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曉來信到曹豐澤現象:在市場社會如何塑造青年精神
《文化縱橫》編輯部
與其拿著放大鏡去執著於眼前的問題,當代青年更需要一副望遠鏡來眺望時代的走向,並將自身成長與時代發展的大勢融合在一起。
收起放大鏡,拿起望遠鏡——中國青年的破局之路
修遠基金會
餘亮
在今天,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種平衡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新路徑?如何在機制上配合思想與情感的“一帶一路”,開啟想象空間並給青年創造更多的“全球南方”通道?
走出“內卷”,奔赴新地:新時代中國青年該何去何從
廉思
“上岸”非洲?——新全球化下的青年“出海”
個體與國家、青年與時代,實際上是相互塑造、共同前行的。
出征與“內卷”:青年網路思潮的雙重節拍
劉晗
▍世界觀
止渴之鴆:“無政府資本主義”與阿根廷的“依附”困局
史慶 章永樂
哈佛招生案與美國政體變遷
左亦魯
過去人們或許可以指望美國最高法院在非常時期扮演穩定器的角色,但今天的最高法院正處於權威和信任的最低點。
▍經典重溫
在思想鬥爭中贏得文化領導權
——中國近現代革命話語的形成過程及歷史回溯
幹春松
當紅軍長征進入延安之後,透過《矛盾論》和《實踐論》這樣的著作,根據地的人民開始理解了革命的眼前任務與未來目標之間的辯證關係。
實事何以求是——毛澤東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考
曾嶸 王立勝
▍政策
中國債務問題中的關鍵堵點
馮萬奇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基於我國特有的國有經濟獨特製度優勢,建議國家強能夠控制和影響的產業鏈上游的生產要素價格適當下調,國有經濟讓出的利潤即可以傳遞給民營經濟和居民個人。
▍新型跨國企業
《原神》在巴西“啟動”
梁穎怡 閔雪飛
中國企業“走出去”中的控制權問題
劉玉照 熊健然
海外中資企業為何紮根難?
——基於“一帶一路”沿線18國的調查分析
沈圓圓 孔建勳
儘管中資企業在學習當地企業成功經驗方面態度積極,但是“外來者”的信任危機仍然帶給中資企業不同程度的嵌入焦慮。
▍歷史觀
冷戰之殤——柴爾德考古學的反戰思考
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