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晶片創投“教父”陳立武正式成為英特爾CEO:曾任中芯國際董事,華人家庭出身

Lip-Bu Tan 被任命為英特爾公司執行長
整理|冬梅、核子可樂
就在英特爾罷免前任 CEO 基辛格的三個月之後,這家身陷困境的美國晶片巨頭迎來了新的掌門人:陳立武(Lip-Bu Tan)。任命將於 3 月 18 日生效。
他將接替臨時聯席執行長 David Zinsner 和 Michelle (MJ) Johnston Holthaus。陳立武將於 2024 年 8 月卸任英特爾董事會成員,屆時他將重新加入英特爾董事會。
Zinsner 將繼續擔任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Johnston Holthaus 將繼續擔任英特爾產品執行長。在尋找新執行長期間擔任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的 Frank D. Yeary 將在陳立武出任執行長後恢復擔任董事會獨立主席一職。
Yeary 表示:“ 陳博士是一位傑出的領導者,他的技術行業專業知識、與產品和代工生態系統的深厚關係以及創造股東價值的良好記錄正是英特爾下一任執行長所需要的。在他漫長而傑出的職業生涯中,他贏得了創新者的聲譽,他將客戶放在他所做的一切的核心位置,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以贏得市場,並建立高績效文化以取得成功。”
Yeary 繼續說道:“與業內許多人一樣,我過去曾與陳博士密切合作,親眼目睹了他對客戶的不懈關注如何推動創新和成功。我們很高興陳博士能擔任我們的執行長,我們正在努力加速轉型並利用未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對於此次任命,陳立武表示:“我很榮幸加入英特爾擔任執行長。我對這家標誌性公司懷有極大的敬意和欽佩,並且我看到了重塑業務的重大機遇,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為股東創造價值。”
他還表示,英特爾將成為“一家以工程為中心的公司”,未來需要“承擔經過深思熟慮的風險,實現顛覆和跨越”。
曾任中芯國際董事
這一訊息令投資者們感到振奮,英特爾公司股份在週三的盤後交易中上漲超 10%。從各方面來看,陳立武都相當令人印象深刻、也是這項工作的合適人選。
英特爾在官方部落格上表示,現年 65 歲的陳立武是位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美國人,從小便跟著華人父母在新加坡生活。他曾於 2009 年至 2021 年擔任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的執行長,領導公司進行重塑,並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文化轉型。在他擔任執行長期間,Cadence 的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營業利潤率有所提高,股價上漲了 3200% 以上。
陳博士曾擔任 Cadence 董事會成員 19 年,自 2004 年被任命以來,一直到擔任執行長之後的 2021 年至 2023 年擔任執行董事長。
更早之前,1987 年,年僅 28 歲的陳立武在舊金山創立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初創管理資金 300 萬美元,專注於早期階段的技術投資。
往後的這 30 年間,陳立武除了一直擔任華登國際董事長和 Cadence 公司的 CEO 之外,還在一些被投企業的投資週期內,按照慣例進入被投資公司董事會,比如新浪、中芯國際、Aquantia 等。
他目前還擔任 Credo Technology Group 和施耐德電氣的董事會成員。
陳博士擁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理學碩士學位和舊金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22 年,他獲得了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最高榮譽羅伯特·諾伊斯獎。
作為半導體行業的資深人士,陳立武曾在多家晶片相關公司擔任要職,期間積累下的技能與豐富經驗使他完全有能力領導像英特爾這樣龐大、複雜且獨特的組織。
然而,對於那些認定英特爾需要經歷徹底重組才能繼續存續的人們來說,陳立武則是個難以理解的人選。
為什麼選擇陳立武?
那麼,為什麼英特爾會選擇陳立武擔任新的 CEO?
據外媒《財富》的判斷,從近年來的表現看,英特爾最大的頑疾之一就是無法做出十分果斷的決定,而始終在溫和的嘗試選項之間搖擺不定,總想要二者兼顧。比如說英特爾到底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還是晶片製造廠商?到底是該全力堅守 x86 架構,還是靈活地使用其他設計擴大市場份額?到底是主營 PC 與伺服器晶片,還是轉型成一家 AI 晶片供應商?
選擇陳立武,實際也是英特爾這種矛盾心態與搖擺不定習慣的延續。作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英特爾擔任 CEO 的相對“外部人士”,他曾經在英特爾陷入困境的 2022 年至 2024 年在其董事會任職。換句話說,他實際上也算是現有體制的一部分(陳立武於 2024 年 8 月辭去了董事會職務,理由是“為了重新調整各項承諾的優先次序而做出的個人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陳立武在 2024 年 8 月退出英特爾董事會提交的監管檔案中表示,離開董事會是因為個人決定“重新安排各種承諾的優先順序”,並且他仍然“支援公司及其重要工作”。但當時有訊息稱,陳立武辭職的實際原因是他與英特爾時任 CEO 帕特·基辛格以及其他董事之間存在分歧,陳立武希望裁減具體人員,包括那些對英特爾工程工作沒有貢獻的中層管理人員,而董事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陳立武曾經在 Cadence 工作,瞭解晶片業務從設計到製造的各個環節,也曾經與晶片製造工廠密切合作。想要找尋擁有這種理想技能組合的人選並不容易——而且從目前的決定看,陳立武出任 CEO 也並沒有為英特爾選定明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因為如果是一位金融界人士擔任最高職務,那麼剝離英特爾晶片製造設施(此前就有部分英特爾董事做此呼籲,主張將公司一分為二)將成為板上釘釘的選項。而如果英特爾選擇一位像前 CEO Craig Barrett 那樣的資深老將,則會明確而清晰地傳達出英特爾必然統一、且必須統一的理念。
陳立武在週二寫給英特爾員工的一封信中寫道,“在勢頭強勁的業務領域,我們需要加倍努力、擴大優勢。在落後於競爭對手的領域,我們需要承擔計劃內的風險,以圖顛覆和超越。而在進展慢於預期的領域,我們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以加快行進步伐。”
這聽起來像是對英特爾晶片製造業務做出的承諾,畢竟該公司在代工領域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但這樣的表述又相當模糊,給陳立武留下了充足的迴旋餘地。畢竟陳立武還有風險投資家的身份,曾經投資 AI 初創公司,因此為英特爾認真對待 AI 晶片業務並挑戰行業領導者英偉達保留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但在他的主持下,晶片巨頭到底能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戰略反思與未來規劃仍是個未知數。
陳立武明顯是那種“既要又要”型人選,他也確實擁有達成全部目標的必要條件。但這樣一位掌門人到底是不是英特爾當下最需要、最契合其現實痛點的選項,將決定晶片巨頭在 2025 年的命運,我們也將對此拭目以待。
7 年換了四位 CEO
陳立武上任後,將是英特爾七年來的第四任常任 CEO。繼布萊恩·科再奇 (Brian Krzanich) 於 2018 年因與一名員工有不正當關係而辭職後,鮑勃·斯旺 (Bob Swan) 於 2019 年 1 月接任。兩年後,英特爾遭受了來自競爭對手的重創和晶片延遲,他離開了公司。2021 年,基辛格接替了斯旺的職位。
基辛格上任後提出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英特爾的業務轉型為一家代工廠,除了生產自己的晶片外,還為其他公司生產晶片。但英特爾的整體產品收入持續下降,投資者擔心如此大規模的晶片生產需要大量資本支出,包括在俄亥俄州建造一座耗資 200 億美元的工廠綜合體。
面對這種情況,基辛格不得不於去年 12 月 1 日離開。在此前一週的董事會會議上基辛格遺憾地提出了辭職。在會上,董事們認為基辛格為扭轉英特爾局面而制定的耗資巨大、雄心勃勃的計劃沒有奏效,而且變革的進展也不夠快。據訊息人士透露,董事會告訴基辛格,他可以選擇退休或被免職,而當時 63 歲的他選擇了辭職。
基辛格在英特爾工作了 40 多年,從工程師崗位起步並一路晉升。在出任企業掌門人之時,他幾乎成為最完美的 CEO 人選,但矢志達成的目標最終卻以失敗收場。在宣佈辭職決定之前,英特爾股價在去年一年內已經下跌 52%。他離開的訊息一齣,英特爾股價應聲上漲 3.31%,至每股 24.84 美元。
去年 11 月,英特爾被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除名,取而代之的是英偉達,反映出半導體行業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英特爾股價下跌了 60%,而英偉達股價卻飆升了 171%。截至週三收盤,英特爾的市值為 895 億美元,不到英偉達估值的三十分之一。
參考連結: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312399008/en/Intel-Appoints-Lip-Bu-Tan-as-Chief-Executive-Officer
https://www.cnbc.com/2025/03/12/intel-appoints-lip-bu-tan-as-new-ceo-stock-up-11percent.html
https://fortune.com/2025/03/12/intelnew-ceo-lip-bu-tan-cadence-change-agent-ai-breakup/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3/12/intel_lip_bu_tan_new_ceo/
http://www.bjtbstest.com/category13/57.html
宣告:本文為 AI前線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會議推薦
在 AI 大模型重塑軟體開發的時代,我們如何把握變革?如何突破技術邊界?4 月 10-12 日,QCon 全球軟體開發大會· 北京站 邀你共赴 3 天沉浸式學習,跳出「技術繭房」,探索前沿科技的無限可能。
本次大會將匯聚頂尖技術專家、創新實踐者,共同探討多行業 AI 落地應用,分享一手實踐經驗,深度參與 DeepSeek 主題圓桌,洞見未來趨勢。
今日薦文
剛剛,谷歌用更少引數打敗 Qwen 2.5-32B!新模型 Gemma 3 號稱“單 GPU 模型王”,團隊緊急招兵買馬!
團隊“DeepSeek”化!位元組 Seed Edge啟動不足兩月,衝刺AGI再發新作,訓練成本再節省40%
人大代表呼籲廢除35歲就業門檻;Manus 緊急擴容伺服器;“海米兄弟”火了!海爾老總被調侃撞臉結界獸 | AI週報
被罵慘的“現象級”Manus,今天我們來扒一扒它的真實水平!
你也「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