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垃圾二手衣的故事我們多多少少都有聽過,比如:從汕尾打包來的國外二手衣服,是從洋人屍體上扒下來的。在網路上,當我們談起古著,比起一種環保時尚文化,有時候它更像是一個都市傳說。一件古著的來源,大多數賣家都不願意放在商品簡介。

但近期,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種被稱為 “魂環衣” 的古著,賣家一反語焉不詳的態度,直接而生動地描述起了上一任主人是怎麼穿著這件衣服死的。


可能是被子彈穿過,可能是被熊擊倒,你甚至可以在衣服上找上任主人的痕跡 —— “番茄汁”和“小松肉”,它們分別是血跡和肉跡的委婉表述。
在最近的小紅書上,博主 Echo Vintage 變成了最熱門的“魂環衣”賣家。在他的鹹魚主頁上,短短幾句話就勾勒出一件卡哈特魂環衣的前世今生:“洗了三天終上架”、“多處脂肪番茄汁重合”、“還帶有若有若無的前主餘香”……購入這件舊衣的顧客,或許即便在夏天,仍然能感受到陣陣涼意。陪伴感十足。


這位不同尋常、打破衣服來源的預設禁忌的古著賣家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作為一位古著愛好者,我非常好奇他從哪兒進到了“魂環衣”、是誰在購買這些衣服、以及一個從古著從業者的角度看,現在的古著文化現狀是怎樣的。
以下是我和“魂環衣”店主 Echo 的對話:

BIE:從普通 vintage 到“魂環衣”,你是怎麼從入行到轉型的?
Echo:從去年開始,我和我之前的合夥人分道揚鑣了,我開始一個人單幹。那時候我開始做抖音賬號,但是一個粉絲都沒有,我就覺得我可以開始做一些突破。
因為我也是學計算機的,有演算法相關的經歷,所以明白網際網路中什麼東西可以紅。以平臺的演算法來說,肯定是標題內容越獵奇越多流量。
當時我淘了一些破衣服,上面會帶一些血跡之類的。於是我就靈機一動寫了類似於“番茄汁”、“魂環”和“小松肉”,其實一開始是叫”小肉鬆”,但後來覺得沒有小松肉來的獵奇。
我也杜撰過很多次背景來歷。比如說,一件衣服上有很多大洞衣服,我就會寫牛角貫穿的痕跡,背後的故事是衣服主人是與牛共舞的時候死的。

一些特別喜歡古著的人會主動來要我微信,大多是廣東那邊的人。他們有一些特殊的取向或者說癖好,比如褲襠要有彈孔的。
這個領域有一批死忠,且消費能力很高。比如,有些衣服拍賣也只能賣到六七百塊錢,但是有時候,像是帶魂環的一件衣服,他們能一口價出到 2000 人民幣。

魂環衣比普通古著的利潤空間更大嗎?
相比起普通古著,魂環衣的受眾大多數本身對卡哈特有一定了解,進價可能一百多人民幣的“魂環衣”,我在閒魚上 1 元拍賣就可以拍到五六百元。尤其是廣東那邊的人,他們有些會直接私信我買下拍賣品。

為什麼這個圈子的愛好者聚集在廣東?
可能因為廣東人、香港人本身就比較喜歡日系穿搭,比如阿美咔嘰。
這些魂環衣愛好者會覺得害怕或晦氣不?畢竟傳統觀念裡穿去世的人的衣服“不太吉利”。
和傳統觀念沒有什麼關係,更多是因為現在經濟下行,沒有錢買新衣服而轉向古著。很多購買我衣服的都是廣東大學生。比起怕鬼,更多是沒錢。

你賣過的最貴的一件魂環衣是什麼樣的?
是一件從巴基斯坦收購的國X黨軍官的皮衣,賣出了一萬多人民幣,但回收的價錢才十美元左右。
o相對於較為熱門的古著回收地點(如日本、泰國),巴基斯坦鮮少有人到訪。巴基斯坦可以算是古著商販的中轉站,不產古著,但是引進發達國家的古著。在巴基斯坦找古著的路上也不容易,有一次我差點就被騎摩托車的當地人被搶劫。
說實話,國內古著的“懂行”也僅限於玩卡哈特,我有時候也會做國外的一些市場,比如說韓國人。我會售賣給他們一些非常厲害的軍品了,像 1920、1930 年代的那種國X黨軍衣之類的。
國內客戶會比較忌諱這種真·歷史軍品的東西?
一個是因為比較忌諱,再加上一個是國內出的價格比較低。剛才我說的那件國X黨將軍的衣服,拿貨只花了 10 美元,在國內有人給最高出價是 4000 塊,但在國外就有人願意花 1 萬多去買。
說實話,我也感覺到很蹊蹺:這些軍衣竟然是從巴基斯坦收到的。其實它們來自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或者韓國,他們不想用燃燒、填埋等方法去銷燬一些衣服,於是就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把這些捐給不發達國家。
(作者注:現在國內的正規古著商販大多從日本、泰國進貨。而早期淘寶中古二手衣,根據都市傳說,大多是從延邊、汕尾等真正“洋垃圾”的衣服“盲盒”裡拆出來、清洗上架的。日本因為泡沫經濟的原因,當年人們有大量的錢去買奢侈品,但經濟破裂後,人們把當年買到的奢侈品賣掉換錢,才造就了現在在日本可以淘到一些情況比較好和款式稀有的古著的情況。但是日本的古著店大多為 consignment store,也就是人們寄賣自己不想要的衣服,也導致了日本古著價格偏高。而泰國很多是沒有挑選過的衣服,需要買家花時間精心挑選,時間成本較大,但衣服價格本身偏低。)
對於二手市場而言,巴基斯坦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
巴基斯坦那邊確實有很多有價值的衣服,還有一些二戰衣服、軍品什麼的,比如我還見過抗美援朝的美國飛行員的夾克,甚至我們解放軍當時拿的一些俘虜的軍裝也有。還有一些相對普通的,比如法國的藍染、一些六七十年代的工裝,都能在巴基斯坦遇到。
巴基斯坦可以說是一個還未被開發、價格相對低廉的中轉地。
現在中國去巴基斯坦進貨的賣家比較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但是那邊最近湧進了很多韓國和日本商家,導致價格急速上升。

我之前聽過去泰國或者日本進貨的,巴基斯坦的還是第一次。
去泰國進貨這個渠道所有人都知道。像泰國最著名的批發商叫“72 倉庫”,它的老闆是巴基斯坦人。

這會不會洩露了你的商業機密?可能會有其他店主學你去巴基斯坦進貨?
去吧,也無所謂,去了都有生命危險。我上次一個騎著個小摩托,差點把我包給搶走。那裡可亂了,我是這輩子再也不想去了。我想在韓國買個去巴基斯坦的保險,人家都不敢賣給我。
國內有實力去進貨的商家也就兩三家,因為很便宜。現在的線下,很多人都從韓國或者泰國進貨,到手價是三到四百塊錢一件。但是你知道前幾年去巴基斯坦拿貨是多少錢嗎?100 人民幣一件。但是卡哈特夾克拿回來可以賣到七八百一件。
拿我自己來說,進 100 件就可以賣到 7 萬到 8 萬。
我也知道我這樣說出去對我不利,但是就怎麼說,他們想去進貨他們去進就行了。我現在也找到了正經工作,只想兼職做古著了,所以不是特別在意。
也就是說,你認為賣古著不是一個可以謀生的職業嗎?
現在我描述的那些“魂環衣”無疑也是在破壞古著市場,增強人們對古著市場的一個偏見。其他採訪的人也就這點問過我,但是我覺得無所謂了。因為國內的古著商販為了謀生,早就已經擾亂這個市場了。
從你的角度來說,中國古著文化發展的阻礙到底在哪裡?
要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獲得一個健康的發展。
國外的網購雖然也有無條件退換,但也有底線。不過我們國內基本上只要買家想怎樣都行,平臺允許隨意退換。但是古著這個行業並不適合傳統服裝那種任意退換的銷售方式。
我從電商服裝業從業者那兒聽說,女裝的退貨率大概是百分之八九十左右。(作者注:某寶 50%-70% 的退貨率算低的了,某音電商女裝甚至可以達到 95% 甚至 100% 的退貨率了。)
古著這個行業如果退貨率達到八九十就沒有利潤空間了。我曾遇到很多素質不是特別高的顧客。以前我在小紅書上銷售一些中古奢侈品衣服,後來因為平臺的”無條件退款”規則和奇葩客戶,後來我就不在那裡銷售了。
導致我關店的直接事件,是我一件標價為 1499 的巴寶莉衣服,被人以“雙 11 我的錢花多了”為理由而“僅退款”了。被我拒絕了之後對方一直和申訴客服說“我有抑鬱症”。
這位客戶後來還故意把衣服燒壞。因為本來我出售的衣服就是古著,這種”損壞“就很難評判,而小紅書給我的辦法,就是繼續申訴。因為客戶想借用古著為名,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平臺也默許這種事情的發生。
加上除了一些真正的富二代之外,其他人消費能力真的不行。我現在就只做對古著有了解的愛好者的生意了。
從一個古著從業者的角度來說,中國古著行業發展不景氣,或許還會有傳統觀念的因素嗎?因為我們忌諱穿死者的衣服?
和傳統觀念沒有什麼關係,最大的一個原因是賺不到錢了,所有賣家都在去壓榨成本、進更多一些“洋垃圾”,而不去做真正的古著。
包括我現在也在賣”洋垃圾“,因為我發現賣垃圾確實掙錢。
比如什麼垃圾?
二手耐克、阿迪?其實這種二手衣服回收的價格很低,也不能說是垃圾,但你感覺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古著”。在我們古著人眼裡,有年份的,有紀念意義的,那才叫古著。比如中國產、越南產之類的,沒有任何紀念意義。
(作者注:法國、美國、日本產只會出現在時間比較久遠的衣服上。80 年代後,這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把大部分製造業工廠搬到了發展中國家,比如越南、中國,這些衣服大部分在用料、做工等方面沒有發達國家的好。另外,加上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才成就了法國產、日本產在古著文化中的紀念意義。)
古著賣家抱有一腔熱血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但他們收穫的卻是遍體鱗傷,所以後來更多的人會去選擇賣紀念意義非常一般、甚至沒有的衣服,比如說耐克阿迪。即便它們價值不高,可買家只認識、就喜歡這個。

這會造成了一種惡劣的迴圈:一些非常好的衣服,大部分人卻不認識它們,不願意花錢去買,而只願意花錢去買好辨識的衣服。
久而久之,賣家也沒有繼續售賣真古著的耐心了。

謝謝你,Echo!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小X書“Echo Vintage“和某魚“銅鍋鐵板古著鋪“找到他。)
//作者:太子爺
//編輯:燒雞
//設計:燒雞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果你想給我們投稿,或者想了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稿件,請點選下方圖片跳轉:
