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考察記:現狀一言難盡

在我去過的國家中,古巴是最獨特的一個,該國的現狀,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下面我就說幾個細節。
電力短缺
我去古巴之前,古巴再次發生全國大斷電。當時,古巴國內一共有8座發電廠,其中7座處於損壞或維護的狀態中。而第八座發電廠,正是安東尼奧·吉特拉斯(Antonio Guiteras)發電廠,也是唯一能用的一座,突然崩潰了。
網上關於這座發電廠的資訊極少,我特意查了外文資料,才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這座發電廠位於加勒比海邊,建於1988年,看時間,大機率是蘇聯援建的。這年齡其實還好,不算特別老。國際上煤電機組的平均執行壽命,普遍在30年以上。但與中國比較,就顯得太老了。相比之下,我國火電機組平均服役12年,執行超過30年的,不足1.1%。但與其說古巴落後,還不如說我們發展太快。
讓我震驚的是,這座古巴最大的電廠,功率只有28萬千瓦,這也幾乎就是古巴全國的裝機容量。古巴人口1100萬,寧波人口970萬。截至20249月底,寧波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為2835萬千瓦,古巴的人口多於寧波,發電能力居然只有寧波的1%
眾所周知,電力是所有現代文明的基礎,對比寧波的發電資料,古巴簡直就是不同形態的文明。
古巴電力短缺的背後,除了裝機容量太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油料短缺。現在古巴的燃料主要來源於俄羅斯與委內瑞拉,雖然價格非常便宜,但也不可能長期白給。這幾年,古巴經濟衰退,外匯短缺,因為欠賬太多,油料也越來越緊張。
那麼,在電力和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古巴人民是不是特別懂得節約能源呢?理論上說,應該是的,但實際上,很多情況讓人目瞪口呆。
路燈
經過我仔細觀察,古巴的路燈有兩個特點。
首先,技術落後。古巴路燈幾乎都是最傳統的白熾燈。相比之下,中國的路燈早就實現全面LED化。在相同亮度的情況下,LED燈的能耗通常是傳統白熾燈的15%左右。例如:一個60瓦的白熾燈可能產生約800流明的亮度。而一個等效亮度的LED燈通常只需要8瓦。這種情況下,LED燈的能耗是白熾燈的8 ÷ 60 ≈ 13.3%
其次,管理落後。我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待了六天,每個大白天,都看到不少於十次的路燈亮著。一方面,電力短缺,另一方面,大白天卻開著路燈。這就是古巴的現狀。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少見,至於原因,大概是我們的路燈早就實現自動化管理了。
出國多了,我就發現,中國城市的夜晚,幾乎是全世界最亮的,我們不僅發電能力強,省電能力好,管理水平也不低。古巴的表現,則完全相反。

電冰箱
我的第二個民宿,就在哈瓦那老城的海邊,風景好,遠離主幹道,可謂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我辦完入住之後,就去附近city walk,吃過晚飯回來,已經是精疲力盡,於是我倒頭就睡。
然而,我剛入睡沒多久,就聽見一陣轟隆隆的噪聲,音量不大,頓挫感極強,就像一臺微型發動機的嘶吼聲,從聲音判斷,發動機似乎就要散架了。
幾次折騰之後,我忍無可忍,只能起床去告訴房東。
房東很驕傲地把我帶到廚房,指著一個老舊的冰箱說:你看,這可是蘇聯製造的冰箱,已經四十多年了,依然可以用。
這是一臺蘇聯斯摩稜斯克牌(СМОЛЕНСК)冰箱,型號為3E,是蘇聯時代家電產品的代表作,主要生產於1960~80年代,從設計、功能、技術,都體現了蘇聯工業化的核心理念。
  • 設計樸素:白色外殼、黑色字型是典型風格。
  • 功能實用:結構簡化以適應大規模生產。
  • 技術落後:需定期除霜,能耗非常高。
最大的特點就是聲音大!那個年代,大部分中國人還沒有見過冰箱,我的民宿房東,也不是普通人,她曾經在蘇聯留學,回國的時候,透過海運,帶回一個蘇聯產的冰箱,當時也算是衣錦還鄉,風光無限。
冰箱噪聲在她看來,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我的堅持之下,她說:「如果你嫌吵,我可以關掉。」
後來我想,這老古董冰箱,應該非常耗電。就隨口問她:「這冰箱一天要多少度電?」
她說:不知道。
然後,她還說了一句讓我非常震驚的話:「我家沒有電錶!!!」
原來,她們家的電費是包月的,非常便宜,無限量,隨便用(也可以理解為免費)。所以,這個老古董冰箱,就算裡面只有幾瓶水,也從不關閉!

更讓我震驚的是,她們家,不只是電費包月,連燃氣費也包月。所以,他們家的燃氣灶就算不用,也開著,而且是兩個灶頭都開著。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真的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度。
那麼,問題來了,是古巴人民缺乏節約意識嗎?恰恰相反,古巴人民的節約意識太強了,但凡需要他們直接付費的東西,都無比珍惜。
WiFi
我的一個哈瓦那民宿房東,天一黑,就經常沒話找話,三番兩次說:「你今天看起來比較累,早點睡覺吧。
我本以為是關心我,後來才知道,她是惦記那每小時幾毛錢的WiFi
有一次,我洗完澡,打算躺在床上玩手機。結果,沒網了。
只能找房東重啟WiFi,每次重啟都要輸入賬戶密碼,浪費時間。
另外一個房東也大同小異,吃完早飯就問我,是不是要出門遊玩了
我就知道,她是惦記著那點網費。
長期的經濟危機,會在潛意識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讓人養成極端節約的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更搞笑的是,有一次,房東還給我一張上網絡卡,她說,出門之前她會把WiFi關掉,這張能臨時用一個小時,如果不夠,可以用whatsapp聯絡她,她會盡快回來給我開WiFi
我的房東,電費不在乎,燃氣費不在乎,唯獨在乎WiFi,原因就是WiFi要自己付錢。
巴的WiFi是不是很貴?其實並沒有,只要2毛人民幣/小時,而我的民宿房費,一晚也要兩三百,相比之下,那點WiFi費用根本不值一提。
古巴的民宿房東,都是古巴的精英階層,為了這麼一點蠅頭小利,去折騰顧客,實在讓人搖頭嘆息。
我又不能直接說,這點錢我來付。因為我的房費本身,就包括網路服務費。另外,我也不能直接說,這樣做不對! 那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且,約本身也是美德,我不配合,就顯得我不懂感恩。
寫在最後
古巴目前的狀態非常「獨特」。一方面,國家經濟困難,電力和能源非常短缺,另一方面,在資源的使用上,卻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極端情況。但凡公共資源,或者國家分配的資源,使用非常粗放,浪費程度讓人瞠目結舌。但凡和私人腰包直接掛鉤的資源,卻非常節約,甚至摳門到讓人難受的地步。
接下來,原本還有一段總結,但後來想了想,還是刪了,留下一個開放性結尾,對於古巴這個國家,各位看官,應該都有自己的判斷。當然,我說的都是個人所見的情況,也只是一面之詞,各位兼聽則明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