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2》:看懂東西方英雄主義的巨大差異!

所謂英雄之旅,即指主⻆冒險進⼊未知領域,去尋找他需要的東⻄,⾯對沖突和逆境,英雄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返回家中,成為了不同的⾃⼰
學者約瑟夫坎⻉爾在《千⾯英雄》中提出英雄之旅的三個階段,離開,啟蒙,歸來,恰巧應對著好萊塢經典三幕劇作結構。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導演就以男主⻆庫珀為英雄,將英雄之旅的敘事結構引⼊電影,並透過英雄的犧牲和歸來,突出了庫珀的“神性”觀眾隨著庫珀經歷了星際之旅,也完成了⾃我完善的旅程。
故事的開始,庫珀是美國⻄部的農⺠,⽽⼈類的⽣存環境正在迅速惡化,為了⾃⼰的⼉⼥著想,庫珀急需找到更加適合⼈類居住的星球,他應徵成為了宇航員,準備開始星際間的旅程。
“神諭”以墨菲的⻤魂出現,⼩⼥⼉拉住⽗親,以墨菲留下的資訊STAY來勸說⽗親留下。⼩⼥⼉似乎知道這注定是有去⽆回的旅程。⼀旦踏上星際之旅,⽗⼥倆終將分離,⽆法相⻅。但⽗親也不得不⾛,如果不找到可居住的星球⼈類將⽆棲身之所。和所有希臘神話中的神⼀樣,主⼈公雖然知道⾃⼰的命運,但仍然要與之抗爭。
就像每個⼈都知道⾃⼰最後的歸途是死亡,但還是要在塵世間拼盡全⼒地歷劫,不會因為知道⾃⼰的宿命是死亡就得過且過。於是庫珀和其他⼏個宇航員⼀起踏上旅程,他們有兩個計劃,A計劃是找到宜居的星球后把⼈類遷移到那⾥,B計劃則是如果⻜船來不及回到地球,就直接帶著⼈類的胚胎去宜居星球另起爐灶。
為了親⼈,庫珀當然希望 A計劃能夠成功,但經過了兩次嘗試,他發現A計劃⼏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地球上已經成為物理學家的⼥⼉墨菲也透過計算發現了A計劃不可能。在星際,庫珀發現了已經不可能回到地球,為了全⼈類,他決定犧牲⾃⼰的⽣命,犧牲⽗⼥團聚的⼼願,完成最後的助推後,把⾃⼰的⻜船拋棄,讓隊友帶著胚胎去到⼈類最後的希望的星球。在⽣命的最後,⻜船被毀,庫珀隻身穿過了⿊洞。

庫珀穿越⿊洞的情節,可以說是本⽚的衝突漣漪⼀環。在這個靈魂暗夜的時刻⾥,主⻆放棄了⾃⼰踏上旅程的所有私⼼,放棄了求⽣的慾望,放棄了和⼥⼉團聚的執念,他明⽩了墨菲的神諭命運的⼒量,但是他選擇了犧牲,因為全⼈類的命運顯然重於個⼈的親情執念。
犧牲往往是主⻆由普通⼈變成英雄的神性時刻。正如普羅⽶修斯被鷹啄⻝,如同阿基琉斯被射中腳踝。為了更崇⾼的⽬標⽽受難,這⼀時刻,⼈物完美匹配了殉道意識和世俗英雄主義的蛻變,⽽觀眾透過共情主⼈公的巨⼤犧牲,也完成了個⼈⾃我完善的⼼理滿⾜。
《星際穿越》在庫珀進⼊五維時空回到書房的情景時,⽤⽗⼥在不同時空同時⼼有靈犀的重逢情節,把故事和觀眾的情感推向了⾼潮。故事的結局庫珀被救下來,年輕的他和垂垂⽼矣的⼥⼉再⼀次相⻅。此時他已經不再是⼀個普通的農⺠,⽽是⼈類的拯救者,儘管他失去了他最想要的願望,與⼼愛的⼥⼉的陪伴。
同樣的敘事模型被應⽤在不同型別的電影中,觀眾跟隨不同的⼈物⼀次次踏上不同的旅程,也在不同的冒險中⼀次次體驗⼈物成⻓蛻變帶來的滿⾜感。
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哈利從出⽣就揹負著神諭,他將成為終結伏地魔命運的⼈,他也在⼀次次冒險中發現,只有犧牲⾃⼰的⽣命,才有可能戰勝敵⼈,最終他選擇了⾃我犧牲,⽽伏地魔擊碎了哈利身體⾥最後⼀⽚魂器,⾃⻝其果地⾛向了滅亡,哈利也得到了重⽣。
在《⿊客帝國》中,尼奧⼀開始就被選為天選之⼦,揹負著這個“神諭”的他為此也經歷了受難和重⽣。
在《奧本海默》中,諾蘭更是⼀開始就將奧本海默與普羅⽶修斯相⽐較,他精神上和⾁體上的受審,都讓他成為如同耶穌般的殉道者,他終⽌了戰爭但帶來了更⼤的毀滅⼒量 。
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重要作品,《流浪地球2》也借鑑了型別電影經典敘事,並致敬了包括《星際穿越》、《2001 太空漫遊》等⼀系列經典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在敘事上也可以看到劉培強為主⻆在英雄之旅中的成⻓過程。
觀眾甚⾄可以在《星際穿越》和《流浪地球2》中找到多處相對應的的⼈物關係,⽐如庫珀對應劉培強、圖恆宇;⼥⼉墨菲對應韓朵朵和圖丫丫;智者布蘭德教授對應代表中國領導者的劉喆直;A 計劃和 B 計劃對應移⼭計劃和數字⽣命計劃;甚⾄庫珀時空穿越到⼥⼉房間傳遞資訊的情節也可以與圖恆宇穿越到數字⽣命圖丫丫的房間後留下密碼拯救世界對應。
但由於東⻄⽅命運觀和價值觀的不同,《流浪地球2》最終傳達出迥異於《星際穿越》的東⽅精神,給觀眾帶來了不同側重的美學體驗。
在《流浪地球2》中,同樣⾯對重⼤的危機,以中國為主導的領導者⾸先選擇的是全球合作,是⽤最多的嘗試去減弱機率與巧合,並且,⾯對全球已有的爭⽃,劉喆直代表中國的最⾼智慧,⽤15000 年前的⼀塊⼈類脛⻣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這是⼀塊⼀萬五千年前的化⽯,⼀根斷裂後⼜癒合的⼈類股⻣,它是⼈類⽂明誕⽣的標誌。在⼀萬五千年前,⼤腿⻣折是致命的。因為你⽆法避險和覓⻝,只能等在原地,被野獸吃掉。但,這根股⻣癒合了!這意味著他受傷以後,有⼈為他處理傷口,有⼈為他提供⽔和⻝物,有⼈保護他,不受ᰀ 獸的攻擊正是這種互助、團結,我們才活下來,延續著⽂明的⽕種。⼀萬五千年後的今天,⼜⼀根斷裂的股⻣,擺在了我們⾯前,我們是否還會和⼀萬五千年前那樣,做出相同的選擇!”
當好萊塢型別電影欣賞的是個體英雄為群體受難犧牲產⽣的崇⾼之美,東⽅⽂化欣賞的是群體對弱者的守望相助,是眾志成城前赴後繼的團結。
相對於⻄⽅欣賞個體與命運對抗中的不屈和⾃由,東⽅⽂化更推崇仁德的群體改變天命所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信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在中國的傳統儒家哲學中,雖然也同樣強調天命之不可違,敬畏天命,並把統治者的權威歸於天命,但更強調天命的“變數”⽽⾮“定數”。如果統治者不能按照天命公正地治理天下,福澤百姓,則上天會改變主意,把天命賜予更具有道德的仁主。
籍由仁德觀念的引⼊,中國古⼈將天命變成了⼈是否遵守倫理道德的結果,⽽⾮造就英雄悲劇的原因,從⽽將⼈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
換⾔之,如果時運不濟,⼈們遭遇苦難,要麼是君主失德導致,要麼是⼈類此前做錯事情導致了“天罰”,⽽英雄是天命所向帶領我們脫困的⼈。在中國⼈的觀念中,天命永遠是仁德的,和群眾站在⼀起的,道德觀念的引⼊,也讓中國⼈的命運觀多了些⼊世的實⽤主義⾊彩。
當中國⼈天命與“德”掛鉤後,天命不再是困擾英雄的難違之事,⽽是成為⼈的統治合法性的理論依據。換⾔之,⾃從引⼊了仁德的概念後,天命⼏乎徹底為⼈所⽤,它既可以證明君主的統治是天命所向,也可以證明新的討伐者是順應天命討伐暴君,統治者如果不能做到“以德配天”,“敬德保⺠”,天命就會果斷放棄德不配位的⼈,選擇新的仁君。⽽⼀旦群體的善和君主的仁德達成了“⼈和”那麼天命也將與⺠意站在⼀起。相⽐於古希臘將命運、英雄和烏合之眾對⽴起來,中國哲學中三者是完全統⼀的,天意與⺠意相同,⽽英雄是⺠意的具體體現。也正因為此,中國⼈在美學上更欣賞和諧⽽⾮衝突,推崇“天⼈合⼀”⽽不推崇抗爭,反叛⽗輩更是⼤逆不道,⽆法被觀眾所接受的⾏為。
為了體現中國的價值觀,《流浪地球2》中將個⼈超級英雄拆分為多個⼈物,並將其全部賦予了⽗親、丈夫的⻆⾊。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既代表著超級英雄的孔武有⼒⼜擔負起中國式的丈夫與⽗親的責任。
李雪健飾演的周喆直,代表著中國式以弱勝強的智慧⼤腦,他同時也是⽗親與君⽗的代表,要在群體迷茫之際⽤智慧的警⾔帶領⼤眾:“危難當前,唯有責任。”、“團結要付出代價。”、“事事公平,哪⾥還需要我們?”必要之時,他還要作為⼈類命運共同體的⼤家⻓進⾏調和,⽐如感嘆核武器密碼複雜時他嘆道,“⼈類總將最精密的智慧、⽤在毀滅彼此上。
團隊陷⼊危難之時他堅信“我相信我們的⼈能完成任務,不論虛實。”必要時他要化身為天命的代⾔⼈,“有⼈在幫我們。”周喆直完美體現了中國天命觀中“以德配天”的聖⼈形象,和中國經典神話原型“愚公移⼭”的形象。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雖然前期有違背群體命令的選擇,但他的愛⼥⼼切既符合中國的家庭倫理觀,也能被⻄⽅中產價值觀所認同,且最終也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命,在數字⽣命中與⼥⼉團聚,也完成了集體賦予的重啟北京⽹絡的使命。
這⼀設定既是中國對於和諧和團圓的獨特需求,也是對中國哲學對⻄式個⼈英雄敘事的圓滑處理,即個⼈英雄主義符合傳統倫理道德,且沒有最終傷害集體利益。
在《流浪地球2》中最能體現其與好萊塢科幻⽚的命運觀不同之處,在於他沒有將⾼潮設定在劉培強完成使命上,⽽是把真正的情節和情緒⾼潮設定在另⼀個“⽗”之代表,劉培強的師⽗張鵬率先主張五⼗歲以上的宇航員出列,主動犧牲⾃⼰引爆核彈,隨後各個國家的宇航員紛紛響應這⼀情節點上。此刻觀眾的感動同樣存在中式倫理道德的秩序感,即⽗輩為了⼦孫後代的⽣存毅然選擇犧牲,以及群體以眾志成城之⼒改變天命的悲壯感。
同樣的群體改變天命的情緒⾼潮也出現在《流浪地球》第⼀部,眾⼈推動⼤型撞針,驅使⼤型推動機推動地球偏離軌道開始流浪。這個科學上不可能實現的情節,在科幻電影中成為點燃觀眾群體激情的⾼潮情節點。這個充滿想象的科幻情節也再⼀次體現出中華⺠族與⻄⽅⼈迥異的命運觀,連天神宙斯都⽆法違抗的命運,在中國的“愚公移⼭”精神中,只要群體排除萬難,不怕犧牲,再多的不可能,也必將成為可能。
綜上,經典型別電影透過雙重視⻆的敘事,衝突漣漪式的結構,和對帶有殉難意識和個⼈英雄主義的英雄的旅程的描摹,完成了對古希臘神話和戲劇中的命運觀的繼承和復現,並且透過多次復現英雄成⻓的旅程,達成了對主流⽂化價值觀的宣傳。
儘管故事的素材千變萬化,但⽆數次票房和⼝碑的成功實踐必將讓抗爭性命運觀下的主流⽂化敘事傳承下去。很多經典型別敘事的成功也會提供寶貴的經驗,並且成為國產電影講述本⺠族命運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段。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優秀的國產電影⽤嫻熟的敘事⼿段,將具有中國⽂化和價值觀的故事傳達給海內外越來越多的觀眾。
(本文節選自型別電影命運敘事策略——古希臘戲劇“命運觀原型”對映分析》

作者丨楊蕊

北京電影學院⽂學系副教授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型別電影的敘事技巧,楊蕊老師將在6月中旬從故事原型要素、雙重視點到史詩與戲劇敘事兩大派系,結合衝突漣漪理論和實際案例,幫助學員們掌握編劇的核心技能,提升編劇水平。
課程大綱如下: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使用者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