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上午,兒子班級群裡,數學老師拍照和點名批評沒完成作業的學生。
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忐忑不安點開看了看:
還好,沒有我兒子浩浩…

👆作者供圖:年級升高後,寫作業成了家庭時光的主旋律
下午,語文老師又在群裡點名批評背誦、手抄報、作業訂正未完成的同學。
我又點開看了看,還好,沒點到浩浩。

👆作者供圖:作業未完成,會在班級群裡批評
難怪前一天晚上浩浩的作業直到到九點才寫完——作業量著實不少啊!
浩浩之前因為作業問題被老師批評過,甚至被留校過,所以現在對待作業態度相當兢兢業業,生怕自己忘記了哪門老師留的小任務。
如果哪天睡前突然想起還有什麼作業沒寫,他就翻來覆去睡不著,叮囑我一定定下鬧鐘第二天早起寫。
作為一個關心孩子睡眠的媽媽,我時常也很糾結:作業量很大的時候,我要不要幫浩浩完成一些任務?那些“形式主義”的作業,能不能我來向老師申請別寫了?

👆作者供圖:放學後,我會帶兒子戶外運動
最近,一條關於“作業熔斷”的新聞引發熱議:
為了保證孩子們充足睡眠,蘇州一教育局宣佈實施“作業熔斷機制”:小學生到21:20(初中生到22:00、高中生到23:00)仍未完成作業的可停止,次日向老師說明情況即可,無需補做。

👆圖源:微博@中國新聞網
評論區議論紛紛。有家長表示,“能讓孩子不再熬夜做作業,挺好”。但更多家長認為,“作業熔斷,考試又不熔斷”,這種機制並不能緩解教育焦慮。
剛開始看到這個政策,我不由得心生羨慕:作業熔斷機制可太好了,優先保證了孩子的睡眠和健康。
但轉念又想:這種政策真能落實下去嗎?
別人都寫了,都說九點前就寫完了,偏你家的寫不完就去睡覺了,第二天上學能交差嗎?
雖然作業是學校留的,可真正落實地點是在家呀!家長能同意孩子不寫完嗎?
於是,我採訪了身邊幾位家長,聽了他們對作業“熔斷機制”的看法。

涵涵,二年級
“政策太好了!
希望推廣到我們這邊!”
涵涵媽是我朋友。我倆兒子年齡相仿,平日也聊得比較多。
當她得知“作業熔斷”政策時興奮得不得了。

👆作者供圖:涵涵經常因為作業被留校
涵涵經常被留校補作業,有次晚上7點半還沒出來。涵涵媽在群裡問,老師說家長可以進教室裡等。
其實涵涵的作業量,和浩浩學校差不多,但就是十點也寫不完。涵涵媽說涵涵的作業習慣不大好,其實到了十點已經效率很低了,還在“磨蹭”。
涵涵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呢?
由於孩子父母平日上班回去晚,多是爺爺奶奶接送看管孩子。
涵涵放學或社團課後玩一會兒才回家,回家先看電視,看完電視要吃晚飯。等涵涵媽媽8點多回家後再開始寫作業。
低年級這樣也沒問題,但現在作業量上來了,如果作業量大,還需要思考,稍微一磨蹭,就寫到很晚。
實際上,涵涵家裡人也知道要從“時間安排”上入手。比如涵涵爺爺奶奶吼過他,讓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
然而涵涵就是不聽老人的話,即使被強摁在書桌前,也磨蹭著不肯寫,一定要先放鬆痛快了,才能開始學習。
但這樣做作業很慢的涵涵,成績倒是不錯,現在考試都能在八九十分以上。
為此,涵涵媽很糾結,有時候想要不要自己乾脆辭職,在家陪孩子寫作業,管理他的學習習慣。
又有時候懷疑,這些作業是不是都有必要?有些明顯是“面子工程”的是不是可以選做?
但沒辦法,涵涵學校不提供選擇,完不成作業就會被點名批評。
涵涵媽說,如果也能實施“作業熔斷制度”,那簡直太好了,至少可以把總量先降下來,再讓孩子慢慢改正學習習慣,在十點前就睡覺。

👆作者供圖:作業習慣不好,家長真頭疼
不過,涵涵媽也覺得,主科作業還是要寫的。如果實在太晚,偶爾讓娃先休息,改天再補上。

楦楦,五年級
“政策和我們無關,女兒自己偏要完成,但她也真的累!”
楦楦是我外甥女兒,現在五年級,按照定義屬於“小高年級”——每天作業量基本都要2個小時左右。
我統計了一下她每天的常規作業,一般有以下幾項:
上面是每天都有的,有時增加些手抄報、試卷等

👆作者供圖:我外甥女兒每天的作業量(部分)
楦楦是一個時間管理不錯的孩子。
每天6:15左右到家,稍微喘口氣就開始寫作業。中間穿插吃零食、吃飯、上廁所,其餘時間都在爭分奪秒寫作業,通常要寫到9點多。
如果當天正好還有社團課,或者出去吃個飯,那就更晚了。

👆作者供圖:小高年級,作業量不少
楦楦是自制力很強的孩子,成績在班上也是前幾名。
她父母笑言即便有“作業熔斷制度”,對孩子也沒什麼用——因為她“會自己要求當天完成”。
楦楦媽媽雖然不操心她學習,只是覺得孩子很辛苦。她還打聽到當地有些初中生會學到夜裡十一二點。
媽媽很心疼,但沒辦法,在以“卷學習”聞名的人口大省,大家都這樣。

嵐嵐,四年級,
“不寫完就睡怎麼可能?
這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嵐嵐媽是我表妹,一個對兒子有極高要求的虎媽。
嵐嵐確實很優秀,是班上的班長,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而且多才多藝,還是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的播音員。
嵐嵐同時有5個興趣班,一般要從6點上到7點30分,到家吃過飯休息會兒,要到8點多才能開始寫作業,經常要寫到10點多。
我給嵐嵐媽看了“作業熔斷制度”,她回道:“不寫完作業是不可能的……再晚也得寫完,這是原則問題。”

👆作者供圖:小學中高年級,興趣班為作業讓道
現實中,媽媽也能看到嵐嵐在“變得拖延”,比如經常發現他在那裡坐著,眼睛看著題卻半晌不動筆。
每次嵐嵐媽忍不住提醒:“快點兒寫呀。”
嵐嵐都開始頂嘴:“我在想,不想清楚怎麼回答啊!”
好在最近,嵐嵐媽在考慮減少兒子的興趣班,畢竟作業確實越來越多了。

聰聰,三年級
“這是治標不治本,
還是要給孩子養成好習慣”
聰聰正上三年級,一般8點前肯定能寫完作業。
聰聰媽媽是小學老師,因此她看待這個機制有兩重視角:一重是家長的,一重是老師的。
聰聰媽認為,“作業熔斷”治標不治本,想要孩子學得輕鬆,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管理時間。
聰聰媽說,她自己班上也有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她發現了一定會批評。
假設真有“作業熔斷”,且家長申請實行“熔斷”,那固然可以免於批評,但老師也不知道孩子對學習的掌握情況了。
假設孩子第二天又補作業,還要不要改?作業都講完了,再改有必要嗎……
聰聰媽說她同情實行“熔斷”的學校的老師,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從實踐中,老師要面對幾十、甚至一百多個孩子的作業批改和問題講解,感覺也是左右為難。

👆作者供圖:部分老師也不贊同“作業熔斷”
聰聰媽媽認為,中高考壓力不變的情況下,“作業熔斷”很難解決根本問題。
因為老師只是壓力的一重表象,真的壓力來自於成績競爭和考核。
早早休息的孩子,第二天醒來,還是要面臨巨大壓力。

其實,“作業熔斷制度”並不是今年才有。自“雙減”以來,全國多地都在嘗試如何能給孩子們卸下負擔。
阜陽、常州、寧波、南寧等地都有學校實施過類似制度:如果孩子太晚無法完成作業的話,家長可以向老師申請不做。
然而,決定權表面看在家長手中,但實際上面對學業壓力,家長能做的很少。
畢竟,作業涉及到成績升學等,家長也很難判斷到底哪些作業需要,哪些不需要,不能簡單地一斷了之。

👆作者供圖:每天都要寫作業的小學生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很欣賞這樣政策的大膽出臺。說明大家關注到了小學生作業量大、負擔重的現象,也願意為保證孩子睡眠進行積極探索。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制度呢?評論區裡交流下吧~

編輯丨
曲安
題圖丨《小巷人家》電視劇截圖

-
週末被迫補課的孩子們,秘密成立了“舉報”小分隊 -
用這三步,兒子1分鐘跳繩從80提升到150個! -
用這五步,我把兒子的語文成績從73拉到了99.5 -
大批青少年大腦正在“腐爛”?!牛津年度熱詞, 揭露了教育最大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