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億,陳思誠已經是影史第一了……

今年春節檔電影來勢洶洶,《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首日,票房達到4億8千萬,貓眼專業版預測總票房為120.54億。
陳思誠的《唐探1900》緊隨其後,上映首日票房達到4億6千萬,上映第一週,每天的票房仍保持在2、3億的水平。
透過這部電影,陳思誠甩開徐克、張藝謀、陳凱歌等名導,以12部作品、153.47億總票房位於中國影史票房TOP1。
回顧他的作品,從《北京愛情故事》《消失的她》到“唐探”系列,陳思誠並沒有安於某一型別的電影,而是不斷在突破新方向,併成功讓觀眾走入電影院為他買單。
他回顧自己在電影上的投入產出比:“基本都是十倍左右的回報。”
不論陳思誠作為導演的評價如何,在商業性這塊,他已經做到中國導演的頭部。


陳思誠作為一款票房靈藥導演,他的電影風格被觀眾和影評人總結了以下幾個元素:
湯底一定是懸疑、演員班子有明星大咖坐鎮、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南亞、劇本的型別被市場驗證過、並結合社會熱點。
電影並非純粹的懸疑,陳思誠巧妙地讓懸疑主題結合其他特點,比如喜劇。
三部《唐探》懸疑結合喜劇的搭配深得觀眾喜愛,從第一部8.23億的票房,飆升到第三部45.23億的成績。
懸疑還可以和愛情結合,《消失的她》成為2023年暑期檔大賣作品,票房一開始被預測6億,上漲到16億、33億。

《唐人街探案》
陳誠思挑選的演員王寶強、劉昊然、朱一龍、文詠珊也總是和角色相輔相成,在電影《解密》中,他還湊齊了陳道明和周潤發,讓兩位大佬世紀同臺。
電影背景設定上,陳思誠偏愛東南亞。
東南亞由多個國家組成,包含經濟比較發達的泰國、馬來西亞,也有經濟相對落後的緬甸、寮國、柬埔寨。發展各異的國家通過歷史的沉澱別有韻味,以及氣候潮溼悶熱,造成植被茂盛、色彩豐富,本身就充滿了一種危險的犯罪氣質。
東南亞承載的豐富資訊量,且與陳思誠題材需要呈現的環境氣質接近。
《消失的她》
即使對陳思誠抄襲融梗的評價諸多,但他仍然能讓數萬觀眾進入電影院為他買單。《消失的她》中,比起稱讚他的導演技術,更多是評價他“很會找熱點”。
但陳思誠解釋,一部電影從前期劇本開發到完成上映最快也得一年多,在資訊量急劇爆炸的當下,“熱點”不出幾個月就更迭。
“熱點是追不上的,最重要的不是去追逐熱點,而是這個內容是否真正意義上打動了你。”
無論陳思誠是先於熱點而行,還是根據熱點創作,有一點毋庸置疑的是,他已成為當下最賺錢的導演,沒有之一。

成為叫座型導演對陳思誠而言,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回顧他的人生經歷,在每個人生階段,他都早早走在潮流前沿,被欣賞、被仰望。
1978年,陳思誠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幹部家庭。富裕的家庭條件,為他的文藝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他自小就展現了文藝的天賦。初三時,曾約定“要好一輩子”的女友舉家搬遷到上海,讓陳思誠傷感不已,並創作了歌曲《望海》表達相思之情。
沉迷武俠小說後,陳思誠模仿金庸的《天龍八部》,寫出一部《流芳百世》,又以自己為原型,照著古龍的《楚留香傳奇》,寫出《陳留香傳奇》。
“帥,是我給人撲面而來的印象。”
當時,四小天王和小虎隊紅極一時,陳思誠為自己也剪了一個“郭富城頭”,跟著磁帶一首一首學歌。

他還參加了瀋陽市首屆中學生卡啦OK大賽,又成為遼寧電視臺《學生時代》節目的小主持人。
回憶過往,陳思誠對自己格外滿意,認為自己特別漂亮,像花朵一樣,所以給自己取名為“朵朵”,這個小名沿用給了自己的兒子。他還形容自己:“歌唱得好,人長得也帥,在校園裡叱吒風雲!”
16歲時,電影大師謝晉創辦的恆通明星學校開始正式招生,陳思誠非常有主見地為自己規劃了人生道路,決定離家到上海讀書,往演藝路發展。
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進謝晉的影視學校,和范冰冰、趙薇成為同班同學。
兩年後,陳思誠考入上戲表演系。
在上海的時候,他每個月生活費有一千元,總是大方請朋友吃喝,因此人緣很好。有次打車帶朋友們出去玩,計程車的價格跳到了一百多元,因為後座有女同學,他硬著頭皮將錢付了。
陳思誠經常逃課出去喝酒、瘋玩,在大二時和隔壁飯桌的人打架,被上戲無情開除。他的父親從瀋陽坐飛機找上戲老師求情,也沒能改變這個結果。
離開上戲時,陳思誠的成績還是專業第一。
陳父勸陳思誠出國留學,但陳思誠主意很正,堅持繼續藝考:“失去人生中最想做的一件事兒,可能比失去親人、失去愛人更難過”
經過兩年的努力,和上戲教授的推薦,陳思誠再次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在他看來,中戲是他演藝事業真正的起點,之前全是折騰。
但他對一切經歷都照單全收,認為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一進入中戲,陳思誠就創作了班歌《久久的輝煌》,讓同學和老師都立刻記住了他,以後的每次專業課作業彙報,他都壓軸出場,編劇、舞美、導演等工作他都樂於嘗試。
陳思誠中戲班級合照
參加了學校原創歌曲大賽後,陳思誠被華納唱片看中,成為了汪峰的師弟,與陳思誠同期簽約的歌手是那英。
進入唱片公司後,陳思誠才發現,他所仰望的偶像郭富城的人生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於是他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決定靠自己的關係和能力接戲拍戲。
陳思誠的早年人生,幾乎一帆風順,他感嘆:“我的優越感來自我的自信,我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2002年,陳思誠搭檔奚美娟,主演了電影《法官媽媽》,拿到了多項最佳新人獎。
2003年,他從中戲畢業,在《海灘》《暗戰》《飲食男女》《燦爛桃花》等劇中客串,但一直不溫不火。
機會在2006年降臨,陳思誠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裡飾演圓滑世故、精於計算的成才,一炮而紅。
陳思誠原本想飾演的角色是憨厚老實的許三多,他遞根菸問導演洪雷能否改演,洪雷馬上拒絕:“你看今天這個飯局如果許三多在,那麼他應該是這裡面最不受待見的那個人,但你卻是最受歡迎的那個。”

陳思誠在《士兵突擊》中飾演成才
張譯還記得第一次見陳思誠時,他從一輛很拉風的車上下來,戴著大金鍊子、穿著軍靴,顧盼自雄,一看就不是凡人。
透過《士兵突擊》,陳思誠不僅打響了自己的知名度,也結識了一幫後來在事業上互相幫助的兄弟:王寶強、張譯、李晨……
為了不被《士兵突擊》的形象困住,他和被稱作“禁片之王”的導演合作,搭戲的演員秦昊、譚卓、張頌文在當時尚未成名,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拍攝出同性題材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
因為這部電影,陳思誠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並沒有表現出特別地熱情,而是說這部電影讓他錯失了別的作品,“少賺了一些微薄的錢”。
或許嘗試了慢節奏的藝術電影、或許又演了幾部人氣無法突破《士兵突擊》的電視劇,陳思誠嘗試第二次轉型,從演員轉向導演。
成為百億票房導演後,陳思誠回憶轉型表示,相比於置身閃光燈下,退職幕後的他反而能夠更自在隨心地表達自我。
而當時,他對演員的牴觸主要來自被動感。陳思誠討厭自己“像坐檯小姐一樣坐在那裡被挑來挑去”,“尤其是被那些思想低階、文化素質淺薄的導演”。
大三時,陳思誠第一次演電視劇,因為和導演意見不合,他將劇本扔在地上,直接罷演。
2010年,陳思誠下定決心轉型做導演,寫了《北京愛情故事》的劇本。
這部電視劇的班底是《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李晨自降片酬出演,並擔任監製;張譯只收了最低的友情價;已經爆火的楊冪甘願出演不討喜的拜金女。

2012年,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播出。這部由陳思誠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在當時取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重成功。
2014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上映,一天之內票房過億,打破了國產愛情片的票房紀錄。最終,票房突破4億,重新整理了7項紀錄。
作為新人導演,陳思誠的處女作大獲成功,他說,那個階段,他並非有意向市場靠攏,但對於這部劇後來的熱播,他也不感意外。

“對於商業的認知和嗅覺,我骨子裡就有,我摘不掉。”
《北京愛情故事》之後,一位著名的電視人找到陳思誠,想讓陳思誠拍自己的一部劇,他勸道:“思誠,三步定乾坤。你如果這部劇拍完,你再拍下一個劇,你就是下一個某某某(某大導演)。”
對方想讓陳思誠繼續拍愛情劇,但陳思誠的野心遠不止此:“我不想我的人生一下子望到頭了,我一定要把三步邁得無限大。”
在拍《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之前,陳思誠就有了拍《唐人街探案》的最初想法。
至此,陳思誠的電影版圖鋪開。

首次做導演,陳思誠的感受是:“做導演你要接觸到的東西很繁雜,可能有時候要成為一個社會活動家,要去跟人各種溝通,甚至要去拉關係、拉錢,甚至連宣傳的事你也要去管,很多事要親力親為。”
正是因為他深度參與了電影的全產業鏈,更好造就了他在電影營銷上,與一般導演完全不同的敏銳度和嗅覺。
2015年,在國內懸疑和喜劇一碼歸一碼時,陳思誠開創性地將懸疑與喜劇結合。
2021年,陳思誠在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中負責執導單元故事《天上掉下UFO》,他直接邀請《唐人街探案3》的主角王寶強和劉昊然充當主演,兩部電影的人物形象、角色定位也都一樣。
在《天上掉下UFO》正片中,王寶強和劉昊然舉著《唐人街探案3》的海報出現在機場。
陳思誠的這波頂級營銷,讓《唐探3》在上映前就積攢了超高人氣。

隨著陳思誠的電影製作越發進入工業化體系,公司內部管理也越發成熟,他對公司要求,一部電影的宣發,在劇本階段就應該開始。甚至在劇本創作時,就可以將一些想法加入到劇本,預埋宣傳點。
在許多電影人認為短影片在一步一步蠶食掉電影市場時,陳思誠卻毫不牴觸電影營銷的“短影片化”:“它是勢,人不可能逆勢而為,逆勢而為就是粉身碎骨。你牴觸什麼呢?特別粗鄙的二元對立都不可取,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陳思誠將短影片平臺作為重要的宣發陣地,當電影開機時,短影片團隊就開始工作。
前年暑假檔爆火的《消失的她》更是展示了陳思誠的營銷能力。
《消失的她》拍攝週期只有三個月,成本最高1.5億,在35.23億票房中,片方分成13億超過10倍回報率。
電影背景依然設定在陳思誠鍾愛的東南亞,而這兩年關於東南亞的討論更加熱烈,故事的核心情節也脫胎於一起真實的案件:中國孕婦王暖暖在泰國旅遊,被圖謀其私產的丈夫推下懸崖。
陳思誠在創作劇本時已經預埋好了宣傳點,這讓《消失的她》成為天然的素材庫,即使後來電影被評價情節邏輯不通順、借鑑融梗過於明顯、豆瓣評分日漸下滑,也不妨礙它可以被切割成多塊小話題,點爆下沉市場。
有網友簡短概括《消失的她》劇情:“前三十分鐘是東南亞拔草宣傳片,中三分鐘是國家禁毒宣傳片,後三十分鐘是戀愛腦救治影片。
看《消失的她》成為小情侶們互動的一環。很多人帶上閨蜜和男友一起去電影院觀看,稱其為“最適合中國情侶寶寶”的電影。
或者看完電影后故意冷落男友,對他進行“敲打”,讓他“反省、認錯、表態”。
在短影片平臺發男友看《消失的她》的表情、反應,已自成潮流。

陳思誠無法如此細緻地預判觀眾觀看電影后的互動反應,但他在設定好劇本主題後,大概就對應方向有了預判。《消失的她》播出期間,“鳳凰男”“女性互助”“性別對立”“恐男恐婚”等話題在網際網路上吵得不可開交。
除了話題營銷,陳思誠在電影裡縫合了許多耐人尋問、適合下沉市場挖掘的小點,比如兩位女主演親密的“百合”氛圍,穿插的人彘畸形秀,電影最後海中的回頭,響起了張碧晨的《籠》:“為何愛我者予我牢籠”。
映後12天,《消失的她》就有800多個營銷事件,超出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之和。

細數過去,陳思誠的人生總是陰面與暗面共存。
《北京愛情故事》中,陳思誠給自己安排了“高富帥”人設,好友出演的配角儼然只為了給自己陪襯。張譯認為陳思誠飾演的程峰是一個靠錢和權搶走兄弟女友的人,這樣的價值觀不值得宣揚。
張譯也不喜歡自己飾演的角色石小猛,認為他滿嘴髒話、非常不堪。
電視劇上映後,編劇李亞玲稱她為陳思誠重新創作和修改了人物關係,結果陳思誠獨佔編劇署名,並私吞她的稿費。
李亞玲將陳思誠告上法庭,成功奪回屬於自己的稿費和編劇署名。
陳思誠在採訪中說:“喝點酒以後,這姐們兒就一拍胸脯說,我不計名不計利,陳思誠我要幫你把這理想完成。”
李亞玲為此在微博怒斥陳思誠,說這是抹黑自己,她絕對沒有暗戀對方。

2014年,陳思誠和佟麗婭在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舉辦婚禮,婚禮主題只和陳思誠一人有關:“瘋愛此生”。瘋是程瘋子,《北京愛情故事》男主角程峰的綽號。
佟麗婭在每個場合都不吝嗇對陳思誠的讚美,有人說“她崇拜你”,陳思誠特別得意地回覆:“我知道。”
兩人每次鬧矛盾,佟麗婭不超過5分鐘就會主動道歉,陳思誠說:“我倆但凡有點小矛盾,其實只要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安靜地等待她自我化解。”
在綜藝節目《最佳現場》中,陳思誠侃侃而談自己和佟麗婭戀愛時做過最“二”的事,自己在情人節那天因為“搶單”用菸頭燙傷了佟麗婭,導致了她留下疤。
這種男人味的自戀延伸到他的作品當中,在電影《我的姐姐》首映禮中,陳思誠半開玩笑地表示自己對影片中張子楓的吻戲不滿意,因為“如果不是這場吻戲,我就可以把她的初吻留給《唐探》裡的劉昊然了”。
《消失的她》雖然是部讓女性警醒的電影,但消失的妻子溫柔賢惠、文詠珊大波浪長髮配一襲紅裙、主持正義的倪妮短髮幹練,所有的女性角色都符合男性類“白月光硃砂痣”的想象,因此有人評價這部電影“缺乏女性視角的女性電影”。
文詠珊
外界的評價無法動搖陳思誠的信念,不管是爹味油膩,抑或是融梗抄襲,他仍然在做那個電影商業化十分成功的產品經理式導演。
在精明的利益計算下, 他也藏著幾分真心。
和佟麗婭離婚後,他的熱門影片始終都為她留個角色。
王寶強馬蓉風波後,王寶強甚至沒錢繳稅,陳思誠直接轉賬300萬幫他打官司,也曾公開承諾拍電影都會帶上王寶強。
全球範圍內,價值數百萬的IMAX高階攝影機僅有60多臺,陳思誠為了拍電影,直接購入5臺。
2012年,陳思誠接受採訪時說:“我知道好多人都不喜歡我。”現在回想這次採訪,他表示自己一直都“譭譽參半”。
當專業影評人認為陳思誠的電影太商業、不藝術時,陳思誠表達了對電影行業的另一看法。
他認為電影行業規模太小,依賴於“賣電影票”這樣傳統且唯一的盈利模式,承受不了任何風吹雨打。
“所以得讓電影產業化規模更大,足夠的水才能容得下更多的魚,足夠的土壤才可以百花齊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