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韓國守住了下線,但對不起,上限不高

作者:劉遠舉
來源:中產財經生活
文章已獲授權
韓國總統尹錫悅,昨晚10點宣佈全國實施“緊急戒嚴”。
隨後,民眾反對;議員迅速行動,黨派拋棄鬥爭,一致投票反對;軍方依程式服從總統,然後又依程式服從國會決議。六小時後,戒嚴和平結束。
導火索是政治鬥爭,在野黨針對尹錫悅老婆金建希貪腐。事情不大,就是兩個1萬多人民幣的包,以及操控一家企業的股票。
所謂衝冠一怒為老婆,我當時都在想,是不是喝醉了?尹錫悅或許只是想用戒嚴當作一個程式性的動作,阻止國會針對他老婆的系列立法投票。
但他僅僅是依據自己法定權力宣佈戒嚴,他沒有軍方背景,也沒有任何桌下動作,不可能成功。韓國上一次戒嚴是在1979年,雖然40多年了,但也就40多年,當年的人還在,有電影、有小說,民族慘痛記憶還在,不可能成功。
所以,韓國守住了底線。很多人贊。
但對不起,我要說,底線守住了,但上限不高。
在一個社交媒體時代,政治家難得的品格,就是不屈從民粹,不從順從民粹中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用精英主義,替民眾考慮得更長遠。
當然,長遠與眼前,一定要權衡。全是宏大敘事,肯定是不行的,但毫無遠見,則是短視。川普的孤立主義也是如此,短視。當然,也要看最後具體如何實施。
尹錫悅比在野黨領導人李在明,格局更大,更堅毅,更不像一個圓滑的,一味討好民眾的政客。這種驅動力,未必源於替民眾著想,而是源於自己的觀念。正如我多次所說,人是觀念的奴隸。川普、米萊、尹錫悅都是如此。
現在,觸痛了民族記憶的尹錫悅,大機率維持不下去了。
就為一個兩萬人民幣的包,一家企業的股票,反覆爭鬥。對,這就是民主政治。但這種模式能大行其道,多年延續,並不是一個民族政治成熟的標誌。這裡面的原因當然很多,民粹、黨爭、大國情結等等,最終就是沒有底線的黨爭。有人說,韓國總統是最高危的職業。
更令人感概的是,短影片時代,這似乎是一個全球趨勢。
韓國在東亞,血性算強的了,但理性還欠缺了一些。
一個民族的現代化,太難了,太難了。旁觀者清乎?旁觀者悲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