代紀錄片的創作趨勢舉例,強調“建設性敘事”的新正規化。
“例如今天的impact documentary,它已不再止步於問題呈現,而更注重解困行動,以及發揮對公眾的呼籲作用”,程十卉總結道。雖然此次創投的諸多提案仍在傳統議題框架內,但都展現出明顯的行動導向和建設性潛力,這也正是公益影像在當代的價值所在。
二、十部提案:生命突圍與價值重述
殘障融合,尋找生命之光
羅松格列導演的《鑰匙轉了一下》力圖記錄藏族盲女格秋曲珍的生命轉折——從出生時就被確診視網膜色素變性,到2017年完全失明後自我封閉於小山村,再到2022年讀到導演撰寫的盲人故事書籍後決心改變。影片以“鑰匙在原本關閉的門裡轉動了一下”的意象為眼,詳實呈現了格秋曲珍求醫問藥、向家人坦白心跡、獨立求職、體驗多元人生的全過程。而在創投會上,這部提案的製作過程也引發了現場決策人的討論:當導演既是記錄者又是人物命運的深度參與者時,影片的客觀性邊界應當如何把握?故事又應該在哪裡收束?

《鑰匙轉了一下》提案人羅松列格

製片人蘇逸琰帶來同為盲人題材的紀錄片《喂喂喂,足球隊》(李志偉導演),作品聚焦新疆莎車縣的視障少年,講述他們因盲人足球開啟別樣人生的勵志故事。從初次接觸足球,到踏上全國賽場,足球讓他們蛻變。其中全盲少年比拉力作為主線人物,經歷從自卑到自信,感受賽場失敗與救贖。盲人足球機遇與挑戰並存,隊友們面臨選擇、投機與恐懼賽場和訓練的碰撞,映射出他們在現實中的困境與抉擇。

決策人黃海波

決策人黃海波(鳳凰衛視中文臺副臺長)則特別關注盲人足球運動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他認為,盲人足球隊將會給這些孩子帶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而整個中國盲足都期待著這支新疆隊的發展。

《喂喂喂,足球隊》提案人蘇逸琰

小1導演的《前進吧少女咯咯》用近十年的影像記錄一個低智兒童家庭,並透過其父親鏡頭展現特殊家庭的困境與成長。主人公咯咯在打鼓中激發潛能:音樂助其表達情感、建立認同,同時重塑家庭關係。影片以真實鏡頭與音樂力量,一邊向命運打鼓,一邊給觀眾打樣兒。在治癒的同時,燃起大家對生活的熾熱。
《前進吧,少女咯咯!》提案人小1
決策人楊紫燁(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獲得者)在肯定這部影片題材價值的基礎上,也給出了關於拍攝距離的建議。她認為本片在大量“過近”的素材中,應適當增加更具旁觀性的視角,為觀眾留出呼吸空間。
決策人楊紫燁
社會群像:走向人生舞臺
《疼痛藝術家》以三位處於不同階段的職業拳手為主角。他們是掙扎在生存線的小鎮青年:駐藏部隊汽車兵、苗寨孤兒、哈薩克牧羊娃……他們來到北京,進入同一個戰隊,接受滿身傷疤的前特種兵教練的訓練。導演管曦跟蹤拍攝四年,足跡從中國到歐洲、從雲南苗寨到新疆哈薩克牧區,試圖探尋這項在中國極度冷門的運動所折射出的個人與社會層面的價值反思。
當被決策人宋靖(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問到這部紀錄片未來的播出渠道時,導演表示,除了做成紀錄電影,走國內院線及國外影展外,豐富的素材還可以做成六集紀錄劇集的形式在平臺播出。這亦啟示了當今時代紀錄片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創作者們應積極尋找到適合紀錄片的出口,從真正意義上抵達觀眾。
《疼痛藝術家》提案人蘇逸琰管曦
《人生三路口》則主要講述浙江省基層警務人員的工作與生活,以警察之眼看永珍人間。片名中的“三路口”也是一個隱喻,隱喻著每一個走進派出所的人其實都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民警就是陪伴他們走過路口的人。
《人生三路口》提案人任心語
女性故事:刨析自身or她者
同樣以女性導演視角講述女性故事,金君和陳東楠導演的提案各有側重點。
《她和她的秘密》提案人金君 
導演金君在得知身世後,開始尋找擁有類似經歷的女性,由此踏上創作紀錄片《她和她的秘密》之途。在拍攝她人故事並同時將鏡頭對準自己家庭的過程中,她逐漸找到面對曲折人生的勇氣。
動畫專業出身且具有多年紀錄片工作經驗的金君巧妙提出運用線條動畫補充影片的童年部分畫面,並在PPT中展示了動畫分鏡和示意圖。決策人林鍵均(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影展總監及策展人)肯定了這一構想,“用動畫平衡一下故事裡的苦,也能讓觀眾更近距離地觀看這個故事。”
《清花的五月》提案人陳東楠
《清花的五月》是一部從現實出發的詩意寓言。紀錄片即興的拍攝使女孩們自然融入影像所構建的空間,共同編織屬於她們自己的故事。當女孩的旅途漸漸掙脫社會的規訓與束縛,轉而成為一場純粹的精神探索時,《清花的五月》也彷彿化作一枚封存時光的電影膠囊,悄然定格住童年的最後時光。導演陳東楠具有成熟的製作經歷,而本片關乎少女成長的細膩風格也使決策人們動容。
決策現場
黑一烊導演的《潛愛》聚焦深圳海域,以 5 組海邊人物事蹟為內容載體,從人與海洋生態的關係出發,力圖喚醒公眾對海洋生態的關注。作為視覺藝術家的導演具有優異的畫面掌控能力,同時也能在跳脫常規城市敘事的基礎上表達對於深圳這組現代化城市發展的生態人文關懷。莊燦傑導演的《潮州奇譚》以微短劇形式弘揚潮州文化,旨在凝聚海外華人華僑情感,喚醒歷史記憶,增強僑二代、三代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而由伊朗影人Teymour Ghaderi帶來的劇情片《Guardium》講述了一個在伊朗和伊拉克邊境從事搬運工的男人為尋求穩定生活而開始養殖毒蠍並走私毒液,但卻因錯誤抉擇導致旁人死亡的宿命故事,邊界國家政治關係是決策人們關注這部國際作品的切入點,Teymour Ghaderi也希望能夠藉此機會促成影片的跨國製作。
三、榮譽花落各家,改變始於看見
經過激烈角逐與深度探討,2025深圳國際影像周創投單元最終揭曉獲獎名單。
頒獎儀式開始,由樂其SmallRig影像發展基金管委會主席周陽,樂其SmallRig影像發展基金主席高海燕為參加現場路演的十部提案,頒發了十佳提案榮譽。
十佳提案頒獎
由知名華語電影的流媒體平臺看思設定的CathayPlay國際傳播榮譽,由《她和她的秘密》獲得,紀錄片導演顧桃為導演金君頒獎,作者將獲得一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CathayPlay國際傳播獎頒獎
記錄邊緣拳手生存狀態的《疼痛藝術家》與聚焦被遺棄女性命運軌跡的《她和她的秘密》共同獲得優秀紀錄片榮譽;由決策人陳方,宋靖分別為獲獎者管曦、金君頒獎。獲獎者將獲得由樂其SmallRig影像發展基金會提供的兩萬元人民幣獎金。
優秀提案榮譽頒獎
最佳提案榮譽由斯莫格公益影像獎評委會主席楊紫燁頒發,獲獎作品為講述新疆盲人足球隊勵志故事的《喂喂喂,足球隊》,獲獎者將獲得樂其SmallRig影像發展基金會提供的五萬元人民幣獎金。提案代表蘇逸琰激動地說:“這個專案背後有無數人,在這5年當中不停地在接力,一起來託舉這些孩子,讓他們能夠走出新疆,走到更多人的視野中。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看不見世界,但是他們要讓這個世界看見。我覺得今天我們邁向了第一步,從0到1,謝謝大家,謝謝SmallRig給我們這樣的認可,讓我們的故事能夠呈現。”
最佳提案榮譽獲獎人《喂喂喂,足球隊》主創

以“影像浪潮・時代程序”為主題的2025國際影像文化周(中國·深圳)於5月23日-25日在深圳舉行。本屆國際影像文化周涵蓋全球影像場景產業論壇、斯莫格公益影像獎頒獎盛典、以及公益影像海報展、公益影像創投會和影像大師課等公眾影像體驗活動共三大板塊。

公益影像的力量或許正在突破銀幕邊界,成為介入現實、促成進步的長效催化劑。在建設性敘事理念的引領下,當代影像創作者既是社會的見證者,更是變革的推動者。這種創作正規化將會在各類議題、各色形式的具體實踐中不斷打破地域、階層、性別、物種的藩籬,構建起多元對話的公共空間。從本質上看,記錄本身即是一種公益行動,而深度參與則為影像賦予了改變現實的可能。

這些具備影響力傳播價值的影像實踐也啟示著我們:真正的公益影像拒絕俯視與說教,它以平等的視角開啟對話。同時,它不滿足於揭示問題,更致力於探索解決方案,為困境之晦暗尋找明日之燈塔。
在當今技術狂飆的時代,這種飽含人文溫度的影像創作,恰如風中巋然不動之竹,以其堅韌的姿態標識著那些險將被時代洪流邊緣化的生命故事與生態圖景。此次創投雖已落幕,但影像實踐仍在延續,其伴生的集體思考與社會行動亦才剛剛開始發酵。
撰寫:權湄荻
編輯:張先聲
圖片來自斯莫格獎圖片直播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