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源:
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
)
◐
01
兒子今年14歲,剛升入初二。開學不到1個月,這是他第4次跟我說不想上學了!
每天放學後拉著個臉回來,一進門就把自己關屋裡,作業不寫,書也不看。
問他原因,就說累,不想上了,就想在家待著。
起初,我還跟他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總要先苦後甜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現在不努力,將來會後悔的,你看那個誰誰誰,不好好上學,現在連個工作都找不到……”
可說了那麼多,又是講道理又是舉例子的,我這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兒子還是油鹽不進,什麼都聽不進去,三天兩頭地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

看到他躺在床上的頹廢樣子,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他大聲訓斥:你看看你現在這副懶散樣子!一點上進心都沒有,跟個廢人有什麼區別!
兒子聽了,非但不悔改,反而白了我一眼,滿不在乎地說:“我就是個廢人,怎麼了?廢人就是不想上學!”
我聽後,只覺一股熱血直衝頭頂,直接過去扇了他幾巴掌,脫口而出:“不上拉倒!打工去吧你!”
兒子捂著被我打紅的臉頰,怒視著我,賭氣地說:“打工就打工,你別後悔!”
沒想到,從那以後,兒子真的放棄了學業,一門心思要外出打工,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任憑我們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
我漸漸感到恐慌,他才僅僅14歲啊,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兒子退學打工?他的將來怎麼辦呢?
為了兒子的前途,我放低了身段,幾乎是懇求他回到學校繼續學習。
但兒子依然態度堅決:“這是你自己說的,我就要出去打工,離開這個家。”
這下子,我真的拿他沒辦法了。現在兒子把我當成仇人,只想逃離。
回想起小學時,兒子成績還是可以的,排在班裡中上游,每次考試也都積極應對。
後來升初中時,我為了讓他去一個教學質量更好的學校,就把房子換到了我們當地一個有名的學校附近。
搬家那會兒,兒子特別捨不得他的同學,還特地求我不要讓他轉學,他想和朋友們一起直升原來的初中。
但我認為新學校的師資力量更強,就沒理會他的請求,堅持讓他上了那所重點初中。
可沒想到,兒子進了這所初中後,學習熱情大減,還一個勁地跟我抱怨,新學校這不好那不順的,總說還是原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好。
我開始覺得他是找藉口不想學習,就嚴厲地批評他:“別老想著找藉口,事已至此,你只能收心好好學習,沒有退路。”
可結果是,兒子越來越討厭上學,成績也一路下滑,最後竟然直接不想上學了。

02
現在想想,當初,的確是我忽視了兒子的感受,只從我的角度想問題,完全不理會他的意見。
轉學,只是個導火索。
背後真正的問題是,我沒有給予兒子應有的尊重,仍然把他當作小孩子來對待,過度地控制、安排他的一切,同時又態度決絕,對兒子缺少愛和理解。
從小到大,我對兒子都是嚴格要求,特別是作為男孩子,我告訴他要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
每當兒子犯錯時,我總是一邊嚴厲地批評教導,甚至懲罰他,一邊還得默默地替他收拾殘局,不然靠他自己,怎麼可能搞定。
學習上,一旦發現他作業出錯,我會立刻板起臉,批評他粗心大意,然後開始說教,希望他當場立馬改掉壞習慣。
最後,還不忘替他改正錯誤,免得老師批評。
生活中也是如此,看到他東西亂放,我總是急得直嚷嚷,不停地數落他邋遢的毛病,可一邊說著責備的話,轉過身去,我又忍不住動手幫他整理好。
歸根結底,這十幾年來,我在教育孩子上總是“刀子嘴,豆腐心”,老是“說硬話,做軟事”。

表面上,我態度上很強硬。
跟兒子交流時,常常是一連串的攻擊性話語,總是忍不住地去指責、抱怨、嘲諷和訓斥他,甚至氣急了還會放狠話。
比如:
別狡辯了,你就是懶。 看看你都多大了,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能成什麼大器? 我怎麼就養了你這麼個邋遢孩子! 你是在為自己而學,不是為我!你愛咋地咋地吧,我不管了!
結果是,我發洩完情緒舒服了,兒子卻受到了傷害,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雖然我話說得那麼硬氣、決絕,好像真的不管他了。
但實際上,我又忍不住越界插手幫他,把本該他自己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時間一長,兒子徹底看透了,越來越不把我放在眼裡,總是跟我對著幹,我一開口他就滿臉不耐煩。

現在,兒子對我已經失去信任,甚至開始用我的話來反擊我。
明知道我說退學打工是氣話,可他就真的就破罐子破摔,以此來掌控局勢。
想明白這點,我終於恍然大悟,自己過去一直本末倒置了。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最忌“說硬話,做軟事”!最應該做的,是反過來:“說軟話,做硬事”。
意思就是,在情感、情緒上溫柔,在原則、規矩、約定上,要堅持、堅定。
具體做法,如下。

03
1、尊重和理解兒子,好好說話,態度要溫和、放鬆,先緩和關係。
那天,我輕輕地走進兒子房間,先給他道歉:
兒子,媽媽想跟你說聲對不起。那天我不該動手打你,是媽媽太沖動了。 你不想去學校,背後肯定有你的原因和難處,對吧? 是不是在學校感覺不舒服,或者遇到了很困擾的事情? 媽媽真的很想知道你的感受,能跟我說說嗎?
兒子第一次見我這樣,顯得有些驚訝,他撓了撓頭,坦誠地說:
其實,我在學校覺得挺沒意思的,很多東西都學不進去,聽天書似的,實在是難受。
我點點頭,繼續說:
媽媽明白,當初沒有徵求你的意見就直接換了學校,這對你的影響確實挺大的。現在回想起來,我心裡也很後悔,沒有更好地考慮你的感受。
說完,我看到兒子眼圈紅了,他緊咬著嘴唇,努力不讓淚水滑落。
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溫柔地說:
以前媽媽做得不對,但現在媽媽已經意識到了,以後肯定會更加尊重你的想法。
就這樣,我和兒子深入地聊了兩個多小時,我真誠地傾聽他的心聲,理解他的感受。
雖然他現在還是不想上學,堅持要去打工,我這次也選擇尊重他的決定。
先跟孩子站在一條線上,不跟孩子硬碰硬地對抗、較勁,才有機會在後面引導孩子調整、改變。
2、“說軟話,做硬事”情感上支援兒子,尊重他的選擇,但要自己承擔責任和後果。
說軟話,其實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著想,不強硬,不說狠話;而做硬事,則是要清楚地劃定界限,堅持原則。
我告訴兒子:
你現在也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個獨立的人,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的事情,得自己負責。不過,不管你怎麼選擇,爸爸媽媽永遠是愛你的。
我和兒子約定好,先幫他請上一個月的長假。這期間,他可以自由去找工作試試。
如果他真的能堅持下來,那我會完全尊重他的選擇。但如果撐不住,那就得回學校繼續上學。
這樣,既給了他嘗試的機會,也保留了回頭的路。兒子欣然同意。
因為年紀的原因,在受到電子廠,服裝廠,快遞站,外賣站的一一拒絕後,兒子有點沮喪。回到家後,他找我幫忙找工作。
我非但沒有嘲諷他,還主動聯絡開超市的朋友,幫兒子找了一個卸貨和理貨的工作。

剛開始,兒子特別興奮,每天都早早起床去上班。但晚上回來時,他累得直接倒在沙發上睡著。沒幾天下來,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幹勁也慢慢消退了。
之後,兒子又陸續嘗試了擺地攤、飲品店收銀員等工作,但每一份工作他都堅持不到一週就放棄了。
不僅沒有掙到多少錢,還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各種不適。
而我,一直在關心兒子,除了平時叮囑他多喝水,注意休息,下班後,還特意做好吃的給他補身體。
至於別的,不勸,也不說。
最終,兒子主動找到了我,認真地說:“媽媽,我還是回學校上學吧。”
3、把握好度,該軟的時候軟,該硬的時候硬,做到張弛有度,多給孩子試錯、調整的空間。
青春期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不希望父母替自己做決定,但在生活上又習慣父母的照顧,所以是既獨立又依賴。
要想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就得把握好度,該軟的時候軟,該硬的時候硬,做到張弛有度。
兒子重新回到學校後提出,放學後,先出去打球1個小時,然後再回來學習寫作業。理由是學校裡壓力大,需要回來放鬆一下。
擱在以前,這是不可能的。從小,我就嚴格要求兒子,必須先完成作業再玩,這是鐵律不能改變。
結果,兒子每次寫作業都帶著情緒,像是在完成任務,非得我在旁邊盯著才行。
現在,我完全尊重兒子的意願,讓他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學習和休息的節奏。
即使有時候他因為打球而耽誤了學習時間,作業寫到很晚,我也忍住不催促、不指責,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還有幾次,早上起床時,鬧鐘響了,但兒子只是隨手一摁,又沉浸在了夢鄉中。
我輕聲提醒了一次後,便決定不再反覆催促,給他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
結果,因為連續幾次的遲到,兒子自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從那以後,他主動把鬧鐘往前調了十分鐘,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這樣,兒子既能感受到獨立自主的樂趣,也能在生活的點滴中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慢慢地,我欣喜地發現,兒子重新燃起了對學習的熱情,而且這份熱情是自發的,不再需要我強加給他。
雖然,目前的成績還有待提高,但看到他如此積極向上的態度,我的心裡已經充滿了滿足和欣慰。
我知道,只要保持這份熱情,進步和成長自然會隨之而來。

教育十幾歲的孩子,家長一定切忌“說硬話,做軟事”!
十幾歲的孩子,常常特別執拗,做事容易衝動,考慮問題也不夠周全,要是真把你那些“硬邦邦”的話當了真,說不定他真能啥都不顧,豁出去了!
等到了那個時候,做父母的再想挽回、補救,那可真是難上加難嘍!
所以,我們一定要“說軟話,做硬事”,既要情感上溫柔,又要不失界限。
這樣的親子關係,緊密又獨立,溫暖而堅定,才是青春期孩子所需要的。
點亮“在看”,願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作者:暖爸老白,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關鍵詞
孩子
兒子
父母
媽媽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