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印度高管被集體放逐,華人全面接管美國晶片企業

作者:團隊作者 
來源:帥真商業視界
文章已獲授權
剛剛,美籍華人陳立武正式被英特爾董事會任命為CEO。
該任命發出後,遂在美國高科技界引發了一場熱議,因為從此刻開始,美國本土的四大晶片巨頭英特爾、英偉達、AMD、博通的“一把手”統統變成了華人。
這或許意味著,矽谷將進入一個由華人主導的新時代。
現年65歲的陳立武出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福清,年輕時留學美國,就讀於頂級名校麻省理工,取得了核工程碩士學位,後加入美國籍。
大學畢業後,陳立武利用新加坡、美國雙重身份,左右逢源,創立了華登國際投資公司,藉助美國資本在亞洲尋找有潛力的專案,以投資半導體見長,在他主導的500項投資中,有120項與半導體有關,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臺積電與中芯國際。
雖然未親歷晶片的生產與研發,但陳立武極具戰略眼光,2005年加入臺積電董事會後,他力主推動研發投入的提高,加快採購當時市場前景並不明朗的EUV極紫外線光刻機,併成功說服蘋果公司將大部分7nm晶片的訂單交由臺積電承接,為高階晶片找到了買家。
這些舉措也顛覆了臺積電與三星兩雄纏鬥的格局。2018年臺積電領先三星半年,實現了7nm晶片的量產,在後續的5nm、3nm競爭中,臺積電更是一騎絕塵,將三星遠遠拋在了身後,基本壟斷了尖端晶片的生產。
同時,陳立武也是中芯國際早期投資人之一,2016年進入中芯董事會,憑藉其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的人脈,為中芯在光刻機的採購、成熟製程晶片的銷售,提供了助力。
但好景不長,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陳立武同時擔任中芯、臺積電董事的情況,引起美方關注,有人擔心他會洩露先進製程的技術。直到2020年,陳立武以個人原因辭去中芯董事後,才平息了爭議。
此番,陳立武擔任英特爾CEO,被外界解讀為“臺積電合併英特爾”的前奏。
2021年,拜登政府曾透過《晶片科學法案》向英特爾提供了100多億補助,希望其可以重振美國晶片產業。
可惜,英特爾不爭氣,光拿錢不出成績,擁有全球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卻生產不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出現了30年來的首次虧損,連累股價暴跌,市值僅剩800多億,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川普上臺後,凍結了給英特爾的補貼,轉而提議由臺積電接手英特爾,兩家並一家,順道將臺積電最先進的技術一起轉到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美國四大晶片公司CEO均變成了華人,英偉達的黃仁勳,AMD的蘇姿豐,博通的陳福陽,英特爾的陳立武,美國高科技界或將迎來洗牌。
之前,矽谷盛行用印度人做CEO,比如谷歌、微軟、推特等。這些印度人非常擅長迎合白左的“進步價值觀”,在公司內大搞“平等、包容、開放”,用人不論能力,只看膚色,非白人員工比白人更容易受到提拔。
這本來是件好事,促進種族間的平等,但印度裔高管,把它變成了近親繁殖的溫床,indian help Indian,導致公司內印度人越來越多,佔據了中高層的位置,嚴重損害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有的白人員工看到這種現象甚至吐槽感覺自己的膚色是種罪。
波音新任CEO毫不客氣地表示:“某些族裔就是長在公司裡的癌細胞。”
SpaceX現任首席工程師鄧契夫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在波音工作期間處處受印度裔高管排擠,難以得到升職機會,便一氣之下轉投了SpaceX,協助馬斯克完成了發射星艦的壯舉。
馬斯克收購推特後的第一件事也是開除了印度裔CEO,重新為這家低效的企業,注入了活力。
在矽谷,印度裔CEO最擅長的是“畫餅”,講解PPT時頭頭是道,等到落地執行,兩眼一黑。
截至去年底,全美已有120家企業解聘了印度裔高管。
相比之下,華人的優勢更為明顯。華人低調務實,擅長處理工程問題,將實驗室中的試驗轉化成現實的產品,創造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內耗、吃老本。
黃仁勳在管理英偉達時,非常粗暴,曾有幾名員工在午休時,打電子遊戲,黃仁勳發現後,直接衝出辦公室,砸掉了他們的PS,然後告訴他們:“你們來公司是上班的,不是享福的!”當其他矽谷公司不斷放鬆對員工的管理,提供下午茶、健身房、在家辦公等福利時,英偉達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氛圍,要求員工全神貫注投入工作,無法適應就請離開。
儘管有人批評英偉達的管理具有東方家長式管理的色彩,但正是東方式管理促成了今天英偉達的成功。
美國人常說: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將是太平洋兩岸中國人之間的競爭。
原以為是句玩笑話,但看到今日矽谷華人高管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證明此言非虛。
這對我們而言,既是好事,也有挑戰。好的方面是中國人的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未來很有可能主導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挑戰是我們該如何減少人才流失,將他們都留在國內發展?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將在中美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