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沒有變天,特朗普的首次失敗?

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峰迴路轉。
上任一個月,特朗普大殺四方,透過極限施壓,在貿易和地緣等方面,騷操作不斷,而且屢屢得手,令世界震驚。

特別是他對待盟友的180°大轉彎:

不止是鵝烏問題,他甚至直接干涉歐洲內政

上任之前,就讓馬某某公開支援英國和德國的極右翼勢力,對現任政府極盡羞辱。
上任之後,又派副總統在慕安會對歐洲領導一頓騎臉輸出,還會見德國極右翼。
目的就是讓英法右翼上臺,最終推動歐洲的整體右轉。

為什麼這麼做?

原因也很簡單:
特朗普需要歐洲聽話,配合他地緣收縮的戰略,出錢的同時還不能自主

鼓動右翼上臺是一箭雙鵰:

如果成功上臺,就跟義大利和匈牙利一樣穿一條褲子,說啥是啥。
如果不能成功上臺,右翼也能進一步坐大,提高跟歐洲博弈的籌碼。
除了吃相有點難看,總不會吃虧的

但英國和德國也不會坐以待斃,等著自己被推翻,你看英國,這個美國百年跟班兒,都倒戈反水了。

不但炮轟特朗普干涉英國內政,還在鵝烏問題上跟特朗普唱反調。

德國也一樣:

為了阻止右翼上臺,提前七個月大選
而且,這次大選被認為是阻擊右翼的最後機會,誰知道再過七個月,讓特朗普一頓鼓搗,德國是不是會真的變天呢?
這真的是改變德國國運,甚至影響世界的重要時刻。
結果還是符合預期的:
中右翼中間路線的保守派默茨成功當選

雖然是保守派,但是比起極右翼,還是偏中間一點的。

當然,極右翼的選票也翻了一番,也是長足的進步,說實話再過七個月,可能德國真的無法阻擊極右翼上臺。

要知道:

德國的人口和經濟在歐洲都是第一,德國極右翼上臺的話,整個歐洲就徹底變天了。
還是很險的。
默茨上臺之後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特別是他的一些政策主張,會不會因為地緣的變化而變化?
值得關注。
1、德國
德國內部其實主要就是振興經濟,這些年德國的衰落已經肉眼可見,比起多元價值觀,經濟衰落更是右翼崛起的根源。
能源危機,汽車產業的優勢不再,企業負擔居高不下,而默茨恰好是一個懂經濟的人。
2、歐洲

默茨在當選之後,

批評美國在選戰期間對右翼的支援言論,同時他堅定站在烏這一邊,支援一個強大和團結的歐洲。

一個好玩的事:
德國大選結果出爐,烏也表示不會跟特朗普簽署礦產協議,硬起來了。
雖然此前默茨希望跟美國搞好關係,支援大西洋夥伴關係,但是現在美國這個夥伴已經變臉了,他的政策主張是不是也會適當轉變呢?

目前歐洲在外界看起來,太軟弱,特朗普隨意就擺弄,一點反應都沒有。

強硬派的德國,是不是可以跟尋求歐洲自主的法國,倒戈的英國一起,主導歐洲對外政策,跟特朗普博弈一下
這是大家比較期待的。
對了,今天特朗普把默茨的當選稱作自己的勝利,額,臉皮確實可以,你讓魏德爾的臉往哪擱。
3、世界

當前世界的地緣再平衡,有點清晰了:

美鵝合縱,中歐連橫,其他國家兩頭吃

當然,鵝歐都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歐,還在對美保持幻想,想把壓力東引,太軟了。

默茨所在的基民盟,以前當家是默克爾,跟中國關係很好,但是默茨跟默克爾政策相左,對中國不太客氣。

但是,在德國經濟疲軟,美國又虎視眈眈的當下,默茨的政策會不會變通呢

希望歐洲能硬起來。

拭目以待。
另外:
美國為何變臉,真相是什麼
特朗普上任滿月,一系列國內外騷操作讓人目瞪口呆,不少人覺得美國變了:
無視規則,丟掉信譽,拋棄盟友,甚至揮霍全球影響力和潛在的好處。
肯定不是瘋也不是傻,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嗎?
可以繼續閱讀:美國為何變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美國為何變臉?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取代房地產

500個點贊局勢
2025年十大懸念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