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女貪官“政壇美容術”

推倒了貴陽官場精心搭建的腐敗積木。
近期有三名女官員落馬。分別是:
李淑俠。3月14日,據江蘇省紀委監委訊息,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淑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審查調查。李淑俠1966年7月生,曾任徐州市銅山區委副書記、賈汪區區長、沛縣縣委書記等職,2021年任現職。
何月秀。3月12日,上海市閔行區紀委監委釋出訊息,閔行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何月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審查調查。何月秀1971年5月出生,曾任閔行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管科(設施管理科)科長等職,後任閔行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劉嵐。2月26日,貴州省紀委監委訊息,貴陽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劉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審查調查。劉嵐1973年3月出生,苗族,曾長期任職貴州省衛生廳,2017年任銅仁市副市長,2021年任貴陽市副市長。
她們的人設打造各有一套,墮落軌跡又有很多相同之處。她們深諳“政壇美容術”,我們來揭破這層面膜。
1
李淑俠在形象打造方面,以“知性女幹部”形象示人。她長相和善,溫文爾雅,注重個人形象,精心打扮,衣服不重樣,且髮型始終如一。
何月秀精心打造的是“廉潔人設”,她曾主導制定多項行業標準,以“普法志願者”身份在知乎開設《公務員職業倫理》專欄。她在同事眼中是 “樸素幹部”,常年穿著百元價位套裝,上下班騎電動車,辦公室放著《廉潔自律準則》摘抄本。
至於劉嵐,她是醫學高材生,擁有管理學博士學位,對外是以兼具理論與實幹的“複合型官員”示人。
這些在反腐風暴中落馬的女官員們,正演繹著一齣現代版《鏡花緣》:她們精心雕琢的”知性""專業""廉潔"人設,如同水月鏡花般懸浮在現實之上,而水面下暗湧的權力尋租與道德潰敗,卻在人設濾鏡的折射中變得模糊難辨。
這些”雙面人生"的劇本,比好萊塢影片還精彩。
2
李淑俠的”文化清流”面具堪稱當代官場行為藝術。她的知性與貪腐的割裂,恰似她每日更換的套裝與永遠不變的盤發,用形式主義的恆定感消解實質的腐化。(相關閱讀:徐州女常委被抓時癱軟,“全家腐”水有多深……
更諷刺的是,其丈夫作為紀檢組長本該是家庭廉政的"守門人",卻成了權力共謀的"白手套",將監督利劍熔鑄成利益輸送的鑰匙。
何月秀的”職場神話”耐人尋味。22歲破格提拔的火箭速度,成為全系統最年輕的正科級幹部,被精心包裝成”年輕有為”的勵志模板。當她以"普法志願者"身份告誡年輕幹部慎用權力時,自己正將公共權力的毛細血管改造成利益輸送的暗渠。
這種”制度破壞者"與"規則佈道者"的身份重疊,猶如在豆腐渣工程上插"魯班獎"標牌,用專業權威為權力尋租鍍金。
劉嵐頂戴”專家型官員"光環,卻把衛生系統的監管漏洞轉化為尋租空間,用學術話語為腐敗穿上白大褂。其任職地區衛生系統"前腐後繼"的生態再恰當不過說明,專業知識如何淪為權力變現的工具。(相關閱讀:女副市長好大的腐敗網路
這些人設工程的致命誘惑,在於其符合公眾對”女性官員"的刻板期待:知性優雅消解了權力攻擊性,專業形象遮蔽了利益勾連,溫柔氣質柔化了制度剛性。
3
李淑俠們深諳這種認知偏差,將性別特質轉化為權力護甲。
她們把公共形象做成精修樣片,而真實質地在暗處早已變質。這種雙重生存策略,使得違紀行為在"她這麼優雅怎麼會貪腐"的群體潛意識中獲得隱蔽空間,直至人設泡沫被監察利刃刺破。
這些女官員用前半生編織人設,最終被人設反噬——在權力的鏡廳裡,她們既是造夢者,也成了自己幻象的囚徒。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相關閱讀:
.
各位小夥伴,本號已被限權,為防失聯,請關注兩個原創小號(內容不重複)。
如下:
之前有一篇《知情人透露當年明月“發瘋”細節》已404,還沒看的朋友可點選關注“智識漂流”公號,在“智識漂流”公號輸入“當年”領取。
《樓塌筵散:令J劃父母的最後夕陽》,可點選關注“不正確”公號,在“不正確”公號輸入“計劃”領取。祝大家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