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能靜:黑色大衣、深灰色長褲、黑色皮鞋 均為Emporio Armani;
灰色抹胸上衣 Louis Shengtaochen;
Balance平衡系列項鍊、耳環、戒指 均為Tasaki
恩利:黑色西裝外套、黑色高領上衣、黑色長褲、黑色皮鞋 均為Balenciaga;
白金鑽石耳釘、白金鑽石項鍊、白金戒指 均為Solid Order
伊能靜和恩利從未停止從對方身上學習新東西。在他們看來,時尚很好玩,連結不同國家地區的歷史與文化;時尚也叛逆有趣,代表一種要做自己、敢做自己的反叛精神。
作為媽媽的伊能靜一直都知道,恩利很獨立。年幼時他就堅持自己的風格,喜歡骷髏頭配飾,那就從頭到腳都穿這個元素。兩年前,恩利提出要去紐約留學,伊能靜是反對的,“當時情況很不明朗,別人都回不來,他卻要出去。他和我跟爸爸吵了很多次架,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那麼哽咽。”
這場衝突以媽媽的倒戈相向結束,最終爸爸也選擇支援恩利。伊能靜記得恩利說,“你們大人創造了這些問題,卻要我們躲起來。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代人就是要來學會處理這些事情?”
談到母子關係中的關鍵性事件,伊能靜覺得是恩利第一次上熱搜。那天她在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公演緊張排練,很晚才結束,拿起手機,她看到螢幕上有無數個未接來電,恩利正被持續掛在熱搜上。
“公司,經紀人,節目組的人都在給我打電話,這件事誰都不知道會如何。我接通恩利的電話,他的第一句話是,‘我會不會傷害到你跟爸爸?’他完全可以委屈,抱怨自己被爸媽牽連,但他首先是考慮我們。”
再提熱搜事件,恩利很坦然,“我蠻相信自己審美的”。創作體驗帶給他多元的身份——藝術家,音樂人和電影導演,今年初恩利還在國內開啟了個人媒體,在社交網路上,恩利不去看評論,“不是因為怕讀到惡評,而是讀評論時,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無論好評惡評,都會讓人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有人討論,這種公眾人物式的心境很不好。”
在紀錄片《狂想之城》中,恩利來到巴黎,漫步在這座城市,關於自由與存在的本質追問吸引著他。在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墓前,恩利讀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寄語。存在主義先鋒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用“自己創造自己”來描述人的存在,恩利則將自己遇到的人和事進行拼貼,允許它們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比起沒有一定之規的二元對錯標準,從本心出發的信念更加重要,這種信念被恩利概括為“向好”的信念,“對自己好,對別人好”。

薑黃色麂皮外套、藍色襯衫、
藍色長褲、黑色皮鞋 均為Miu Miu
Balance平衡系列耳環、項鍊 均為Tasaki
巴黎是恩利和伊能靜都很喜歡的城市。母子倆在盧浮宮看展時,會大聊特聊“哪件衣服更漂亮”,因為畫過畫,恩利對繪畫和雕塑的觀察更深入:“雕塑刻畫衣服的方式很特別,比如一個女生可能只是披了一塊布,但布點綴她身體的方式,呈現的皺褶,都是雕刻家精心設計過的。”古典藝術帶給恩利很多靈感,“一塊布料不是一定要變成衣服的樣子,可能披在身上,就是時裝。”
伊能靜在一旁打趣恩利,“人家都是講服裝,到你嘴裡就是一塊布了。”在恩利小時候,下班回家的伊能靜常常會在大衣櫥裡面找到他,“小小的,坐在衣服堆裡,研究我和爸爸的衣服。”伊能靜說。
提到古典畫裡英國男人華麗的裙裝和長髮,恩利會給媽媽解釋:“頭髮的長度是有歷史的,頭髮越長代表地位越高。”提到裙裝,恩利的語氣一如既往:“我一直不覺得裙子有性別的,它也是一塊布料。”
恩利對時尚背後的文化屬性有著天生的感受力,在紐約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中,時尚似乎是不可撼動的標籤,恩利會保持自己的觀察,相較巴黎的緩慢閒適,這兩座城市的風潮顯得過於尖利。比起努力地追趕附庸,恩利說:“我覺得時尚更好玩的地方是,它連線了歷史和文化。無論是亞文化還是Y2K風格,它們都不只是表面的訊息,而是一種反潮流的精神。”

灰色針織背心 Cplus Series;藍色高領針織衫 Zegna;
紅色條紋短褲、黑色皮鞋 均為Saint Laurent;
棕色抽繩長褲 Garcon By Garcon;Balance
平衡系列項鍊、耳環 均為Tasaki
這也是恩利喜歡設計師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的原因,“很多品牌的設計師研發出新的版型很厲害,但是高緹耶在一個具體的時間段代表了一個具象的群體,到現在,我看到他的東西都會想到那個階段的那群人,不只是表面上的審美,而是為了文化運動選擇做衣服的人。包括我喜歡的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裡,也是他設計的服裝。”
很巧,《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的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在1999年拍攝了另一部服飾考究的電影,叫做《八又二分一女人》,其中唯二的華裔女演員是鄔君梅和伊能靜。
16歲出道的伊能靜經歷了不同時期的先鋒時尚,她怎麼也沒想到,兒子長大後,會喜歡自己當年出道時的服裝。恩利記得,在媽媽專輯《流浪的小孩》中出現的設計師款西裝,後來被送給了自己。他喜歡archival風格,穿著來自媽媽的古著,就好像把自己沒有參與的媽媽的人生穿在身上。
在恩利的影響下,伊能靜開始嘗試西裝和極簡風格。兩人還買了姐妹裝,是Maison Margiela的外套,“但好像你拿了我的那件,我穿的是你的外套。”恩利扭頭問媽媽,“是,因為我的那件有點大”,伊能靜笑答,繼續說:“互相穿對方的衣服,像個迴圈,等妹妹長大也可以加入”。


黑色外套、黑色長褲 均為Saint Laurent


恩利:你的時尚啟蒙最早來自哪?目前最喜歡的style是什麼?
伊能靜:中森明菜,現在喜歡老錢風。
恩利:你用的最久的一件時尚單品是什麼?
伊能靜:愛馬仕的一個30的Birkin,真的很耐磨很耐摔,總有人問是最近買的嗎。
恩利:你覺得怎樣的時尚是有趣的?
伊能靜:敢犯錯的時尚是有趣的,Always Perfect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恩利:你現在會放多少精力在選擇穿搭生活方式?
伊能靜:我在家居用品上花非常多時間。我覺得衣服是流動的,但是家居不可能天天換,所以很注意。我會花費很多力氣去找很棒的沙發,或者很舒服的床墊。你的家裡,我就給你搞了各式各樣的家居用品。
恩利:是的,每來一次都會有一個新的家居用品。
伊能靜:你之前說浴巾掉毛,我在找舒服的浴袍,你洗澡不愛擦乾,就直接可以穿上。可能是成熟了,比起被別人看到的外在時尚,現在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感受。對了,你對時尚最初的印象是什麼?
恩利:你跟爸爸。
伊能靜:你的時尚啟蒙最早來自哪?
恩利:啟蒙的話,其實來自藝術品多一些。包括我們去威尼斯去義大利看到一些雕塑類的藝術,這些讓我把身體結構化,服裝就是穿在身上的藝術品嘛,再加上我喜歡跳舞,覺得跳舞跟藝術的一個融合讓我愛上了服裝。
伊能靜:你目前最喜歡的style是什麼?
恩利:我是一個還蠻漂浮不定,有很多泡泡的一個人,我還蠻喜歡跟自己反差感大的衣服,喜歡穿皮靴,黑色,極簡,廢土風,喪一點的衣服,讓我看上去穩重一點。
伊能靜:你的must-have pieces有哪些?
恩利:皮靴。雖然相對不舒適,會給我一種自信。而且我覺得舒服其實可以從自信里長出來,不一定要穿運動褲才叫舒服。
伊能靜:你覺得怎樣的時尚是有趣、好玩的?
恩利:不怕醜的時尚。
伊能靜:跟時尚品牌合作,跟時尚行業的從業者們接觸,你有什麼好玩的經歷?
恩利:我對風格還蠻有執念的,在接觸品牌時,我還是會保留自己的品味,很有熱情去做自己的搭配,品牌也很尊重我的空間。
伊能靜:有沒有什麼搭配,或是單品,是你絕對不會嘗試的?爸爸的緊身褲嗎?
恩利:哈哈哈,是。還有多巴胺配色我也不太行。
伊能靜:如何快速地讓一身單調的outfit迅速變得有趣?
恩利:不要把夾克想成夾克,褲子想成褲子,褲子可以綁在脖子上。衣服是一塊布,由自己決定如何使用。
伊能靜:你怎麼看待remake等可持續的迴圈時尚市場?你會自己動手做衣服嗎?
恩利:以前會縫衣服,但很久沒做了。現在大家都很喜歡復古,與其買一件新的“做舊風”衣服,不如自己動手做,我現在非常喜歡archive的東西,也是同樣的原因。環保,衣服的second life這些都很重要。

攝影:胡加靈JIALING HU
造型:方久
撰文:姜雪XUE JIANG
編輯:張靜MIA ZHANG、馬儒雅MAYA MA
造型指導:宋向準William Song
化妝:鬍子桾(伊能靜)、Taka Lam(恩利)
髮型:祥子
美術:Joe
製作:張楚悅Cherry Zhang
製片:April Yong(It’s Fine Productions)
服裝助理:超超Levi、Elijah_Zhang、Eugenia、Choi
設計: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