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建議最佳化車牌,羅永浩隔空聲援;捷尼賽思確認國產;傳滴滴自動駕駛謀求融資;蔚來中國增資至82.57億,新增兩大股東|迴響

“時光不聲不響,卻悄然推動行業發生變革。未來汽車Daily試圖用本週新聞回顧的方式,記錄變革過程的細節,對行業發生的一點一滴進行留存。”
作者 |未來汽車Daily編輯部
捷尼賽思確認國產,
並借鑑小米等品牌的生產經驗
3月2日,現代汽車集團旗下豪華品牌捷尼賽思正式宣佈品牌開啟國產化程序,中國區CEO朱江制定詳細的計劃表。
朱江表示,捷尼賽思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從今年起,捷尼賽思正式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重點聚焦兩個方向:精細化運營和為3.0時代做準備,3.0時代預計將在三到五年後到來,屆時捷尼賽思計劃在中國實現穩健的規模型增長。
另外,在生產層面,捷尼賽思將借鑑小米等品牌的經驗,從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管理角度出發,依託集團在中國已有的生產和管理能力,實現本地化生產,計劃在未來3-5年內,向中國市場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產品。
編輯部點評:準確來說,這並不是捷尼賽思首次進入中國。在此之前,捷尼賽思分別於2008年和2014年,以“勞恩斯”、“捷恩斯”之名進入中國市場,但無一例外的是,進入中國市場後都在幾年後銷聲匿跡,而從目前來看,再次進入中國市場的捷尼賽思也並沒有太多存在感。
如今,中國新能源車企集中突擊高階化的背景下,捷尼賽思進入中國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雷軍建議最佳化新能源車牌,羅永浩隔空支援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今年兩會期間共提出5條建議,其中有一條關於新能源車牌。
雷軍在建議案中表示,隨著年輕消費者數量增多,使用者對汽車外觀與個性化功能擁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車的綠色號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汽車產品的設計效果,現有汽車號牌不具備智慧化能力。
並且雷軍給出三個建議方向:
  1. 樣調研論證。
  2. 拓展號牌智慧化功能。
  3. 做好試點探索工作。
3月6日,羅永浩發文支援雷軍,並表示:“現在的新能源車號牌,確實對汽車的工業設計是毀滅性的,希望能推動改進。”
編輯部點評:新能源車牌的設計問題網友吐槽已久。據市場研究機構君迪釋出的《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魅力指數研究》顯示,有26%選擇個性車身顏色的車主把顏色視為最愛的方面,這比例遠超傳統車色的車主。
雷軍的提議得到了大量網友的支援,有網友曬出了小米SU7 Ultra的上牌照,吐槽原本顏值極高的小米SU7 Ultra在上牌之後瞬間讓人“索然無味”。
傳滴滴自動駕駛謀求融資,
投後估值50億美元
3月4日,據彭博社報道,在目前資本市場大熱的自動駕駛投資熱潮下,滴滴全球正在為其自動駕駛部門尋找新的資金。加上2024年10月由廣汽領投的2.98億美元C輪融資,滴滴自動駕駛已累計籌集超15.5億美元(約112.6億人民幣)。
訊息人士表示,滴滴自動駕駛計劃籌集數億美元,瞄準投後估值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1.1億元)這一目標。
而本次融資計劃旨在繼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及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量產程序,並正在以資訊保密為前提與包括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基金在內的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
編輯部點評:截至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對Robotaxi的佈局已有6年時間,並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進行了公開運營。
從積極角度來看,若此輪融資成功,將為滴滴自動駕駛注入大量資金,幫助其走向技術突圍的下一步。
但不可否認的是,資本市場對於L4級自動駕駛的狂熱已迴歸理性。無論國內國外,也不乏Robotaxi明星公司倒在黎明前的案例。目前,Robotaxi的商業化推廣還存在非常多不確定性,如何將估值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滴滴不得不回答的問題。
通用汽車任命第一位首席人工智慧官
3月4日,據路透社報道,通用汽車近日宣佈,已為公司聘請了首位首席人工智慧官,以加大人工智慧(AI)技術在汽車及其他業務領域的應用。
通用的這位首席人工智慧官是49歲的巴拉克·圖羅夫斯基(Barak Turovsky),他此前曾擔任思科的AI主管,並曾在谷歌領導該技術的發展。
圖羅夫斯基將加入通用的軟體和服務工程團隊,向該部門高階副總裁戴夫·理查德森(Dave Richardson)彙報。圖羅夫斯基的團隊將負責將AI軟體能力整合到GM的汽車產品線及其他專案中。通用此前已利用AI來幫助選址電動車充電站、最佳化經銷商的車輛訂購流程,並改進製造流程。
編輯部點評:通用汽車的這一任命彰顯了通用汽車在智慧化轉型方面的堅定決心和戰略佈局。
從通用汽車自身業務來看,2024年財報顯示其雖營收有所增長,但淨利潤大幅下滑,Cruise業務虧損更是給轉型帶來壓力。
雖然通用汽車透過引入外部專業人才,期望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上實現突破,但是如何將人工智慧戰略有效落地,整合公司現有業務與新的人工智慧技術,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收益,是通用汽車面臨的挑戰。
蓮花跑車高層被曝人事調整:中國總裁毛京波卸任
3月5日,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日有傳言毛京波即將卸任蓮花中國總裁,調整至海外市場。蓮花汽車內部人士證實了此事:“毛總(毛京波)已經有幾天沒有出現在辦公室。”而其社交媒體的更新,也停留在了 2 月 14 日。報道提到,一同變化的還有多個重要崗位。據瞭解,蓮花中國副總裁陸昱霖將在本月底離職。極星科技 CMO 賈小卉今日已經入職蓮花跑車。
編輯部點評:蓮花高層換血或為戰略轉向鋪路,但短期內品牌重塑和市場拓展難度加大,極星高管加入可能帶來營銷新思路,但需應對平衡品牌高階定位與市場實際需求的挑戰。
面對自主品牌的強勢衝擊,高階市場競爭加劇。此次蓮花高管的調整凸顯豪華電動品牌在技術迭代、定價策略和使用者溝通上的脆弱性,可能加速行業整合或促使更多品牌注重差異化競爭。
蔚來中國增資至82.57億,新增兩大股東
3月6日訊息,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蔚來控股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合肥建翔投資有限公司、安徽高新輿文蔚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股東,同時註冊資本由約78.57億元人民幣增至約82.57億元人民幣。據瞭解,此次增資旨在進一步支援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業務發展。
編輯部點評:新增的兩家股東具有國資背景,合肥建翔為國有獨資企業,安徽高新輿文蔚源的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此次投資不僅為蔚來帶來資金支援,還可能透過政策資源、地方產業協同等渠道拓展蔚來的發展道路。國資入股凸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援,還可能引導更多資本流入,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不過,儘管增資帶來利好,蔚來目前仍處於依賴外部融資的狀態,應對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的關鍵是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完善補能系統及擴充套件市場。而其他新能源車企,尤其是同樣依賴外部融資的品牌,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資本壓力,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