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出群體傷害,日本的立場很關鍵

特朗普籌劃已久的“對等關稅”終於落地,對中國加徵34%關稅。
中國迅速做出回應,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
反擊很迅速也很硬氣,不過確實會抬高中國從美國進口產品的成本。
可能被替代的美國產品
從美國進口的比較多的產品,我們比較熟悉的還是大豆等農產品,以及油氣等礦產資源。
這些商品關係到我們吃的油和肉,燒的油和氣。對美加徵關稅後,這些產品的成本會在一開始就上漲,影響生活成本,但畢竟不是什麼非美國不可的高新科技產品,如果能找到新的供應商,填補美國留下的進口缺口也是能做到的。
更加難以替代的,是那些離我們生活比較遠,大家一輩子接觸不到幾次甚至根本見不到,但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當然,有些所謂的“高技術產品”,國產替代的路子快要走通,只需要一個機會把美國產品排除出中國市場。
這次反擊加關稅就是一個機會,甚至有可能還會加一把力阻礙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在哪些領域表現的比較硬氣,這些領域就是可以被國產替代的。
比如4月4日,中國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一種CT影像裝置核心部件,發起了反傾銷調查。顯然,這種措施是加快醫用CT球管的國產替代,這種醫療裝置部件並不會被卡脖子。
被卡脖子的半導體制造裝置
真正被卡脖子的領域,反擊會比較複雜,而且行動會較慢。
半導體制造裝置就是這樣一個被國外卡脖子的領域。
4月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釋出公告,新增或修訂數十個管制物項,包括先進積體電路晶片、晶片生產裝置、化學制劑、先進材料和材料加工裝置等。
而對此的回應,目前還只是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因為半導體領域,中國仍然受制於人。
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受制於人,不僅僅是先進GPU這樣的最終產品進口受限。
還有上游的半導體制造裝置,也是被外國卡脖子的重災區。
說白了,半導體產業鏈非常長,工序很多。大家比較熟悉的光刻機就是滿足半導體生產的一個重要裝置,目前依然被卡脖子。但其他裝置,如量測/檢測裝置等,大家不是很瞭解,也是受制於人的重災區。
正是因為半導體產業設計的裝置和材料眾多,技術含量高,需要國際分工,眾多國家配合形成產業鏈。
中國半導體制造裝置,從進口分佈上似乎受制於美國的不多。這是因為美國多年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中國只能尋求其他買家,進口美國的份額就不斷下降。
2024年我國自美進口半導體制裝置同比下降1.7%至44.7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同比下降,佔比也從2015頂峰時期的24.7%下降至10.1%。
中國進口半導體制造裝置的大頭,還是荷蘭和日本。阿斯麥、東京電子、尼康等龍頭企業在光刻機、刻蝕機等裝置市場份額領先,這些都是荷蘭和日本的企業。
目前中國在半導體制造裝置領域國產化率較低。在清洗、CMP、熱處理等領域的國產化率已超30%,但在高階光刻機、量測/檢測裝置以及離子注入環節,國內替代進展仍較慢,不足10%。
所以雖然在這一領域依賴美國的程度已經降得比較低,收到貿易摩擦的影響較小,但終歸是卡脖子領域,日本的管制措施反制還需要繼續研究。
更加悲觀的未來
這次特朗普加關稅是群體傷害,美國不僅對中國加了關稅,還對歐盟、越南、日本、印度、韓國、泰國、瑞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等貿易伙伴徵收20%到49%不等的關稅。
所以在某些關鍵領域,中國可以試圖尋求其他國家的合作,以保障產業鏈的安全。尤其是半導體制造裝置這樣的高新科技領域,日本超過一半的半導體制造裝置流向中國,中國只能希望日方聽取業界理性聲音,及時糾正相關做法。
當然,還有一種更為悲觀的預期,即由於美國大範圍加關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國際貿易萎縮。
大家也沒錢消費了,手機電腦汽車之類買的少了,半導體下游消費品銷量下滑。半導體這樣上下游都特別依賴全球貿易的產業,需求也就會跟著大幅下降。
到時候半導體產業下滑,投資減少,購買新的半導體制造裝置動力不足,別說國內的半導體制造裝置廠家需求減少,其他國家如荷蘭、日本、美國等的半導體制造裝置企業也會受到巨大打擊,產值萎縮。
這是產業鏈受到打擊的更悲慘的未來。
上下滑動檢視參考資料:
最新封面報道|美國對全球貿易宣戰_財新週刊頻道_財新網 https://weekly.caixin.com/2025-04-03/102305458.html
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中新網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5/04-04/10394770.shtml
美印產醫用CT球管遭中國反傾銷調查!GE醫療股價暴跌 https://www.yicai.com/news/102550449.html
日本新增半導體制造裝置等出口管制 中方堅決反對_財新網_財新網 https://www.caixin.com/2025-04-03/102305871.html?originReferrer=caixinsearch_pc
新質生產力系列:半導體制造裝置:晶圓廠擴產帶動行業復甦,國產替代加速(附轉債) https://mp.weixin.qq.com/s/3Lcu2njiHoWTXt9AJuJSFw
2024年我國半導體制造裝置進口額連續第二年創新高_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https://www.cccme.org.cn/news/details.aspx?id=F650BFD8BE469D6B672EC7C07302E618&classid=7685F2FA1E54A7F5&xgid=F868932F64EB7AAF
日本超50%晶片製造裝置流向中國 https://www.yicai.com/news/102146830.html
日本擬對半導體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商務部:希望日方聽取業界理性聲音,及時糾正相關做法 https://www.yicai.com/news/102459026.html
文章用圖:壹圖網
本回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