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抑鬱?真相讓人意外,每位父母都應該知道


直播預告
點選下方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來源|小樓聊心理 (ID:xiaolouxinli)

抑鬱情緒這兩年是高頻詞彙。
全年齡段的抑鬱率都在增長,特別是青少年群體。
每次提到孩子抑鬱的原因,大家第一反應要麼是父母,要麼是學習,要麼是老師。
實際上,從調查報告上看,這些佔比都不是最高的。
在《國民抑鬱症藍皮書》裡,青少年出現抑鬱情緒的機率是這樣的:
77%的學生患者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抑鬱;
69%學生患者在家庭關係中易出現抑鬱;
53.91%的學生在學業壓力上出現抑鬱。
人際關係。
也是讓孩子產生抑鬱情緒的“頭號元兇”。
孩子的社交世界,沒有成年人的規則和謙讓,更多是遵循動物本能的反應,很真實,也很殘忍。
殘忍在哪呢?
可能連孩子自己都搞不明白,怎麼突然有一天就成了孤獨星球的一員。
班上一群人聊得熱火朝天,唯獨自己站在旁邊,像個透明人,無人搭理。
明明曾經屬於一個團體,突然就被踢出局。
可能因為和某個朋友鬧了點小矛盾,也可能因為有另一個人替代了自己的角色。
誤解、爭吵、衝突,和同學關係不好,感覺被背叛……隨時隨地都會引發社交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語言霸凌、隱形霸凌。
上學的時候,幾乎所有身材胖胖的哈子孩子都被叫過“胖子”,男孩子長得秀氣是“娘娘腔”,女孩子比較豪邁就是“假小子”,我小時候還因為額頭上的“疤”被人叫“三眼怪”。
社交帶來的負面情緒,破壞力很大,不僅影響成績,社交帶來的恐懼感,會讓娃越來越不敢做自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孩子被社交壓力困擾時,會有什麼表現呢?
不願意去學校,想“躲”掉一切。孩子有社交壓力時,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想去學校。
原本是活潑開朗的寶寶,突然開始一個人玩,不再和同學互動。以前班上的活動積極參加的他,現在變得躲躲閃閃。
有自我貶低的傾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聰明、漂亮、有趣。
為了維護這段友誼,突破底線妥協、討好對方。
社交問題最棘手的是,大人不能管太多。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要闖,父母不能插手每一段友情,也不能在每一個角落為孩子擺平路障。
我們只能給出一個清晰的社交指南,讓他們明白,成長的路上,不是每一段友誼都值得投資。
和孩子說清楚幾個原則,比一對一指教有用得多。
1.別為了“融入”而改變自己
有些娃急著融入某個小圈子,去做很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明明不喜歡吃辣的,偏要跟別人一起吃;不想玩某個遊戲,也硬是跟著玩。
這樣換來的不過是短暫的歸屬感,久了會發現,原本的自己已經變得模糊。
告訴孩子:
交朋友不是為了迎合,而是找對人。最應該做的是堅持自己,吸引能和你對話、真正理解你的人。
2.社交傷害,絕對不能容忍
朋友突然不理你,說了傷害你感情的話,你可以先問自己:“我做錯什麼了嗎?”
如果發現是別人無理取鬧,直接站起來,告訴他:“你這麼說讓我不開心。”
別怕得罪人,因為怕傷害自己才是真傻。
3.自己心裡不舒服,主動溝通,別騙自己
如果有誤會,找個機會和對方聊清楚。如果感到被冷落,直接說出來。
不敢直面問題,會讓問題越來越大。要麼解決,要麼放手。不要繼續在錯誤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當然了,以上是理想狀態。

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和他們說了很多原則和辦法,他們根本做不到。

或者孩子已經因為社交受到了傷害,靠嘴巴說,已經無法安撫他們受傷的心。

那就意味著,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已經不足,或者說,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們按照前面提到的原則做。

那可以參考我身邊一位高知媽媽的成功案例。
朋友的女兒笑笑,上三年級的時候,遭到了最親密朋友的情感勒索。
新學期開始,笑笑認識了新朋友小C,兩人一拍即合,天天混在一起。
那段時間,笑笑每天回家都和媽媽說,自己和小C之間的事情。
一開始,朋友還為女兒找到新朋友而高興。
可漸漸地,她發現,女兒的友誼並非一帆風順,開學不到兩個月,笑笑開始帶著煩惱回家。

今天說小C生氣了,明天說小C下課不理她,後天說小C責怪她哪哪做得不好。

朋友覺得,小朋友之間有矛盾在所難免,也只是安慰幾句,沒太在意。
沒想到,笑笑的狀態越來越差,做作業沒法專心,平板也不想玩了,天天琢磨小C在想什麼。
小C願意和她玩,她就開心得唱歌。
小C不理她,她難過得茶不思飯不想,遊樂場不肯去,冰淇淋不愛吃,漂亮衣服也不想穿,甚至連門都不想出了。

那段時間,朋友恰好負責一個專案,正處於關鍵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沒意識到女兒不對勁。

等她把工作忙完才發現,女兒的情緒已經低落到有抑鬱的傾向。
意識到問題後,她趕緊開始每天和女兒睡前聊天。
這時她才驚覺,女兒的煩惱全部來自小C。
這不是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是對方單方面精神霸凌自己的女兒。
笑笑和小C在一起,必須無條件服從小C的要求,不然她就會生氣冷暴力笑笑。
笑笑和其他同學多說兩句話,小C就會不高興,但她自己卻經常和別的小夥伴打得火熱。
不僅如此,小C還會在背後說笑笑的壞話,甚至偷偷往她凳子上倒水,和其他人一起看笑話。
笑笑心眼直,早就問過小C為什麼這麼做,她卻什麼也不說,笑笑只能自己猜。

沒等笑笑猜明白,第二天小C突然又會熱情滿滿地找笑笑玩。

這才讓笑笑患得患失。
聽完女兒的描述,朋友非常憤怒,直接告訴她:小C是壞人,不要和她玩,真正的朋友絕對不會這樣對你。
話是記住了,但是笑笑做不到。小C對她傷害太大了,已經讓她失去重新認識新朋友的自信。
還沒開口,就覺得對方會討厭自己,同時又擔心遇到像小C那樣的壞人。
朋友繼續鼓勵她:小C說你不好,是在壓榨你,別聽她的,你很好,其他同學肯定願意和你玩,你先問問嘛,問問又不會有損失。
嘴皮子都磨破了,笑笑還是無法做到。
最後,她放棄逼女兒認識新朋友。

此時的笑笑,心理和自尊水平都不夠健康。

強行扭轉,只會讓那顆小小的心更內耗。
所以,她把目光轉回到女兒身上。
陪她學最愛的畫畫,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拍照,爸爸則帶她去參加越野運動。

去新的環境,接觸新的同齡人,得到真誠關心和讚賞後,笑笑整個人都開朗了許多。

兩個月後,患得患失的樣子徹底消失,走路恢復了蹦蹦跳跳,並且很快交到了新的朋友。
那位新朋友也喜歡畫畫,把她拉入了另一個小團體,一群娃玩得特別好。
從那之後,笑笑每天晚上回到家,說的全是高興的事情,再也沒聽她提過小C。
至此,這件事這才圓滿解決~
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交朋友的本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妥協”。
沒必要和所有人都搞好關係,也不必在每一段關係中找到所謂的“完美”。
那些讓自己感覺像消耗品,不得不拼命迎合的人,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
友情的價值,不是看能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而是看能不能讓自己更好。
點個“贊”+“在看”,隨手“分享”讓更多人看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去年很多孩子都去了國外的博物館。
有網友曬照:大英博物館,“擠”滿了參觀中國館的家長和孩子。
讓下一代知道,在異國他鄉還有成千上萬的國寶文物,它們共同組成了華夏10000年的燦爛文明。
用認識國寶文物的方式,給孩子開眼界、漲知識太值得借鑑了~

多人可能不知道——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17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
而現在,它們成為海外近200多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如果不曾走進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窮極一生也無法想象:
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究竟有多麼精湛華美,氣場強大。
曾到過大英博物館,也真的很難理解為什麼說“沒有一箇中國人,能笑著走出這裡”
這裡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000件,幾乎覆蓋了整個中華文明。
還有代表戰國黑科技的青銅神龍,是阿布扎比盧浮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古兵器收藏之首”永樂帝寶劍,藏於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
而清代點翠聖旨奉天誥命鳳冠,每年都為蘇格蘭國立博物館帶來無數遊客。
國專家考察團曾對流失海外的文物做過一個統計。
資料一齣,所有人都紅了眼眶——
日本約藏中國文物360萬件,法國260萬件,美國230萬件,英國130萬件……
數目之龐大、文物之精美、時間跨度之悠久,震驚世界。
離家萬里,漂泊海外,沒有一件文物不想回家。但問題是,太多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因為哪怕僅僅,把藏有中國文物最多的12座海外博物館逛一遍。路程相當於繞地球6圈。
普通人一生終其一生,難以實現。
而如果沒有足夠知識儲備,花幾萬帶孩子出國一趟,也不過是看個熱鬧。
幸運的是歷時5年,我們終於等來它,
每一幀都精美絕倫、美到尖叫出聲的——
《海外國寶全書》
尋遍海外700+件鎮館之寶
讀懂10000年中華文明和美學家底
點選下面小程式,即可入手
沉甸甸的一本書,足有10斤重。
抱在懷裡一瞬間,真的太太太激動。因為它,
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無數國人期盼的“國寶回家夢”。
一書匯聚700+件流落海外的鎮館之寶,每件太美、太氣派。
種類收錄全——
青銅器、玉器、瓷器、琺琅器、織錦、書畫、木雕……幾乎囊括你所知道的一切類別。


時間跨度全——
從新石器時代、夏商周到清晚期,完整覆蓋了10000年中華文明史。


鑑寶角度全——
全書近1800幅高畫質全綵插圖,360°全方位細節展示。
從工藝、材質、色彩……50多種角度看國寶。
27輪專業調色,比你親臨博物館看到的更加真實豐富、視覺高畫質。
還有比博物館金牌講解員,更專業幽默的文字解析。
國寶朝代、來歷、功能、尺寸、藏館……身份資訊,一目瞭然。
一部圓夢萬里的“海外寶鑑”
一次講透10000年興衰、流變的文明史
一場此生難忘的靈魂盛宴
《海外國寶全書》
尋遍海外700+件鎮館之寶
讀懂10000年中華文明和美學家底
點選下面小程式,即可入手
(廣告)
作者介紹
樓,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樓聊心理 ID:xiaolouxin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