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狗蛋本蛋
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愛康國賓CEO張黎剛炮轟體檢行業亂象,指責一些同行:
用護士冒充醫生做超聲檢查,抽了血不做化驗,把血倒掉就出結果
他說,一些機構敢這麼做,是因為檢出癌症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三。
沒有指名道姓,但都知道在暗諷死對頭美年健康,那年美年因為“假醫生”風波備受質疑。
沒想到的是,張總那年射出的子彈,現在打中了自己的眉心。
7月16-17日,“體檢10年無異常卻患癌症晚期”爭議事件,讓愛康國賓上了很多條熱搜。
北京律師張女士以親身經歷控訴,其連續十年在愛康國賓體檢,最近一次是2023年10月,當時體檢報告顯示右腎 "鈣化灶",未提示患癌風險,且醫生告訴她不用處理。
2024年8月,張女士開始腰疼,這次換了家機構體檢,做腹部彩超時被發現:右腎囊腫,右腎可見一低迴聲,大小3.5cm× 2.8cm,呈分葉狀,血流訊號豐富。
張女士被建議去醫院進一步檢查,2024年10月份,張女士在北大國際醫院做增強CT,被懷疑“右腎透明細胞癌”,行右腎摘除手術後,病理顯示為“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
右腎全切後,張女士的腰仍然持續疼痛,2月份在國外檢查被確診為“腎癌骨轉移”。
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是腎癌中最常見的型別,如果發現較早,腫瘤侷限於腎臟內,未發生轉移,預後相對較好,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張女士對媒體稱,她此後諮詢過多位專家級的醫生,都告知她,她所患的腎癌和骨轉移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病情肯定不會如此嚴重。
她質疑愛康國賓涉嫌 “誤檢、漏檢 ”,目前已向國家衛健委等部門投訴,並給愛康國賓發去律師函。
7月17日晚上,愛康國賓發文回應。

全文很長,愛康國賓用藍色標註了重點內容,可以總結為兩點:
一是,任何癌症的發生都有一個過程,過程中能否檢出,取決於體檢的時間點、檢測方法、檢測裝置以及醫師的專業水平,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被檢測到。
二是,張女士在北大國際醫院被診斷為腎癌早期,報告中沒有診斷骨轉移,2023年10月到確診這一年內,癌症是可以從一個無法被檢測到的狀態,發展到能被檢測到的狀態,當時超聲檢測無癌症跡象。
另外,愛康國賓拿出一篇2015年刊發的論文《臨床顯著“腎癌”的生長率》為證,表示“臨床顯著”腎癌平均生長速度為2.13釐米/年(範圍為0.2釐米/年-6.5釐米/年)。
愛康國賓認為,張女士腫瘤增長速度在正常範疇內,暗示一年內突然惡變。
按照愛康的說法,接下來委託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論證與鑑定,並表示如果是愛康的問題,他們一定會承擔責任。
面對輿論質疑,愛康快速回應,也拿出了態度。
不過,仍然有一些爭議點待解。
愛康引用一篇論文資料是否存在侷限性?
愛康表示可以公開當時的超聲截圖,這無法等同於當時的檢測是合理的。
愛康自己在宣告中也提到,癌症能否在發展過程中被檢出,可能跟檢測方法、檢測裝置以及醫師專業水平有關。那麼,愛康的超聲裝置和醫師專業水平如何?
體檢機構的義務不只是“拍到影像”,更包括規範的檢查流程,比如按標準部位和角度進行掃描,對可疑區域進行多角度確認,最後出具準確的報告。
說白了,超聲截圖是檢測結果的記錄載體,不代表檢測裝置的合格性、醫生操作和判斷的專業性,以及整個檢測流程的規範性。
愛康是否在這些流程上存在瑕疵,需要進一步探究。
當前,民營體檢機構在國內健康體檢市場中的份額約25%,覆蓋人群廣,其規範化問題關係公眾健康權益,愛康國賓此事應當被社會面及有關部門認真關切。
黑貓投訴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反映被愛康國賓漏診、誤診,當然,這是很多民營體檢機構被詬病的共性問題。
有小紅書網友發帖討論張女士事件,不少網友現身說法,講述在愛康國賓的漏診、誤診遭遇。


一位廣東網友自述,其母親在愛康國賓體檢沒發現腎上腺腫瘤,後來因為車禍入院檢查,意外發現右腎有大陰影,腫瘤達9cm。
這位網友沒有交代體檢和最終確診間隔多久,根據Ta說的“耽誤我們一年”,如果間隔一年,那屬實是有點離譜。

四川網友去年在愛康做彩超,報告顯示均無異常,當時套餐裡有甲胎蛋白檢測,顯示有異常。這位網友不放心,去醫院複查,發現,肝上瘤子已經快四釐米了。

上海網友的母親剛動完乳腺癌手術到家,一個月前在愛康國賓的體檢報告出來了,無任何異常提醒,醫生沒有摸出結節。
還有一位浙江網友自費檢查HPV,顯示全陰,她不相信檢查結果,因為之前在醫院檢查過,有多項陽性。後來她跑去三家醫院複查,果然顯示多項陽性,她就懷疑:
愛康國賓體檢結果是隨便填的。

也有檢測出陽性,但網友不認可去公立三甲醫院複檢,結果是陰性的。愛康國賓表示,三甲醫院檢查樣本不足導致假陰。

最讓狗蛋詫異的是一位武漢網友的遭遇,他去年12月體檢做頸動脈彩超檢查時,愛康體檢醫生說沒問題。(頸動脈斑塊一旦形成,通常無法自行消失)
他把前一年檢查出斑塊的結果告訴愛康醫生,醫生懷疑是手頭的檢查裝置不行,換了一臺,仍然沒檢測到。

最後,這位醫生把網友去年在其它醫院體檢的結果,一字不差抄在了報告裡。
狗蛋說,可以說沒有假體檢,但寫了個“假報告”。想起愛康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暗諷同行“抽了血不做化驗,把血倒掉就出結果”,狗蛋陷入了深思:
張總真是烏鴉嘴。
包括愛康國賓在內的民營體檢機構,能夠持續佔據較高市場份額,一定有它的競爭力所在。
醫學本身有複雜性,太依賴於檢查人員的經驗、責任心及裝置精細度,不管是三甲醫院還是民營體檢機構,都有誤診和漏診機率。
但要論相對靠譜,還得是三甲醫院。
很簡單,三家醫院質控更嚴格、醫護人員專業門檻更高,還有更完善的複核機制。
狗蛋建議大家,尤其是上了35歲以後,儘量選擇公立三甲醫院體檢。
很多事情,牛馬沒得選,上哪體檢還是有得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