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嘲笑那個又爭又搶的女老闆

Sayings:

‌按捺不住想和你分享我最近的能量來源:
學習成功的女企業家如何做事。
你應該也刷到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娃哈哈集團遺產爭奪大戰,除去其中的八卦,我被宗馥莉這樣的女企業家身上那種強烈的、獨特的、很“狠”的做事風格深深吸引。
所以,今天,我很想寫寫這群女企業家們。
寫她們如何站上高位,
寫她們如何做事,如何把事做好,
寫她們提供的一種少見但必需的女性樣本——
一個女性可以去爭搶,可以以強為榮,可以想贏也會贏地活著。

 01 

首先,我承認,作為一個 INTJ,我最開始是被她們身上的強者氣息所吸引。
比如宗馥莉,娃哈哈集團現任董事長,去年 10 月,以 810 億元成為中國女首富;
比如董明珠,71 歲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曾經有篇文章寫她,標題就叫:姐走過的路,寸草不生。
比如寫出《向前一步》的雪莉·桑德伯格,她是 Facebook 營運長,也是第一位進入  Facebook 董事會的女性成員。
比如你公司或者行業裡,那個你無比敬佩,但也隱隱有些害怕的女老闆。
她們的人生,沒有廢話。
朋友公司的現任 CEO 蘇總,口頭禪是:少廢話,直接說事,說重點。
接任賭王事業的何超瓊,“我很少講廢話”“我不太懂得說那些風花雪月的好聽話”。
她們的工作,也高效到像是被設定好的程式。
第一步,解決問題,第二步,給我結果。
董明珠有一系列很經典的回答。曾經有人問她,您是這麼大公司的老闆,應該需要安慰您的人?
董明珠:安慰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安慰。
Q:今年空調市場競爭激烈,是不是要打一場生死戰?焦慮嗎?
董明珠:焦慮沒有用,解決不了問題。其實年年都生死戰,你哪年戰不過去你就死掉了。
Q:您不享受生活嗎?
董明珠: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幸福就是完成任務。
Q:您一直這樣嚴格,不累嗎?
董明珠:為什麼會累啊?感受到壓力,是因為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是的,她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成為女企業家的人,都要直面一個難題:一切落到她手裡的問題必須有解決方案,哪怕是不夠好的解決方案。
她們必須訓練自己,成為最終擔責人。

 02 

她們是如何做事,如何解決問題的?
有段時間,我常被一些工作無意義的消耗和沒結果困住,我就去看她們的自傳、演講、訪談,企圖從中吸取一些能量和成功經驗。我發現答案很有用,但也有些樸素得出乎我的預料。
女企業家的做事方法論一:萬物皆可方法論。
創立了英國高階食品業務 Nosh Detox 的吉塔,被問到對於想要創業,但不知從何入手的女性,有什麼建議?
吉塔:找到人來買你的產品。
“只要客戶多於五個,只要有人願意買你的產品,你的生意就能做下去。”
宗馥莉領導的娃哈哈,屬於老牌飲料行業,隨著喜茶、瑞幸、霸王茶姬這些年輕新品牌的爆火,如何在競爭和博弈裡保住現在的地位?
我本來覺得這肯定也是她的憂愁,宗馥莉不:
就做好自己應該做的。
把產品做好,
把技術練好,
把渠道做好,
沒有什麼可以讓自己覺得太擔心的。
董明珠也是,她 36 歲入職格力營銷部,拿到的第一個大任務是開啟格力在安徽的市場,要知道,那是 1990 年,格力還叫海利,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空調對於安徽,也還是“奢侈品”。
放在很多人身上,根本無處下手,董明珠腦袋清晰:
要想開啟安徽市場的大門,必須要找到能敲開大門的“敲門磚”。
首先,我要做的是必須找到信用好的經銷商,只有找到具有經營頭腦和服務意識的經銷商,才可能是我的合作伙伴,才能“敲”開安徽市場的大門。
然後,她就背個黃書包,穿雙黃球鞋,滿安徽地去找了。
那年,格力在淮南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 240 萬。
她們做事,從不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女企業家的做事方法論二:不怕把手搞髒。
她們會自己下場做事。
民間對董明珠有個調侃的說法:別的企業家談情懷,她談掃二維碼。
董明珠簡直是行走的格力地推,在格力公司總部,一層大堂展示著不同時期的產品,董明珠要在旁邊貼著二維碼,方便參觀時直接購買。
她甚至連微信頭像都是二維碼,掃進去就是格力的網店。
我想起有句上海話,叫“螺螄殼裡做道場”,很適合用來形容她們。
她們會在做事的每個細節,每個螺螄殼裡做好自己的道場,然後,做成自己的大道場。

 03 

除了這些具體的方法,她們也給了我很多觀念上的啟發。
第一,要往桌前坐。
桑德伯格曾觀察到 2 個典型的現象,可以部分反映職場裡女領導少的原因,一個是在矽谷的高層會議桌上,男性會主動坐到最大的會議桌前,而女性,大多選擇在房間一側或者角落坐下。
一個是在領導競選桌上,男性會主動敲她的門,毛遂自薦自己為什麼是最佳人選。而女性即使被肯定和鼓勵過,也會有很多個 but:“我可能不是很擅長”,“聽上去很好,但我沒有類似的工作經驗”,“我還有許多要學習的”…….
所有在職場做事小心翼翼的女孩,真該看看這群女企業家的做法。
她們會去爭,去搶,要讓自己坐到桌前。
有人問宗馥莉:“你爸是出於什麼考慮,任命你做了這個品牌公關部的部長?”
宗馥莉:“不是我爸任命我,是我自告奮勇去的。”
何鴻燊建起澳門旅遊塔後,何超瓊的第一反應不是坐等父親發配任務,而是主動說:“我來管!”
半導體晶片專家,AMD 董事長蘇姿豐聽說 2020 年全球會有 500 億裝置互聯,第一反應是:“我全都要!”並在下一秒,提出瞭如何拿下這 500 億裝置的路徑。
她們知道時機和市場從不等人,她們要搶佔市場,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
很多時候甚至不是爭取機會,而是搶下機會。
她們會朝著那個最難的問題跑。不是走,是跑。
第二,要心無恐懼。
她們不會被沒有發生的事情,和心裡的恐懼嚇退。
何超瓊從小就被媽媽教導,你的字典裡不能出現“我不記得”“我不知道”“我不明白”這幾個字眼。
後來的人生,何超瓊也是這麼做的。
還有董明珠,30 歲她的丈夫因病離世,之後,她南下進入海利(格力的前身)
她是那個年代的統計學大學生,之前做的都是坐辦公室的管理工作,到了海利,要去當業務員做營銷,要去討債,去追回 42 萬塊的欠款。
她不會,但她也不怕,“我董明珠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這種事情的本身是對抗賽,看誰更有耐心更有韌勁。我打點起精神,準備豁出去了。”
她就這樣一路豁出去戰鬥到了 71 歲。
更重要的是,她們也不怕不被人喜歡,不怕被評判。
魯豫有一次採訪董明珠,拍合照時工作人員一直出錯關錯燈,投影儀直射著魯豫,睜不開眼睛,董明珠展示出了完全不遮掩的強勢。
一直怕被說難相處、不好接觸的魯豫羨慕地說道:
“董明珠完全沒有這樣的障礙,你不覺得我強勢嗎?ok,那我就強勢,我就是特別厲害,就是說一不二。
人能夠具備這樣的狀態,我覺得那一定是無比地自由。”
她們清晰地知道,自己不可能“贏得每個人的喜歡”。
她們坦然地接受,當你想要讓事情按你想要的發生發展,必然不可能取悅每個人。

 04 

這也是我今天為什麼要寫她們的原因。
因為她們如何做事,女性就可以如何做事。
我時常覺得,長期以來,全世界的文化裡,都缺少一個客觀、真實的“成功女性畫像”。
影視劇裡,她們是工作上的女魔頭,是生活裡糟糕的妻子/母親,彷彿永遠不會有幸福的家庭。
就像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形容的:“職場中的母親都有一個名字,叫內疚。”
現實生活裡,她們被看作是女性的面孔,男性的身體。2011 年《舊金山雜誌》曾刊登過一則關於矽谷女性企業家的報道,所配的插圖用 Photoshop 把報道里提及的女性的面孔和男性的身體拼在了一起。14 年後,對這群女企業家,我們依舊還會稱她們女強人、鐵娘子。
但她們可以是怎樣的?
她們可以是殺伐決斷的,這不是六親不認。
宗馥莉上任後,要改革,把宗慶後時期娃哈哈集團的核心中高層人員,幾乎都換了一遍。叔叔說她“胸懷不夠大,不夠厚道”。她說這不是為了培養親信,是為了企業的發展。
董明珠還是經營部部長的時候,有一個經銷商想透過她哥哥走後門,最後直接被董明珠停止供貨。
她不欣賞靠人情做事。“‘人情’,不是‘人之常情’,更不是小恩小惠的代名詞,真正的‘人情’,應該是長遠地關心一個人的未來和成長。”
她們可以是姿態不那麼好看的。
董明珠曾在 1994 年,主動像當時的總經理要權,要財務權,她坦誠我想要權。
還有被人詬病的格力手機的開屏是董明珠的廣告,“董明珠生活家”的名稱,嘲諷她把自己當作了格力的 IP。
我不想評判這作為商業手段的成功與否,我很想引用一句魯豫在節目裡的評論:
“外界很多的評價是有性別色彩在其中的。很多男性企業家都在為自己的企業代言,沒有人質疑他們,因為董明珠是女性,因為她不夠常規意義上的美麗,我們就會質疑她。我們在比的是企業,比產品,不是在比誰漂亮,誰更適合代言。”
她們會把自己的名字打出去,成為標籤。她們的名字出現在開屏廣告裡,出現在獎學金裡,還可以給學校大樓命名。
這已經在無形中打破了很多“女性不可以”的思想鋼印。
她們也可以是專注搞自己的事業,不內疚的。
你肯定刷到過,她們很多人被問婚戀問題,被問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問題。
我很想讓你再看看她們的回答。
宗馥莉:現在又不是包辦婚姻,(問出這個問題)節目好像不是很高階。
楊瀾:事業和家庭平衡的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和企業家,幾乎在每一個新聞媒體採訪中都會被問到。作為一個小小的職業抱負,我每一次採訪男企業家也都會問他,請問你一週能在家吃飯幾次?你是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
我毫無冒犯之意,我只是想說在這個世界,男性和女性都需要平衡事業和家庭。
董明珠和她的兒子,也並非是影視劇裡的刻板印象,她在自傳裡寫,兒子很體諒她,早早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對於陪伴兒子時間的缺失,她遺憾,但不內疚。
“這究竟是現實環境的侷限還是個人能力的侷限, 我說不清楚。 但我在心中祈禱中國社會的進步能減少成功人士的遺憾。”
還有我很想分享的桑德伯格,她和丈夫成為了真正的人生搭檔。
在育兒這個常常被認為無法調解的問題上,這對搭檔證明了:父親也可以透過學習育兒知識並付出努力來獲得與母親不相上下的育兒技能。正如格洛麗亞·斯泰納姆評論的,“這不是生物學問題,而是意識問題。”
所以,問題是存在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但問題是有可能被解決的。
我們需要這樣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05 

最後,我很想讓你看看,這群女企業家走出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她們的新飯局上,大家談生意,可以喝茶,全程沒有煙味。
在她們的新年會上,大家碰杯的是 AD鈣奶,不是酒。
在她們的新規則裡,我們不用透過喝酒談下生意,搞定事情。
在她們的新企業裡,會有給女員工設立的小型託兒所,
會有為熱愛事業的孕媽媽設立的孕期停車位。
在她們對女性的新寄語裡,你不用隱藏自己的聰明和成就。
智慧和成功對於任何年齡的女性來說,都應該是獲得歡迎的主要因素。
AMD 董事長蘇姿豐:我鼓勵你們懷揣偉大理想,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要有勇氣去冒險,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每天全力以赴去解決最棘手的問題。
香奈兒 CEO 利娜·奈兒:不要害怕嘗試和表達你的野心和你想做的事,勇敢說出“我想要”,然後找到能夠支援你的人。
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是要用實力說話。
FaceBook 營運長桑德伯格:我希望女性不必永遠都按照陳舊的規則行動,每個人最終都能做回自己。
那些舊的、陳腐的、曾被認為固若金湯的規則,被她們撕開了一角。
你可以像她們一樣做事。
可以有野心,
可以不示弱,
可以強悍,
可以不用討所有人喜歡,
可以一直戰鬥到 71 歲,
……
你也可以去書寫自己的規則和故事,
你如何做事,女性就可以如何做事。
撰稿:交交
責編:拂曉星

部分素材來源:書籍《向前一步》《棋行天下》《行棋無悔》,文章《穀雨:董明珠71歲了,她還在戰鬥》,節目《她和她的故事》《至少一個小時》《共同說2》《魯豫大咖一日行》,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紀錄片《奢侈的一小半 第三季》,許鞍華採訪何超瓊,蘇姿豐就職採訪,蘇姿豐 MIT 畢業演講,常江江頻道

  晚禱時刻:
希望有一天你能像她們一樣,
大聲說出:

 一個網友評價這群女企業家:
 她們是我見過唯一一個坐到這個位置的女性。
 她在那,就不會有人質疑女性到不了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