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兒子養廢才明白:最愚蠢的教育,是父母“沒威信”,孩子成霸王

作者:千語媽媽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千語育兒課堂,致力幫助爸媽育兒,擅長解決孩子成長痛點,包括拖拉磨蹭、青春期叛逆、厭學逃學……敬請關注~

01
一大早,我就被氣到吐血!
兒子上初一,期末考試成績很不理想。不僅整體下跌,就連最擅長的數學也考了有史以來最低分。
想到繼續下去,他恐怕高中都上不了,我就焦慮得不行。
所以,我想讓他趁放假好好把課程補一下。我要求也不高,能考上高中就行。
但他死活不同意,我太氣了,直接把費用交了,要求他必須去上課。
頭天晚上我再三強調早上8:00就要出門了,但從7:30喊到8:20,他還沒起。
我氣急敗壞:“你是不是沒長耳朵?”
兒子在屋裡吼:“你報名你去上啊!今天我死也不去!”
我簡直要被氣炸了:“你好意思不去,期末考得稀爛,再不努力高中都考不上,以後掃大街都沒人要你!”
兒子:“那我去撿垃圾總行了吧。”
……
你看,這就是我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自甘墮落、沒一點上進心。
不去上課能幹什麼?
天天睡到11點,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臉不洗、牙不刷、飯不吃。
一整天都躺在床上玩手機、看小說,除了上廁所,幾乎不出門。
好不容易把他喊起來寫作業,但做不了兩個題,又開始翻手機,隔一會兒又躺床上去了。
要是說多了催多了,他脾氣比我們還大,摔桌子砸板凳都是常事,在我們家,他簡直是個霸王。
說實話,我真想不通,從小我就對他管理嚴格,雖然給了手機,也只是一個棒棒機,只能玩一些諸如俄羅斯方塊一樣的小遊戲,甚至家裡的網都是斷掉的。
為什麼如此嚴密的防控,他還是會墮落至此,是不是他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
為了解決兒子的問題,我整天上網查資料,也開始學習兒童心理學,漸漸地,我終於明白兒子墮落至此的原因。
02
我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簡直說到我的心坎裡:最愚蠢的教育,就是父母沒威信,孩子成霸王。
父母沒了威信,孩子就沒了約束和引領,想幹什麼幹什麼,這對三觀不全,價值觀缺乏的孩子就是一種災難。
可我想不通的是,我一直對兒子要求嚴格,以前他很怕我,也很聽我的話,為什麼上初中後我突然變得威信全無?
因為威信不是讓孩子恐懼,而是讓孩子信服。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往往會犯3個錯,讓自己變得威信全無。
(1)罵太多,打太狠
以前,我覺得管孩子就得嚴厲,做不好就罰,再做不好就打,孩子怕了就會乖乖聽話。
我把他每天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都列成一張表,沒做好就戒尺伺候。
一開始他噘著嘴想跟我討價還價,但被揍一頓後就老實了。
我以為這就是威信。
但事實是,打罵只能短時間對孩子形成威懾,而且一味的打罵會讓孩子早早形成心理對抗。
這樣的孩子一到青春期,隨著身體力量增加,控制就會瓦解,孩子的報復也就開始了,這時的他就想跟你對著幹,你在意學習,他就偏不學習,你讓往東,他偏往西。
(2)批評太多,認可太少
以前,我總是抱著高期待,明明兒子做得不錯,但我覺得表揚只會讓他驕傲,所以盯著他的缺點不停地批評。
久而久之,兒子因為缺乏認可,無法建立價值感,所以開始自我放縱,變得毫無上進心。
(3)管理太多,放手太少
以前,我總怕兒子做不好。在我看來,但凡有點時間,他都會去耍。
所以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我都替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沒有自我管理的機會,就不會有自控的能力。
一個既沒目標、又沒自控力的孩子,一旦失去父母威信的束縛,就會走向毀滅。
那麼,對於這種叛逆、沒上進心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拯救他們呢?父母的威信,又該如何建立呢?
03
(1)學會不帶條件愛孩子
以前,我為兒子做的一切都帶有目的。
給兒子買件衣服,會不忘加一句“你看你要什麼就給你買什麼,必須好好學習報答我。”
兒子想去遊樂園玩一次,我告訴他“必須考到XX分”。
就連兒子想看電視,我都說“你得把XX作業完成了才準看。”
……
我甘願為兒子付出,但每種付出都希望他能為之做出回報,否則我就覺得他不知感恩。
父母不會愛孩子,孩子就不會感恩父母,尊重、信服就不會形成。
所以,我把愛孩子當成一項課題。
我不再把目光放在兒子的壞習慣上,而是學著不帶任何目的地愛他。
睡覺前我問他:“明天早上想不想吃早飯,不吃我就不喊你了,這樣你還能睡個整覺。”
第二天,兒子一覺睡到自然醒,我為讓兒子睡了個痛快覺高興。
出門時,我會敲敲門問:“今天我要去出差,要路過XX店,你要不要什麼吃的,我帶給你。”
回家看到兒子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情也跟著高興起來。
商量出去吃飯,我會問問兒子的意見:“今天晚上我們去外面吃,你去嗎?有沒有什麼想吃的?”
最後在他的建議下吃到了一家味道不錯的餐館,大家都非常高興。
……
我發現,當我不再強勢且帶有目的地為孩子做事時,我更能感受到這件事本身的美好。
心情愉悅了,笑容多了,說話的語氣也輕快了,感覺整個人身上的濁氣都消失了。
一開始我擔心這會不會是縱容,畢竟“孩子犯錯必須得罰”的觀念根深蒂固。
但事實上,兒子一開始確實變本加厲,從早玩到晚、日夜顛倒是常事。但我只專注做好“愛孩子”這一件事。
這個過程漫長煎熬,但結果令我驚訝。
兒子跟我的爭吵對抗消失了,變得愛跟我們待在一起,比起玩無聊的遊戲,他更喜歡出來跟我們一起看看電視,討論一下國家時事。
玩遊戲、看小說的時間逐漸變少,更會準時跟我們吃一日三餐。
每天都會花些時間寫作業,雖然質量很差,但至少主動了。
(2)學會放手,讓孩子在獨立中成長。
一個沒管理過時間的人,不可能學會自控。
對孩子放手,把學習交給他,他才能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自己的優勢,積累價值感,從而獲得向上的勇氣。
跟兒子關係取得突破性進展後,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學習的任務還給他。
但兒子非常消極,說:“我成績這麼差,一看到題就頭疼犯困想放棄。我肯定做不好。”
我說:“哪怕只進步一點點也叫進步,努力了還是不行,我們就安心接納結果。如果試了咱們能有些進步,那不就是賺了!”
於是,兒子決定試試。
這對他確實很難,首先他已經養成拖拉偷懶的習慣,每次做作業不到10分鐘就洩氣抱怨:“這些題太難了,我根本就做不了,越做越沒勁。”
要是以前,我早罵他沒毅力了。
但現在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從小小的成功裡獲得能量,於是問他:怎麼能讓你壓力小點,完成起來更輕鬆?
兒子想了想說:“沒有難題就輕鬆!能不能不做難題,反正我都不會做,先把簡單的題搞明白。”
我給兒子豎起大拇指:“此計甚妙!”
於是,我把難題全劃掉,留下簡單的題,並鼓勵他:“剩下的題你如果能做到70%的正確率就相當不錯了。”
果不其然,難題少了,兒子做題變得順利了,中途走神和想放棄的次數越來越少。
尤其是練了7天,第一次達到70%的正確率時,他興奮地在家裡跑了兩圈,說:“我感覺自己又行了!”
等他把這一部分題勉強掌握了,他就迫不及待地要挑戰中等難度的題了。
他就是這樣,一點點突破自己。
學習自信的建立,蘊含著巨大的能量。當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時,他就不會內耗,把精力完全轉化成質量,學習效果自然更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以他的標準為標準,偶爾給點建議,他願意採納就用,不願意採納就按他的計劃來。
我就是全權配合,主打一個及時提供情緒價值。
如今,兒子上初三,學習根本不用我操心,老師說只要他繼續努力,有衝擊重點高中的可能。
這是兩年前我不敢想象的。
如今回望,如果非要做個總結,我覺得孩子的一切改變,源於我潛移默化中重新建立了“威信”。
因為被愛,他認可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他更好;
因為信任,他願意把遇到的困難,甚至自己的懶惰大膽地袒露出來,讓我能對症下藥及時幫他調整;
因為信服,他甘願對我的一些建議選擇採納和配合。
所以兒子的改變和成長,是愛的勝利,也是教育的勝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