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出軌後,我有了3個媽媽|天才精選86

大家好,我是陳拙。
今天的故事有點特殊。
故事的主人公藤嬌嬌只是個普通女孩,卻被迫生活在一個挺極端的環境裡——

奶奶常對她說,“你親媽跟人私奔了,不要你了。”

被媽媽拋棄後,藤嬌嬌的爸爸和後媽有了新家,又很快有了弟弟妹妹。

直到某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一直生活在欺騙裡。

後媽表面對她很好,背地裡卻頻繁傷害她;
奶奶口中被媽媽拋棄這件事,也是一句騙了她近二十年的謊言。
後媽和奶奶這些舉動只為一個目的,去討好藤嬌嬌的父親。
一個家庭的三代女性,圍繞著一個男人,展開了一場小型“甄嬛傳”。

【看客insight】和藤嬌嬌一起,記錄了她這些年的經歷。
這不只是三個女性互相爭鬥的故事,更是一個女孩發現欺騙和傷害後,重新找回並接納自我的全過程。

推薦大家關注。
拋棄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了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這首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的歌曲,從兒時有記憶起,奶奶就一直在我的耳邊哼唱。
那是千禧年的冬天,我們舉家跟隨父親,從老家千里迢迢搬到西南的一座小鎮上做生意。
當時的我只有五歲,在長途顛簸的火車上吐得天旋地轉,只記得自己一路都是被奶奶抱著。
影院剛剛在內陸發展起來,奶奶總是不厭其煩地帶我去看一部家庭倫理片《媽媽再愛我一次》。
伴著片尾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奶奶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說:“嬌嬌,你就像這電影裡的孩子,沒媽命苦,你親媽在你剛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就跟人私奔了。”
所以我從小就知道我沒有媽媽,知道媽媽拋棄了我,也知道爸爸現在的妻子不是我的親媽。

《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截圖

我很喜歡我的後媽,她是個漂亮的女人:皮膚好,喜歡穿裙子,有一雙白皙的手,指甲也總是修得很整齊——我以為只有好看的人,手才是這樣的。所以我那時常常望著自己的小手發呆,覺得以後長大了也要成為這麼好看的女人。
那時的我還不懂什麼叫私奔、什麼叫拋棄,也不明白親媽和後媽有什麼區別,只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都有爸爸媽媽。
而且我也一直覺得後媽對我很好,她喜歡在陪我玩的時候撓我的脖子,我趴在灑滿陽光的被子上,癢得“咯咯”直笑,印象裡後媽的笑臉是那般明媚。
然而幾天後洗澡時,衛生間裡悶熱的蒸氣讓我感覺脖子刺疼刺疼的,奶奶仔細一看,發現我的脖子上都是掐痕——原來我沉浸在歡笑中,完全沒有注意到疼痛感。
奶奶又心疼又無可奈何,只能偷偷跟我說:“你要注意點後媽,她以後一定會害你。”
我把奶奶的這句話記在心底,並且直到現在都很怕有人碰我的脖子。再後來發生的另一件事情,才讓我懵懵懂懂意識到,後媽對我其實充滿了惡意。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那個下午,五歲的我正在家門口玩耍,後媽來到我跟前,笑意吟吟地問我:“想喝檸檬水嗎?”我興奮地點頭,以為後媽又要帶我出去玩了。
我們來到家附近廣場的一個小攤前,後媽給我點了杯檸檬水,然後她看著烏雲密佈的天空思考了一下,低頭跟我說:“我回家拿把傘。”我只顧著喝檸檬水,再次點頭。

記憶中的廣場,檸檬攤早已消失不見

過了很久,檸檬水已經喝到底,雨點密密麻麻地落了下來,後媽卻遲遲不回來,我開始慌了,嚎啕大哭起來。
瓢潑大雨裡,我隱約看到遠處走過奶奶的身影,她撐著傘焦灼地走著,我想要衝上去,卻被買檸檬水地老闆娘攔了下來:“現在雨太大了,你會被沖走的。”她緊緊抱著我,我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終於等到天空放晴了,奶奶找到了我,我撲進她的懷抱,無比委屈,奶奶向老闆娘表達了謝意,並且付了檸檬水的錢。
回家的路上,奶奶得知是後媽把我帶過來的,詫異又憤怒,她說當時要下暴雨的時候,她還問過後媽我跑哪兒了,可是後媽卻坐在躺椅上悠哉地回了句“不知道”。
那是我第一次理解“拋棄”的概念。從那以後,我和後媽之間產生了無形的隔閡,我開始學會察言觀色,在家裡對後媽處處提防。
而回溯這一切經歷的源頭,我也開始對從沒見過的親媽充滿怨恨。一切都是因為她的拋棄,才讓我遭遇了那麼多委屈,我決心一定要變得很優秀,要讓親媽看到我後悔。
這個信念後來基本也成為了我的人生導向。
爭寵
2002年我上小學後,後媽懷孕了,生了個妹妹,爸爸帶著她們搬了出去,把我和奶奶、爺爺安頓在離他們很遠的一個小平房裡。

和爺爺奶奶住過的地方

我直到五六年級的時候才終於見過這個妹妹,但對她的嫉妒之情卻始終難以壓制:她出生就像個小公主,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和玩具,住在大房子裡。而我童年時的玩具,都是別的小朋友不要或者奶奶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玩具,一個是其他小朋友送給我的毛絨小狗,灰棕色的,我很愛惜地將它放到衣架的最高處,可是有一次放學後,我看到它被後媽隨意地扔在雜貨堆裡。
還有一個漂亮的洋娃娃,是別人遺棄在垃圾堆裡的,只有一顆大大的頭顱,眼睛躺著的時候可以閉上,頭髮很長很卷。
奶奶見我很喜歡就撿回了家,用空的洗潔精瓶子卡在頭上作為身子,再給娃娃穿上我破舊的裙子,那個娃娃成了我童年裡最好的玩伴。

小時候的日記本,一直想成為公主

那段時間,奶奶和爺爺都被爸爸叫去幫著打理生意,每天早出晚歸,週末就將我鎖在屋裡。
我們當時住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家招待所,那個地方我後來還回去看過,非常小的屋子裡,帶著一張床和一個衛生間。
我每次醒來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已經出門了,房間裡空蕩蕩的,我帶著洋娃娃來到衛生間裡,給它梳頭、跟它說話,一天見不到人也從不覺得孤獨。
那時我和爸爸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見到他一面。也正是在每年的年夜飯那天,爸爸會主動問起我的成績,當我亮出獎狀的時候,他的臉上很有光。
或許是我的優秀引起了爸爸的注意,他開始試著去修補這個家庭。後來我臨近小學畢業時,他重新租了個房子,把我和爺爺奶奶接了過去。但與後媽再次生活在一起,日子幾乎就沒平靜過。
剛上小學的妹妹應該是從後媽那裡聽說了,也知道我不是親生的,我們在路上碰見的時候,她會當著同學的面挖苦我:“我媽媽說,你是從垃圾堆裡撿的,是嗎?”
還有一次我和妹妹被吩咐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她走得很快,也沒看路,腦袋撞上了一輛卡車的後尾,跌倒在地。回家後,後媽大聲地在爸爸面前呵斥我,認為我是想害妹妹,爸爸也對我產生了意見。
我覺得很委屈,和後媽的關係也日益劍拔弩張,奶奶幾乎不參與進來,只是一如既往告訴我:“你要贏得你爸爸的喜歡,不能讓後媽搶走。”
於是我學會了爭寵,開始在爸爸面前積極表現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搶著幹,也努力跟後弟弟妹妹搞好關係,爸爸也誇我變得懂事了,這個家的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

過生日時,後媽為我準備的蛋糕

中考過後,我憑藉優異的成績收到了當地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
後媽大概意識到跟我對著幹其實對她自己沒有好處,或者也擔心我長大以後報復她,逐漸改變了對我的策略和態度,學會了獻殷勤。
高一那年春節,她破天荒地帶我去買衣服。在服務員的注視下,她熱情地為我挑選適合我的衣服,我恍然產生了“原來我有媽媽”的錯覺,內心錯愕又驚喜。
最終,我看上了一套紅色的裙子,鏤空的蕾絲充滿了少女感,兩百多元,後媽毫不猶豫地為我買下。
回到家後,後媽進屋向爸爸邀功拿錢。我偷聽到他們的對話,後媽說,這套裙子花了六百塊。爸爸聽了立刻埋怨我:“一個高中生穿那麼貴的裙子做什麼。”
那一刻,站在門外的我對後媽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來的信任感再次崩塌,以後再也沒跟她一起出門逛過商場。
我本以為小時候被她丟過一次後,心裡就有所防備了,沒想到還是被後媽的偽裝欺騙了。
她非常善於表現自己,會在我爸面前主動給我夾菜,但是背地裡卻對我態度冷漠,小時候帶我出門,會指著一群乞丐小孩慫恿我“你去跟他們玩一玩。”
我還想起小時候的一次,我和鄰居小朋友在爸爸的服裝店裡玩,後媽偏說我弄壞了衣服。
爸爸來到我的跟前,一句話沒說,就扇給了我一巴掌,我愣在原地,連哭都忘了,只是張了張嘴。但從那以後,我對爸爸產生了畏懼。
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後,我也開始變得很難相信人,總是擔心遭遇背叛,可是缺愛的環境又讓我忍不住去接納其他人。
我感覺自己像只刺蝟一樣小心翼翼地活著,一旦察覺到不舒服,就會立刻釋放出尖銳的刺,毫不留情地離開,生怕自己受到任何傷害。
好勝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童年最快樂的記憶還是和爸爸和後媽一起度過的。最開始他們出去玩都會帶上我,爸爸開車,後媽坐在副駕上把天窗開啟,我把頭探出去,涼爽的風從面頰上吹過。
現在都能感覺到當時的快樂,感覺那個時候自己還是被他們疼愛的。
可惜這樣的幸福太短暫了。後媽生了妹妹後,又生了兩個男孩,我是她名義上的“大女兒”,但卻是個妥妥的外人。和他們住一起的時候,我在心理上始終是一種寄人籬下的狀態,所有的情緒都只能自我消化。
家中除了爺爺奶奶,爸爸就是與我最親的人,我當然希望他能向著我說話,但他生意繁忙很少顧家,這些年來我忍氣吞聲嚥下的委屈,他可能從沒察覺過,只有奶奶在一旁勸導我:“你只有變得更優秀,你爸才會更向著你。”
這種雞娃很有效果,我在學習方面一路要強。因為我每次只要考試考得好,爸爸他就會非常開心地多看我幾眼,然後會再多給我一些零花錢,我也就一直奔著這個目標對自己特別苛刻。

小時候的部分獎狀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高中文理分班,轉到文科班後第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74分。
我回家後哭得特別嚴重,奶奶都勸不好我,只能把爸爸叫過來,跟我說:“學習要是讓你那麼痛苦的話,你別學了跟著我做生意。”
他說完這句話,我瞬間就不哭了,很倔強地告訴他我還是要學習,從此以後我數學就再也沒有低於110。
到了高三那一年,爸爸的生意持續擴張,家裡的經濟變好了,他和後媽的房子也換成了別墅。
他們全家搬好後,爸爸喊我過去參觀,那是一棟三層小樓,風景很好,有小院、有車庫,每一個妹妹和弟弟也都有獨立的房間,裝修和佈置得很漂亮,而我直到那時也從未有過屬於自己的房間,一直都是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兩張床的中間用布作為簾子擋住。
臨走的時候,爸爸站在別墅三樓的陽臺探出頭問我,要不要搬過來一起住?
我想了一下,剛才看過的每個房間都有專門的用途,顯然沒有一間是為我準備的,我笑了,感到很失望,把快要流出來的淚水硬生生憋了回去,搖著頭說:“不用,我想跟爺爺奶奶一起住。”

爸爸的別墅

我從別墅回來後,奶奶告訴我,爺爺曾央求搬去別墅,但被後媽拒絕了,爺爺又卑微地表示可以住在別墅裡密不透風的地下室,後媽依然不同意。
我突然意識到,爸爸當時在陽臺也是隨口一問,我如果真同意了,他還要去跟我後媽商量。
後來,爸爸終於為爺爺奶奶買了套單元樓,我也終於有了人生中第一間獨立的房間。
新家所屬的老舊小區與爸爸所在的別墅區,只隔著一條馬路,或許對於爸爸來說是為了方便,但對我來說卻是十分諷刺。
我常常在清晨上學騎著腳踏車出小區門口的時候,看到弟弟妹妹坐在後媽開的豪車裡,從別墅區裡駛出。
有一次跟他們友善地打過招呼,一個同學詫異地對我說:“原來你家裡那麼有錢,可是你好低調啊。”我愣了一下,笑了笑說:“我從來沒覺得自己家特別有錢。”

上學騎的腳踏車

爸爸因為工作忙無暇顧及家庭,我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放在後媽那的。
我去要錢的時候,後媽站在別墅的臺階上,居高臨下地看著我,嗤笑道:“女孩子就不要讀那麼多書啦。”我覺得自己可憐得像個乞丐。
後媽越是這樣,我的功課越是一直沒落下,我一直都想透過高考逃離這個家,逃離這個把我困住的小鎮。
最終我成了家族裡第一個考上一本重點大學的人,爸爸很高興,親自送我去外省的大學,並且在大學期間時不時地來看望我。
到那時,我終於能夠強烈感受到他對我的關心了。但我知道這種關心不是因為他愛我,而是我變優秀了,所以他看到我了。
真相
或許是這樣的家庭,造就了我內向、孤僻的性格,我在學校裡很少有朋友,很多真實的情緒和想法也總是壓抑在心裡,直到我上大學交了第一個男朋友。
那個男生家境很好也很幸福和睦,他把我介紹給他媽媽時,我沒有避諱地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和盤托出。
阿姨聽後對我與他兒子是否繼續交往有些猶豫,她認為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複雜家庭下長大的小孩,性格總歸是有缺陷的。
但是阿姨也很心疼我,她說:“一個母親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的孩子,你的親媽,一定是有什麼苦衷。”
正是這句話,讓我萌生了尋找親媽的想法。我覺得是時候,讓她看到一路以來優秀的我了。
我想到了遠在家鄉的大伯母,她和我媽是同一個村子的,離得比較近,也一直都聯絡。
她曾在微信中無意間向我提及親媽的事情,於是我主動聯絡了她,說想見親媽一面。
伯母一家很高興,很快推來了親媽的微信,說她想與我相認很久了,可是又不敢。在溝通一番後,我決定趁著學校節日放假坐高鐵回家鄉看她。
回老家的高鐵上,我把親媽的朋友圈翻了個大概,大致瞭解到她過的是怎樣的生活,也把自己現在的照片發了過去。
下高鐵之後,她先把我認了出來,和她現在的丈夫站在出口一起朝我揮手。二十多年了,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親媽熱情地用家鄉的特產招待我

被親媽和後爸接上車後,親媽開始哭泣,訴說著她對我二十多年來的思念之情,我心裡很感動,可是又很疑惑,到了伯母家,親媽和伯母開始解答我的疑問。正是從他們這裡,我聽到了和奶奶完全相反的答案。
原來,當年親媽和爸爸在一起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孕期爸爸卻將親媽扔在家中與奶奶相處,兩人的婆媳關係劍拔弩張,奶奶總是嫌棄親媽做家務活不夠利索,說她太懶,而爸爸忙於打拼事業,還出軌了其他女人。
親媽因此患上了產後抑鬱症,在我出生三個月後,她忍無可忍,向爸爸提出了離婚。
根據法院裁決,我是女孩,所以被判給了媽媽,但她無力撫養,家鄉重男輕女的思想很重,大部分家庭把女兒養大是為了換一個好的彩禮數字。
在親戚的說服下,親媽打算把我放到親戚家當童養媳。
或許是陌生的環境讓尚在襁褓的我有了本能的危機感,我在親戚家天天哭鬧,也不吃東西,親媽沒辦法,擔心我餓死,才又將我送回爸爸的身邊,從此不再聯絡。
關於這段往事,親媽基本是和盤托出,沒有任何隱瞞,我的大伯母和外婆也在旁邊作證,這讓我的人生信念再一次崩塌。
按照奶奶的說法,親媽應該是生下我之後三個月就和別的男人私奔了。因此我曾無數次幻想過和親媽相認的那一幕:我將成功地、高傲地、出現在她面前,而親媽則會痛哭流涕,為當初拋棄我的選擇而後悔。
現在我活到了二十二歲,才知道自己過去的人生全是一段謊言。

親媽的家

和親媽相認後,她對我非常熱情,晚上睡覺的時候也要跟我一起睡,會觀察我身體成熟的特徵,打聽我正值青春的那些隱秘的事情。
她的過分主動讓我很不適應,我看著眼前這個女人,腦海裡搜尋不到任何與她有關的記憶,只覺得自己像是突然闖進了一個陌生人的家裡。
重逢時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很久,返回到學校後,親媽頻繁地在微信關心我的一日三餐,總是想要影片聊天瞭解我的生活,一到節假日就催我什麼時候再回去,過年要不要去她那裡,又問我有沒有想她,我訊息回少了回慢了,她會覺得我不夠重視她。
這讓我開始感到有些道德綁架,我無力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親密關係。
現在想想,其實這才是親人間應該有的關心,我像個一個被拐多年的孩子,在初相認時的熱淚盈眶後,只剩下無法重新建立親密關係的陌生無力感。
清醒
我跟親媽相見是17年,到現在已經6年沒有再見面了。
我和後媽的關係也是處於表面客套的微妙平衡,每逢母親節,我買一份禮物郵寄到家裡,後媽也會很配合地發朋友圈,說:“謝謝大女兒的禮物。”母慈子孝,我好像真的成了她的女兒。
和親媽相認不久後,這件事就被爸爸和奶奶知道了,他們很慌張,指責我為什麼要認親,這樣以後又多了一份贍養義務,同時奶奶也很擔心失去我。
我給了她一顆定心丸,說她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親人,心裡永遠排名第一。
這確實是我的真心話。按照我們老家的方言,奶奶也可以稱作“阿媽”,我從小學開始就這樣喊她,所以在我心裡,奶奶才是我真正的媽媽,沒有人能代替她在我心中的位置。

奶奶做白內障手術時,我在醫院陪護

在得知親媽沒有拋棄我,這一切都是奶奶騙我的謊言後,我也並沒有因此怨恨她和爸爸。
如果和親媽一起生活,按照她的說法,我可能只會在鄉下生活一輩子,早早地嫁人生子。

奶奶和爸爸都只有小學學歷,但非常支援送我讀書。尤其是奶奶,非常熱愛知識,總是帶我去書店買書,希望把學習的氛圍傳染給我。

我一直都覺得奶奶的人生充滿了遺憾。她和爺爺婚姻也並不幸福,爺爺一直在出軌,奶奶就像個怨婦似的跟我反覆哭訴爺爺的花心。
每次爺爺和奶奶吵架的時候,我都勸她離開爺爺,但我也知道,奶奶是不可能離婚的,在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看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結了就湊合過一輩子。
她很厲害很聰明很好學,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依然對讀書充滿熱情,遇到生僻字會向我請教。
她那個年代窮,讀到小學家裡沒錢讓她繼續讀,現在僅是小學文化的她,卻會用這樣的比喻:就像被生活的鐐銬鎖住手腳,失去自由。

奶奶八十多歲了,還在練習寫字

我一直記得她這些年含辛茹苦地將我拉扯大,記得在我放學回家太晚的時候,她會在門口焦灼地等待。
雖然她從不出面,但一直與後媽暗中較勁、爭取和周旋著,才能讓我平安長大,又一路讀到大學。
大家都知道那句再熟悉不過的經典名言: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但事到如今我自己已經釋懷了。
我沒被丟在鄉下成為童養媳,也沒有在後媽的拋棄下走丟,這二十年來只要走錯任何一步,一定都不會比我現在的生活要好,所以至少我還是幸運的。
生活在一個不太安逸、幸福的家庭裡,好的一面是可以一直激勵自己,尤其是我在奶奶的灌輸下,很小就意識到知識能改變命運,尤其是女生,越是向上爬,人生的選擇也越多,我漸漸有能力擺脫家庭,去決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大學畢業後,我去了一個離後媽和親媽都很遠的城市工作,我知道,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家庭,也融不進任何一方。我不相信任何人,只想靠自己,清醒卻又痛苦。
可是原生家庭對我性格的影響也很難改變。我性格內向,很少為自己解釋什麼,哪怕即將面臨激烈的衝突,我也以沉默蓋過。只是養成了寫東西的習慣,在文字裡宣洩一些自己的情緒。

上高中後,爸爸給爺爺奶奶買了新房,我才擁有自己的獨立房間

我很羨慕那些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我的前任每週固定一次與家人影片聊天或者聚會,他們大到人生就業選擇,小到家裡的電器換哪個牌子,都要細細地討論一番,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想法。
他的家庭,是他最堅實的後盾和港灣,但我沒有。得知我的人生就是個謊言之後,我失去了拼搏的動力,也總是懷疑努力的意義,我就在這種自我否定的泥潭裡苦苦掙扎著,對別人的好意和愛都保持距離。
前任曾經對我說過:“以後你會成為我們家的一員,你也會擁有很幸福很完整的家。”
可是在他動了結婚念頭時,我卻猶豫了,我沒有信心堅定地與一個人過完一輩子,情緒不穩定的我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好妻子,也不會是一個好媽媽,於是我選擇了分手。
直到現在,我都很難處理好一段親密關係。我很缺愛,所以很容易陷入到對一個人的迷戀裡,想要抓住對方然後去依靠他們。
但另一方面,我也敏感又自私,一旦預感自己有可能受傷,就會立馬抽離,本能地形成一個保護機制,不能讓任何人傷害我。
在我認清自己對感情的態度偏向獨立後,我對婚姻就沒有那麼渴望了。那種靠婚姻來拯救自己、跨越到另一個階層的想法,反而更讓我沒有安全感。
我更相信所有的事情最好都靠我自己來爭取,比如事業,這是我永遠不會放棄的。哪怕結婚後我也一定要有份工作,我也在為此準備考研,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加穩定的人生方向。
現在我和自己的兩個媽媽都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每一年的母親節,我都會在網上定兩束一模一樣的花,一束寄給後媽,一束給親媽。
奶奶那邊我曾打過電話,她堅決不收花,說浪費我的錢,只要我平安就好。
相比於故事中頻繁出現的幾位女性——親媽、後媽、奶奶,我更關注這一家中兩位男性,父親和爺爺。
他倆雖然很少在故事中出現,但又無處不在。
正因為他們的出軌、缺位、不負責任,導致了家中的女性們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討他們喜歡,不得不一邊互相傷害,一邊苦苦掙扎。
這個故事刊發後,評論區也收到很多留言。
他們大多都經歷過類似的處境,現在也有著和藤嬌嬌相似的性格——不擅長處理親密關係,不由自主地去討好別人。至今仍被這些問題困擾著。
這也是我把這個故事推薦給更多人的原因。
我想告訴有類似困擾的朋友們,這些不擅長,是傷害留下的痕跡,並不是你們的錯。
所以,請別苛責自己,好好去活。
【看客insight】記錄過很多與家庭親子有關的故事。
有位縣城媽媽,她的孩子還沒出生,就被網友判了死刑——
她的孩子被檢測出攜帶XYY綜合徵,又稱超雄綜合徵。在網上,更多人稱其為“犯罪基因”和“天生壞種”。
這位媽媽決定無視這些聲音,將孩子生下來。
點選下方名片,關注看客inSight
回覆“超雄”檢視全文
(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我們)
 推 薦 閱 讀 

北歐,年輕人素未謀面的心靈故鄉。


這裡是社恐天堂,躺平聖地,下午四點下班、假期以月為單位,同時社會福利高,性別平等。

有個女孩去到北歐五年後,做了一個“反向”決定:逃離北歐,回上海工作。

(掃描上方二維碼,回覆“北歐”檢視全文)
「看客InSight」記錄下這一系列生動的社會故事,希望讀完之後,大家會願意分一些注意力給這些普通人,也許“他們”就是你身邊的人。
希望故事中的人和讀過故事的人,都能夠獲得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