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橫掃金像獎,但港片的重點是“去庫存”

作者|崔汀
今夜,《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組舉杯共賀。
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九龍城寨之圍城》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動作設計等9項大獎,風頭無兩。
本屆金像獎堪稱“大年之選”,《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兩部在香港本地票房突破1億港幣的電影入圍角逐,還有口碑作品《爸爸》《看我今天怎麼說》《從今以後》同場競技。金像獎作為香港影壇的最權威的電影獎項,許久未見這般強片雲集的陣容。
但是,頒獎臺上的歡聲笑語,也無法掩蓋香港影壇的後繼乏力。劉青雲憑藉《爸爸》第四度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實力毋庸置疑,但一位演員頻繁獲得影帝,表明香港影壇很難選出新人。最佳女主角衛詩雅憑藉《破·地獄》獲獎,這位新晉影后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動容。
香港影壇在新世紀始終未能完成明星迭代,至今依然要依靠老戲骨支撐表演和市場。《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看似是風光一時,實則是港產片的夕陽情歌。
《九龍城寨》為何戰勝《破·地獄》?
《九龍城寨之圍城》與《破·地獄》在本屆金像獎上演“天地大沖撞”,這兩部影片如果放在不同年份的金像獎,大機率會各自奪得最佳影片。它們偏偏撞到一起,實力不相伯仲。
首先,票房雙星閃耀2024。《九龍城寨之圍城》與《破·地獄》相繼在2024年的香港電影市場收穫1億港幣的票房,《破·地獄》甚至以1.6億港幣的成績榮登香港影史華語片票房第一名。
兩部影片一武一文,《九龍城寨之圍城》以動作見長,《破·地獄》以感情戲動人。它們的接連成功,讓行業內外看到香港電影市場依舊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其次,電影創作沿襲港片風骨。《九龍城寨之圍城》以一座城展開敘事,這裡不僅是中國香港曾經的“三不管”地帶,也是香港民眾抹不去的時代記憶。影片以黑幫動作作為型別主幹,發揮出港產片最為擅長的創作手法,將一幕幕動作戲拍得驚心動魄。
《破·地獄》以喪葬儀式為敘事核心,死亡原本是中國人諱莫如深的話題,影片卻以聚焦的形式呈現不同年齡、不同死亡方式的死者,以及死者遺屬表現的複雜心態,讓觀眾直面死者在人世間的最後一程。《破·地獄》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香港眾生的心態,生者不易,亡者走好。
《九龍城寨之圍城》為何能戰勝《破·地獄》奪冠?
最佳影片大獎,是金像獎評委眼中代表過去一年香港電影最高成就的獎項。《九龍城寨之圍城》除了在動作設計層面推陳出新,讓觀眾看到了港產動作片依然擁有天馬行空的創作力。更為重要的是,影片呈現出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九龍風貌。
九龍城寨雖是罪惡溫床,但這座黑暗之城承載了不少底層民眾的生活希望。這座違建之城並不光鮮亮麗,可它依然是香港歷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現實中的九龍城寨於1993年被拆除,電影中重現這座城,喚起了香港觀眾對九龍城寨的往日情懷。因此,金像獎評委願意把最高大獎頒給《九龍城寨之圍城》,表彰影片用傳奇手法為九龍城寨描繪的精彩故事。
《破·地獄》關注現實中的生老病死,紮根於當下敘事。《九龍城寨之圍城》更像是寫給往昔香港電影的一封情書,主創以最濃烈的情感鑄就這部延續港產片熱血核心的作品,它更能代表香港電影的精神力量,由此大獲全勝。
金像獎典禮的高光與落寞
金像獎頒獎典禮歷來的一大看點,就是現場的熠熠星光。每年的金像獎都是香港影壇盛會,老中青明星紛紛盛裝出席。梁朝偉、劉嘉玲、古天樂、許冠文、朱栢康、衛詩雅、蔡卓妍……龐大的明星陣容,彰顯出香港這個曾經的“東方好萊塢”所擁有的強大娛樂底蘊。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高光時刻,影壇傳奇獲獎。本屆金像獎提供公佈“終身成就獎”,得獎者徐克、施南生。兩人合作超40年,徐克擔任導演,施南生擔任製片人,推出過《七劍》《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長津湖之水門橋》等眾多經典電影。
徐克上臺說道,他要感謝施南生。這麼多年來,是她支撐著電影工作室執行,讓他可以在裡面胡思亂想,今晚的兩座獎盃都屬於她。
一代銀幕女神林青霞在現場為二人頒獎。林青霞回憶道,她在1980年接到徐克的邀約出演《新蜀山劍俠》。雙方在香港見面之後,相談甚歡,很快簽訂合約,從此開始了林青霞的香港電影之路。她後來主演的《新蜀山劍俠》《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皆是徐克的電影手筆。
徐克、施南生的合作,見證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兩人聯手製作的經典電影,成為一個時代值得銘記的經典。兩人上臺領獎之時,全場起立掌聲雷動,人們用最熱烈的鼓掌,感謝他倆為香港電影所做的傑出貢獻。
搞笑時刻,一碗叉燒飯。頒獎現場,《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組最會整活。劇組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拿獎拿到手軟,演員們則在臺上臺下獻上“小節目”。
頒獎進行時,突然有工作人員拿著外賣進場,一碗香噴噴的叉燒飯到了林峰手中,這是他在片中最愛的美食。金像獎主席爾冬升在後排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制止,表示會場不能吃東西,等一會如果拿獎了,林峰可以拿回城寨再吃。工作人員隨即把叉燒飯拿走,現場笑聲掌聲不斷。
緬懷時刻,紀念逝去影人。歌手岑寧兒演唱盧凱彤寫的歌曲《Fly》,以此致敬去年已故電影人。現場的大螢幕上,方大同、石班瑜、鄭佩佩、瓊瑤、徐熙媛等人物逐一齣現。
這是頒獎典禮現場最為安靜的時刻,悲傷的情緒蔓延全場。現場觀眾紛紛落淚,已故影人對於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個名字,還是好友、同事、師長、偶像……他們的離去,是影壇的莫大損失。
2025年的香港電影,路在何方?
金像獎落幕,香港電影繼續在市場上奮戰。五一檔將至,暑期檔蓄力,香港影壇是否還有商業大片整裝待發?
娛樂資本論經過梳理,列舉了一部分庫存許久的香港電影。令人驚訝的是,其中不乏投資高昂、明星雲集的商業大片。
片單中絕大部分是合拍片,即香港與內地透過聯合融資、共同製作、協同發行等多元合作模式共同完成的電影。
2004年1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的正式實施,香港與內地合拍片進入高速發展模式,內地廣闊的市場與電影公司雄厚的資本,成為香港電影前進的新動力。如今,合拍片已在香港電影製作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娛樂資本論透過這份片單,歸納香港電影目前的兩個鮮明特點。
第一,庫存片居多,猶抱琵琶半遮面。片單中的《風林火山》2017開機,《尋秦記》2019年開機,《驅魔龍族馬小玲》則是2022年開機……這些電影早已完成前期拍攝,為何一直“待字閨中”?
這些電影變成庫存片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疫情影響導致,疫情打亂了同期電影的製作、發行計劃,導致影片公映一拖再拖,譬如《風林火山》;二是出品方在尋求合適檔期,尤其是去年內地電影市場遇冷走低的大環境中,一部商業片的檔期選擇,成為關乎票房成敗的選項,出品方必然慎之又慎。
第二,主演陣容相對單一,古天樂好忙。片單中的電影,主演古天樂幾乎成為“高頻詞”,梁家輝、郭富城也是每年大銀幕的常客。54歲的古天樂,是相對年輕的香港一線票房明星,梁家輝已67歲。

電影《尋秦記》

香港電影在進入21世紀之後,面臨本地市場低谷執行的窘境。新人演員憑藉新片樹立票房號召力的機制搖搖欲墜,由此形成前輩明星持續獨當一面的固化模式。
時至今日,吳彥祖、謝霆鋒等曾經的“新人類”現已人到中年,他們主演的電影尚且不多,00後一代的新人演員更難有機會獨挑大樑。
綜上所述,香港電影在2025年努力去庫存的同時,仍需積極推進新導演、新演員的工作機會。本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得主劉青雲已61歲,入圍者最年輕的遊學修34歲,同時入圍的還有林峰、郭富城、許冠文,遊學修在前輩環繞的決賽圈裡,何時能捧起影帝獎盃呢?
香港電影的未來,必然將由年輕一代創作者肩負。香港電影行業如何順利完成新老交替,為行業注入更多的新鮮活力,是當下越發緊迫的現實問題。
話題互動:

金像獎角逐結果,你滿意嗎?

推薦閱讀

從欠薪到抄襲,
中文播客為何屢踩版權紅線?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