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小米2024年財報披露,雷軍在微博上高喊“史上最強年報”。

資料顯示,小米集團四季度營收首次單季度突破千億大關,2024全年總收入同比增長35%,經調整淨利潤272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3%,確實是一份無可挑剔的成績單。
有意思的是,雷軍的這條微博只提到了汽車相關業務的成績,不可否認,汽車確實是此次財報的最大亮點,但翻開小米的財報仔細檢視,就會發現,還有一大業務,雖然很傳統,但是增速同樣驚人。
答案不是小米手機。
點選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小米空調狂飆
小米營收主要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智慧手機×AIoT”分部、智慧手機業務、智慧電動汽車及創新業務、網際網路服務。

可以看到,得益於SU7交付量環比暴漲75%,智慧電動汽車及創新業務成為了小米新的增長引擎。但在提升基本盤上,最大頭還是“智慧手機×AIoT”分部。小米財報中提到,2024年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毛利率達到20.3%,均創下歷史新高。
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包括電視機、空調、電冰箱、洗衣機、電腦、平板、耳機、手環、手錶等,貢獻最突出的當屬大家電。
用小米的話來說,大家電延續50%高增長態勢。2024年,空調產品出貨量超68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50%;冰箱產品出貨量超27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30%;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19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45%;其中,空調、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
從增速和體量來看,毫無疑問,空調又是小米大家電中的扛把子。
據奧維雲網、天風證券等機構給出的資料顯示,2025年開年來(前八週),小米空調線上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73%,市佔率攀升至11%,延續了2024年以來的強勁增長態勢。
小米空調為什麼賣得這麼好?價效比是原因之一,小米空調均價穩定在2353元,顯著低於格力的3540元和美的的3187元。更關鍵的原因,在小米財報會議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是這麼說的:
“目前70%以上的小米空呼叫戶已實現聯網,某些品牌百分之幾跟我們幾乎是十倍的差距,不聯網的話就做不到像OT的技術,很多技術都做不了。像很多如“風避人”“風跟人走”等自動化方面,我們的技術領先非常多的。”
盧偉冰的這番話很有意思,傳統空調發展這麼多年,“風吹人”的痛點一直沒有解決,在拼多多上搜索“空調擋風板”,銷量100萬+件的不在少數,但實際上這種技術的難度並沒有多高,小米透過家電聯網的方式解決了“風吹人”等痛點,反倒成為了小米空調的巨大賣點。
就連雷軍自己都很驚訝,“我也很納悶,以為家電賽道很卷,沒想到路這麼寬。”這條路到底有多寬呢?盧偉冰在財報上放言“目前我都沒看到它的天花板在哪。”
語氣這麼豪橫,小米空調的目標更直白:今年殺進行業前三,再過5年取代行業前二。
如今行業前二是美的和格力,且空調是格力最大的基本盤,小米這目標顯然是衝著格力來的。

步步緊逼
這番話被網友稱讚“高情商”“大格局”,但顯然並不能讓董明珠服氣。
到了年底,董明珠又爆出猛料,稱小米空調最近因為專利侵權賠了格力50萬,並再度提起“與雷軍的10億賭約”一事。她表示,第一個5年雷軍輸了,而第二個5年並沒有人跟她賭,成功不成功有各自的邏輯。董明珠表示:“我有股民利益最大化,那你雷軍跟我比,你給股民分了多少錢,拿了股民那麼多錢,用完了,錢到哪去了?股民回報是什麼?”
到了今年,雷軍一度因小米股價大漲成為中國首富,3月13日,在“董明珠健康家”北京首店開業直播中,董明珠表示,有人靠炒高股價成了首富, “首富給股民分了多少錢?”
她質疑稱,“有些企業,偷技術,挖人,打扮自己一下變成一個好像科技領導者一樣的,然後外面都漂亮,就說迎合年輕人口味,其實我們要儘量的去抵制像這樣的( 行為)。我講得可能嚴重一點,我認為他就是流氓行為。因為你並不是對你的消費者負責,你對你同行也是不負責。依靠價格最低成為領導者,但是消費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就在當晚,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在微博發文表示“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配圖則是一張小米su7的海報,海報中“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開啟”幾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

此番言論疑似回擊董明珠,底氣自然是來自小米空調突飛猛進。
奧維雲網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小米線上銷售額市佔率穩居第三,處於11.82% – 11.95%區間,同比提升超4個百分點,僅次於美的(20.38%)和格力(18.87%)。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2024年賣出的680萬臺空調,主要都是來自線上,小米線下份額仍遠低於格力和美的。這意味著小米空調線上下還有不少增長空間,包括在海外。
為彌補這一短板,小米計劃加速擴充套件線下零售網路,預計2025年底門店數將增至2萬家,以推動全渠道滲透。
就在最近,小米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曬出了小米智慧家電工廠現場照片。該工廠是小米繼汽車超級工廠、手機智慧工廠後的第三座智慧工廠,將於下半年交付,最先量產的會是空調,也算是回應了董明珠“全靠別人家做產品”的說法。

盧偉冰在財報會上也宣佈小米空調出海,“無論是空調還是洗衣機都有非常大的機會,今年小米大家電開始出海,其中東南亞市場已開啟銷售,並取得良好反響。”
從線上到線下,從國內向國外,不管董明珠怎麼罵,小米空調正在步步緊逼。

董明珠豁出去了




2月26日,董明珠接受四川觀察專訪時,回答DeepSeek犀利提問“格力能否在‘去董明珠化‘下保持競爭力”,董明珠稱:“格力不會因為董明珠就好,或者因為董明珠就不好,我們會對自己把脈問診的。”
言下之意,外人不要指手畫腳,我們會自己看著辦。大多數時候,企業家過度自信甚至偏執是取得成功的前提,但在格力身上,這種姿態似乎用錯了地方,因為品牌不是做給自己看的,而是用來吸引消費者的,如果消費者不喜歡,越是強硬就越是被動。
在此之前的2月24日,格力電器釋出了一則公告:提名董明珠為第十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這意味著什麼?只要股東大會透過,這位71歲的的“鐵娘子”就會再幹三年,繼續執掌格力電器。
未來三年,董明珠有可能做出改變嗎?能找到高階化與價效比、個人IP與去中心化之間的平衡點嗎?
沒人可以教董大姐做事,但按照小米空調目前的增速,答案或許並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