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十年查不出患癌風險”當事人:愛康國賓把責任推給使用者,無恥

來源|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針對客戶“十年體檢未預警患癌風險,確診已是腎癌晚期”的投訴,愛康國賓昨日夜間釋出官方宣告稱,在基因突變、致癌基因啟用到最終癌變的過程中,能否檢測到癌症,取決於體檢的時間點、檢測方法、檢測裝置以及醫師的專業水平。如果體檢沒有檢測到,可能是當時的身體狀況以及使用的檢測手段確實無法檢測
當事人張曉玲對這種說法並不認可,並向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最新回應表示,“愛康國賓的宣告將責任全部推卸給使用者,無恥”。
“首先時間點上,愛康國賓沒有告訴我是上午檢查好還是下午檢查好,或者是每月的哪幾天檢查更好,我們使用者是不懂的。其次,檢測方法不是使用者可選的。我作為體檢者,根據愛康國賓的體檢專案完成檢測流程,是不懂也不需要懂採用的檢測方法和裝置詳情的。檢測方式屬於醫學專業知識,普通體檢者怎麼會明白?”
張曉玲認為,如果愛康國賓不具備對應檢測能力,就不應該設定相關體檢專案。“我做了檢測,報告裡有體檢結果,愛康國賓的體檢人員還告訴我報告沒有任何問題,現在卻將沒有提前預警健康風險歸咎於裝置、人員,不願實事求是面對問題。無法給使用者查出問題,大家為什麼要花錢、花精力去體檢?”
令張曉玲感到憤怒的還有,愛康國賓在回應中自稱,在2023年體檢報告中,曾提示“左腎錯構瘤可能”。這讓她感覺官方在故意模糊焦點。“我是右腎透明細胞癌並轉移,為什麼要回應左腎?”
對於張曉玲提到,此前10年的體檢報告中,“癌胚抗原定量”篩查均顯示正常,愛康國賓回應,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目前尚無公認的用於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誌物,也就是張女士提到的做了十年癌胚抗原CEA的檢測結果與腎細胞癌沒有被認可的關聯性,不能用於是否存在腎細胞癌的風險評估,與腎癌無關。
張曉玲對這一說法也極不認同。她稱自己曾兩次向愛康國賓體檢人員詢問何為“癌胚抗原定量”,以及這一指標能反映哪些身體情況。
“我得到的回答都是,這一專案針對心、肝、脾、肺、腎、胰腺幾大器官的癌症標誌物篩查,結合CT影像等可以檢出異常。我曾特意詢問影像上顯示的右腎鈣化問題,體檢人員的回覆是‘手指破皮結痂也叫鈣化’,結合數值來看我的身體沒有風險,而且他們表示對我這個年齡的體檢者來講,做這些檢查已經夠了。”
針對張曉玲不認可愛康國賓的宣告一事,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與愛康國賓方面取得聯絡,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應。
公開回應之外,昨日愛康國賓方面還向媒體表示,已經聯絡張曉玲。
但張曉玲告訴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愛康方面僅表示會保持積極態度,對於自己要求出具檢測樣本及影像的要求至今沒有動作。她表示,自己已經向衛健委投訴,後續會維權到底。
據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瞭解,愛康國賓此次被投訴“誤檢、漏檢”事件並非特殊個例。
近年來,愛康國賓體檢多次被投訴存在體檢報告不準確、誤診漏診檢查敷衍等現象。僅某第三方投訴平臺,關鍵字含有愛康國賓的總投訴量就達到了1306條,其中有多條投訴是針對愛康國賓體檢的檢測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包括檢測結果弄虛作假。
目前,愛康國賓體檢“疑似誤診漏診”事件仍在話題中心,輿論還在發酵。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將持續關注後續進展。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