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右轉,法德極有可能“閉關鎖國”!

6月9日,時隔5年的歐洲議會再次迎來舉,初步選舉結果顯示,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仍然保持領先,但極右翼政黨正在歐洲議會中快速崛起,綠黨和馬克龍所屬的復興歐洲黨團則損失慘重。
法國此次將投票選出81名代表法國的歐洲議會議員。根據法國多家媒體9日晚公佈的最新出口民調結果,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31.7%的選票,在法國政黨中得票第一;執政黨復興黨獲得14.9%的選票,位居第二。
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的席位擊敗了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美聯社稱,朔爾茨經歷了“一個痛苦的夜晚”,因為他領導的社民黨取得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成績。
除了德國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的極右翼政黨獲得的選票都大幅上升。由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極右翼黨團在歐洲議會的席位增加了一倍多。
這個新聞非常重要,因為它意味著法德極有可能走向“閉關鎖國”的道路。
下面我們就和大家詳細解讀這則新聞。

我們先給大家說說“歐洲議會”。

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並不瞭解歐洲議會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給大家舉個例子。
戰國的時候,秦國非常強大,其它六個國家相對比較弱小,面臨著被秦國各個擊破的危險。
這個時候,其它六個國家就要想著怎麼不被秦國滅掉的辦法了。
有哪些辦法呢?
第一,這六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
六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把各國所有的軍隊都集中在一起,然後憑藉強大的人口、財力和軍力,就可以對抗秦國了。
很顯然,這種方式是很難實現的。
為什麼?
首先,各國的統治階級就不願意。

原本是六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國君,而那些大臣也都是國君的親信,與國君是“命運共同體”,一旦合併成一個國家了,那麼就只能有一個國君了,讓誰當這個新國家的國君呢?無論誰當這個新國家的國君,其它5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都不會同意。

其次,各國老百姓也不願意。
每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傳統等,都有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另外,每個國家還有不同的貨幣、法律等,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一旦合併成一個國家,這些都要變。
所以,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這六個國家結成盟友,共同出錢、出兵對抗秦國。
這個辦法是相對比較容易實現的,各國的統治階級能接受,普通老百姓也能接受。
但是,這也並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結成盟友以後,每個國家該出多少錢?多少兵?錢歸誰管?兵歸誰領……這些都是問題。

怎麼辦?
這個時候,大家就想出一個辦法:成立一個盟軍指揮部。
這個指揮部設定總指揮1人,副指揮5人:總指揮負責下達總體方針,擁有決定盟軍採取進攻還是防守的權力;副指揮5人,一個負責後勤、一個負責財務、一個負責領軍……
這時的問題就回到了:讓誰當總指揮?讓誰當副指揮了?
很顯然,每個國家都想讓自己國家的人當總指揮和副指揮。
齊國說,我最富有、兵力最多,所以總指揮應該由我們定;趙國說,我們趙軍戰力最強,曾無數次打敗匈奴,打仗我們最在行,所以總指揮應該由我們的人擔任;燕國說,我們是“老貴族”,威望高,容易得到各國老百姓的擁戴,所以總指揮應該由我們的人來擔任……
這麼扯淡下去,肯定誰也不服誰的。

怎麼辦?

這個時候,有人就提出一個建議:要不讓我們六個人投票決定?誰得票多就誰決定?
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相對還是比較公平的。
於是,就決定在3天后進行投票。
但是,還沒等到投票,就出問題了:不知道誰傳出來的訊息,齊王偷偷找到燕王,威脅燕王,如果燕王不投自己,那麼就中止和燕國的貿易;楚王偷偷找到韓王,威脅韓王,如果韓王不投自己,楚王就會對韓國發動戰爭,奪回有爭議的領土……
很顯然,這個辦法行不通了。

怎麼辦?

這個時候,有人又提出一個建議:我們按照人口比例,由老百姓投票選出代表,然後由各國代表再投票選出總指揮。比如,齊國共有1000萬人,每100萬人選出一個代表,那麼齊國就有10個代表;楚國共有1500萬人,那麼就有15個代表;韓國8個……選出來的這些代表不受各國的王制衡,他們的住宿、家人、工資等全部由指揮部統一安排。
由於報酬豐厚、名聲好,且當選後無需看國君臉色,所以各國大量有名望的人都想獲得“代表”的名額。
比如,齊國的琅琊郡正好有100萬人,擁有一個代表名額。於是梅長蘇、蒙摯、卓青遙、霓凰郡主等人都出來競選這個名額了。最終,梅長蘇獲勝,得到了這個名額。
就這樣,六個國家一共選出了100個代表。
然後,這100個代表再次進行投票,最終廉頗獲得了最多的選票,成為總指揮。
總指揮選出來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後面沒有他們什麼事了呢?

當然不是!

雖然總指揮選出來了,他擁有很多的權力,比如他可以任命5個副總,可以決定是進攻還是防守……但是,還有很多權力是沒有給總指揮的,而是依舊需要這100個代表來投票決定。打仗嘛,廉頗在行,但是打仗是需要錢和兵的,給你多少錢、多少兵可不是你廉頗能決定的,而是由代表投票決定的。

歐洲議會其實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100個代表”,它的主要職能就是:對歐盟委員會起草的法案進行投票或提出修改,而權力被限制在移民、能源、環保、交通等方面。
歐洲議會共有720個議席,這個席位主要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分配到的席位較多,分別有96席、81席和76席,而人口較少的塞普勒斯、盧森堡和馬耳他分別只有6席。
歐盟委員會又是什麼?
前面我們說過,秦國非常強大,有吞併六國的野心,於是六國結成了同盟。但是,在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各方有分歧,然後就成立了一個“盟軍指揮部”,按照各國人口比例分配“代表”名額,然後由那些代表投票決定。但是,這裡面也有問題:比如,對抗秦軍需要錢,每個國家該出多少錢呢?

趙國和韓國與秦國接壤,如果秦國想要統一天下,首先肯定是要打他們。所以,韓王和趙王就建議,每個國家拿出GDP的5%作為盟軍指揮部的軍費,因為各個國家出的錢越多就能讓盟軍越強,就能讓秦國不敢輕舉妄動,自己的危險也就越小。

但是,齊國和燕國就不願意了,因為拿出GDP的5%實在是太高了,更何況齊國和燕國又不與秦國接壤,就算自己少拿點錢,盟軍軍費不夠了,趙國和韓國面對秦軍的進攻,為了防止被滅國,他們必然也要不計代價的掏錢的。
這個時候怎麼辦?
於是,他們又成立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共有6個人,每個國家只有一個名額,即各國的國君。
這個組織是做什麼的呢?
上面我們不是說了嗎,對抗秦軍需要錢,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的希望大家都多出點錢,有的則不想多出,於是他們六個國君就成立了一個組織,專門來決定這個事情。
由於國君非常忙,於是每人就指定1名親信作為自己的代表。
6個人成立了一個組織,總得有個負責人吧,畢竟軍費是需要根據形勢發展進行調整的,前線吃緊的時候要增加軍費,戰爭順利的時候要適當減少軍費,這些事情都需要研究和討論。
這個負責人怎麼定?
對的,由前面那個組織的100個代表投票決定。
透過投票,韓國國君的代表當選了負責人,現在前線戰事吃緊,急需增加軍費,於是韓國國君的代表人就發出通知,要求其它5個國家的負責人到韓國國都新鄭召開會議。
在召開會議之前,各國國君都交代自己的代表:韓國國君交代代表,建議每個國家的軍費提高至GDP的5%;齊國國君交代代表,建議每個國家的軍費提高至GDP的2%……
每個國家都提出建議,然後交給那“100”個代表投票決定,最終楚國的建議得到透過——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每個國家將軍費提高至GDP的3%。
歐盟委員會就和這個類似,共有27個成員,每個國家1名。它的主要作用是起草法令。起草的法令在得到歐洲議會的通過後,就正式成為一項法律。然後由其負責歐盟各項法律檔案(指令、條例、決定)的具體貫徹執行,以及預算和專案的執行。
現在大家回過頭來看下,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歐盟的機構了:歐盟委員會負責起草和執行法律,歐洲議會負責投票決定一項提案能否正式成為一項法律。
2019年7月歐洲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投票,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獲得737票中的383票支援,以微弱過半優勢當選歐委會主席。
歐洲為什麼要成立歐盟?
因為歐洲太碎了,每個國家都太小了,身邊有俄羅斯這個強敵,外部還有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國在虎視眈眈,單憑他們自身的力量,很難單獨應對,於是就結成了聯盟,即所謂的“歐盟”。
歐盟有三大機構: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

歐盟國家保留了很多權力,但是也把很多權力交給了歐盟。而歐洲議會是負責投票決定一項提案能否成為一項法律,所以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
歐盟中最大的國家德國、法國的極右翼在選舉中獲得太多的席位了。
什麼叫做“極右翼”?
我們以現狀為標準,在中國的國內,肯定存在三種主張:
第一種,主張進一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叫做“左翼”;

第二種,主張維持現狀的,叫做“中間派”;

第三種,認為目前改革開放的步伐跨得有點太大了,主張取消一些政策回到過去,叫做“右翼”。
你屬於哪一類人呢?
我相信,現在的中國,絕大多數人都屬於左翼。但是,也有一些右翼,甚至有一些極右翼。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中國越來越強大,我們想要在世界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就必須進一步開放。比如,我們的大學需要給外國留學生提供更加優越的條件,以此來吸引世界上更多國家的優秀學生來留學。
這個時候,肯定會出現以下聲音:

極左翼:我們需要給每個留學生每年提供50萬的獎學金;

左翼:我們給每個留學生每年提供10萬獎學金;

中間派:我們給每個留學生每年提供的獎學金為5萬,比中國學生稍微高一點;

右翼:我們中國人當然要更加優待自己的學生,我們每年給優秀的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只有4萬,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不能高於4萬,3萬就差不多了。

極右翼:中國人民的稅收為什麼要給那些留學生?一分都不給!
你屬於哪一類呢?
現在大家明白“極右翼”是什麼了吧?所謂的“極右翼”就是指極端民族主義、極端保守派。納粹主義就屬於極右翼。希特勒認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其它民族都是劣等民族,猶太人是最骯髒的,於是便屠殺了猶太人。
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德國和法國的極右翼勢力獲得太多的席位,於是有人就別有用心的拍出下面這張圖:這張圖是德國選擇黨領導人愛麗絲·魏德爾,暗示她是一個納粹。
在這次歐洲議會的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了15.6%的選票,超過了德國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14.1%的選票,也超過了綠黨的12.0%。
法國比德國還要嚴重。
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31.7%的選票,而馬克龍所在復興黨僅僅獲得14.9%的選票。
那麼,這時就又出現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極右翼會得到歐洲老百姓的支援呢?
當一個國家處於衰弱的過程中,右翼和極右翼就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援!
當一個國家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它就越開放;當一個國家越來越衰弱的時候,它就越保守。
比如,現在我們的電動汽車非常強大,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對世界大聲說道:我們可以取消對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電動汽車的關稅,任何國家的電動汽車都可以以0關稅賣到中國。但是,作為交換,我們不要求你們也對等地取消對我們電動汽車的全部關稅,我們只要求你們將電動汽車的關稅降至5%。
因為強大,所以我們開放的力度才大,因為即使全部開放了,別人也競爭不過我們;因為弱小,所以才保守,因為不保守根本就競爭不過別人。

我們為什麼一直在說美國在衰弱中?

特朗普能在美國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就證明美國確實衰弱了,因為特朗普就是一個極端保守派,極右翼——白人至上主義、逆全球化、科技戰、貿易戰、退出WTO、退出北約……

歐洲在衰弱當中嗎?
當然了!
我們就不說別的,就說世界500強企業:中國142家,美國136家,德國30家,法國24家……
從科技上來說,歐洲有什麼有名的手機嗎?有什麼有名的電動汽車嗎?有什麼有名的網際網路企業……
2023年9月,澳大利亞智庫ASPI釋出了《全球核心技術競爭狀況》的報告,列舉了64項處於最尖端、最核心的未來技術,包括先進製造業、先進資訊和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生物技術、基因技術和疫苗、國防與太空、機器人與運輸、感測、計時和導航,以及獨特的AUKUS技術等。並對各個國家進行了排名。
你知道結果是什麼嗎?
美國有11項排名第一的核心技術,中國有53項排名世界第一,歐洲為0。
當然了,我們並不是說歐洲就一無是處了,雖然很多行業他們無法排到世界第一,但是還有一些能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的位置上的。比如,導航系統,中國的北斗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伽利略雖然差點,但是勉強也是能用的。
雖然歐洲也有很多高科技企業,但是它們與中國、美國相比,那就落後了。
歐洲在未來的科技中全面落後了,以至於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著CNBC的鏡頭感嘆:“世界上的巨頭都來自中國和美國,這太瘋狂了!”
歐洲在加速衰敗,能不走向保守嗎?
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切的!
我的日子已經很難過了,你還要拿著我們的錢給烏克蘭?我都失去工作了,都快餓死了,你還TM的和我談什麼環保?歐盟裡面有那麼多窮國,為什麼要我們出錢去補貼它們?全球化打擊了我們的汽車行業,我們必須要退出WTO才能保住我們的汽車行業……

所以,極右翼的主張就是:不支援烏克蘭、不要管環保、退出歐盟、退出WTO……

老百姓將大量的選票投給極其保守的極右翼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根本原因是:歐洲衰弱了!
我相信肯定有人擔心:歐洲集體右轉,很可能閉關鎖國,甚至對中國商品加徵鉅額關稅保護自己,那我們豈不是要面臨更多的壓力了?
這個擔心是有必要的,但是我相信中國人的智慧,更相信我們的實力。
大清是怎麼亡的?
你落後了,閉關鎖國了,我就用大炮轟開你的國門進行“自由貿易”。
—–全文到此為止。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和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