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本文字數:2793,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這些城市中,重慶、武漢和鄭州制定的目標最高,增長6%左右,最低增速目標是5%左右,大多數城市的目標是5.5%左右。
作者 | 第一財經 李秀中
在全國經濟總量中佔比超過40%的“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亮出了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這些經濟大市紛紛擔負起挑大樑的重任。
2月27日,東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東莞市市長呂成蹊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增長5%以上。至此,27個萬億GDP城市中已經有25個宣佈了今年的增長目標。

最高目標增長6%
在東莞人大會議開幕前一天,2月26日,成都市人大十八屆三次會議開幕。成都市市長王鳳朝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5年,GDP預期增長5.7%以上,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以上、6%以上和6%以上。
截至目前,除了西安和杭州兩座城市,2024年25個萬億GDP城市都召開了人大會議,提交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增長目標。其中,重慶、武漢和鄭州制定的目標最高,增長6%左右,最低增速目標也是5%左右,大多數城市的目標是5.5%左右。

萬億GDP城市是全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全國經濟版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4年,唐山新晉為萬億GDP城市,萬億GDP城市數量達到27個,這27個萬億GDP城市2024年佔全國比重超過了4成,達到40.9%,比2023年大幅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這些城市在省域經濟中更是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有的中西部省會城市在全省經濟總量中佔比接近4成,對全省經濟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任務時,經濟大市往往被賦予更大的責任使命。
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省委書記黃坤明同志在新年首個工作日到佛山調研,寄望佛山更好擔負起經濟大市挑大樑的使命責任。”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努力在扛起經濟大市挑大樑責任上有新擔當,推動綜合實力和城市功能實現由內到外、由量到質、由形到神的全方位躍升。
梳理各地的目標,一些城市今年的目標相比2024年的實際增速有大幅提高。2024年,廣州、佛山和東莞分別增長了2.1%、1.3%和4.6%,今年目標分別是5%左右、5%和5%以上;南京、長沙和武漢去年分別增長4.5%、5%和5.2%,今年目標分別是5%左右、5.5%以上和6%左右。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定以上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需要與可能,並與“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體現了搶抓機遇、勇挑大樑的奮鬥追求,有利於引導預期、凝聚力量、加快轉型發展。
2024年,成都GDP增長5.7%,今年制定了“5.7%以上”的目標,並提出在實際工作中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顯示了成都力促經濟提速的決心。成都在解釋預期目標時提出其中一個考量,就是要體現跳起摸高的使命擔當,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作出應有貢獻。
今年春節後不久,四川省就召開了研究支援成都市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在會上就要求,成都要做大城市經濟體量,堅決扛起經濟大市挑大樑重任,切實發揮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壓艙石”作用。
在強調“走在前、挑大樑、擔重任”的同時,這些經濟大市在制定今年目標時也充分考慮了實現目標的可行性。
成都國民經濟計劃報告就提出,雖然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但是國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協同發力,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在蓉疊加賦能,四川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援成都高質量發展,全市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經濟社會發展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上述目標同現階段成都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資源要素條件相匹配,透過不懈奮鬥可以實現。
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蘇州具有產業底盤紮實、創新動能充沛、開放水平較高、營商環境優良等多重優勢,具有成功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隨著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專案全面落地見效,完全有基礎有能力繼續“挑大樑”、當好“壓艙石”,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走在前列。

擴大內需、發展新質生產力
實現今年增長目標,首先需要在擴大有效需求上有實質性的突破進展。從各個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在安排今年重點工作任務時,各地都把提振消費和擴大投資放在了突出位置,從多方面部署措施綜合施策。
蘇州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突出擴容增效,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打好政策“組合拳”,發揮特大城市消費潛能和製造大市供給優勢,推動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
“兩重”“兩新”政策是當前刺激內需最為有力的手段,其顯著效果在去年就已經展現。因此,各地都在部署今年工作時,都強調要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釋放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潛能。
與此同時,各地也在探索發掘新的內需增長空間。蘇州提出,要收入端、供給端雙向發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最佳化補貼方式,加力擴圍以舊換新,推動更多消費品納入支援範圍。
武漢提出,實施新型消費培育行動。培育100個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商圈,打造18個直播電商集聚區,鼓勵電商平臺、經營者、配套服務商等各類主體做大做強。成都提出,挖掘“演藝+”“賽事+”“會展+”等消費熱點;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培育更多像“哪吒”一樣的現象級數字文創IP;發展壯大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夜間經濟、銀髮經濟。
在擴大內需中,住房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一塊,最近兩年來,全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回落,並影響相關產業隨之下行,如何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是擴大內需的當務之急。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多個城市提出要建設“好房子”,把住房產品升級迭代作為扭轉市場形勢的發力點。
成都就明確提出,支援建設更多“好房子”,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潛力,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濟南也提出,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培育綠色建築等新增長點,開闢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新賽道。
這些擴大有效需求的措施對於穩住經濟大盤,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有直接的效果,與此同時,各地也在著力謀劃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作出佈局,創造城市發展長期持續動力。
蘇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核心產業+”,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材料、光子、商業航天等優勢領域,持續壯大先進產能。搶先佈局未來產業,謀劃發展低空經濟、具身智慧、元宇宙、量子科技、未來顯示、生物製造等前沿領域。力爭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提高到55%和40%。
成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壯大人工智慧、低空經濟、新型顯示、綠色氫能、智慧網聯汽車、軌道交通等戰略新興產業,力爭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綠色氫能產業規模增長20%以上,開通低空營運航線100條以上。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腦機介面、群體智慧、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
微信編輯 | 格蕾絲
推薦閱讀
“非常強勁”!中國霸榜,取代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