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騎兵曾經是東亞最強武裝,在17世紀橫掃整個中國。但隨著天下承平日久,當年的銳氣也就消失了。到了乾隆年間,清軍的戰鬥力就非常堪憂了,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有很多都是刻意拼湊到一起的。到了乾隆末年清軍不只是戰鬥力下降這麼簡單,甚至出現了軍事科技大倒退。
結果就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動員二十多萬大軍,造了一堆火炮,結果被英軍輕而易舉地擊敗。但此後的清朝並沒有心思瞭解近代武器的發展,仍然醉心於對漢人的全面控制。直到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清軍才終於學會近代武器的使用。這一切離不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人的崛起。

太平軍
乾隆年間清軍平定準格爾之後,清軍基本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狀態。雖然此後也經歷了白蓮教起義,但清朝還是憑藉著龐大的體量鎮壓了這次起義,武器裝備並沒有因為這場動亂有太大變化。此後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雖然清朝割地賠款,但一個香港島以及2100萬銀元的賠款對於這個龐大帝國來說並沒有傷筋動骨。
清朝雖然整飭了武備,但製造的抬槍、虎蹲炮這些武器早已落後於西方。林則徐等有識之士提出的意見也並沒有被高層重視。清朝真正的挑戰是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差點顛覆了清朝統治。

為了更快的鎮壓叛亂,清朝開始引入大量“洋槍隊”並歸淮軍、湘軍節制。李鴻章、左宗棠等大臣的眼界絕不是清廷高層能比的,也正因為這些人的存在終於幫助清軍走上現代化。
清軍第一個引入的就是美國人華爾組建的洋槍隊。洋槍隊本質是為了保護洋人的利益。太平軍攻克蘇州和南京等城市後無視洋人的要求。當太平軍把兵鋒指向上海的時候,英法列強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開始與清廷合作。
1860年在上海道臺吳煦等人的撮合下,第一支洋槍隊成立。這支部隊在1862年配合清軍打退了幾次李秀成的進攻正式更名為“常勝軍”。常勝軍由淮軍節制。

太平軍追擊常勝軍
常勝軍最頂峰的時候擴充到了5000人之多,除了洋人外還有大量的中國人。比如常勝軍的部分炮隊就完全由中國人組成,這些中國人經受了全西方式軍事訓練。常勝軍在1864年攻克常州後解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外一支洋槍隊就是左宗棠的常捷軍。常捷軍由法國駐寧波艦隊司令勒伯勒東和寧波稅務司日意格統領。這支部隊成立於1862年。常捷軍與常勝軍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支部隊主要是中國人組成,法國人只是擔任統領和軍官。常捷軍的編制為1500人,最多的時候達到3000多人。常捷軍跟著湘軍攻克了杭州、紹興、餘饒等地並於1863年太平天國運動接近尾聲時解散。

除了這兩支比較有名的洋槍隊外,還有一支“常安軍”。1861年太平軍攻克了寧波城,英國人在華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為了奪回寧波城,英國領事館招募一千多名中國人成立了常安軍。這支部隊計程車兵也完全接受西方訓練並協助清軍攻克了寧波城。
太平天國運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軍事史的分水嶺,因為大量僱傭軍的存在讓清軍終於瞭解近代戰爭到底應該怎麼打。另一個面,太平天國運動後淮系、湘系等將領開始有了一定實力,他們的聲音也可以傳達到清廷的耳朵裡。
此後的洋務運動也主要依靠這些漢族大臣為主導。比如常捷軍在解散之後大部分士兵都被編入湘軍中成為軍官,大部分法國教官也被留了下來。淮軍的情況也差不多。其實這種做法在世界也比較常見,比如17世紀的沙俄就組成了四個外籍僱傭兵團。後來沙俄不斷在這些僱傭兵團中混入沙俄士兵學習西歐軍事,將整個沙俄的軍事水平帶到了相當的高度。

淮軍創立之初也是以冷兵器為主,當他們進入上海時被戲稱為叫花子軍。但見識了華爾的洋槍隊厲害後開始大規模擴充洋槍洋炮。到了1863年攻打蘇州之時,淮軍上下已經有15000多支洋槍。剿捻時期是淮軍裝備的頂峰,此時淮軍已經換裝了後膛針發槍。這些先進武器的使用離不開大量參加過洋槍隊的華勇幫助。
左宗棠的楚軍也差不多。在左宗棠鎮壓阿古柏叛亂時,劉錦棠部配備有兩門克虜伯後膛開花大炮、300支後膛七響槍、80支快槍以及其他洋槍若干。可以說清軍能在太平天國運動後連續擊敗捻軍、阿古柏和法軍,靠的就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軍隊的近代化。

這些僱傭兵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海軍。1866年左宗棠以“西洋各國,向以船炮稱雄海上”為由奏請朝廷籌辦近代水師。左宗棠認為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水師,一定要建造輪船,馬尾船廠就此開辦。當時的清朝工業基礎薄弱,很難找到造船人才,就聘請跟從過左宗棠的日意格。
法國參與清朝第一個近代船廠建造也是有原因的。當時造船技術比較出色的就是英法兩國。英國不希望中國有船廠,這會影響清朝向英國購買軍艦。法國在造船這一塊與英國搶生意,既然在購買軍艦這一塊搶不過英國,那就搶製造軍艦的裝置。
日意格就做了這個中間人,利用自己手裡的人脈撮合中法簽訂了合作合同並引入了大量法國造船技術和工程師。日意格得到了每年96000金法郎的年薪。
福州馬尾船廠也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開端。1869年6月10日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萬年青號下水試航成功。馬尾船廠全盛時期佔地40萬平方米,造船能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到了1875年馬尾船廠共建造了15艘輪船,排水量1.7萬噸。馬尾船廠的代表作就是揚武號兵艦。

1876年揚武號出訪日本,整個日本朝野大為震驚。這艘配備11門英國大炮的兵船是當時貧弱的日本無法企及的。1877年鐵木混合結構的威遠號軍艦下水更是達到了西方一流水平。這艘軍艦下水時間剛好是法國光榮號軍艦問世的18年後。
太平天國運動不僅帶來了中國近代軍事科技水平的發展,更是有一大批近代軍事人才被培養了起來。就拿李鴻章、左宗棠兩人來說,都是從太平天國運動中崛起。這兩人帶起來的部隊都配備了大量近代武器,而這些武器的使用得益於戰爭期間向僱傭兵學習的結果。除了這兩人之外,海陸軍的人才也不少。

比如日意格幫助左宗棠為馬尾船廠創辦的船政學堂就培養了一大批海軍人才。比如鄧世昌、劉步蟾、林永升等都是船政學堂畢業,劉步蟾和林永升等一批人才還在日意格的協調下到歐洲留學。
但洋槍洋炮再厲害也不能徹底讓清軍脫胎換骨。清軍與近代軍隊的差距不只是在裝備水平上,還有制度和思想的差距。裝備上並不遜於日軍的淮軍和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還是慘敗。這次慘敗激發了一批仁人志士的鬥志,中國的大變革時代也就此到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