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尼賽思的中國故事,才剛剛開始。


過去十年,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深度重構。中國憑藉消費規模、政策引導與產業創新,貢獻全球近四成的豪華車銷量。由此,世界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同樣成為豪華汽車品牌必爭的核心市場,也是全球汽車品牌最重要的利潤引擎。
與此同時,新能源賽道的彎道超車讓中國汽車業站上牌桌。依託三電技術自主化、智慧網聯生態領先等優勢,自主品牌奪下一席之地。伴隨著急速而深刻的變化,就連BBA這樣數十年全球稱霸的品牌,也無法在這裡高枕無憂,不得不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生命力旺盛、週期起伏明顯、消費者需求不斷變革的現實。
「中國汽車市場不是線性的、沒有常勝將軍」,這句話已成為所有豪華汽車品牌的共識。這裡沒有永恆的強者,只有永遠的週期。市場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既是對品牌的挑戰,也是對品牌戰略眼光的考驗。
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到,所有車企又來到同一條起跑線前。前方既是週期性挑戰,也有結構性機遇。如何抓住這一黃金時期乘勢而上,是每個品牌必須深思的關鍵問題。

週期性與本土化,
從BBA「轉型」看市場
2024年產銷雙突破3100萬輛的成績,顯然不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極限。這個蓬勃發展的大市場,正讓所有入局者心潮澎湃。可蛋糕越大,競爭也就隨之激烈。
縱觀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大部分都遵循「高峰—平臺—調整—再爆發」的迴圈特徵。燃油車時代,憑藉技術壟斷與品牌溢價「二元法則」統治市場的BBA,在豪華領域的銷量曾一騎絕塵。但如今受制於新勢力的崛起和智慧化浪潮衝擊,也一度被時代的浪潮所裹挾,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
經銷商翻盤、銷量下滑、市佔率降低,如今BBA的滑落,本質上是「舊秩序」與「新週期」劇烈碰撞產生的結果。這種週期性波動,不僅考驗企業的產品力,更是對品牌定力、創新能力和本土化適應力的「耐力測試」。
這也是為何,有越來越多的外國車企選擇打破「外資提供技術、中方負責生產」的傳統模式,轉向以中國技術生態為底座的聯合開發。例如,寶馬在中國深度融合鴻蒙生態;賓士則正押注於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旗下四款車型都將接入Momenta的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大眾更是將德國總部之外最大的研發基地建在安徽,透過牽手小鵬汽車、地平線等本土科技企業,將中國的智慧技術匯入自身產品。
一條以深度技術合作為核心,透過與中國科技生態的全面融合,重構從研發到服務的全價值鏈正在形成。外國車企將逐步實現從「產品輸入」到「技術共生」的戰略升級,最終構建適應中國市場的智慧化、電動化競爭壁壘。
捷尼賽思的入華四年,恰是這場豪華耐力賽的縮影,其經歷過高調入場的聲量期,也直面過渠道收縮的質疑聲,如今以國產化、輕資產、體驗升級的「2.0戰略」開啟新賽段。
這個韓系豪華汽車品牌的探索揭示了一個底層邏輯:在週期起伏的中國市場,唯有同時跑贏「認知、渠道、產品」三重賽道,才能穿越波動,抵達終局。

傳播方式重塑,「變輕」也變強
對於捷尼賽思而言,「變輕」是變革的重要一環。想要實現在華擴張,捷尼賽思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加碼認知,積攢勢能。
不是一味模仿BBA等傳統豪華品牌的路線,而是透過自身的產品特點和服務優勢,與BBA形成差異化競爭。
在傳播過程中,不再讓營銷資源集中在「中心化垂媒平臺」而是向「多元化觸點網路」的遷移。強調韓系豪華的獨特魅力,突出產品的設計、品質和價效比等方面,吸引那些對傳統豪華品牌審美疲勞,追求個性化和高性價比的消費者。同時,透過不斷提升品牌認知度,在豪華車市場中樹立自己獨特的地位。
如今抖音、微信、小紅書等超級APP構成的新流量矩陣,正使品牌構建自主可控的流量池成為可能。因此,捷尼賽思也選擇透過數字化平臺、深度體驗活動、精準垂類圈層溝通等方式,讓真實使用者體驗和口碑來定義豪華。
現在的捷尼賽思,不僅釋放出深耕中國的態度,更選擇集中品牌資源聚焦在更真切的使用者連線上,為接下來的突破積攢勢能。
入華四年來,捷尼賽思走完了「零到一」的破冰之路,進入了2.0戰略時期。讓市場認識了何為「韓式豪華」後,捷尼賽思選擇調整組織架構以提升靈活性和應對市場挑戰的能力,實現更高效運作和精細化資源配置。
在豪華車市場競爭進入「全鏈路效率」比拼的新階段,捷尼賽思選擇以渠道革新作為破局支點。隨著2.0戰略的進行,捷尼賽思選擇以「展廳+」模式完成渠道變革。這種新型展廳整合了車型品鑑、試駕體驗、訂購服務及售後維護四大核心功能,實現「一站式」服務。

相較於此前捷尼賽思之家、捷尼賽思中心等傳統展廳,其核心優勢在於透過靈活的空間佈局與功能組合,覆蓋使用者從認知到購車再到用車的全週期需求。以400-500平方米的緊湊型設計,「展廳+」進一步實現了最佳化選址與空間利用效率。
今年3月底,捷尼賽思已經完成在深圳的「展廳+」門店佈局,並加速全國更多「展廳+」門店及售後服務網點的佈局。
對於處於品牌上升期的捷尼賽思而言,這樣的輕資產策略不僅加速了網點擴張速度,還降低了單店經營風險。得益於降本增效的佈局模式,捷尼賽思能夠更快速地鋪開網路,提升使用者觸點密度,進一步提升品牌認知度,為後續車型的市場匯入奠定基礎。

厚積薄發,不爭「一時喧囂」
對於捷尼賽思而言,此刻的市場觀察和佈局,是主動「收拳」而非被動「認輸」。中國市場絕非「試驗田」,而是品牌進化成真正全球豪華巨頭的必經之路。只有擁抱起伏、學會順週期進化,才能在下一個新週期崛起時,收穫自己的品牌高光。
留在中國,不只是姿態,更是深度的長期主義。眼下的豪華汽車品牌,若仍以「全球標準」粗線條複製中國業務,難免「水土不服」。既然競爭如此激烈,那麼唯有用「本土化底盤」跑贏中國彎道。正因如此,捷尼賽思選擇主動調整戰略,以更強烈的本土化動作為切入點。
近期,捷尼賽思官宣將正式啟動本土化生產和研發,在3~5年內實現新能源車的國產化。品牌將整合韓國南陽研發中心、中國煙臺研發中心以及上海的數字化研發中心的資源,依託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和自身研發團隊的優勢,合力為中國市場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從5月19日捷尼賽思推出的年度改款車型G80就可以看出,新車上市的核心目標並非單純追求銷量規模擴張,而是透過加碼中國市場的動作,與產品力升級強化品牌「韓式豪華」的差異化標籤。

此次捷尼賽思將目標精準瞄準了豪華車市場的置換升級需求,這一策略不僅透露出捷尼賽思避免陷入價格戰泥潭的明智之舉,更為後續更新捷尼賽思品牌家族車型奠定了堅實的價值基準。
在BBA加速本土化、二線豪華品牌價格戰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下,新款捷尼賽思G80透過傳承「動感的優雅」設計理念,將東方美學融入車身線條與內飾細節,同時增加更多前沿科技配置,如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並強調個性化定製服務,成功構建了區別於德系豪華的「東方美學+科技溫度」價值體系。
透過新款捷尼賽思G80的上市,捷尼賽思正逐步驗證其「輕資產運營+體驗升級」模式在傳統能源領域的有效性,為即將到來的電動化轉型積累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背靠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現代汽車集團也為捷尼賽思下一步戰略夯實了基礎。北京現代和悅達起亞的產能資源,都能為捷尼賽思的國產化助力。
對於全球品牌而言,產品之外,最難的便是在戰略上與中國市場同頻共振。因此,除了本土化佈局之外,給消費者打造體驗感亦是捷尼賽思所不斷追求的。當前,中國消費者對豪華車的認知為德系所主導,如何加深品牌「韓系豪華」的認知,是捷尼賽思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我們審視智慧化、電動化浪潮給行業帶來的另一面,能夠發現主流產品同質化嚴重,豪華市場的消費者也逐漸對「技術堆砌」逐漸審美疲勞。在智慧輔助駕駛軍備競賽催生「千車一面」,當8155晶片成為行業標配,當雷射雷達下探至20萬區間,豪華市場正面臨新的價值拷問。
對定位豪華的汽車品牌來說,解決技術引數與體驗價值的錯配,在質感之上的智慧或許才是加分項。精湛的工藝、貼心的服務、極致人本的感官體驗,這些依然是中國市場豪華汽車消費者心中不會褪色的需求。
這些需求,正是捷尼賽思擅長的領域。硬體上,美國市場調研機構君迪(JD POWER)在2024年美國新車科技體驗指數(TXI)調查中公佈,捷尼賽思獲得584分,力壓雷克薩斯(535分)和寶馬(528分)等排在全體品牌榜第一。

硬體之外,捷尼賽思已將重心轉向「體驗整合」。品牌將生活品質傳遞至座艙以外的空間,位於上海的捷尼賽思餐廳也進一步詮釋品牌於豪華生活方式領域的探索。呈現出「不止於車」,更是「生活方式」的品牌定位。
科技變革的浪潮中,豪華品牌的價值座標系正在發生位移。捷尼賽思的選擇清晰而篤定,不做顛覆式創新的冒險家,也不當技術保守主義的衛道士,而是以「漸進式創新」構建護城河,讓每一次技術迭代都始於使用者真實場景的痛點紓解,終於品牌承諾的閉環驗證。
在攀登豪華品牌金字塔的路上,捷尼賽思始終認為只有以使用者的質感體驗為根,以產品的科技創新為翼,在日趨成熟的「人本體驗」上,繼續用全新技術賦能,輔以長遠的戰略耐力,才能真正站穩豪華賽道的高地。
正如當下的中國市場需要「第三極」,當消費者既厭倦了傳統豪華品牌的傲慢,也對新勢力「重流量輕交付」的模式產生警惕。當行業陷入「非左即右」的路徑之爭時,其「慢戰略」反而顯現出稀缺價值,這恰恰是捷尼賽思破局的獨特視窗。

結語
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法則,從來不是百米衝刺的勝負之爭,而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週期長跑。回望BBA在華髮展的四十年曆程,無論是德系三強早期的市場拓荒,還是面對新勢力衝擊時的戰略轉身,都印證了一個規律:真正的豪華汽車品牌需要在市場起伏中保持戰略定力——既要能在技術浪潮裡抓住風口,更要能在週期低谷時守住價值錨點。
對於捷尼賽思這樣在中國尋求長遠發展的全球品牌來說,錙銖必較一時的市場得失並不是關鍵,而是否具備洞察大勢、穩步推進本土創新和使用者體驗、構建深厚品牌護城河的能力才是解題方法。短期的缺席、調整,甚至失利,都不影響長遠的開合與佈局。
作為全球品牌,捷尼賽思過往的成績也能夠自證其實力。入華前,捷尼賽思在韓國本土及北美市場已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據韓聯社報道,捷尼賽思於2021年5月累計銷量超過50萬輛,之後僅用時2年零3個月就突破百萬大關。
多維市場的淬鍊,鑄就了捷尼賽思的厚重的全球化基因。在經歷了歐洲、北美以及中東等海外市場的檢驗後,更加成熟的捷尼賽思決心紮根中國市場它從不承諾「努力必有回報」,但它終會嘉獎那些尊重市場規律、敬畏使用者價值的長期主義者。
在喧囂過後,下一個創造新局面的機遇,依然屬於那些有準備、有耐心、有創新的品牌。捷尼賽思的中國故事,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