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寶國:出演《大明王朝1566》《大宅門》直呼幸運,9字箴言與青年演員共勉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
靳東視帝,宋佳視後,《山花爛漫時》費振翔最佳導演,《我的阿勒泰》最佳電視劇,2025 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已經落下帷幕,今年是上海電視節的第 30 個年頭,今年的白玉蘭也被稱為「大年」,重要獎項的入圍者們,競爭都異常激烈,這是好事,側面反映了過去一年的電視劇市場佳作頻出,受益的都是觀眾。
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評委會主席陳寶國,是中國電視劇雙圈「大滿貫」男演員(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各獲得 2 次),是國內電視劇領域獲獎最多的演員之一。在白玉蘭開幕時,知乎劇綜與陳寶國進行了一次交流。在陳寶國心中,始終覺得劇作家永遠高於演員,演員的成功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自己 20 多年前接到《大宅門》白景琦一角直呼竊喜;而《大明王朝 1566》在知乎熱度長年居高不下,陳寶國也表示能和這兩部劇的原著作家出生在同一個時代,並且合作,是一種幸運。
在與陳寶國的對談中,你會發先他對於作品和藝術的感知永遠在前線。在評劇的過程中,他直言能感受到傳承和突破在並行,並不止一次地提及「戲短」,但講故事都講得很精彩;在談及電視劇與文旅產業的推動作用時,也提到「看完了那段故事,看完了他的人生,到那以後再去看看那片天,看看那片水」,「愛著恨著,交織著,完成著他們生命的旅程」。結合獲獎名單來看,不難看出這些描述都能與最佳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對應上。
今年白玉蘭開幕前夕,一封提及「提攜新人」的公開信成為熱門頭條,陳寶國也直面回應,表示「白玉蘭獎我覺得一直是,而且永遠會堅定不移地去表彰、去褒獎那些為觀眾去奉獻優秀作品的,各個藝術門類的創作者和藝術家」。從結果來看,最佳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導演滕叢叢,僅有電影《送我上青雲》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兩部導演作品,確實屬於新人。
陳寶國早早地就對《我的阿勒泰》情有獨鍾,這也反映了作為一個行業前輩,對於像《我的阿勒泰》這樣篇幅不長卻能講講好故事的劇集,也會給予肯定。這或許是藝術創作的魅力,好的作品不論長短,都應該得到認可和嘉獎。

以下是與陳寶國的訪談實錄:

知乎劇綜:作為中國電視劇三大獎的獲得者,覺得一個演員如何才能成為一部劇的靈魂?
陳寶國: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一個人,能夠在我們這個時代,同時帶動這麼多的文學大師來關注電視劇,來為電視劇做劇本,在我的心目中劇作家永遠是最崇敬的,演員永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謂的巨人就是劇作家,我很崇敬他們。
其實演員,它分行當。型別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他對職業的目標、設想、設定和訴求肯定不一樣。曾經多少年前,我也是一個年輕的、對戲劇的狂熱的青年演員的時候,我們都盼望著能夠碰到好的劇本。比如講 20 多年前,我參演的《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接到這樣的劇本我當時的感受是:竊喜。在我表演生涯的黃金時期,能夠遇到這個角色,這是演員的一份幸運。因為我知道像這樣一個劇本,五十年一遇。至於後來得不得獎,是當時根本顧不及考慮的。
知乎劇綜:目前還期待飾演什麼樣的角色?會被什麼樣的劇本打動?
陳寶國:我一直非常渴望表演。就我自己來講,我選擇了一條自己想達到的一個藝術之路。到今天為止,我仍然覺得我選擇的這條道路,前景仍然很光亮。我永遠在路上。
知乎劇綜:在擔任評委的過程中,是否能感受到劇中角色與觀眾之間引發的共鳴?
陳寶國:因為是專業的原因,你說的這個視角,一定就跟其他的門類會不一樣。但是看戲、評戲,一直如此,(主要看得是)對錶演、對人物性格塑造的特立獨行,他(指角色)富有藝術感染力和魅力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以及他是否在這個角色的詮釋過程當中,是情感的真實的表達,甚至是爆發。
其實不管是行業還是坊間,我想,專業跟觀眾看法是一致的,不會有兩套高高低低的標準。
知乎劇綜:近年來的主旋律創作有著哪些發展?在發生著哪些變化?
陳寶國:透過今年的入圍作品,我能夠感受到新一代的行業的各個崗位上,創作者在傳承以往的創作風格這個前提下,是有傳承的,而且有很大的突破。這個給我特別突出的印象。
今年的作品,我覺得因為故事短,我看了 20 多天將近一個月的戲,這是今年,它戲就是短,我能夠在這個時間段裡每天看 6 到 8 個小時,能夠保證在我到上海之前把戲都看完。如果是以往可能看不完。這說明什麼?戲短,講故事都講得很精彩,會講故事。而且他能夠找到他自己認為特別合適這個題材的一種風格也好、樣式也罷,他來從這個角度去切入,去描述、講述這個故事,講述這些人的故事當中的人的那種生存狀態,讓我感到很欽佩。
知乎劇綜:在入圍作品都很優秀的當下,是否會去糾結最終獎項的歸屬?
陳寶國:其實我覺得提攜新人不光是這一件事情,白玉蘭獎我覺得一直是,而且永遠會堅定不移地去表彰、去褒獎那些為觀眾去奉獻優秀作品的各個藝術門類的創作者和藝術家。我看完入圍的作品之後,我的感覺是今年不是小年,今年是個大年,如同都是大家一致感覺,今年是一個神仙打架的白玉蘭頒獎季。
知乎劇綜:在打分的過程中如何在守正與創新之間達到平衡?
陳寶國:白玉蘭獎舉辦到今年第 30 屆,它有它嚴謹的、完整的、自成體系的一套評選規則,我相信本屆評委會嚴格地去遵守評選規則,我們會秉持公正,履行職責,在頒獎禮上所呈現的獲獎作品,應該都是高票當選的。
知乎劇綜:作為評委,如何看待當下電視劇對於地方文旅產業的推動作用?
陳寶國:確實是如你所說,電視劇取得了很驚人的文化的衍生的效果,這個多好啊。其實我都想去看看,大江南北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到那打個卡,感受一下。看完了那段故事,看完了他的人生,到那以後再去看看那片天,看看那片水。有時候旅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在走的時候其實挺累的,當你回來去再去感受那段旅程,這個是另外一種感覺。我想我們同行的很多創作者,他們在那日日夜夜地拍戲,沒可能去有閒暇的時間去關注大自然。他們把它記錄下來,設定了一個典型的生活場景,讓他們劇中的人物生活在那裡,愛著恨著,交織著,完成著他們生命的旅程。過後他們看他們作品的時候,我想一定會有剛才我同樣的感受,可能大家也都會有這種感受。
知乎劇綜:短劇的興起是否會帶來對長篇電視劇與慢節奏的衝擊?
陳寶國:無論是短劇還是豎屏劇,它們的興起是不是迎合了當代人的這種碎片化時間這種娛樂需求、有沒有存在的價值、是不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改變了傳播方式、受眾群體,一直討論都很熱。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在塑造人物性格的複雜度上,在講述故事情節鋪陳的寬容度上,在作品主題的挖掘的深度上,我覺得長劇有著永遠不可替代的優勢。
知乎劇綜:如何看待《大明王朝 1566》這部作品如今又重新煥發活力?
陳寶國:《大明王朝 1566》在我整個的電視劇的表演生涯裡邊,是很獨特的一段經歷,首播後,十年沉寂,之後在網路上能取得這麼一個好的收視、這麼高的一個大家的認可度。我特別有幸剛才你提到的兩部劇(《大宅門》 《大明王朝1566》),這兩位作家(此處指《大宅門》作者郭寶昌以及《大明王朝 1566》原著作者袁和平),我覺得能夠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能夠合作,是我們演員的一種幸運,他們的作品都是大師級作品的存在。
知乎劇綜:作為演員本次擔任白玉蘭獎的主席,在評選視角上與往屆是否會有不同?
陳寶國:專業不一樣肯定視角會不一樣。作為評委會主席,更多的還是要全面地去主持、去組織、去平衡溝通評委會,這次我主要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
知乎劇綜:有什麼話想對青年演員以及本次入圍的演員們說?
陳寶國:如果能夠共勉的話我有一句話:遵藝道、重藝德、精藝術。
知乎劇綜:相比當下的環境,是否覺得曾經演員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角色?
陳寶國:真沒有時間嗎?時間是自己的。像今天站在這麼多攝像機前,我是沒有思想準備的,好在這不是演戲,如果是演戲的話,我打死我都不敢坐在這裡。我一定讓我演這個人物,一定要首先在我的心裡要活起來,我才敢站在攝像機前,這是我自己的一種,可以說它是一個創作習慣,沒有普遍意義,很個體。
題圖來源:《大明王朝 1566》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
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 點選【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覺得不錯就點點「點贊」「轉發」「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