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不成為機器一樣拼命賺錢的人

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他們用平凡的生命,詮釋了何為堅韌、何為尊嚴、何為生活的真諦。
配圖 | 《年會不能停》劇照
大家好,我們又有一本新書出版啦!
這次的新書《沒有名字的人》是一本合集,收錄了15個來自人間的小鎮青年的故事。我們覺得,他們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人,他們的人生經歷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透過他們,我們總是難免地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背井離鄉的我們,那些獨自拼搏的我們,那些在歷史裡留不下名字的我們。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鮮活地在這片土地上探出枝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長著,我們就是人生的全部含義。
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六指的故事。
“六指一個人太孤寂。他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溜達,一個人發呆,一個人為吃喝發愁,一個人守著空落落的院子,一個人和一群垂暮之人相依為鄰。”
走暗路,耕瘦田,過窄門。這是六指的一生,也是我們普通人的一生。
世間凡人就像塵世沙,被風一吹就消散了,沒能在時間裡留下痕跡。總有一些力量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窒息,它們如同龐大的怪獸,碾壓和吞噬著我們的希望和信仰。
雖然“每一棵菜都沒有名字”,但“每一個人都在盡力生長” 。他們有些遠離故土,尋找屬於自己的舞臺。有些駐守家鄉,只為尋找生命的另一種活法。
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地區,像六指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生活在權力的邊緣,被時代遺忘。
感謝我們的作者們,他們以筆為武器,記錄下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深入生活,挖掘那些被遺忘的人與事,將它們呈現給世人。
點選下方小程式,立即檢視由“人間 the Livings”寫作者共同記錄、創造的非虛構故事集——首部小鎮青年觀察筆記《沒有名字的人》。

本書由賈行家、王選、皮村文化小組李若等十餘位青年作家,耗時五年聯袂完成,首次聚焦小鎮青年的人生,聚焦那些“正在消失與正在發生的”。
本書中的青年們,有些遠離故土,離開家鄉,出走去更廣闊的地方,尋找屬於自己的舞臺——
從村裡出來的那天,我就沒想著要回去。”/浮在空中《買了城鎮戶口,卻依舊不是城裡人》
有些人固守家鄉,與一群垂暮之人相依為鄰,在重複無望的生活裡不斷“微雕”自己,有如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許多人就是這麼來的,因為無路可走,才又走到了路的盡頭。”/賈行家《在大山盡頭頂仙出馬》
還有人活成了賈樟柯電影裡的角色,面對困境,依舊“行俠仗義”,依舊“江湖義氣”——
“人世多艱,世事多變。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這辭舊迎新、去汙吐穢的洗澡過年的節俗。”/九月《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
我們試圖用這15個可以獨立成篇卻又相互關聯的故事,打造一座沙晷,讓原本轉瞬即逝的人生,得以被更多的人們觸控。
故事中有從未離開過村莊的留守青年六指、看守縣城人民影院的九叔、體驗了寄居與拆除生活的北漂青年、在小鎮安置房裡無盡付出的母親…… 
這些故事,在過往的推送中,被很多讀者朋友們稱讚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聲音”,他們說在這裡看到了無法在各大主流媒體報道的一些真實案例。
有讀者感慨“看得我想哭,感覺是在寫我的家鄉”。
可是,家鄉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除了家鄉,這本書中還講了那些漂泊的靈魂。他們始終坐在小鎮造就的光陰裡,朝著外頭張望。
還是說六指吧,王選筆下的麥村青年六指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在這個典型的中國小村莊裡,他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而是選擇留在家鄉。
“我不知道當六指眺望遠方時,他在想什麼。就像麥村人永遠搞不懂他死守在這裡究竟是為什麼。”
沒有土地,也沒有正式的工作,六指靠打零工為生,生活雖然不至於貧困潦倒,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村裡,沒有人會特別關注他,也沒有人會特別照顧他。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麥村裡找到了活法。
沒有名字,沒有榮耀。或留守在家鄉的土地上,盡力生長,或奔赴更大的舞臺。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他們用平凡的生命,詮釋了何為堅韌、何為尊嚴、何為生活的真諦。
《沒有名字的人》獻給每一個值得被看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我宣誓,要成為一個
有自由之身的人
有思考能力的人
不像機器那樣拼命掙錢的人
我們是一群沒有名字的人
是平原上的人
是田地裡的人
是度光陰的人
是終將被遺忘的人
我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暫時的 但真的
踩在大地上

文章由 網易丨人間工作室 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