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樂其SmallRig



SmallRig Awards Final Judges
斯莫格公益影像獎-終審評委




出生於香港,求學於美國,先後取得繪畫和電影製作碩士學位,2007年憑藉紀錄片《潁州的孩子》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獎。2011年,擔任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她亦是《成為美國人:華人的經歷》(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系列編導,此係列紀錄片獲四項艾美獎提名。自2013年,她受香港大學邀請擔任“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於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教授紀錄片製作。



現任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名譽會長,是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創會會長,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創會會長、歐亞廣播電視協會第一副主席、澳門國際電視節評委會終身主席。斯拉夫文化電影電視節評委會終身主席,歷任上海國際電視節、中美國際電影電視節、釜山國際電視節、歐亞廣播電視節、亞洲微電影節、美國國際電視艾米獎等國內外電影電視節評委。從事導演工作 50 年,導演電視劇《凱旋在子夜》、《孝莊秘史》等秘史系列電視劇 、大型紀錄片和話劇歌劇等作品近百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歐亞廣播電視大獎、中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電視劇獎、國務院文化部優秀作品獎、兩次榮獲“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中國影視雙十佳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十佳導演、北京市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等國際國內及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數十項,在國際、國內各專業刊物發表廣播電影電視專業學術論文 40 餘篇,獲獎多個。



紀錄片導演,他從2005年開始紀錄片創作,拍攝了“鄂溫克三部曲”,《犴達罕》、《雨果的假期》、《敖魯古雅·敖魯古雅》,影片先後獲得法國第33屆讓·魯什國際民族誌電影節納努克大獎、亞洲電視最佳紀錄獎(新加坡)、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小川紳介獎、第4屆新卡里多尼亞(法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自然類金獎等多個國內國際影視獎項,也入圍了多個重要影視獎項的入圍。



首部長篇紀錄片《哈瓦那,我的愛》榮獲 2001年德國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電影《嫁給我吧》(2003 年)在柏林電影節上展映。隨後的《夢想中的同志》在 2007 年聖丹斯電影節上展映,並獲得世界電影紀錄片評審團獎提名。《時光流逝在上海》(2013 年)在多倫多熱門紀錄片電影節首映,並獲得 2014 年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好萊塢落日》(2018 年)獲得德國紀錄片獎提名,併入選世界規模最大的音樂電影藝術文化節“西南偏南電影節”。他還曾擔任電視紀錄片《24 小時耶路撒冷》和《24 小時歐洲》的導演和攝影師,這些紀錄片在 ARTE 和歐洲其他電視臺播出。



著名導演、編劇,她的作品涵蓋故事片、紀錄片和電視劇,以其深刻的情感探索和視覺創造力而聞名。她專注於社會現實和少數群體題材的創作,曾執導過多部紀錄長片和劇情電影,獲得過德國聯邦電影金獎、兩次格萊美獎、格里姆獎(德國最重要的電視獎項)的最佳導演獎、多次入圍德國慕尼黑電影節等,被巴伯爾斯貝格電影學院授予名譽教授稱號。2003年,她的導演處女作《死亡善良SIND TOT》獲得了德國最佳紀錄片獎。她的最新電影《在一個不復存在的漫長之中》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前東德的時尚界故事,並於2022年榮獲京特·羅爾巴赫電影獎。


SmallRig Awards Jury of InitalI Review
斯莫格公益影像獎-初審評委




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兼職副主席;南派紀錄片領軍人物;廣東新聞金槍獎、深圳新聞英才獎獲得者;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高階編輯,原紀實節目中心主任。曾經負責並總導演六集專題片《先行》,八集系列紀錄片《奇蹟》,六集紀錄片《我的中國緣》,四集紀錄片《深圳有條茅洲河》,紀錄片《The Shenzhen River》(《深圳河》)、紀錄片《小河彎彎》、《毛南之歌》、《世界網紅與中國餐桌》等作品創作,先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CTV9紀錄頻道、CCTV4中文國際頻道、外語頻道CGTN、深圳衛視等平臺播出,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級和廣東省級獎項。



國家一級編劇、專業導演,教授。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深圳市影視產業聯合會會長,中國電視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多年來,以人文精神,記錄和拍攝了彝族、瑤族、水族等61部400多部集的紀錄片及電影,多部作品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家協會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年度人物”(2015)等國內外重要獎項以及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內外近百部以上的殊榮。其中紀錄片《中國有個暑立裡》被國家外聯局翻譯成9種語言,作為國家對外交流作品,2016年被中央檔案館收藏,成為中國紀錄片70年典藏作品。



現任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教授、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帶頭人,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美國東西方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新華社高階編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現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和理論與學術專委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任南京傳媒學院攝影學院副院長、教授。其主導創作的中國城市系列形象片《上海》《杭州》《江蘇》《浙江》等作品,於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長期滾動播出,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魅力,引發廣泛關注。多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兩度獲得國務院榮譽獎。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影系訪問學者,《當代電影》編委,中國傳媒大學首批教學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領域:跨媒介敘事、沉浸敘事、短片創意策劃、後電影研究。著有專著《疊影重重:重拍片敘事策略研究》,譯著《100個改變電影的偉大觀念》《錄影藝術史》《人設心理學:用心理學塑造故事人物》。主持教育部藝術學青年專案《沉浸傳播時代的未來電影形態研究》。在《當代電影》《電影藝術》《中國電視》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攝影系副教授,傳播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攝影系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現實主義影像、高新技術及媒介互動、視覺文化、影像美學等。除了教學和寫作,他也是一名圖片攝影師、紀錄片製作者和展覽策展人。在高校從事攝影教育20年,參與編著教材3部,在《當代電影》《現代傳播》《新聞愛好者》《中國攝影家》等雜誌期刊發表論文30篇。多年參與平遙國際攝影節、1839攝影獎、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美國Wilson“主街之眼”攝影節策展工作,並多次指導學生在攝影與紀錄片領域獲獎。



2014 年以音樂製作人的身份開始創作 — 至今參與企劃並製作發行《濃煙下的詩歌電臺》、《魚乾鋪裡》等多部音樂專輯,填詞作品100餘首。製作專輯曾獲第1屆唱工委最佳民謠專輯,第 6 屆阿比鹿最受歡迎民謠唱片及 2017 年網易雲音樂年度單曲,現為 TME 浪潮音樂大賞評審;2020 年由廣西師範出版社出版個人文字集《六日改》一書;導演作品《空地》(Empty Land,2023)《龍出水》(Cuckoo,cuckoo,2024),曾入圍第 8 屆 86358 賈家莊電影節展映單元、第 27 屆羅德島國際電影節、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等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碩士,致力於關注家庭,探討影像的日常寫作,其作品《家庭會議》、《鼓樓之下》、《庚子新年》入圍國內外多個電影節。她是內蒙古青年電影周和世界遊牧短片展聯合創始人,並任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廣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HiShorts!廈門短片周紀錄片單元初選評委。作為策展人,策劃《新少數民族當代囈語》、《把攝影機指向自己—家庭影像展》、《重構家庭記憶》等電影展。2022年,顧雪創辦了家庭影像FamilyLens,致力於發現和拓展家庭影像邊界,探索個人影像書寫記錄。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