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黛玉”:19歲爆紅,35歲身價上億,42歲出家僅3個月患癌去世,4字遺言讓人淚目


1987年春節期間,《紅樓夢》在央視臺正式播出。2006年,陳曉旭確診乳腺癌。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放棄千萬財產,剃度出家,法號妙真。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出家3個月後因病去世,享年42歲。
富書作者:雷利(富叔團隊)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提起林黛玉,大家腦海中抹不去的應該是電視劇87版《紅樓夢》中陳曉旭的身影。
在劇中她的一顰一笑,行為舉止,真可謂“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和書中林黛玉的形容極其貼近。
可惜這樣一位好演員,並沒有留下太多藝術作品,從商暴富後,陳曉旭竟和丈夫雙雙出家,更悲慘的是,僅42歲她就因病去世
而她飾演的林黛玉形象至今還深入人心,都說她是林黛玉轉世,而她的一生也和林黛玉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
陳曉旭究竟為何出家?世人又為何說她是林黛玉轉世?

陳曉旭的人生,彷彿在未出生前就已有了定數。
1965年陳曉旭出生一個月的夜晚,母親王元夕夢到一位老人,說自己的孩子名叫陳‘ye’
“ye”是草字頭下一個“也”字。
醒來后王元夕趕緊讓丈夫陳強查查這個名字,最終在一位熟讀《易經》的老人口中得答案。
老人說,“ye”這個字是南方一種不起眼的小草,微微帶香氣字典裡沒有這個字
這個名字,像極了林黛玉的命,取這個名字的人要悲痛一生的,他勸陳強給孩子把名字換掉
陳強牢記在心。
10月,女兒在日出時分出生,陳強給女兒取名陳曉旭,象徵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日出。
陳曉旭的母親是一名舞蹈老師,父親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是鞍山京劇團的導演,生活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陳曉旭也對藝術充滿憧憬。
從小,陳曉旭就呈現出倔強的性格,父親想讓她學京劇,但陳曉旭偏偏喜歡芭蕾。
12歲時,她就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她決心成為芭蕾舞蹈家。
於是,報名了藝術團,芭蕾考核順利透過,但政審把擋在了藝術團的門外老師給她寫下評語:“這是資本主義的苗子。”
陳曉旭苦練多年的藝術卻沒有用武之地,心情煩悶時,她喜歡讀書。
她把《紅樓夢》讀了一遍又一遍,書中的詩都抄寫在本子上,她喜歡林黛玉,《葬花詞》更是倒背如流。
1978年,13歲的她加入了鞍山市雜技社,因她從小愛美,認為雜技中“蹬缸”的動作會影響自己的雙腿曲線。
每次蹬缸時,她便故意把缸蹬向遠處,後來只要是她蹬缸,周圍必須有人守著,那時雜技社流傳一句“曉旭蹬缸,人心惶惶”。
不到一年,雜技社解散了。
1979年,她加入鞍山市話劇社,在話劇社的幾年裡,陳曉旭只演了一些配角,並沒有激起大的水花。
空閒時,她還像以前一樣愛看《紅樓夢》,對書中的內容也有了更深的感觸,認為自己和林黛玉很像:
“我覺得林黛玉除了具有所有美麗的女性所沒有的那一部分才思、靈巧、獨特的詩人特質以外,我最喜歡她不入世俗的純真,還有設定一個目標特別執著,一直追求下去性格。”
同年,陳曉旭有感而發,在《青年詩人》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訊息。
我是一朵柳絮,生來無憂又無慮,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
這首詩是陳曉旭才華的體現,也是日後成名的敲門磚。
1983年,電視劇《紅樓夢》劇組在全國選拔演員,當時陳曉旭的男友畢彥君一看到訊息就鼓勵陳曉旭去試一試。
陳曉旭找了一張自己最漂亮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膚白恬靜,手撫麻花辮。
她還在照片的背後寫下《我是一朵柳絮》這首詩,這封自薦信穿越人海,到達導演的手中。
當時《紅樓夢》導演對角色的選角有兩點要求,一要像古代人,二要有才情。
陳曉旭的長相和詩詞恰好滿足這兩點,她從大量的自薦信中脫穎而出。
一週後,導演讓陳曉旭到北京面試,車票記得儲存,如果面試透過,可以報銷路費。
陳曉旭高興得說不出話,紅樓夢是自己從小讀到大的著作,林黛玉又是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如果能飾演林黛玉,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她立刻收拾行李出發,此時的她還不知道,這一行將改變她的一生。
面試現場,導演問了陳曉旭一個刁鑽的問題:
“你知道妙玉的判詞怎麼寫嗎?”
基於對紅樓夢的熟練度,陳曉旭脫口而出:
“妙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隱淖泥中。
收穫了導演的讚許。
臨走時,導演特意和陳曉旭說儲存好火車票票根,陳曉旭覺得自己“成了”。
來年四月,陳曉旭收到去北京圓明園紅樓夢班培訓的訊息。
3個月的培訓班,眾人研究原著,分析角色,陶冶情操,學古琴,學下棋,讀詩,作詩,作畫,寫毛筆字,再加上形體訓練,每個演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了古人的氣質。
而陳曉旭有天分,又格外用功,在集體環境中表現得出類拔萃。
剛開始,除了歐陽奮強知道自己飾演賈寶玉外,其他人的角色都沒有分配,而林黛玉,也是女演員夢寐以求的角色。
陳曉旭更是從剛進入培訓班就說過:“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
當時林黛玉角色有三個備選人,除陳曉旭外,還有後來飾演秦可卿的演員張雷和飾演晴雯的演員安雯。
定妝照出來的那天,陳曉旭一襲藍衣,驚豔眾人:“美,太美了。像,太像了。”
再對比另外兩位,張雷有些成熟,安雯又過分靈動,都不符合角色形象。
最終陳曉旭如願以償,拿到了林黛玉這個角色。
1984年9月,紅樓夢正式開機,第一個拍攝鏡頭是林黛玉乘船北上前往賈府,取景地在黃山腳下的太平湖。
船裡的陳曉旭,眼裡閃著淚光,滿目愁悲,身形嬌弱,惹人憐惜。
這個鏡頭,給紅樓夢的拍攝開了個好頭。
拍攝黛玉葬花那段戲時,劇組在蘇州香雪梅園林等梅花開,一等就是半個多月。
花終於開了,老天卻在開機前夜下了一場大雨,陳曉旭唯恐梅花抗不過這樣的風雨,憂心了一夜。
第二天開拍時,梅花被打得七零八落,陳曉旭觸景生情,很快拍完了導演要求的鏡頭。
但在拍攝結束後,她依然抑制不住地落淚,入戲極深。
她回憶這場戲時曾寫道:“多愁的顰兒,即使遠隔了二百多年,你哀婉的哽咽應猶在耳,你愁美的詩句仍然使我的心為之震顫。
為了拍攝需要,劇組在北京市宣武區修建了北京大觀園,在河北正定縣修建了寧國府榮國府寧榮街等景地。
三年裡,劇組輾轉了10個省市,41個地區和219個景點,耗資680萬元人民幣,拍攝上萬個鏡頭。
1987年春節期間,《紅樓夢》在央視臺正式播出,不出所料,電視劇大獲成功,而陳曉旭也一夜爆紅,成為家喻戶曉的“林妹妹”。
之後,紅樓夢劇組中的演員們都在演藝圈大放光彩,唯有陳曉旭,在紅樓夢後僅出演寥寥幾部劇集,不但被觀眾稱演誰都像林黛玉,這幾部劇集都沒什麼熱度。
她說:“我不知道是因為我演得太好了,還是太不好了,之後很少有合適的戲找我。
《紅樓夢》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但是它又把這個世界的門給我關上了,我不能在演藝事業上有更多的發展。”
演藝事業暫停,收入減少,生活質量降低,感情不順,陳曉旭苦思冥想,找不到人生出路。
一天,父親來到陳曉旭的家裡,發現女兒在無比炎熱的小屋子裡看書,父親待了一會兒熱到快要中暑,而陳曉旭則一動不動坐了一上午。
父親拿出早給女兒準備好的四千塊錢,陳曉旭收下錢後一下子就哭了,抱著父親說:“這筆錢真是救了我的命。
1991年,陳曉旭在貴人的推薦下加盟了長城國際廣告有限公司,開始在廣告行業深耕。
1996年,陳曉旭建立北京世邦聯合廣告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在廣告行業,著名的五糧春廣告詞“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而內涵悠遠——名門之秀五糧春”就是出自陳曉旭之手。
她說,提起“春”字,就可以聯想到女性的柔美,再結合五糧春的包裝、內涵、客戶群體、營銷等方面才寫出這樣一句著名的廣告詞。
陳曉旭在這方面的創意顯而易見,她帶領公司獲得了2億元的營業額,世邦公司連續四年獲得了央視“優秀廣告代理公司”稱號。
2004年,她在“中國廣告風雲榜”評比中被評為“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2005年,更是被《世界經理人》週刊社授予“中國經濟年度風雲人物”稱號。
2005、2006年還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
陳曉旭的人生達到第二個高峰——商業女強人,而那個帶她進入廣告行業的貴人功不可沒,他就是當時陳曉旭的丈夫郝彤
陳曉旭一生經歷了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後來在電視劇《大宅門》中飾演白家二爺畢彥君
兩人同在鞍山話劇社共事,當時還是男女朋友的他們成雙入對,畢彥君大陳曉旭8歲,朋友問畢彥君為什麼還不結婚,畢彥君總說我心裡的那個女孩沒有長大。
1983年畢彥君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得知女友最喜歡看的紅樓夢要拍電視劇,他第一個推薦陳曉旭寫自薦信。
第二年《紅樓夢》開機,為了事業雙向奔赴的他們互相欣賞,感情越來越好,拍攝結束後就結了婚
但好景不長,婚後的親密生活暴露了二人的性格差距,陳曉旭什麼話都悶在心裡,畢彥君怎麼猜都猜不透。
兩個人需要磨合的地方越來越多,間隙也越來越大,不久後就離婚了。
外人看來,畢彥君對陳曉旭最大的意義或許是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推波助瀾了一把,促使陳曉旭加入紅樓夢劇組。
離婚後多年,陳曉旭還感慨道:“是他發現了我潛在的素質,沒有他,我真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
1991年,陳曉旭因拍攝電視劇《黑葡萄》認識了第二任丈夫郝彤,那時是她事業的低谷期。
郝彤給了她許多溫暖和安慰,讓陳曉旭在這段日子裡充滿了安全感。
同年兩個人在一起,郝彤推薦陳曉旭去長城國際廣告有限公司尋找合作機會,後來兩個人共同奮鬥,成為了“商業女強人”。
陳曉旭忙工作時,郝彤一直在她背後給予了足夠的依靠和陪伴。
1999年,因為工作過於繁忙導致的精神壓力,陳曉旭覺得身心俱疲,她發現,雖然自己賺了錢,但是並不快樂。
人生的追求是什麼?利已經有了,那是為了名嗎?不是,自己在20歲時已經出過名,早已把名忘了。
她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再次陷入了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了淨空法師講解的《無量壽經》的錄影帶,那一刻她的內心非常平靜,從此開始鑽研佛學,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
2000年,丈夫郝彤也在陳曉旭的影響下開始研究佛經。
那時,陳曉旭每天最少要讀經、聽經1到2個小時,多則5到6個小時。
在佛經的感染下,陳曉旭度過了幾年安然的時光,事業也蒸蒸日上,還轉型擔任製片人拍攝年代劇《紅衣坊》。
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2006年,陳曉旭確診乳腺癌
突然的疾病讓陳曉旭亂了分寸,她打聽到西醫可以醫治,但自己一生愛美,不願身體有缺損,拒絕治療。
2007年,大年初二,郝彤和陳曉旭叫來雙方父母,本應是歡聚一堂,但此時氛圍卻沉重不堪。
郝彤和陳曉旭跪在地上,對著父母磕了3個頭,正在老人們疑惑之際,郝彤說道:“初六這天,曉旭要出家了。”
雙方父母猶如當頭一棒,目瞪口呆,而隨後郝彤的一句話更是讓自己的母親當場暈了過去:“正月十六,我也出家。”
無論父母和親戚怎麼勸阻,都阻擋不了二人出家的念頭。
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放棄千萬財產,剃度出家,法號妙真
出家儀式當天,陳曉旭面色從容,其實身體早已被疾病摧殘得虛弱不已。
病重時,她只能靠柺杖和輪椅行走。
父親給她買來中藥,陳曉旭按時喝下,但只能緩解疼痛,生命的流逝,誰也阻止不了……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出家3個月後因病去世,享年42歲。
去世前她曾告訴父親:“爸,我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和媽媽千萬不要悲傷。
我想往生
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時刻,陳曉旭按照自己的意願給人生畫下了句號。
從此,天堂多了陳曉旭,世間再無林黛玉。

2007年6月1日,陳曉旭的追思會上,曾經參演電視劇紅樓夢的幕後和演員們紛紛到場悼念:
“再也選不出像她這樣的林黛玉了。”
“在我心裡,她永遠是我可愛的小妹妹。”
“現在留在我們印象當中的曉旭,永遠是笑盈盈的。”
“曉旭,想你。”
無數粉絲帶著鮮花來到現場,在河中灑下片片花瓣,懷念陳曉旭拍攝《黛玉葬花》的景象。
陳曉旭去世幾天後,陳母還是無法從悲傷中緩過來,每晚都看著女兒的臥室,喃喃自語。
臥室的燈常亮,但偶爾電路有問題時,燈會閃幾下。
每每這時,陳母親都會和丈夫說:“我和曉旭約好了,她要是回來就閃兩下燈,就是來看我了。”
一天凌晨,燈遲遲沒閃,陳母失聲痛哭,對丈夫說:“曉旭不回來了,再也不回來了。”
多年後,郝彤已還俗再婚,但他依舊每年和妻子陪陳曉旭父母掃墓,閒下來就會陪陳父陳媽說說話。
陳曉旭去世後,丈夫雖然再婚,但這份堅守還是讓人淚目。
2022年5月,陳曉旭去世15週年時,寶釵的扮演者張莉曬出二人曾經的合照悼念道:
“忍不住翻開相簿,一幕幕往事就好像發生在昨天,多麼希望你能告訴我,你的離去只是一場夢,醒來後一切都可以回到從前……”
陳曉旭雖然離開了人間並沒有被人遺忘,除了父母朋友,每年5月13日前後還是有人會在她墓前送上鮮花和祝福,是紀念也是懷念,彷彿她從未離開過一樣。

生前,陳曉旭作詩道:
“如果我死了,你是否失掉一些歡樂,為了我,是否會讓你哀傷,在心頭上停留片刻。當世人已將我名字淡忘的時候,你是否會在心底,悄悄地為我唱一首憂傷的歌。”
難忘,曉旭;
難忘,林妹妹。

報名富書人物稿寫作公開課,就送以上3篇付費閱讀全文pdf電子書
限額200人,已有16人交了39.9元押金承諾保證7天全程線上聽課(無直播回放),名額僅剩184人,招滿200人開課,長按下圖二維碼進群報名
作者簡介:雷利,富書團隊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