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50%的學生被淘汰,但這屆父母卻不願意花錢讀名校了…

👆歡迎關注廣深媽媽圈,一起探索大灣區教育難題
雙減時代後的第一屆深圳初中畢業生,就在上週五,剛結束了自己的中考。意外的是,2024年的中考氣氛,顯得格外鬆弛。
普高率依舊勉強過半,意味著還是有接近一半初中畢業生要去民辦普高或職校,但這一屆孩子剛進初中時,恰逢國家史無前例嚴格的雙減政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能在週末和節假日參加補習班,補習機構裡熙熙攘攘的景象不復存在,許多家長也順水推舟放棄了砸錢補課的“雞娃”計劃。
可能正因為如此,考場外身穿旗袍,手執向日葵和甘蔗送考的家長依然不少,但大多是媽媽圈裡為了出片的小小儀式感。
提前拿到國際學校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則已經退出了中高考的內卷遊戲,大多把中考當作一次普通的考試,淡定地姑且看看自己能被怎樣的普高錄取。
△《大考》劇照
吃得苦中苦,最終還是普通人!——這是雙減時代家長們的新覺悟。
鬆開強迫孩子內卷的手,承認大多數孩子不是學霸的料,能考到哪裡,算哪裡,家長們的佛繫心態越來越主流。

👇👇歡迎掃碼新增小助手,回覆”地圖“領取北上廣深擇校地圖等福利~還可以加入我們的“國際教育群”,提前瞭解關於擇校、升學等國際教育問題。
 普高率只有三成的“菜場初中” 
 職校賽道也相當擁擠 
平素習慣了南山福田好學區初中動輒八成九成的普高升學率,很多家長都對深圳50%的公立普高升學率缺乏直觀的感受。但其實,縱然深圳建設了越來越多高中,甚至在遙遠的深汕合作區都建有高中園,但學位依然僧多粥少。
部分頭腦漸漸理出頭緒的家長和學生意識到,就算勉強擠進普高,未來高考也很難逆襲。
△《墊底辣妹》劇照
兒子君君在羅湖某頭部初中的Candy,和我一番深談,我才知道君君所在的初三班級,預計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透過中考進入公立普高。
Candy說自己和丈夫雖然不是畢業於名牌院校,但也是順順當當讀完高中,透過高考進入大學。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要去職業高中讀書。
面對400分不足的模擬考估分,不得不接受現實,Candy夫妻倆發現:其實職高的賽道也相當擁擠,像深圳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的自招考試,2000人報名,卻只錄取30人。
對於君君來說,最完美的結局,就是透過體育二類自招,考進錄取分數最低的一所公立普高,然後在體育單招的賽道上,衝刺大學。但必須承認,被普高錄取的機率比較渺茫。
因此,如果能被離家只有幾站路,校園雖然有些老舊,卻乾淨整潔,學費廉宜的公立職業高中的3+2專業錄取,Candy就覺得非常滿意了。學習能力較差的君君就能開開心心地在五年後獲得大專文憑,並且有一個職業技能。
最差的結果,就是去郊外規模宏大的民辦職高,每年兩萬學費,只求未成年的君君有一個讀書的地方,最後透過轉段考試,或春季高考,獲得一個大專文憑。
Candy說他們全家已經去探校,並且參加了入學考,除了文化課,考試的其中一項內容是男孩光著膀子,讓老師檢查是否有紋身和傷疤。這所民辦職高素以管理嚴格著稱,每年學費不到兩萬,進校沒收手機,一旦學生被發現有紋身抽菸喝酒吸毒打架等情況,立即開除。
君君順利通過了入學考試,並繳納2000元留位費。胸有成竹的招生老師說,同學們好好中考,考取了好學校,退還留位費。沒考好也不要緊,我們新學期見了。
△《小捨得》劇照
Candy說,兒子是體育健將,性格陽光開朗,在家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孝敬爺爺奶奶,除了學習成績差,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乖孩子。
在中考前夕,她安慰兒子,不要太在意分數,將來職高畢業進廠當技術工人,或者家裡拿些本錢出來,開個小賣部,都是可以謀生的。一家人和和美美有粥吃粥,有飯吃飯,過好小日子就可以了。(畢竟家裡在深圳有三套小房子收租呢,祖孫三代的小康生活還是能妥妥保證!)

 舞臺已經為孩子搭建好 
 不管成績好壞,他們都是主角 
長袖善舞的老陳是典型的潮汕生意人,看似閒散隨和,其實幾個生意都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中,市場行情由旺轉淡,但每年還是有上百萬的收入。
老陳兒子的學習成績很差,大機率考不上公立普高,可喜的是孩子的個性開朗,從小假期都在自家店鋪裡幫忙,髒活累活都能幹,從不挑三揀四。
△《大考》劇照
老陳雖然攢了不少錢,但他從未想過要供兒子讀“高價書”!一旦兒子中考失利,無緣公立普高,老陳並不打算花費巨資讓兒子去上民營高中,或者轉軌國際路線,透過留學取得大學文憑。
老陳說,自己初中畢業就跟著家族長輩來深闖蕩,從睡在倉庫裡看守貨物的小夥計做起,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爬滾打,總算立住了腳跟。曾幻想“歹竹出好筍”,兒女讀書上進,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只是現在看來,孩子們確實不是學習的料,尤其是現在讀初三的小兒子,學習成績在班級裡吊車尾,數學成績在及格邊緣橫跳,但不影響店鋪出貨入貨時的口算能力。
△《我們的婚姻》劇照
很多親戚朋友勸說老陳,兒子的成績確實不好,不可能考進公立普高,但既然家裡經濟條件許可,還是想辦法找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民辦高中,不管在深圳,還是周邊城市,選擇還是非常多的,甚至可以回家鄉的重點高中借讀,下點本錢找一對一補課,給孩子一個將來參加高考,升讀本科的機會。
老陳卻始終覺得沒必要趕鴨子上架。不管兒子成績好壞,將來都可以依託家族資源,這幾年跨境電商的買賣也算踏準了節奏,兒子只要在職高學一點計算機技術,打一點外語基礎,就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實踐中學到謀生之道。
今年中考的小兒子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也有很清晰認知,讀高中,卷高考,絕對不是自己的強項,甚至讓自己頭皮發麻,望而生畏。還不如在職高裡學一點技能,成年後就跟著家裡人做生意。在長輩搭建好的小舞臺上,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的孩子,也能成為讓家人自豪的主角。
△《小別離》劇照

 拿到深國交的錄取通知書後 
 初三的兒子開始躺平…… 
自從兒子彬彬上了初中,彬彬媽被兒子氣得腦充血的次數越來越多。
一早就購置了百花片區的學位房,彬彬從幼兒園開始就享受福田區最頂級的公立教育資源,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有著非常體面的工作,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幹部退休,對小家庭沒有拖累,只有幫襯。這簡直是深圳最典範的中產幸福家庭。
但彬彬媽卻為上初中的兒子操碎了心,頭腦聰明的兒子面對學習卻總想著偷奸耍滑,成績像過山車一樣起落,彬彬媽的心情也跟著成績排名的高低翻滾,一頭秀髮日漸稀疏,黃褐斑也爬上了臉頰。
去年彬彬爸爸申請了高才通,拿到香港身份後,考慮安排兒子去香港讀高中,但還是要面臨租房陪讀和能否適應等種種擔憂,也是萬般躊躇。
△《小歡喜》劇照
彬彬媽說,如果兒子是一個學渣,她也就不那麼操心了。如今明知道他學有餘力,但卻總有各種歪理搪塞,成績排名在四大和八大高中間起落。彬彬爸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為數學成績比較突出的兒子報考了深國交,誰料竟然被錄取了……
從未考慮過高中走國際路線的彬彬媽,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時,優遊的彬彬已經從抽屜裡拿出了手機和平板,開始了快樂的躺平生活,兩個月後的中考已經不重要啦。
從小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彬彬媽氣不打一處來:其他同學都在拼命學習,兒子怎麼就躺平了呢?
一方面是不相信自己學習態度鬆散、一天培訓班都沒上、完全裸考的兒子能考進深國交,一方面氣憤原因是看到兒子在家裡還沒有最後決定轉軌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躺平。
從高中到研究生的學費將是一筆不菲開銷,據說還有額外的補習輔導費用,預算四百萬都不一定打得住!
不過彬彬爸稍加盤算,覺得家庭經濟能承擔高中和大學學費,便施施然交了留位費。他給為孩子學習操心多年的彬彬媽買了精緻的禮物,預約了再度蜜月的旅行,這個在“雞娃高地”百花片區“雞娃”漩渦裡,掙扎多年的小家庭,開始暫時學會鬆弛……
饒是如此,彬彬媽心底也還有一片陰影揮之不去:進入深國交後,兒子萬一徹底放飛自我,申不到好的大學,“人財兩空”怎麼辦?這個問題,暫時還看不到解決的方法。
△《我們的婚姻》劇照
 寫在最後:
40歲的時候,中考成績還重要嗎? 
不久前,因國外同學返深度假,初中同學難得組織聚會,到場的同學既有清北學霸,留學翹楚,也有當年被老師批評得面紅耳赤,成績常年墊底,考不上高中,只好去上職高的同學。
年過不惑,同學聚會顯得格外溫情漫溢,年少時的容顏不再,舊時光仍歷歷在目,當年耿耿於懷的學習成績,成為了最無關要緊的事情。
甲狀腺無結節,胃腸無息肉,體檢無三高,大姨媽依然準時報到,父母安康,子女聽話,便是老同學們最緊要的幸福指標。
△《做自己的光》劇照
老同學們團團圍坐一桌,大家聊起近況,發現成年後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初中成績的落差,而產生無法逾越的階級鴻溝。
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們,當年擔心差生長大後,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淪落到睡大街的杞人之憂,並沒有實際發生。一桌老同學,有人住豪華花園別墅,有人住經濟適用小公寓,有人開邁巴赫,有人綠色交通上下班,但小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
不管當年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成為了顧家靠譜的體面中年人。看看現在的狀況,再想想正在學校裡努力的孩子們,大家不由得會心一笑,寬心了幾分。
7月1週一晚19:30
全球最新“爬藤高含金量”文科競賽盈點
7月2週二晚19:30
當前經濟就業環境下,藝術留學是個好選擇麼?
有哪些打破固有認知的優勢?
7月3週三晚19:30
理/商/文科等不同方向的高含金量競賽盤點!
7月4週四晚19:30
內卷時代,學生快樂成長同時錄取名校的情況存在麼?
7月5週五晚19:30
預判未來十年最“勸退”的理工/人文社科/藝體專業
7月5週五晚20:30
從小學到研究生,一路在名校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左右滑動看最新活動預告👇

找資源、聽講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關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