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岑和林志玲,殊途同歸

《浪姐》翻紅的風,吹到了侯佩岑這裡。
節目開播至今,關於她的片段,網上幾乎一片好評。
想起從前她作為「臺灣甜心女主播」、「周杰倫唯一公開女友」的那些年,經歷過不少輿論的狂轟亂炸。
莫須有的非議在她身上不斷展開,又被接連推翻。
如今,從《再見愛人》裡飽受好評的觀察嘉賓,到參加《浪姐》狂吸粉,溫柔善良的福報終於在她身上有了具象的體現。
她讓大家意識到,女性溫柔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看了這麼多季《浪姐》,對於姐姐們初次見面會進行的熱鬧寒暄已經頗有熟悉了,但還是不得不感嘆,侯佩岑的見面禮儀之到位。
堅持和每一位姐姐都笑著熱情打招呼,甚至聊到最後嗓子都啞了,到上臺前還沒恢復。
就這樣帶著略微沙啞的嗓子表演了初舞臺,一顰一笑看不出一丁點疲憊的模樣。
第一期作為隊長,也是非常照顧組內成員,用一句「寶貝,我們就是來玩的」把管樂和鄧萃雯的緊張焦慮耐心撫平,帶領小分隊拿下冠軍。
精心準備了許久,只為給同一天生日的管樂和鄧萃雯驚喜,還特別注意要烘托張小婉送禮物給管樂這段的氣氛,簡直太過貼心。

而且她對於登上節目要經歷什麼也早有心理準備,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流出。
另一組表演周杰倫《珊瑚海》時,節目組特意給侯佩岑鏡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她依然是一副非常得體的笑容,讓人挑不出一點刺。
節目隨時隨地給到她鏡頭,都能美得人一大跳,都有種時刻準備好播報新聞的端莊優雅。
連一向不正經的留幾手,都被圈粉到認真狂寫一大篇好評,來為侯佩岑拉票。

善良真誠的人,配得上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

不禁想到前段時間她參加《再見愛人》時就是如此,當時節目內容有多氣人大家應該都記得。
但不論侯佩岑展現怎樣的情緒,她都是坐得端端正正,笑得如沐春風。
在那個麥琳被「群嘲」的時刻,她卻能一語點破:「每個人都有麥琳的部分。」

她還是這樣,會盡力照顧到所有人的體驗,十年如一日的溫柔善良,和她年輕時做主播時的狀態一模一樣。
金鐘獎頒獎典禮,她記得現場幾百個嘉賓的名字,能夠一一準確叫出。
在鏡頭前播報新聞,也永遠保持著標準定式的笑容。

那樣「完美」的侯佩岑,「完美」到不像一個真人。
十幾年前,很難看到侯佩岑會有如今這樣,一面倒的好評。
曾經在她身上最難剝離的兩個身份,一個「非婚生女」,一個「周杰倫唯一公開女友」,都曾令她陷入過輿論的低谷。
前者是她無法選擇的身份,早在她出生前,媽媽林月如就因兩段難以啟齒的感情插足,頗具爭議。
使得侯佩岑自出生就揹負著「罵名」,即使這些並不是她能決定的,她依然要承受這些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尤其是來自媽媽的規訓——
自小見到任何人都要先打招呼,如果別人沒聽到,就要再打一次;
接起電話的第一時間,要先介紹自己,然後再進行對話;

每天10點前一定要回家,週末也不允許晚歸。
在「非婚生女」的壓力下,媽媽將所有希望都寄託於她,希望她能給自己掙回丟失的面子。
甚至教她文憑不是謀生工具,是在婚姻裡被尊重的籌碼,為此侯佩岑沒有過自由放鬆的童年。
很顯然,從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雙學位畢業,成為專業新聞主播的侯佩岑,因其優秀的業務水平,和溫柔的性格深受觀眾喜歡,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媽媽的「期許」。

在這段人生裡,她是沒有自我的,在媽媽規定好的模板裡成長為一個「滿分女性」。
在事業步入正軌後,她也曾試圖拿回自己的掌控權,有了「人生唯一一次叛逆」,卻沒料到這次叛逆會再度把她拉進被審判的境地中。
對方是周杰倫,是意氣風發的樂壇天王,正處於事業的巔峰,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外界的議論,成為他的女友,壓力可想而知。
過往難堪的「非婚生女」身份,又再度成為她配不上週杰倫的佐證。

她很勇敢,她也很冷靜,在發現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不穩定後,做出堅定分開的選擇。
分手後也從未對對方有過一句怨言,自始至終在鏡頭前都是非常得體的。

直叫人感嘆,做事怎麼能如此滴水不漏。
於是,這兩種身份讓她陷入過輿論的低谷,但卻沒有完全擊垮她,她依然笑意盈盈面對所有,表情完美到讓人挑不出一點差錯。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對這種知書達理、溫柔體貼的「男性敘事下完美女性」是很有偏見的。
覺得她太過完美,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樣子,總要為所在的場合周旋解圍。
就連當年登上《婆婆與媽媽》節目被嘲囉嗦的片段,也是因為身為主持人的責任感,怕冷場:

當時是整季節目第一天拍攝,在現場如果我不去講話,整個屋子都是一片寂靜,十分鐘沒有一點聲音。

這種習慣甚至保留在她登上別的主持人節目,對魯豫一上來就是「你好瘦我好喜歡你」;
把小S誇到如果哪天沒有聽到侯佩岑的誇讚,會覺得她今天是不是心裡有事的程度。

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看著她,就覺得她很累沒有自我,彷彿一個假人。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了符合社會所制定的完美準則,為了那個莫須有的頭銜「全臺灣的夢中情人」。
而所有這些,都只是將侯佩岑置於「客體地位」進行全方位的打分評判,卻從未考慮過她也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實,相似的處境,也曾在林志玲身上發生過。
尊重合作對手,不會給人家造成身高上壓力的舉動,被視作「討好性」十足。

慣常維持的甜美語氣和溫柔笑容,被視作是「花瓶」的必備屬性。
作為一直保持溫柔形象、幾乎從沒有負面情緒流露出的兩位女星,從前的輿論環境並沒有那麼友好,覺得她們的完美很「假」、很「虛偽」。
但隨著輿論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對女性評判標準的進步,大家終於可以以一種全面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她們。
才發現她們的溫柔並非軟弱,能夠多年保持尊重他人,維持自己的形象,這種力量其實很珍貴也很強大。
就比如林志玲對自我命運的掌控性,所有人都認為她和言承旭是「公主和王子」的完美結合。

但熟悉這段感情的人都清楚,對方在這段關係中始終不夠大方,沒有安定感,是一個「還在成長中的男孩」。
林志玲需要的,是可以共同進退的人生伴侶,是可以不把自己當做客體看待的愛人,即便是自己主動求婚也無所謂。
侯佩岑亦是如此,沒有選擇旁人認為的完美結局:和那個萬眾羨慕的樂壇天王周杰倫,成為大家期待中的天王嫂,譜寫娛樂圈的甜蜜童話。
如今再看來,其實是因為她很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輕易跟著別人的想法走。
不願意妥協自己的人生來換取一個旁人眼中的完美身份,成全一段萬眾豔羨的婚姻而犧牲自我,最後選擇的是一個「把壓力從我身上拿走很多」的愛人。

至於那些近乎「完美」的對外形象,只能說一個人可以保持相同的狀態幾十年,早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知行合一了。
溫柔從來沒有壓抑她們的本性,反而拓寬了她們適應環境的可能性,讓她們既穩定了自我的認同,又和解了與外界的衝突。
林志玲從不會覺得溫柔是什麼禁錮,而是認為女孩子有多面,自己只是被看到窄窄的一面。
侯佩岑也不會覺得「假人」是什麼束縛自己的標籤:

我的「假」是我的真實……
或者說,我真實地稱讚別人,可能那個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適應,我的真會讓人家感覺有點假。
但我仍然專業,其實反而是在做自己。

這並不容易,拋卻那些附加標籤,單是看個體就能發現,這需要她們既不缺少愛與被愛的能力,也不匱乏滋養自己的財務基礎。
至於外界的認同,或許來得是晚了一些,但誰說她們一定要獲得那些認同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