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現象是美國病灶的症狀而非可持續的藥方
文/鄧峰
特朗普(Donald Trump)現象在輿論場造成嚴重的撕裂,連華人社會都因是否支援特朗普而分成兩派,彼此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有不少人互相拉黑。但如果願意冷靜下來想一想,拋開那些偏狹、民粹的聲音不談,許多特朗普的批評者和支持者其實是有不少共識,他們都真心希望一個社會在現實條件允許的範圍趨於良政善治,都認同公平、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只不過圍繞怎麼達成目標而產生分歧。
許多特朗普批評者都帶有濃厚的自由左派、進步主義、道德主義的色彩,他們不能接受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正在被馬屁文化侵蝕,他們討厭特朗普對待移民、少數族裔、女性、性少數群體的態度,他們認為特朗普壓縮政府開支、減少管制、減稅措施充斥謊言和混亂,會惡化美國平民階層的處境。
他們指責特朗普的關稅戰和“退群”是在破壞二戰後的自由國際秩序,他們痛批特朗普聯合俄羅斯施壓烏克蘭和歐洲盟友的行為是背信棄義和綏靖主義,恐怕會開啟叢林法則的潘多拉魔盒。

許多特朗普支持者都帶有濃厚的自由右派、保守主義、現實主義的色彩,他們認為特朗普的當選是對建制派政客長期施政不當、建制派政客被既得利益集團和身份政治裹挾的反抗,他們寄希望政治素人出身的“局外人”特朗普能革除美國社會的積弊。
在他們看來,美國社會的治安、公平、自由、經濟發展早已被建制派政客施政不當所侵蝕,中下層白人的訴求被利益日益全球化的精英群體所忽略,被憑藉身份政治崛起的少數族裔、女性、性少數群體所反向歧視,被移民群體所擠壓。他們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戰和“退群”是在衝擊既得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他們相信特朗普聯合俄羅斯施壓烏克蘭和歐洲盟友是在迴歸現實主義和戰略收縮。

從常識理性來看,特朗普的批評者和支持者的觀點都有道理和誤區。特朗普的批評者忽略特朗普和馬斯克(Elon Musk)的改革所具有的開源節流面向,他們過於看重身份政治、進步主義而忽略中下層白人的真實感受,他們忽略國際秩序除了有自由主義、文明道義的面向之外還有現實主義、實力政治的面向,他們忽略他們所厭惡的特朗普正是透過他們所認同、嚮往、羨慕乃至美化的選舉程式上臺。
特朗普的支持者不願正視特朗普的德行和能力備受爭議、特朗普的政策引起嚴重撕裂、特朗普帶來的馬屁文化,他們忽略身份政治、進步主義、全球化、自由國際秩序所具有的合理性,他們忽略特朗普的現實主義過於短視、自私,缺乏可持續性。
治理國家不是“一棒子打死”或推倒重來,而是要懂得漸進改革、繼承和超越的道理,公共政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要懂得妥協的智慧。古往今來,治理一個人口眾多、面積廣袤、國情複雜的大國,從來都是高度審慎的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改進和努力,而不是幻想出現一位從天而降的“天命人”來激濁揚清。
從中短期來看,特朗普的政策有可能對過去建制派政客的施政起到部分糾偏的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考慮到美國病灶已經累積多年和美國利益結構錯綜複雜,僅靠一個任期只有4年的特朗普是不可能在撕裂嚴重的形勢下重振美國。如果再考慮到特朗普的德行、能力備受爭議,他的改革過程充斥謊言與混亂,缺乏審慎、周密和必要的團結,一個更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特朗普改革的積極面向會被消極面向侵蝕。
美國當然需要進行改革,特朗普現象正是美國社會長期累積的各種各樣問題的一次爆發,是美國病灶的具體症狀,但顯然不是藥方,至少不是具有可持續性的藥方。不應忽略特朗普現象背後的美國病灶,但幻想特朗普來激濁揚清估計會事與願違。
(關於美國民主、選舉民主和探尋理想政體的深入分析,詳見新書《拯救民主——揚長避短的新方案》,該書嘗試尋求平民主義與精英主義的公正平衡,提出以賢能民主(主要觀點:主權在民、治權在賢、賢從民中來、一人一票民主評價)為支柱的混合方案,希望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若需新書電子版,請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拯救民主——揚長避短的新方案》目錄
前言: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
一、緒論:給民主另一種可能
1、選舉民主不是“歷史的終結”
2、選舉民主離社會需要的精英民主相距甚遠
3、揚長避短的新方案
二、選舉民主在全球範圍內遇挫:問題出在治理失敗
1、美國開國元勳的警告正不幸成為現實
2、英國脫歐公投:“撞在無認知能力的暗礁上”
3、“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4、烏克蘭的悲劇
三、民主何以淪落至此
1、過度拔高民主是不可承受之重
民主的效用是有限的
選舉民主難以通往成功的自由民主制
2、選舉民主的根本悖論:民粹宿命或既得利益集團圍獵
選舉的博弈:平庸的政客,千絲萬縷的政商關係
選舉後的博弈:階層分化下的不對稱角力
3、理性選民的幻想和選舉民主對人民理性的誤用
4、等待羅斯福還是希特勒
四、 針對選舉民主問題的已有態度和補救方案
1、反思丘吉爾名言:民主不能不思進取,不能成為教條
2、社會民主和經濟民主:重要卻不能替代政治民主
3、協商民主、監督式民主、參與式民主:重要卻不能支撐起民主大廈
政府是否賢能、是否民主決定協商成效
監督式民主既不能替代賢能政治又不能替代一人一票
籠統而效用有限的參與式民主
4、抽籤民主和直接民主:往前看而不應向後退
5、 與貝淡寧商榷:尚賢與民主不是替代關係
新加坡經驗富有啟發意義卻仍存隱患
中國轉型的未竟之業
6、對白彤東的補充思考:主權在民何以保證,治權在賢何以可能
五、作為出路的賢能民主
六、賢能民主的第一個基石:賢能政治
1、尚賢是政治的根本
尚賢政府是社會分工的必然要求
不能尚賢的民主是劣質的、難以持續的
2、應對現實社會的重重挑戰離不開尚賢
日益擴大的階層分化埋下社會不穩的隱患
人的異化、虛無和娛樂至死
世界秩序的叢林狀態和政經分離
人工智慧的衝擊:普遍自由或普遍棄民
尚賢仍應以有限、法治、民主政府為前提
3、賢能政治傢俱備什麼樣的品質
韋伯的思考:誰才能擔負政治的“天職”
鄧小平和李光耀的經驗
道德、品性、智慧、手腕缺一不可:超越馬基雅維裡
4、怎麼選賢與能
墨子尚賢的思考
孫中山和黃宗羲:必要的考試但不能唯考試
可資參考的人民行動黨經驗
小結:公正有效監督下的精英推選和人民評價相結合
七、賢能民主的第二個基石:一人一票民主評價
1、長期來看,缺乏民主的尚賢是靠不住的
跳不出歷史週期率的傳統中國
傳統中國選官:小圈子化的察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舉
蘇聯官場的逆淘汰
帕累託和精英的腐化
2、一人一票是制度化的人民動員:和平時期最強大的制衡力量
3、對洛克和孟子的補充:人民滿意是政權合法性的最主要來源
4、一人一票民主評價符合法律和政治權利面前人人平等
5、一人一票民主評價符合政治中的人性
人性深處對於平等的強烈渴望
熟悉領域的理性人
非熟悉領域的“事後諸葛亮”
社會分工下精英和大眾的分化
讓理性之光照亮政治:高質量可持續的制度應該立足於人性
6、重新反思民有、民治、民享
八、賢能民主:從理念到落地
1、配套制度措施
2、賢能民主的制度設計
議會:民選議席、賢能議席相互補充和制衡
各級政府領導人的產生:精英推選和民眾一人一票民主評價
3、賢能民主的優點與衡量制度優劣的“鄧小平標準”
4、賢能民主適用條件及其與選舉民主的關係
註釋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