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美國矽谷公立小學老師
美國雙語教育學碩士
分享美式教育經驗談
座標加州,10年教學經驗
最近加州的陽光格外慷慨!雖然“花粉”過敏纏身,但一到週末還是按捺不住出門踏青的心,沐浴陽光。

上週來到舊金山的金門公園Golden Gate Park,這裡的景色特別好,到處都綠油油的。突然一座充滿東方韻味的中式涼亭闖入眼簾,讓人彷彿穿越到了江南園林。

映著美景,為大家錄了一個小影片,梳理0-12歲英文啟蒙的進階之路。沒看過影片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文字版,加入了更多的細節和思考。對於習慣閱讀文字的朋友,相信讀完會有很多收穫!
首先,英語啟蒙有且僅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是聽、說、拼、讀、寫!這五個字聽起來簡單,但是很多家長走著走著就偏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開始啟蒙的挺好,但是“高開低走”,因為家長太容易被不同的聲音左右了!
今天透過跟大家分享高效英語啟蒙,家長首先要具備的三個認知,讓孩子的英文學習之路暢通無阻。
認知1: 聽說先行。
我們都說語言學習有個敏感期,這個“敏感”到底指的是啥?大家靜下心來思考,這裡的“敏感”這的是單詞單詞敏感?識字敏感?閱讀敏感?
都不是,而是聽力敏感!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0-7歲兒童對語音訊率的辨識力是成人的6倍!
所以語言學習一定是從大量聽開始的。但是做了上千場直播我發現,這個概念也許很多家長知道,但能持之以恆實踐、並堅持下來的,並不多。
因為家長們太容易“焦慮”了,各種營銷號給大家狂轟亂炸賣分級、賣原版教材、甚至賣單詞課。家長們一旦不堅定,就容易走偏,要不讓我家孩子儘早開始閱讀吧,趕緊開始背單詞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庭兜兜轉轉英文啟蒙了好幾年,但是成效甚微。而且聽力敏感期就那麼幾年,一不小心就晃過去了。
那聽什麼呢?兒歌、動畫片、分級讀物都可以。沒錯!分級讀物也可以拿來聽。很多家長都聽過刷分級,但殊不知分級讀物是極佳的聽力材料。
首先,分級讀物裡面有畫面,有場景,適合透過音畫對應,以達到可理解輸入。

另外就是分級讀物裡有著大量的高頻詞,對於孩子掌握基本的聽力句式結構非常有幫助。
分級讀物裡面的單詞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也就是孩子每聽一本新的分級的時候,之前的單詞會復現,起到複習和鞏固的作用。
所以,小朋友在聽分級的時候,可以滾雪球一般積累大量的聽力詞彙。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我更喜歡用分級讀物拉聽力。不是說兒歌和動畫不好,這些可以作為補充材料,尤其在聽力完全0基礎的情況下,兒歌動畫是最吸引孩子興趣的。
但是到了教學的層面,分級讀物的結構化優勢就更明顯了。透過“複習—掌握—遷移—應用”的教學閉環,形成螺旋式的語言積累過程:
孩子在聽一本新的分級讀物時,常常會遇到之前聽過的詞彙和句型——這是複習;透過反覆聽、理解的過程,實現掌握;

認知2: 足夠的輸入量


語言習得沒有捷徑,足夠的輸入量就是最快的捷徑。當聽力達到1000小時、閱讀量超過50萬字時,孩子的口語和寫作會自然湧現——因為大腦已經儲存了足夠的“語言燃料”。

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校內的英語教學邏輯,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聽說讀寫的全面語言能力”。
學校課堂更多關注的是詞彙、語法、句型和試題的應試技巧。老師要趕進度、要照顧全班平均水平、還得準備各種檢測……聽力和口語這些“見效慢”的能力,在應試的權重中很低,所以經常被邊緣化。所以,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校內教材和課堂上,不是老師不想教好,是確實沒時間。英語是一門技能,不是知識,要靠持續的輸入輸出,才能真正內化。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其實語言學習沒有那麼難,但是要邁開腿,走對路。
我在直播間每天都在分享原版啟蒙的路徑和規劃,精華全在這裡↓:

🌈 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和關鍵節點呢?歡迎大家下方預約我的直播哦!
👇點選右側預約按鈕,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